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唐第一猛将-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面交锋的人数永远都只是总人数当中的一小部分,于是跟在后面的无法投入到交战当中的双方士卒,开始寻求从两边突破,于是正面交战的范围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的向两旁扩展,直至有一方成功的突破对方的阵线,杀到对方的两侧。

    交战的初期,大唐的士卒们由于武器上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稳固的防守住己方的阵线不被对方突破,这就和他们身后的那些个弓箭手们创造出来更多的机会,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消灭更多的敌人,同时也给身处在战场第一线的陌刀兵们以喘息之机。所以,战斗初期大唐方面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交战的双方,不管是哪一方的士卒,都会有比一般人更加强壮的人存在,可以轻而易举的突入到对方的阵型当中,而紧随其后的同僚们也会跟随着他的脚步一同前进,这就使得双方的阵营当中很快的就出现了对方的士卒身影,这也就是混战的开始。

    混战开始以后,双方的弓箭手就都失去了作用,于是手起手中的弓箭,拿起手中的刀加入到战团之中。整个战团就像是一个滚动着的雪球一般,随着投入的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不断的发展壮大。

    但是就像一个雪球不管他怎样壮大,都不可能将整个世界的雪都归拢到一起一般,双方的兵力也不可能全部都加入到混战当中。这只不过是这场战斗的开始,双方的主将手中都还有大量的士卒,没有投入到战斗之中。他们会根据战局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自己一方在第一个回合当中,不被对方轻而易举地获得胜利。

    但是战局的发展却出乎回纥主将的预料,先期投入进去的一万部队,居然在短短的两个时辰之内便已经损失大半,派出去准备护卫左右两翼的部队,也被唐朝的军队死死的盯住,不敢轻易乱动。难道说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这一万人马被对方给吃掉吗?尽管心中非常的不情愿,但是他还是吹响了后撤的号角。

    见到对方后撤,李恪也就下达了后撤的命令。已经交战了两个时辰,士卒们已经非常疲惫,正好将他们换下来休息,同时让后面的部队顶替上去。第一个回合的交锋的结果,他还是非常的满意的,用两千人的伤亡,换来了对方至少六七千人的损失,战果还是很大的。

    重新排兵布阵之后,双方第二回合的交战正式开始。第一个回合,李恪所采取的方式是与对方对攻,目的是要让对方知道,虽然此番出战大唐全部都是步兵,但是绝对的要强于对方的骑兵,而且他的目的也已经达到。所以,第二个回合的交战,他就不会再采取这种大量损失士卒的作战方式。他所采取的是防守反击的策略,前排的士卒全部都是手持一人多高的巨型木盾的士卒,他们的任务就是正面的抵御对方骑兵的冲锋,他们的身后则是负责攻击的陌刀兵。当然在敌人靠近之前,这些个陌刀兵的另一个身份还是弩箭兵。前面的十排士卒都是一排巨盾兵,一排陌刀兵这么排列的。

    在这些士卒的身后,则是整整的两千弓箭手,这一次他们的每个人身上都挂着两个箭袋,足足的装了五十支弓箭。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五十支弓箭,一支不少的全部都射出去。而弓箭兵的两侧,则是两千名的陌刀手负责护卫。这一回合的作战思想就是,前方的士卒顶住对方的进攻,然后利用后面的弓箭兵一点点的消耗掉对方的部队。

    随着战鼓和号角声的再度响起,双方的士卒再一次狠狠的撞击到了一起。这一次大唐的军队就如同蒙着一层厚厚的乌龟壳,不管对方如何的冲击,都无法破坏掉他们坚如磐石般的防御阵线。而躲在巨盾后面的陌刀兵以及后方的弓箭兵,则不停地收割着对方士卒的生命。回纥一方士卒的伤亡速度,明显的要高于第一回合的交锋,而大唐方面的伤亡人数,则明显的要低于第一回合,即便是有士卒受伤,只要不是当场丧命,也由于队伍几乎是在原地不动,而避免了被自己人活活踩死的悲惨命运。

    短短的一个时辰,回纥方面的进攻士卒,便已经损失过半,最重要的是由于无法对对方造成有效地杀伤,而使得士气有多下降。大唐方面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仅仅一炷香的时间便杀得对方丢盔卸甲,甚至不等己方吹响撤退的号角,便狼狈不堪的逃亡自己一方的阵营。大唐一方则由于全部都是步兵,也就放弃了尾随追杀的想法,趾高气昂的回到本方阵营。

    第二个回合的交锋,大唐方面仅仅出动了六千士卒,便再一次击退了对方的一万士卒,并且以不满一千人的损伤,造成了对方超过七千人的伤亡。第二回合大唐一方完胜。

    尽管是心有不甘,但是回纥方面的主将却不得不承认,正面交锋自己麾下的部队确实要逊色于对方,甚至要远远的弱于对方。虽然可以为自己找到像是连日作战,士卒多有损伤而且身心俱疲等诸多借口,但失败了就是败了,没有那么多借口好找的。如果不是已经没有了退路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率领这队伍离开这里。但是眼下的情况却由不得他做出这样的决定,营中即将断粮不说,关键的是无路可退。

    想一步该怎么走呢?眼下的两万多士卒,以及军营之中的近三万名伤兵的命运,都在自己的一念之中啊!

第七十二章 歼敌

    第七十二章歼敌

    就在回纥的主将犹豫着是否还要排除第三波人马之时,大唐的军队已经全军向前压上。和前两次的情况不同,这一次是毫无保留的压了过来,就连将领们也随着队伍一同出战了。见到这个场景,回纥的主将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缝:对方这时要一战分出胜负啊。一点余地都不给自己一方!既然如此也好,反正自己这边已经没有了退路,再拖下去的话军中就要断粮了,到那时就更加的没有战斗力了。与其窝窝囊囊的成为俘虏,还不如轰轰烈烈的大战上一场,即便是战死沙场,也不枉到这世上来了一遭!想到这里,高高的举起手中的弯刀,向着前方用力的一挥,喊道:“全军突击!”

    连续两个回合的完败,已经消耗掉了回纥士卒们太多的士气和勇气,当己方主将下达了全军突击的命令时,他们并没有像平时那样,斗志昂扬的冲上前去,而是默默无声骑在战马之上向前冲锋,就连速度都比平时要慢上几分。

    看到眼下的情景,回纥的主将知道,这一仗败局已定。想不到自己纵横草原二十年,从来没有吃过败仗,今日一战居然会落得如此的下场,这难道就是一名军人的宿命吗?既然如此,那就让自己的这最后的一仗,能够有一个好一点的结局吧。想到这里,双腿一夹身下坐骑,挥舞着手中的弯刀冲向了战场。

    连胜两场的大唐军队,此刻正是气势如虹,双方刚刚交手便顺利的突入到了对方的队中,并且迅速的向两方展开。回纥方面也并未就此放弃战斗,迅速的依靠着身下马匹的速度,向大唐军队的后方移动,试图在外围形成一个包围圈,然后通过游走中的骑射,对大唐方面的士卒进行射杀。这是他们一直以来最为常见的战术,这种战术非常的适用于对于步兵的绞杀。不但可以快速的消灭敌人,更加能够最大限度的打击对方的士气。

    但是这一次他们注定要碰到钢板之上,因为他们忽略了一项最为关键的客观因素在内,那就是天气。正面战场上的积雪早在一天前就已经被他们自己给融化,但是毕竟不能把北宁城外所有的积雪的给融化掉。随着大唐军队的迅速向左右展开队形,回纥骑兵可以运动作战的空间迅速的缩小,他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运动中作战的战术便没有了用武之地。剩下的就只有面对面的交战。

    大唐的军队和回纥的部队差不多,都没有明显意义上的单独兵种。就像是回纥的部队,上马就是骑兵,下马攻城之时就是步兵,远距离作战的时候又被称之为游骑兵。大唐的部队也是如此,作为主力的陌刀兵,同时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弩箭兵,而处于队伍后面的弓箭手,在近身作战的时候就变成了刀盾兵,远不像是后世那样,长枪兵就是长枪兵,弓箭手就是弓箭手。这样一来,对于士卒的要求就变得非常的高,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士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强大的大唐帝国,为什么兵力一直都控制在,一个历朝里人数偏低的水平之上。这也是为什么,唐朝的时候周边的各个民族,虽然兵力上并不比大唐的人数少,却始终无法战胜大唐的重要原因。

    大唐的陌刀手,在古往今来的各个朝代中的兵种当中,都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兵种,一种非常强大的兵种。但是到了大唐的中后期,却逐渐的推出了战争的这个大舞台,其中有着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因为这个兵种培养起来非常的不容易,首先来说陌刀的重量就不是一般的士卒可以经受得了的,四五十斤的重量绝非普通士卒可以轻而易举便能够玩得转的,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陌刀手,属于极度烧钱,极度奢侈的兵种。

    第二个原因,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一把上好的陌刀要经常时间反复的锻造,才能够符合标准。当时有句话叫做:陌刀出手,人马俱碎。意思是说一刀下去,可以将骑兵连人带马一同砍死,虽说听起来显得过于夸张,但是它的威力还是可想而知的。

    到了大唐的中后期,由于国力的衰退,这种极度烧钱,培养起来又非常耗时耗力的兵种,被那些培养起来简单,又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装备的普通刀盾兵所替代。这就像是李恪来的那个时代的特种兵一样,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却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成为特种兵。

    双方交战不久,在越战越勇的大唐士卒面前,士气原本就有些低落的回纥士卒们,就越加的力不从心,开始有掉落马下的士卒不等大唐的士卒靠近,便主动的把手中弯刀人到一边,然后双手抱头蹲到地上。遇到这种情况大唐的士卒也就不再找他们的麻烦,直接的绕过他们去寻找其他的敌人厮杀。不得不说这些个投降的回纥士卒都是幸运儿,原来的北宁城官兵由于体力消耗过大,被李恪留在城中休息以及防御敌人偷袭城池,参加战斗的大唐士卒都是李恪和林山的部下,而这些士卒之前并没有和他们交战,没有那么大的仇恨这才放过了他们,如果换做是秦琼的属下,则很有可能会杀尽一切回纥士卒。

    昆山奉想通过在最后一战中杀敌十人,给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次作战,划上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的愿望,也随着秦琼的出现而彻底的成为了泡影。之前他刚刚斩杀了六名敌人,便被一直就注意着他的动向的秦琼所盯上。

    双方绞杀到一起的那一刻起,身处大唐士卒中间的秦琼的目光,就从来没有从昆山奉的身上离开过。只不过一直以来两个人相距得实在是太远了,中间又有着无数的双方士卒在混战,一时之间难以靠近对方。但是他却一直没有放弃,不停地从双方交战士卒的身边穿过,慢慢地向着自己的终极目标一点点的靠近。这期间连他都不知道自己曾经杀过多少名,敢于阻挡在自己面前的回纥士卒。

    当然,在秦琼到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