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皇子降生,贾昌朝的态度立刻就不一样了。
这回汝南王府没戏了,赵宗景这边也不用惦记,他就该拿出首相的威严了。
贾昌朝以政事堂的名义,第一道上奏,就是提议强军。
贾相公认为王宁安在京城的投资非常成功,眼下京城物流发达,各种服务行业吸纳了20万的劳动力,其中15万是原来的厢军。
这些厢军被裁撤,直接减轻了200万贯的军费开支,同时贡献了超过300万贯税收。
等于给朝廷增加了500万的收益,是一大德政。
贾昌朝认为可以向大名府,河间府等地推广,利用五年的时间,再裁撤30万厢军,彻底甩掉军费沉重的包袱。
与此同时,要把节省下来的军费用来整顿禁军。
贾相公认为过去只是着眼裁军,只是想着省钱,却忘了根本。
军队是要打仗的,尤其是大敌当前,任何贸然裁军,都会带来灾难的后果,因此裁军和强军,是一体两面。
裁厢军,强禁军!
要以重建静塞军作为突破,整顿河北军团,裁汰老弱,充实战马,精炼士卒,还要扩充军械作坊,生产更多的床子弩,增加火药火油,研究克制骑兵的战法……贾昌朝要求整军由枢密院挑大梁,同时御史台负责监督,务求快速有效,在三五年之内,要组建出十万可战之兵!
贾昌朝的建议上去,立刻引来了一片惊叹。
包括欧阳修,范仲淹,晏殊,狄青等等,都吃惊非小。
老贾这个人隐藏的可够深的,他关于裁军和强军的论述堪称经典,目光独到,见解深邃,而且主张建立十万精锐,更是和狄青预估的河北军团的实力,非常接近。
以赵二两次北伐的经验,辽国的极限是对抗二十万强兵,经过这么多年,辽国也衰败了很多,如果大宋能拿得出10和国初相仿的精锐,就有图谋燕云的本钱,再加上渤海国的配合,光复燕云有望!
“这个贾子明,藏得是真深,他怎么不早点提出来?”欧阳修脸色铁青,十分恼火。
范仲淹却呵呵一笑,“贾相公的确比咱们厉害多了,人家知道把握时机,时机不到,多说无益,时机到了,水到渠成……”
真让范仲淹说中了,贾昌朝上表之后,赵祯把他叫到了宫中,君臣单独谈了一天,事后赵祯立刻批准了贾昌朝的建议,并且下旨,由贾相公主持整顿军务的大业。
……
小皇子的神奇作用,还远远不止这些。
以往曹佾虽然和王宁安关系很好,可是曹家没有掺和到静塞军之中。道理很简单,身为外戚,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不能留下把柄。
尤其是储位悬空,谁知道下任皇帝会落到谁的手里?万一曹家捞过了界,那岂不是找死吗!
等到曹皇后生产了,曹家上下才彻底松口气。
未来的皇帝就是自家人!
而且看赵祯的态度,对这个孩子非常喜欢,之前又有那么多杂音,说是要从宗室子弟挑选人员,身为皇子的亲舅舅,曹佾站出来,替外甥冲锋陷阵,撑起一片天,那是天经地义。
所有曹佾毫不犹豫派遣自家的子弟,加入到静塞军当中。
这就是一个信号。
随着曹家态度变化,剩余的将门也不再犹豫了,全都押宝静塞军,把这支人马看成了未来太子的亲卫队!
不得不说,小皇子刚刚降生,就得到了各方的力挺,除了他爹之外,还有无数人行动起来,为了他用尽了浑身解数。
只是这个幸运的小子什么都不知道,除了啃手指头,就是哇哇大哭。
曹皇后把小皇子留在了身边,虽然安排了乳娘,但是曹皇后坚持自己喂养,果然,小家伙很是健康,虎头虎脑的,连哭都格外有劲儿。
赵祯没事就过来看看孩子,把儿子抱在怀里,一刹那赵大叔简直乐开了花。有了儿子,他做的事情才有意义,没有儿子,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
“梓童,朕准备给咱儿子请最好的先生,让欧阳爱卿教导他如何?要不范爱卿也行!”
提到了儿子的教育,曹皇后难得没有盲从。
“圣人,依臣妾之见,这些老先生固然学问人品一流,但是都欠缺一点灵性。”
赵祯笑道:“梓童,放眼大宋,还有比他们两位更合适的老师吗?”
“有!”
“谁?”
“就是王大人呗!”曹皇后笑道:“他虽然没有经过科举,当学问不差,《三字经》是他编写的,六艺的算学也是他开创的。臣妾说一句过分的话,虽然欧阳老大人,范大人他们都在六艺教书,可六艺真正的灵魂是王宁安!”
赵祯哈哈一笑,“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梓童的眼睛,是啊,王卿提倡知行合一,六艺学子与众不同,就是靠这四个字!要不这样好了,等咱皇儿大一点,直接送到六艺学堂,跟其他孩子一起读书,一起长大……这样啊,咱皇儿身边就有了一大帮小伙伴,他们就能辅佐皇儿,让他坐稳位置。而且去了学堂,皇儿见识多了,也不至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说起来惭愧啊,这么多年,朕总算是想清楚了,不能偏信任何一帮人。朕就是偏听了文官,几十年碌碌无为,以致江山纷乱,连区区的李元昊,也能欺负朕!”
想到这里,赵祯的拳头攥紧,浑身的肌肉也绷了起来。
怀中的小皇子似乎感到了父亲的异样,他不高兴地伸出小手,抓住了赵祯的胡须,用力撕扯着,小眼睛瞪着老爹,又惹来赵祯一阵大笑,连胡须被扯下来都不在乎了。
曹皇后连忙把孩子抱了过来,还冲着儿子怒道:“不许对父皇无礼,听到没有?”
赵祯却笑道:“小孩子懂什么,他还太小了,可朕已经太老了,不知道……”赵祯甩甩头,重新振作道:“梓童,朕要替皇儿扫清四夷,给他一个太平盛世,这样朕才能放心啊!”
小皇子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赵祯!
责任心,使命感爆棚的赵祯恢复了年轻时的状态,格外勤政,不是年轻时候的傻干活儿,而是目的性十足。
首当其冲,就是渤海国袭击兴城的事情,赵祯下令,要卯足劲头儿宣传,把所谓大氏的忠勇,淋漓尽致表现出来。
王宁安离京的时候,就给曾布安排了任务,让他弄出报纸,宣扬六艺的理念,扫荡旧派的腐儒。
这段时间,报纸已经发动起来,深受百姓欢迎。
有了皇帝授意,报纸更加连篇累牍,报道辽国的可恶,介绍渤海国的情况,把兴城大战说成了一朵花。
辽国自作自受,恶贯满盈,不堪辽国压榨的部族已经起来了,渤海国就是燎原之火,早晚要摧毁契丹!
这是在治理恐辽症!
还有一些文章,类比渤海国和大宋,相比之下,渤海国不过是几百个遗民,就能奋起反击,大宋子民亿兆,土地万里,财富堆积如山。
为何大宋就不能振奋起来,光复燕云故地?
不复燕云,有何面目,去见历代先祖?
整个大宋被震动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背着家里,跑去参军,还有人直接往河北跑,希望能帮助渤海复国。
就在这种风浪之中,辽国派遣张孝杰和萧大为使者,来到了大宋,随着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状元郑獬同刘林森。
见到了赵祯之后,辽国展现了超级强硬的态度。
“我们已经知道了,大宋册封渤海国王,在辽国背后下手,背弃盟约,所作所为,卑鄙无耻!如果不立刻停手,将渤海海盗交给大辽,只有兵戎相见!”
赵祯看了辽国的国书之后,只给批了六个字:“你要战,那便战!”
第356章 厉害了,我的皇
你要战,那便战!
赵祯批了六个字,却把政事堂难坏了,怎么应付辽国使者啊?
这六个字送去,那是要打仗的,朝廷准备好了吗?
粮够吗?
饷有吗?
兵行吗?
马足吗?
……
什么都没有,你想干什么?找死啊?
诸位相公齐集政事堂,以往相公们对谈,是不把狄青算上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狄青越发举足轻重,贾昌朝把他请来,还让他还自己对坐。
“狄相公,你给我交给底儿,朝廷有没有实力,对付辽国?”
狄青道:“贾相公,我不敢随便胡说,耽误了国事,你要求做到什么程度吧?如果要攻打辽国,那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贾昌朝笑了笑,“这个老夫清楚,我的意思是至少不能吃亏。”
“那也有些难度,不过应该可以做到。”狄青稍微盘算一下,“只是需要足够的粮饷。”
“要多少?”
“500万贯军饷,100万贯粮食,足够5万人马支应半年之用。”
贾昌朝寻思了一下,“包大人,三司那边如何?”
包拯干脆摇头,“现在三司只能挤出30万石粮食,至于军费吗,最多200万贯,非是我不愿意鼎力相助,实在是国库空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各种用度实在是太多了。”
包拯做事踏实,他又和狄青关系不错,拿出这些,绝对是尽了力,可是缺口还有一大半,那可要怎么办?
韩琦看了眼富弼,只见富相公低垂着头,一语不发,韩琦眼珠转了转,索性也低下了头。
唐介沉着脸道:“军国大事为重,老夫以为可以暂时削减百官俸禄,或者向大户们借一些钱粮,总而言之,不能认输了。辽国太嚣张了,这些年大宋受的气还少吗?我们这些人,难道连渤海的遗民都比不上吗?”
唐介素来耿直,从沧州回来,更是处处维护渤海国,只是百官的俸禄岂是随便能砍的,至于借款……对了,贾昌朝突然眼前一亮,“咱们放着财神爷不找,在这里瞎商量什么!”
贾相公急忙让人去把赵宗景请了过来。
自从小皇子诞生,赵宗景从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一落千丈,顿时王府安静了不少。
还有人盛传,说他的好兄弟王宁安已经转投曹家,赵宗景众叛亲离,每日借酒消愁,已经完蛋了。
当你如日中天的时候,什么缺点都会被掩盖,或者忽略。只是一旦出了麻烦,各种事情就纷至沓来。
就连赵宗景媳妇的事情又被拿出来讨论,还有人宣称,澜王妃曾经给他唱曲,喝酒……种种传闻,甚嚣尘上。
诸位相公或多或少,也有耳闻,他们以为见到赵宗景,会是一个疲惫颓废的模样,哪知道这位小王爷神采飞扬,丝毫看不出来倒霉的模样。
贾昌朝把事情介绍清楚,然后笑道:“国事为重,皇家银行这边,能不能出资,帮着朝廷渡过难关?”
“不能。”赵宗景回答很干脆。
贾昌朝脸色就是一变,“小王爷,何必拒人千里之外呢?”
赵宗景呵呵两声,“贾相公,皇家银行是做生意的,没有赚头儿的事情我们不会干的!”
“利国利民也不干吗?”贾昌朝追问道。
赵宗景笑道:“贾相公,你也不用吓唬我,百姓常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我奉劝诸公一句,你们最好想想,拿什么和皇家银行换这笔贷款,只要有好处,我们肯定点头!”
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