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气,而张诚则是赶紧挪动膝盖上前,直接挡在了朱翊钧前头。
这位素来对朱翊钧忠心耿耿的乾清宫管事牌子重重磕了两个头:“太后,皇上今天是去了西苑散心,中途遣了奴婢回来,听说是在那儿发生了些事情,但不是太后娘娘说的那样。孙海那胆大妄为的狗东西也不知道从那弄了个阉伶来,让他唱小曲迷惑皇上,可皇上听不进那些乱七八糟的曲子,非要让那阉伶按照平寇志编曲子唱来听,结果那阉伶也不知道哪来的胆子,竟是和皇上顶了起来,皇上这才一时气急……”
“一时气急?堂堂天子竟然和一个阉伶置气,这就是读书养气的成果?”李太后非但没有消气,反而更觉得心疼肝疼哪都疼,指着朱翊钧就喝骂道,“谁让你去西苑那种地方闲晃的?那是你祖宗世庙当初修仙的清净地方!”
尽管一样非常痛恨当初压得隆庆皇帝成天怕得要死,更是从来没看过孙子一眼,甚至害得自己在裕王府一直都只是个小小都人的嘉靖皇帝,但李太后还终究有点理智,没讽刺你是不是也要去修仙,而是词锋一转道:“别以为张诚替你狡辩几句我就信了,当我不知道他们是替你遮掩!要不是他们瞒着,你都去过西苑那么多次了,哪会今天才有人来报我?”
朱翊钧跪在那里捏紧了拳头,心里愤恨到了极点。明明是他在一介阉伶那儿受辱,怎么到了母后耳朵里却成了他和那阉伶有什么不清不楚?让他知道是谁在背后颠倒是非黑白嚼舌头,他非得杀了他不可!然而,就在他暗自发誓之际,却不料听到了李太后撂下了几句让他大惊失色的话。
“来人,给我去内阁请张先生过来!还有,这些个家伙给我拖下去杖二十,然后把小的全都革退,张鲸和张诚送去更鼓房!”
要说朱翊钧除却李太后之外最怕的人,那自然是张居正和冯保。尤其是张居正一脸义正词严告诫他的时候,他总觉得有些透不过气来,原本到了嘴边的要求也全都会吞回去。而更让他惊骇欲绝的是,母亲清理他身边这些伺候的内侍也就算了,竟然连跟他最久,当了乾清宫管事牌子已有五年的张诚和张鲸也不放过!那一瞬间,他几乎就想扑上前去求情,可却瞥见视线范围之内的二张全都满脸紧张,微微摇着头,竟是示意他不要去争。
张鲸和张诚哪里会不知道更鼓房是什么地方。那里素来都是被发落过去的有罪内臣充作净军,每夜五名,轮流上元武门楼打更,自起更三点起,至五更三点止,按数用藤条击鼓,檀木榔头击点,每更一人上楼,不许带灯,一旦寒冬腊月又或者风雨大作的时候,一趟轮值下来就能去掉半条命!
可那至少是留了一条性命。如果朱翊钧为了他们这两个太监去向太后求情,说不定他们回头就不是被赶去更鼓房,而是直接杖毙!
PS:照旧就一更(未完待续。)
第七九二章 意外的请托
汪孚林非常庆幸,拨到自己手下五个新任试职御史,虽说脾气不同,最初也不是那么好带,但总算不是除却八股文,其余全都一窍不通,连历史断代都分不清楚的书呆子。所以,当他们渐渐熟悉了工作,广东道的那些吏员也无不尽心竭力,一切都上了正轨,他这个掌道御史反而稍稍清闲了一些。于是,他反而有兴致去架阁库调阅三年来的各地灾情报告以及相应的救灾措施,打算从这上头挑挑刺。
广东道说是只管辖广东、应天府、直隶延庆州以及一部分卫所,但除此之外,天下各地的官员无不受到监察,上书弹劾全无限制,你想挑四川又或者云贵官员的刺,只要有消息,也未尝不可。尽管他更愿意做点踏踏实实的事,所以才给新人们找了那些费力不讨好却又不涨名声的活,可现如今评价科道,几乎都是冲着弹劾过什么权贵什么官员来的,他这个不大乐意乱喷人的,就决定实实在在找几个贪官污吏下手。
而此时此刻,他找到的目标不是别的,正是应天府。虽说把游七干掉了,但南京守备太监孟芳却还在任上,张丰与其较劲的结果,还在南京中城兵马司任职的潘二爷已经通过镖局的渠道送了过来,道是张丰虽说已经扳回了局面,怎奈如今的应天巡抚和南直隶巡按御史都是息事宁人的家伙,竟是一时半刻奈何孟芳不得,徽安票号和宁盛银庄支撑得有些辛苦,就连临淮侯李言恭也颇有微词。因此。在孟芳在南京的关系网上捋了捋。汪孚林便决定动手。
不过他着实难以亲自出马。让广东道的谁上更合适呢?
就在汪孚林在纸上写了孟芳这个名字,罗列出此人一条一条劣迹,以及勾结某些败类文官的事情,心中正沉吟的时候,郑有贵突然匆匆进了屋子,竟是顾不上行礼就来到他的身侧,弯下腰几乎贴着他的耳朵低声说道:“掌道老爷,有人在都察院门口声称是您家里人。有急事找。可小的觉着,那不像是您家里人。”
听到是自己家里出了什么急事,汪孚林不禁有些吃惊,可听到后半截时,他立刻镇定了下来,扫了郑有贵一眼后就问道:“为什么?”
“人好像是……宫里出来的内侍。”郑有贵不大确定地说了一句,却只见汪孚林立刻站起身来,他赶紧补充道,“但我也不能确定,毕竟那人穿的就是长班的衣裳。也有胡子,说话的声音也不大像是公公。我只是那么觉得。从前,我家里远亲中出过当上司礼监奉御的大珰。”
“我知道了,此事你烂在肚子里,谁都不许说。”汪孚林不无谨慎地嘱咐道,见郑有贵把头点得如同小鸡啄米似的,他再不迟疑,立刻往外走去。
等到出了都察院大门,他四下里一扫,正寻找郑有贵说的那个人,却只见有人迎上前来,果然面目陌生,从没见过。那人急急忙忙行过礼后,却是低着头道:“公子,家里出了点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走远两步,容小的细禀如何?”
这人来人往的都察院大门口,确实不是说话的地方,汪孚林瞥见有进进出出的御史朝自己这边看来,就不动声色地随着对方沿墙根走了十几步。当确定周围并无别人的时候,他就淡淡地问道:“说吧,冒充我家人特地来都察院找我,所为何事?”
“汪掌道,小的是司礼监张公公的人。”
司礼监有几个张公公,汪孚林不能确定,但他很确定,和自己打过交道的只有秉笔太监张宏一个,更不要说他还在南京和张宏的干儿子张丰有过交易。此时此刻,他的眼神一下子犀利了下来,却没有问对方有什么证据。毕竟,口说无凭这种道理,他不信张宏这么深资历的老太监还会不知道。下一刻,他就只见对方从怀中郑重其事地取出了一方银印,直接送到了他的面前。
而汪孚林伸手接过一看,立时就呆在了那儿,因为那银印上,赫然刻着绳愆纠谬四个字!作为一名光荣的监察御史,他当然明白这四个字的由来,这出自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中的尚书?冏命,但尚书之外,这四个字在历史上还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在成祖永乐年间,朱棣将刻有这四个字的银印赐给了蹇义、杨世奇、杨荣和金幼孜!眼前这一方银印摩挲得光润如新,他不确定是新的还是旧的,但却知道多半不应是假的。
“这是当初蹇尚书去世之后缴还的东西,一直都存在司礼监,由司礼监第二位秉笔太监保管。”来人却也不吝惜多解释两句,声音却非常低,“时过境迁这么多年,除却世代相传此物的秉笔,其他人都不知道,所以大小也能做个证物。”
等到从汪孚林手中接还了这方银印,来人才继续说道:“张公公让我带话,皇上今日去西苑散心,结果被小人构陷,以至于太后大怒,召了首辅大人去乾清宫,要让首辅大人代皇上拟罪己诏。张公公知道汪掌道在首辅大人面前说得上话,所以方才请托。”
这简直是当我神仙啊!
汪孚林简直想当面喷张宏异想天开,可是,面对这个一本正经替张宏传命的中年内侍,他又没法这么说。而就在这时候,对方却又开口说道:“张公公说,如果汪掌道犹豫,就让我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说出来,毕竟,此事汪掌道也牵涉在内,本来就不能独善其身。”
见鬼,这又和我有什么关系?
尽管汪孚林腹诽连连,可是,当这传话的真把万历皇帝在西苑发生的那档子囧事如实道来之后,他却呆若木鸡。虽说他因为知道某段历史,对朱翊钧这个薄情寡义。贪财如命。不负责任的万历皇帝非常不感冒。恨不得时刻躲远点,可平心而论,就这次的事件来说,小皇帝确实有点冤枉。当然,那只是有点,毕竟,他总不能因为别人一句话,就认为朱翊钧真的是什么也没做。而李太后纯粹是矫枉过正吧?
“张公公难道没替我想过,这种宫中的隐秘,我又是从哪得知的,又怎么去劝首辅大人?”
“这点张公公自然想过。汪掌道只管在都察院稍等片刻,想来内阁那边不用多久就会有人过来传你。太后娘娘之前气急之下,说过是你不该进呈市井闲书,以至于皇上乱了心性,首辅大人总要当面召见,训诫一番。”
哪怕觉得自己实在是够无妄之灾的,可人家信誓旦旦地说张居正必定会叫了自己过去。汪孚林还是不得不相信。至少这一次,万历皇帝还没做出什么事来。就被别人在李太后面前搬弄是非,于是被李太后兴师动众教训了一番,自己则是被捎带的另一个倒霉鬼。可是,想到自己因为之前那一系列事件早已进入了当朝不少权贵和重要人物的视线,眼下张宏派人的这次冒险接触却让他心头沉甸甸的。
“你,又或者说张公公,知不知道我这有不止一双眼睛盯着?”尽管汪孚林知道问了这么一句之后,对方回去之后对张宏复述时,兴许会让那位司礼监第二号人物觉得他事君不忠,讨价还价,可他不得不索要这么一个答案,毕竟,那关乎他接下来的善后。
“自然知道,毕竟汪掌道如今也算是名人了。”
那中年内侍仿佛不知道这话很容易被人听出讽刺的歧义,微微笑了笑:“正巧这都察院左近,刑部和大理寺出了点事,应该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而我之前才刚刚以徽州来人的身份,去汪掌道家中门口露了一面,这才来的都察院。”
“我是张公公的私臣,在家中担任司房,素来只管打发批文书,誊写应奏文书,在宫里京里都是生面孔。我眼下回去会在路上耽搁一下,让别人带消息给张公公,至于我,只怕要在汪掌道您家里叨扰一日,明日就离京,而从徽州这一路到京师的来回痕迹,都会有人坐实。”
果然不愧是冯保之下的第二号人物,简直滴水不漏,但这也意味着,他这次要是不帮忙,这个老太监立刻就站到对立面去了。他若是答应不办事,甚至于将对方卖了给张居正和冯保,那么当然未尝不可,但是,张宏真的会仅仅是病急乱投医就让人来找他?
说到底,这件事他是挺无辜的,但冒险去张居正那试一试,也不是完全不值得。如果真能够让这位首辅大人帮忙去劝劝李太后,把这种简直小题大做的罪己诏给收回来,万历皇帝也许就不至于记恨张居正一辈子,日后清算时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