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她明知道老雅各布会占有大部分利润,还找他合作的原因之一。
但是,经营蓝草和靛蓝买卖的是老雅各布的同族,而且经营这买卖多年,不另外找一个陌生国度做幌子,很容易就把真正的产地泄露出去。
然而,在这样计算后,她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个同族不像老雅各布那样对资本虔诚,他对于优惠没有什么反应。
略微一想之后,罗怡也明白了,与并不友好的异教徒国家做生意,购买的肯定是一些独门的奢侈品,而且是求着对方卖的,必定要交给对方一笔相当丰厚的买路钱,若是平白减少了生意,得罪了对方,损失就不是一些钱能弥补的了。
更有可能,这种生意,是预付了对方货款的。
如果得罪了对方,只怕本钱难保。
“要是这专买证书是我的,该多好!”罗怡也只能在心里这样想想,因为她要是出手的话,那也太显眼了……
这一条财路,只能暂时放下了。
64 土地整理
“谢普,主的仆从向最可敬的修道院长多拉致意。
自从我经您的推荐,领圣职已两年有余,现在蒙了主的赐福,我在布拉德男爵领地做教士,为男爵夫人掌管一个小礼拜堂。男爵夫人虔善好施,她为图尔内斯特教堂和修道院作的奉献您也许已有耳闻。但是,离开您那富有智趣的教导,我在为天主服务之时深感自己的不足,若有可能……”
教士写到这里的时候,手中鹅毛笔一抖,落了一滴墨水在纸上。
镇静,他告诫自己,魔王今天不到晚上是不会回来的。
罗怡一早就出发,去指挥整理土地。
布拉德领地上有两百户居民,这其中有一百户是自由民,不为领主服劳役,另外一百户是农奴,这一百户农奴中,每户每星期要为领主免费义务劳动三天。
这是十分沉重的义务,然而罗怡觉得,领主也很难说从这上面取得了什么好处。
领主占有布拉德领地三分之一的耕地为自营地,由农奴们义务耕种,然而这三分之一的耕地,在领主占有天时,备有牲口和工具的情况下,要靠额外的严厉的监工,才能勉强赶得上领地的平均水平。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农奴们的工作是免费的话,经营这些土地其实是赔钱的。
所以,尽管罗怡很缺乏劳动力,她还是取消了农奴们的义务劳动,改用雇佣法,雇佣了一些自由民,也雇佣了一些勤劳肯干的农奴。
鉴于这一举措的爆炸性,她把理由说成是宗教性的,横竖除了教士谁也不认字,不可能去查圣书发现她是信口开河。
然后,这一举措只在一个村子里“试点”。
杰斯科的约翰,拿了男爵夫人的宝刀,又有许诺给予的返还十一税的好处,决定不去管男爵夫人的异想天开,觉得她要是到年底发现自己受了损失,自然会改正的。
到了年底,这一措施在男爵领地的六个村子里全面推广。
然后,她开始做整理土地的工作。
布拉德领地,是一块不规则的长条形土地,但是,这块土地却旱涝不一。
以那条从奥尔本修道院到图尔内斯特的大道为界,靠近东边那座巍峨“灰山”的土地,都是些高处的旱地,山上有小溪,有山泉,但是没有灌溉渠将水引到土地上。若有干旱,只能靠人力畜力驮运一些水。
而靠近西边的,又是类沼泽的低洼湿地,种那些喜凉爽湿润的亚麻大麻收成还不错,种小麦黑麦那些喜干燥的作物,收成就哈哈哈了。
必须挖排水设施。
如果有可能的话,筑一条堤坝,再造几架水车,还能把沼泽化为良田——这原是罗马人做过,后来又由荷兰人接手的工作。
这些事情,她第一年就想做了,但是到第二年,才能勉强说有了开工的基础。
当然,她也可以用男爵夫人的权力,强迫几百农奴给她义务劳动,可是,这样做,对人力的损耗是十分巨大的。
一个人,监工拿棍子威逼了叫他做重活,又没有好的东西给他吃,表面上看也许没什么,但是内里元气的损耗是很大的。
就像古代的女子,从小低人一等,家里家外地做活,一窝一窝地生娃,隔三差五地挨打,吃的都是别人剩下来的,看上去,似乎也没有怎样,以至于今天,有女性不肯过这种日子,还会被骂“娇气”,但是,这样做,当然是有代价的——古代女子的平均寿命,是短于男子的。
而要付工资,给他们面包、肉和奶吃,召集几十个人花几天时间盖个炉子、盖个砖窑还好,多了,她就支付不起了。
所以,她没有在第一年就做这些事情。
等到了第二年年底,经过了丰收,农民们的肚子也吃了几天饱饭,身体也积蓄下了一些精力,她的钱箱与粮库也经得起雇工的消耗,才开始做这整理土地的事情。
65 工程
罗怡已经预料到土地整理的辛苦,但是这项工作开头的挫折仍然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工作还没有开始,人们聚集在一起等候她的到来的时候,有一个人发现了邻村的一个欠债人,那个人欠了他一捆谷物,现在却矢口否认自己曾经欠过。
两个不认字的农夫自然是没有欠条这个概念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解决方式。
也就是说,在罗怡到来之前,他们就用木棒在人群中央开始决斗。
围观的人群大声地喝彩叫好,把这当成一项娱乐。
但是结果是,有两个罗怡本来可以指望的劳动力这下指望不上了。
男爵夫人气呼呼地宣布说,以后严格禁止决斗,所有的人都要到法**去听取她的裁判。
人们立即叫起苦来,几个老人被推选为代表,到男爵夫人面前求情道,像这等只牵扯到一小笔财物的纠纷,标的物还不够诉讼费呢。
罗怡气愤地指出,医药费,休养费,误工费,加起来远远超过了诉讼费。
既然他们可以冒付出这些费用的风险,为什么要吝惜一笔诉讼费呢?
就是诉讼费超过了这些费用,他们至少不必受皮肉之苦啊!
何况,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一个破口很可能就代表一条人命。
但是农夫们听到男爵夫人的决定后,显得很不乐意,因为他们原是野蛮的民族,现在被迫束缚在土地上,又没有多少娱乐,又没有什么上升到贵族阶层的通道,参与或观赏一场斗殴是发泄积怨的有效方式。
他们在表面上勉强地服从了,心里却并不当作一回事。
这一原因罗怡并不知晓,但是她能看出他们的不服气,决定等白天的工程结束以后,再找几个人问询一下这件事。
随后,她命令几个小学生将铁楸发到雇工们的手里,并登记他们的姓名。
这几个小学生都是她挑选培养的,由她亲自教授了一些最简单的语文和算数,他们已经预先将要挖的水沟量好了,分成了等分的四十段,下包到每个挖沟的工人那里。
另外,又有二十辆人力推车被发给其他人,他们将挖出来的泥土倾倒到指定的地方,那里有专门的计量员,每倒一车,就发给一根做了标记的木条,作为工作的记录。
事后,这些人可以凭借这些木条,换取谷物、布匹或银钱。
挖沟的工人在挖好自己那一段之前,不能领取报酬。
罗怡发给每个挖沟工人一个用木条钉成的框架,他们挖出来的沟必须符合这个框架的大小规格,胡乱地掘一掘是不行的,必须用这个框架量过,符合了才行。
前十名挖好的工人,可以得到额外的一桶酒,每人还能再得一个大面包和一块咸肉。
最后十名挖好的工人,报酬里要扣去在工作日中供给他们的面包和牛奶。
工具损坏的,可以到计量员那里更换一个,但是,丢失工具的人,必须照价赔偿,这是为了防止他们害怕弄坏工具而不使用工具,或是偷藏工具。
计量员两人一组,罗怡本人流动巡查,若是对计量员有不满的地方,可以到她那里申诉,不收取诉讼费,计量员要是遇到农民无礼,也可以到她那里去申诉。
另有五个人,负责给所有的人送饭送水,做一切的杂事。
所有这些规矩,全部都说明了三遍,在开工之前,又叫每个人再重复一遍,再开工。
这样做,是考虑到他们都是没有文化的人,有些连自己的手指头都数不明白。
幸好,对酒,这些野蛮人倒是没有一个不明白的。
听到最早做好的人可以喝到“真正的酒”,很多人已经懊恼没把老婆孩子都带来帮工了。
听到开工的号令,他们便一起动手干了起来。
罗怡慢慢地从边上踱步而过,观察他们的动作。
因为,能够听从命令的工人,是最好的兵员……
66 基础
昨天没刷开网站……
穿越后,罗怡不曾认为自己安全过,越是熟悉这个世界,她越是知道这个世界,有多么的朝不保夕。
穿越前,她从一些小说、影视作品里看到过充当反派的教会。
烧女巫、迫害异教徒,等等。
穿越后,她开始思考一个她以前从来没想过的事情。
区区十几名使徒,是如何建立一个庞大的,跨越几个大洲的,从身到心禁锢所有人的教会的?
最初的时候,他们并不比新中国建立后的那50个皇帝强到哪里去——地方官便处理了,都没有惊动中央,当时号称救世主的人,总督杀得并不少。
信奉一神教的宗教理论家说,一神教天然便优于多神教,因为老百姓可以不用动脑子去记那许多神的名字和事迹了。
只供一个神,简单,方便。
但是,看那些比一年的天数还多的圣徒(许多都是异教神灵被换了个名字)和各式各样被供奉的圣物,罗怡觉得,供奉一大堆花花绿绿也是人的心灵需要。
特别在这个一没文化,二没娱乐的时代。
看看男女老少各种各样的圣像和绘画,听听各种神迹故事,算得不多的娱乐之一了。
而且,众多的造像和绘画,还给匠人提供了工作,增加了就业,拉动了gdp,怎么看都是一举多得。
又有一种说法,一神教不搞活人祭祀,优于野蛮的多神教。
罗怡也看不出,把小孩在暗嫩子谷投入火中献祭给摩洛,跟指责一个女人半夜骑了锅子在天上飞然后把她烧掉,就结果来说有什么不同。
何况,多神教也不意味赞成活人祭祀。
即使在古代帝国,活人祭祀也是极为不寻常的,中国一向是多神教,但是商朝以后便不赞成活人祭祀了——《左传》中说,人是天地间最宝贵的,牺牲宝贵的人去祭祀,难道能得到更宝贵的?
那么,教会的优势,在于哪里呢?
罗怡觉得,是组织。
因为只许信奉一个神,所以比起多神教来,一神教更重视控制信徒,他们轻祭祀,重布道。
因为只信奉一个神,祷告的次数,礼拜的次数,饮食的禁忌,对异教徒的态度,等等,更容易统一,一般的信徒,更不容易脱离控制。
信奉多神的,若在礼拜的日子不在宙斯的神庙里,可以托词说在马尔斯的神庙里,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