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9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听这话,老头儿顿时眉开眼笑,也是,对于这个素来疼爱外孙赵弘昭的老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外孙成婚生子更让他感到高兴的呢。

    遗憾的是,至今为止,老头儿还未亲眼见过那个玄外孙。

    乌元告诉赵弘润,等到齐国内乱平息之后,他就要坐船去齐国看望外孙、外孙媳妇以及玄外孙,对此,赵弘润自然是顺着他说话,将老头儿哄得眉开眼笑。

    聊完了私事,就该聊正事了,赵弘润告诉乌元,他此行是特地来视察冶造局所研制的水力舂米与水力研磨两种作坊机械,并邀请乌元一同前往。

    乌元欣然受邀,毕竟他对冶造局的一些水力机械也是颇感好奇的。

    其实确切地说,这些民用机械,并非是冶造局研发出来的,而是冶造局内的宋墨子徐弱那一批原宋地工匠研发出来的可能是受到了赵弘润的熏陶,冶造局对研发战争兵器、改良军备、建造巨型楼船等事格外上心,相比较而言,对于推广水力舂米机械、水力研磨机械不足够热情,哪怕是按照赵弘润的要求改良出来后,要么是丢在库房里,要么就是丢给工部,然而宋墨子徐弱那批人的到来,却是补足了冶造局这方面的缺憾。

    毕竟鲁国墨家之道,其实首要注重的就是民用器械,军备只是其次,但由于鲁国工匠制造出来的战争兵器威力实在太强劲,以至于盖过了民用机械的风头,让人误以为鲁国的真正强大在于军备制造。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点。

    记得当初,赵弘润在结束四国伐楚战役后,曾受鲁国君主的邀请前往鲁国,当时他就注意到,鲁国对于借助水力、风力的器械,运用地非常普及,鲁国百姓几乎都是在特定的作坊内利用那些机械舂米、研磨,而魏国呢,至今仍然还是采取人力,两者相差地不止一星半点。

    因此在回国之后,赵弘润就将民用机械这方面的事交给了宋墨子徐弱那一批人,让他们与工部合作,致力于提高魏国的民间生产。

    像什么水车渠田灌溉,水力舂米、水力研磨,这些都是徐弱那些墨家子弟改良制造出来的。

    来到舂米作坊后,赵弘润视察了那些水力舂米机械。

    其实说实话,这些粗苯的机械,在他看来谈不上有多先进,无非就是水力转动大型齿轮组、齿轮组又带动轴杆,使得固定在轴杆上的舂棒一下一下地锤击底下的石臼。

    但不可否认,这极大的减轻了劳力,毕竟只有尝试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舂米脱壳是一件多么累人的事,纵使是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坚持不了多久。

    而在这间作坊中,水力取代了人力,人只需要站在石臼旁,用手时不时地翻一翻粟米,不知轻松了多少。

    水力研磨机械也差不多,只需要一个人往石磨上方的小口倒脱去壳的粮食,水力自会带动石磨一圈圈地转动,磨出细细的米粉或面粉。

    而要当这些器械停下来也很简单,只要在连接水车的轴杆上,拆一片大概一尺左右的齿轮下来,整个作坊内一整排的机械都会停下来。

    “很好!”

    赵弘润毫不吝啬对随行的徐弱等墨家弟子的称赞。

    虽然在他看来,这些借助水力的机械仍颇为笨重,但是考虑到这个时代的整体技术,不可否认,这种水力机械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将大大加快舂米与研磨的速度,减少劳力。

    “写一封详细的记录送到工部,由工部上报朝廷。”

    赵弘润在对徐弱等人吩咐道。

    随后几日,赵弘润一行人借宿在小黄乌氏的宅邸中,因为除了那些水力机械外,他还要视察试验田的灌溉、播种等事,倘若试验成果不错的话,将由工部大力推广到各国各地。

    待等到四月初,赶在会试之前,赵弘润与宗卫们正才风风火火地赶回大梁,主持考举的正试。

    正式考举的日子,定在四月初三,这个日子是礼部选定的,大概是此日大吉之类的意思,毕竟礼部是受某种程度上受类迷信的事物影响最大的朝廷府衙。

    四月初三这一日,肃王府的门客温崎天未亮就悄悄熘出了府门,前往夫子庙,毕竟初试的时候,由于绿儿的关系,使得他被众多的考生指指点点,他可不想再遭一回罪。

    待等温崎来到夫子庙门前时,他看到了他前几日结识的友人,介子鸱。

    让温崎感觉有点意外的是,今日介子鸱孤身一人,他那位义兄文少伯似乎并没有随同而来。

    可能是猜到了温崎心中的纳闷,介子鸱笑着说道:“我昨晚半夜把他拉起来喝酒,将他灌趴下了,如若我所料不差的话,他这会多半还在宅邸里唿唿大睡。……赵兄呢?”

    温崎遂将他早早偷偷熘出府门的事一说,听得介子鸱会心一笑。

    当然,他刻意略过了那座主人的府宅乃是肃王府的这件事。

    今日的正式考举,程序与三月份那场初试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样是由礼部官员点名,然后考子们按照考牌入内。

    至于考试场地,则分别两部分,一部分在夫子庙内四邻那呈回字状的号房内,另外一部分则仍然是在那块露天的空地上。

    也不知是否是运气,温崎的考场被安排在那片空地上。

    难道肃王果真毫不担心我作弊?

    在得知自己的考场位置后,温崎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毕竟他原以为肃王赵弘润会利用主考官的权限,将他安排在号房内。

    不过转念一想,温崎就释然了,毕竟对于他这等作弊高手来说,号房内与露天考场相比,反而是号房内的作弊更加容易,毕竟号房还有几堵墙挡着嘛。

    可露天考场就不一样了,不知有多少监考巡卫的眼睛盯着呢。

    不过,这可难不倒我温崎……

    哂笑一声,温崎在找到自己的座位,然后,他就傻眼了,因为他发现,他考试的座位居然没有变动过,仍旧是上回初试时的那样。

    也就是说,他的前座是华阳唐沮,后座是商水介子鸱,左边则是大梁的何昕贤。

    ……搞什么?!

    温崎简直气炸了。

    他无法判断,这究竟是礼部的偷懒,还是那位肃王殿下对他的赌约丝毫不曾重视,但实际上,考场座位之所以未曾出现变动,是因为赵弘润觉得没有必要。

    因为负责巡逻这场考试的监考巡卫,乃是青鸦众。

    一帮考生想在几百名青鸦众的眼皮底下作弊?想都别想!

    看来只有从左前座与左后座的考子下手了……

    一边漫不经心地与介子鸱闲聊着,温崎一边打量着左前方与左后方两名考子。

    而与此同时,在夫子庙内,礼部尚书杜宥拆开了一份今日的考题瞅了瞅,脸上的表情异常古怪。

    真的合适么?肃王殿下出的题……(未完待续。。)

第1100章:考举正试

    ps:上一章出现了一个称唿bug,赵弘昭的儿子应该是其外祖父乌元的曾外孙,而不是玄外孙。

    以下正文

    辰时二刻,肃王赵弘润与礼部尚书杜宥联袂出现在夫子庙前,宣布会试之考正式开始,着诸礼部官员开始发放考题。

    说实话,赵弘润是不太高兴与礼部尚书杜宥当众站在一起的,倒不是说他对杜宥有什么意见,关键在于杜宥虽然是文官,但长得高,突破了魏人平均八尺左右的身高。而赵弘润嘛,虽说这几年来身高也有显着的提高,但至今为止仍未达到魏人的平均水准,也就跟芈姜不相上下而已。(约一米七三、一米七四。)

    对此,赵弘润归功于这些几年坚持吃大豆,虽然他麾下的部将们始终无法理解这位肃王殿下为何要吃马食。注:大豆,一般指黄豆,古称菽(shu),最早是喂马的主食料之一,后来才慢慢转为民食。

    唯一遗憾的是,尽管身高有了显着提高,但仍未达到魏人的平均水准,尤其他身边一圈的人,除了穆青等少数几个外,几乎都是身高八尺有余(一米八以上)的壮汉,而似六王叔赵元、礼部尚书杜宥,更是骨头架子高大接近九尺(约一米九)的美男子,宗卫褚亨更是不必多说,站在那就跟一座铁塔似的,铁铮铮的丈夫(两米余)。注:这里采取肃氏度量,一丈约2。1到2。2米。

    像宗卫褚亨那样的身高,赵弘润这辈子是不指望了,他唯一的心愿就是能达到宗卫们的平均数值,但是算算岁数,赵弘润不由有些心焦。

    在礼部官员发放试卷的同时,肃王赵弘润与礼部尚书杜宥分别做了勉励众考子的发言,而在赵弘润发言的时候,介子鸱远远地看着这位肃王殿下,心中难免有些激动毕竟那是他决定效忠的对象。

    他仍记忆犹新,当初在四国伐楚战役时期,明明是作为同胞,可巨阳君熊鲤麾下的军队,却夺走了他们的粮食;而明明是敌对国的军队,魏军却拿出了军中的粮食发放给他们这些楚民。

    那件事,让介子鸱感受极深。

    如今,当初与他一同远迁魏国的百余万楚民,已在商水邑安家落户,每家每户皆有足以遮风避雨的屋舍与足以充饥的食物,征税亦是刨除余粮后的五成,让诸多的楚民不至于再担心当初上顿不接下顿的窘迫,也不需要担心会有邑君麾下的军队士卒凶暴地踢开屋门,强行抢夺粮食。

    介子鸱必须承认,魏国的大环境比楚国要好得多,国内的贵族不至于将平民逼到民不聊生的地步,但最根本的,介子鸱认为还是在于像肃王赵润这类魏国的大贵族。

    介子鸱很打听过,肃王赵润,作为统率十万魏军的主帅,六年内参与过五场战争,斩获的战后利润比巨阳君熊鲤一生的积蓄还要多,可这位可敬的魏公子,却丝毫没有将那些财富用来享受奢华的意思,毫不吝啬地将其投入到冶造局的发展,投入到博浪沙、祥福港、梁鲁渠的建设,亦或是作为对麾下军卒的奖赏,以至于肃王府的正常花费维持,居然还要依靠王府上那位羊舌夫人打理。

    这在介子鸱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堂堂肃王赵润,还没有他介子鸱的义兄文少伯有钱,谁敢想象?

    不过这也让介子鸱确信,肃王赵润,是天下难得的仁主。

    辅佐这位仁主,一匡天下、问鼎中原,这正是介子鸱此生的夙愿。

    当然了,在此之前最关键的一步,在于这位肃王殿下必须成为魏国的君主,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啪嗒。”一名礼部官员将一个信封似的纸袋,轻轻丢到介子鸱面前的案几上。

    终于……

    介子鸱深深吸了口气,暗暗鼓励自己:在这次会试上高中金榜,然后借名次之便,投奔那位肃王殿下。

    鼓励罢自己之后,介子鸱怀着有些兴奋的心情,拆开了那只纸袋,从中抽出好几张纸。

    据他的观察,那几张纸有一半是考题。

    往年的会试他听说过,大概有《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张考卷,学子只需五选其二,任选其中两份考卷答题即可。

    但是今年,稍微有些区别,只有两份考卷,一份可以理解为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综合科目,是由礼部草拟的甲卷,还有一份则据说是由那位肃王殿下草拟的,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