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显得有些平淡的除夕年夜饭,却由于古丽娜的意外到来,多了一些新鲜的话题,比如靺鞨人是如何打猎又如何获得熊胆、虎骨,又是如何在深山老林之中挖到人参的……所有人都会对未知的事情产生好奇心,而古丽娜也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通过耐心的与他们讲解,拉近了与众人的距离……
不知不觉中,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李恪恢复办公的第一天,契丹方面正式的求见文书摆在了他的办公桌上。觉得冷落了他们半个月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于是同意了召见他们。
大堂之上,契丹可汗的三弟沐古特右手抚在左胸,躬身施礼道:“尊敬的大唐辽王殿下,能够再次见到您,沐古特感到万分的荣幸。”
李恪请他落座后,沐古特起身继续说道:“尊敬的辽王殿下,沐古特此次前来是代表我的大哥来向您提出一个请求的。契丹族的所有人都听说过殿下英明神武的事迹,都非常的崇拜辽王殿下,所以抑制希望能够得到殿下的青睐,成为我们的主人。”
李恪听完之后不由得一愣。“你的意思是?”
“尊敬的辽王殿下,这不是我个人的意愿,而是整个契丹人的意愿,我们契丹人原意全族归顺到您的名下,成为您的附庸族,从今以后您就将是我们契丹人的主人。为了表示我们的诚心,特意献上了族长最漂亮的女儿,也就是我我的侄女,同时也是我们契丹人的骄傲契丹最最漂亮的姑娘格根塔娜。希望殿下能够应允!”
尽管李恪早就知道这个格根塔娜是用来和亲的,但是绝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一种情况。举族归附,成为附庸族!开玩笑,这绝不是李恪想达到的目的!要知道,身为一个亲王,居然收服一个族群,而且还是一个骁勇善战的、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这在别人看来,那就是司马昭之心,是大逆不道的举动,是要掉脑袋的!
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李恪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是一个圈套,一个旨在挑拨自己与朝廷之间关系的圈套。不得不说契丹人很聪明,他们所走的这一招险棋非常的漂亮。用整个民族作为代价,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去赌。李恪如果不接受他们的提议,他们就有了借口进行反抗,接受了就要受到朝廷的猜忌。总之,不管李恪采取什么办法,结果都将是对他不利的。
稍作思考,李恪还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你们想和我玩,那么咱们就好好的玩上一把,看看到最后谁在笑,谁又在哭!
想到这里,李恪微微一笑说道:“既然你们如此的有诚心,本王要是拒绝的话,就未免太不近人情。虽说本王已经大婚,但是为了表彰你们归附之心,本王决定十日之后,也就是正月二十六举行大婚。届时将举城欢庆一天,不知本王的安排你是否满意?”
“尊敬的辽王殿下,哦不!是尊敬的主人,您的慷慨使得您的仆人们受宠若惊。相信全族人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会真心的为您和未来的王妃,也就是我们的主母进行祝福的!”
“既然如此,你先下去吧。放假这么多天,有很多公务还等着本王去处理呢。至于大婚的安排,就让李靖李大人去处理吧。”
“是,我尊敬的主人!您忠诚的仆人沐古特随时恭候您的传唤。”
沐古特一下去,李恪立即吩咐侍卫把李靖请到了这里,把刚才所发生的情况原原本本的叙述了一遍。李靖听后得出的结论和他的判断完全一致,也赞同了他的决定。
下午,一封八百里加急文书被火速送往京城。文书中详细的介绍了目前东北地区的形势,以及针对契丹做出的决定。最后又说明,契丹之事,实在是事出有因,又等不及朝廷回复便擅自做出了决定。为此,他将在二月初一轻车简从返回长安,听侯朝廷处理。
九日后,在和格根塔娜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李恪接到了朝廷发来的加急文书。这份文书并非兵部或者吏部所发,而是李世民亲笔所写。信中李世民并未就这件事发表过多意见,只是说他这件事处理的还算妥当。另外又提及他已经结婚一年却没有任何子嗣,应到加油才是。最后在信中说,他这一年来对外开疆拓土,对内发展恢复生产,激发了属地的经济的繁荣,一定是非常的辛苦。所以特别允许他回京修养一些时日,并且还特意叮嘱他身为亲王,皇室的威严是不容忽视的,轻车简从一说就不要再提。
唐朝的规定,在外有封地的亲王,没有朝廷的允许,是不能擅自回京的。李世民的这封信林林总总的说了很多话,但是意思很明确:你这件事做得很漂亮,朕很满意,所以准许你回来养病。由于你是有功之人,所以一定要大张旗鼓的回来。
对于现在的李恪来说,早已经习惯了现在的这种生活方式。后宫之中再增添一位王妃,也不会再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当初那种看一眼女孩子都会脸红的感觉,再也不可能出现和发生。至于这个即将成为自己的王妃的契丹女孩,李恪唯一的感觉也就剩下漂亮两个字。不过,再漂亮的女人,之前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过,他也是提不起什么兴趣。
结婚当天,李恪喝得酩酊大醉的回到了房间,稀里糊涂的便睡了一觉,到了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完全不记得昨晚发生了什么。看到眼中的只有一个面带桃花的漂亮女孩子……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一章 李恪发飙
第三卷 扬威江南
第一章 李恪发飙
二月初三,黄道吉日。适合嫁娶、远行。为了讨个吉利,李恪听从了大家的意见,选择了这么个日子携带着众位王妃启程回京。
早春时节,天气尚且寒冷,一路之上也没有什么可供游览的景观,便专心赶路。停经河间府的时候,李恪再次拜访了河间王这个伯父大人,当然自己那里出产的高粱酒是不可缺少的见面礼。
李晦这个堂兄听说李恪要进京,赶紧大拍李恪的马屁,希望李恪可以带着他一同前往。李晦只不过是河间王的幼子,按照大唐的律法是没有资格继承河间王的王位的,所以和他结交倒也不算违反律条,再说和他也比较对脾气,所以李恪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离开河间府,前往太原的途中,李恪有心拐道前往夏州去看看自己那位同母兄弟李愔,不管怎么说大家同为穿越人士,至少在感情上来说,还是比较亲近的。这家伙这两年想必是听了自己的劝说,行事已经有所收敛,不再像以前那么张扬跋扈。不过呢,依然是隔三差五的就要惹点事出来,动不动的就会被李世民修书马上一顿。
再想想,至少要绕行几百里,现在自己又是出于敏感时期,没准会给他带来什么不必要的麻烦,也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行至太原,停留了一日,拜祭了一番祖祠后,继续赶路。
三月初十,李恪自长安东门进入长安。时隔一年,当初的玩伴如今都已经有官职在身,李恪又是特意选了午时以前进入长安,众人都还未曾下班,所以并没有像去年回来之时那么招摇。
回到辽王府,安顿好家眷,稍事休息后,李恪起身前往皇宫拜见李世民。此刻早朝已散,李世民正在自己的御书房内处理政务。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亲自接管了对李治和李明达(晋阳公主)的教育工作,平日里就让两个小家伙呆在御书房内,自己一下朝就会来到这里督促他们的学业,俨然一副慈父的架势。
一进御书房,两个小家伙就想冲过来和他亲热。被他用目光所阻止,直到行过大礼之后,这才和两个小家伙打招呼。两个小家伙也不顾李世民就在眼前,欢呼着投入到李恪的怀中。李恪见状连忙放下手中的物品,把两个人一手一个揽入怀中。
看到两个小儿女与李恪亲密的举动,李世民不但没有阻止,反倒在脸上流露出慈祥的笑容。他的神情落入到李恪的眼内,不由得暗暗惊叹,李世民虽说对自己也是宠爱有加,但是却从来没有流露出这样的神情,看来长孙皇后的离世,对于他的刺激还真不小啊!整个人都像是变了一个样。
轻轻放下两个人,拿起放在一旁的盒子,走到李世民的身边说道:“父皇,一年未见,您的精神可不比去年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您还是交给大臣们去处理吧。儿臣此次回来特意给您带回一些补品,刚才已经交给了王总管,你一定要记得进补。盒中的这些个东西是儿臣送给兕子的,她的身体虚弱,需要多多进补。好在东北虽然比较寒冷,却有这些个大补之物。”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沈阳那边怎么样?你在那里做得很好,朕很满意。如果需要朝廷协助,你尽管说出来,真还没有老糊涂,明白你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朝廷的长治久安。”
“回禀父皇,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民族众多,且又多为骁勇善战。年前一战,虽然把沈阳城及其周围五百里的土地收归我大唐所有,但是限于兵力而不能进一步扩大战果,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周围的各方势力,虽被我大唐国威所震慑不得不归服。但是儿臣以为,当以怀柔政策予以安抚为上,使得我大唐领土上的百姓可以休养生息。
父皇可能有所不知,这东北的土地乃是黑色,极其的肥沃,春季只要把种子播撒其中,即使不去管它,到了秋季也可以大获丰收。只是当地百姓数量稀少,以至于大量的土地被闲置。儿臣看在眼中,痛于心中啊!如若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使得当地的人口发展起来,东北地区又将成为我大唐的一大粮仓!”
李世民听后也不由得叹了口气,说道:“我大唐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休养生息、发展人口。但是周边都对我大唐虎视眈眈,不给我大唐以喘息之机。就说这高(句)丽吧。年前被你一打,虽说已经上表臣服,但是私底下小动作一直不断,不停地与我发生小规模的冲突。使得你无力把兵力投往其他地方。至于契丹方面,这一次的手段也是非常之高明,意图通过此种手段令你与朝廷之间产生矛盾,他们好借此机会左右逢源,趁机发展壮大自身。你的做法没有任何的问题,朕之所以把你叫回来,其实是让他们由此产生错觉。如果他们有什么不轨的行为,正好借此机会一举将他们铲除,以绝后患。”
说到这里,李世民把目光转向了李治,对他说道:“趁着你兄长这次回来,你要多和他学习学习。要说治国与统兵作战,你的其余几位兄长加到一起也比不过他,你只要学到他的三成本领,将来协助朕治理天下便绰绰有余。”
李治听后眼前一亮,连忙上前说道:“是。儿臣一定会利用这段时间多和三王兄学习的。只不过……三王兄进宫多有不便,不如儿臣每日到他府中,聆听他的教诲,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李世民听后和李恪相视一笑,说道:“如此也好,从明日起,你便每日带着兕子一起去吧。记住,不要荒于嬉戏,朕是随时都会考较你最近所学的知识的!”
李治听完之后,立刻有些泄气,低声说道:“儿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