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1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只要与魏国达成了这项合作后,他很有可能会成为秦国最富有的王族,可能比秦王还要富有,这让他感觉心花怒放。

    “……这里是主街,过了这条直道便是港坞,这片区域,将会成为这座港坞城池最繁华的地方。”

    一边带着蓝田君赢谪参观那四间赠予前者的店铺,赵弘润一边大致为其介绍着。

    说实话,蓝田君赢谪对此一窍不通,但听到这四间店铺价值四十万金,他亦不由惊地心口砰砰直跳。

    至于这四十万金的价值有没有水分,在看到博浪沙港坞商业区这一带林立的建筑群落后,他毫不怀疑。

    “……我是这样想的,蓝田的原石,走水运,沿大河顺流而下运到大梁,由我大梁的玉匠负责雕琢打磨……”

    在赵弘润简单介绍合作意向的时候,蓝田君赢谪在旁连连点头。

    其实秦国也有擅长玉石雕琢打磨的工匠,但在见识过了魏国工匠的技术后,蓝田君赢谪就恨不得将曾经那些为他打磨玉石的工匠统统投到大河溺死。

    玉石的雕琢,无非就是切割、打磨、雕琢这几道程序,可坏就坏在,秦国切割玉石的技术非常落后,仍然在采用两人锯切割玉石,切割的精准度非常糟糕,无法做到平整光滑,只能在后续打磨的时候,一点一点将不平整的地方磨平,而这样就变相地对玉石造成了损失。

    而在魏国的冶造局,魏国的工匠们发明了一种人力脚踏的切割机,用一种被身边那位肃王殿下称之为锯片的圆形锯轮,能精准地切割玉石,非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切割时的损耗,并且边角料还能打磨成一些小饰物。

    蓝田君赢谪此前在赵弘润的陪同下去观摩过,对此叹为观止。

    “……蓝田君负责开采原石,我负责加工与出售,至于利润分配……”

    赵弘润看了一眼蓝田君赢谪,低声说道:“六四分成,蓝田君占六分,我大梁这边占四分,蓝田君意下如何?”

    说完,他不等蓝田君赢谪开口,又解释了一番加工玉石的繁琐、以及维护销售渠道又需要多少多少话费等等。

    结果这些话都白说了,因为蓝田君赢谪没等他将腹稿说完,就很兴奋地答应了下来。

    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弘润给他估算的六分利的所得,比他曾经自产自销要高得多。

    这也难怪,毕竟秦国相比较中原,经济还是颇为落后的,国内秦人绝大多数只能堪堪填饱肚子,哪有什么闲钱去玩玉石?但中原可比秦国富裕地多,尤其是在遥远的东边,在那个曾经的中原霸主齐国,齐国的成年男子对于玉佩是非常讲究的。

    便面(扇)、玉佩,在齐国那可是自诩君子的年轻文士的标准配置。注:便面(扇),类似于扇子,以细竹与布锦丝绢为材,是古时风雅之士挚爱,后被折扇取代。

    “早知道就说五五分成了……”

    见蓝田君赢谪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赵弘润不禁有些懊悔,趁前者不注意的时候暗自嘀咕。

    跟随在旁的介子鸱听到自家殿下的嘀咕,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差不多点得了,殿下。

    在于蓝田君赢谪达成了合作协议后,赵弘润便命宗卫何苗、朱桂二人领着这位君侯到处溜达溜达,领略一下大梁的繁华。

    说实话,大梁作为魏国的王都,在上次五方伐魏战役后,城内的几个市集难免显得有些不景气,正需要蓝田君赢谪这样的大金主刺激一下消费。

    于是,何苗、朱桂二人便每日领着蓝田君赢谪每日寻花问柳、醉生梦死,十几天下来,这位秦国的君侯都隐隐已有种此间乐、不思秦的感觉。

    八月十五日,即俗称的八月半、中秋节,不过相比较上元节、清明节,这只能算是一个小节日。注:中秋起于周时,盛行于唐宋。

    鉴于从蓝田君赢谪这边白得了一箱贵重的玉石原石,赵弘润便从中挑了几块,令冶造局的工匠精心打磨,将一块用墨玉打磨的玉佩赠予了他父皇相比较花里花哨的血玉、彩玉,魏人的价值观更倾向于墨玉这种看起来有深蕴的玉石。

    至于赠送给母亲沈淑妃与王府里诸女眷的礼物嘛,自然是挑尽挑花哨的,像白玉、血玉、彩玉等等,打磨成镯子,作为礼物。

    待等到临近八月下旬,赵弘润带着介子鸱与温崎两位幕僚去了一趟户部,接手博浪沙河港的那些店铺的地契,有了这玩意,赵弘润之后才能名正言顺地将博浪沙河港的店铺高价租售。

    可惜的是,按照曾经与他父皇的协议,租售博浪沙河港内店铺的钱款,赵弘润只能得到两成,其余八成则归于朝廷。虽然有些可惜,但经过温崎与介子鸱的估算,就算这样,赵弘润也能得到一笔庞大的资金,非但还清曾经欠下户部的欠款绰绰有余,但能剩下不少的余款。

    唯一尴尬的是,因为闹出了金乡屠民事件,魏国国内贵族私军抢掠宋郡财富……不,收复宋郡的进展比预计慢了许多,赵弘润有些担心日后博浪沙河港店铺的租售情况出现什么变故。其实这样并不影响那些店铺的租售,毕竟这段时间里,已有许许多多来自中原各地的巨商聚集大梁,就等着博浪沙的店铺正式租售,可问题是,倘若将好位置的店铺租售给这些外国的商人,这可不符合赵弘润的初衷。

    于是,他只能一边压着博浪沙河港的租售日期,一边派人催促成陵王赵等他肃王党一系的贵族,让后者尽快凑齐钱款,派人前来大梁。

    至于雍王党、庆王党那些贵族势力,赵弘润并没有专程派人催促,反正那两拨人也不是傻子,一个个消息灵通得很,只要成陵王赵那边派人返回了大梁,那帮人保准过不了几日就跟过来了。

    话说回来,庆王弘信早在一个月前,便作为大梁朝廷安抚宋郡民怨的使者,抵达了宋郡的昌邑,但正如赵弘润所预料的那样,宋郡的民怨岂是那么轻易就能抚平的?庆王弘信到了昌邑后,虽然也做出种种安抚、笼络的举动,但说实话,几乎没有丝毫效果。

    而在这段时间,宋云的北亳军,却借这件事绑架了宋郡的民心,喊出了宋人自治的口号。

    值得一提的是,虎踞睢阳的桓虎,亦对外言称被北亳军首领宋云所说服,摇身一变成为了北亳军的一方渠将,正式对宋郡境内的贵族私军展开打击行动。

    在宋云、桓虎两方的攻势面前,魏国的贵族私军不能说节节败退,但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迫局面。

    目前,宋郡以昌邑、成武、单父、下邑为分界线,呈现东西对峙的局面。

    总而言之,贵族私军在宋郡攻略中受到了挫折,除非朝廷派出驻防军级别的精锐之师,否则,宋郡的战局恐怕难以打开。

    就这样,时间临近了九月份。

第1338章:九月

    时至九月上旬,宋郡的战况逐渐变得激烈起来。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庆王党占领的乘氏、钜野、昌邑、东缗这几个县,宋郡义军的暴动愈发频繁。

    相比较之下,占领了成武的雍王党贵族私军,以及占领了己氏、虞县、单父、下邑等地的肃王党贵族私军,亦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北亳军的反击。

    宋郡的叛军北亳军,不同于天底下绝大多数的叛乱军,它并非是一支窝在老巢内的叛军,它在宋郡有着非常根深蒂固的民众基础,仿佛大部分的宋郡人都愿意给北亳军打掩护。

    而北亳军的战斗方式,亦让魏国贵族私军吃尽了苦头。

    比如,若北亳军决定袭击金乡,可能在短短一两日内,金乡县境内就会聚集十几支乃至几十支人数不一的义军,好似群狼战术般对庆王党贵族的私军展开攻势。可当庆王党贵族从昌邑调来援兵后,这十几支乃至几十支义军,就顷刻间一哄而散。

    事后,若庆王党贵族私军的兵将仍欲追击,那么最好的可能,就是像曲梁侯司马颂那样,找到一窝北亳军的据点,若是运气差点,可能找到的只是一个无辜的村落。

    在金乡屠民事件发生之后,贵族私军对于这种不知是良民还是北亳军据点的村落,可谓是退避三舍,谁也不敢再下令缉杀,生怕牵连责任。

    而这就助长了北亳军的气焰,同时也使得几路魏国贵族私军被打得龟缩在占领的城池内不敢露头其实并不是他们无法战胜北亳军,而是他们生怕杀错人,担上责任。

    对此,赵弘润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他远在大梁,根本不清楚宋郡那边的状况,总不可能丢下婚事跑到宋郡去对付北亳军吧?

    话说回来,鉴于宋郡的这种局面,朝廷已经初步拟定了派往宋郡的精锐军队,即南梁王赵元佐麾下的镇反军。

    也不晓得是不是镇反两字的番号,让朝廷优先考虑了南梁王赵元佐;还是说,是雍王弘誉在支走庆王弘信后,有意将南梁王赵元佐这位支持庆王弘信的叔伯也支走,进一步削弱庆王党在大梁的影响力。

    而除了南梁王赵元佐麾下的镇反军外,大将军韶虎亦可能率领一部分魏武军,进驻宋郡。

    当然,是主要负责平乱的南梁王赵元佐不同,大将军韶虎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梁鲁渠的畅通,换而言之,韶虎麾下的魏武军,主要负责驱赶宋郡北部、梁鲁渠经过的一些宋地县城,若无意外的话,并非是平乱的主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令南梁王赵元佐与大将军韶虎准备率军前往宋郡的军令,即不是出自上将军府,也并非出自兵部,而是直接从垂拱殿下达的。

    这也意味着,雍王弘誉已在逐步削弱上将军府与兵部这对老冤家在朝中的职权,原因很简单,因为上将军府的政治立场偏向长皇子赵弘礼,而兵部的政治立场偏向庆王弘信。

    临近九月中旬时,魏国襄邑县境内,有几处田地的稻谷被人故意放火焚毁。

    待襄邑县县令惊恐地将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对此格外关注,当即下令梁郡、颍水郡各县提高警惕,令当地县令组织县兵、乡勇巡逻,防止有贼人破坏秋收。

    赵弘润在得知此事后,大摇其头。

    他也觉得这很有可能是宋郡的北亳军潜到襄邑一带纵火,企图烧毁魏国今年的收成,尽可能地阻止魏国在秋收之后,有了足够的军粮派遣精锐军队前往宋郡。

    但话说回来,这个办法的确是有点蠢。

    原因很简单,因为北亳军根本没办法派太多的人手过来焚烧田地,各地的县令又不是傻子,如果得知一大波人蜂蛹涌入梁郡与颍水郡,肯定会上报朝廷。

    可若是派的人过于少,那烧得过来么?

    更要紧的是,在魏国得到了三川郡与上党郡后,颍水郡已经不再是魏国最主要的产粮地,在三川郡、尤其是在上党郡,魏国已开辟了无数的良田,怎么可能会因为一个北亳军而影响了当年的收成?

    毫不夸张地说,除了那些被焚毁稻谷的地方贵族或平民会因此损失惨重外,这件事对于魏国而言,几乎是不痛不痒的。

    也可能是因为想到了这一层,除了襄邑县被人烧毁了一些田中稻谷之外,就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多半是北亳军的渠将们也意识到这个措施的确是有点蠢。

    九月十一日,赵弘润与弟弟桓王赵弘宣,诸宗卫与介子鸱、温崎、周等人,以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