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金主-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也得排在苏杭之后。”沈玉君不服。

    徐元佐突然停了下来。仰头看着一道门匾,读了出来:“芜湖会馆?芜湖那么个小地方还在京师有会馆?”

    沈玉君嘲讽道:“除了你们大松江,别处都是小地方。”

    徐元佐朝前走了两步,正要去敲门,却被沈玉君拉住了。

    “你要作甚?”沈玉君不解道。

    徐元佐道:“我去问点芜湖的事。”

    沈玉君误会了徐元佐的意思。以为他不知道什么是会馆,拉着徐元佐就走,道:“你个没见识的,真是丢人。会馆是为了各省举子参加会试而设的,以前叫做试馆。嘉靖时候非但举子赴考住里面,商贾、流官,也都住本省的试馆,故而改名叫做会馆了。”

    徐元佐回头瞥了一眼,边走边道:“那你知道怎么开个会馆么?”

    沈玉君哪里开过会馆,支吾道:“你问我?这不是你的老本行么?会馆无非就是像客栈似的地方,大家都捐些钱,照顾照顾在京师的同乡吧。你想开个?”

    徐元佐道:“我家在京师的店铺要关了,日后我大兄入京考试住在哪里?要么开个会馆,要么置办一处宅院。然而宅子若是空放,总是不好,所以我还是想开个会馆。非但自己能住,也能照顾一下乡梓。”

    沈玉君道:“花钱的事,总是你想得周到。”

    “苏松一体,也难免接待苏州人嘛。”徐元佐朝前走了两步:“对了,咱们前天走过的那条大街,叫什么来着?”

    “你说的是宣武门大街?”

    “对对,我觉得那边很不错。”徐元佐道:“名字就叫云间会馆如何?我松江雅称云间,听起来还有些飘然似仙的意思。”

    “关我何事!”沈玉君别过头去。

    徐元佐的目光飘向身后的棋妙、茶茶、梅成功等人。

    “佐哥儿说得好!”罗振权带头喊道。

    “佐哥儿此言甚善。”梅成功微笑颌首。

    “佐哥儿说的总是没错的。”茶茶道。

    “还能有人比佐哥儿说得更对的?”棋妙道。

    徐元佐哈哈大笑,道:“看,果然是人心所向!”

    沈玉君往自己身后看去,却是几个五大三粗的沙兵壮汉,一脸茫然懵懂的模样。不由一阵气恼,只觉得徐元佐身边尽是谄媚小人。不由快步朝前走了。

    罗振权故意压低了步速,跟徐元佐沈玉君拉开了一截,小声问棋妙:“佐哥儿刚才说什么?”

    “我走神了。”棋妙坦白道。

    罗振权望向茶茶。

    “我没听清……”茶茶低声道。

    梅成功终究比他们强些:“佐哥儿是要在京师开个客栈。”

    众人这才哦了一声,纷纷道:“这么一本正经地问咱们,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

    的确不算什么大事,真正的大事是徐家店铺的清算盘账。

    徐家在京师一共有五家店铺。在徐元佐来之前,兵马司、锦衣卫已经过来“关照”过了。五家铺子的掌柜忧心忡忡,给松江方面写了书信讨要方略。回信未到,徐元佐先到了。到了之后就宣布:店铺里的存货要转卖出去,铺子也卖掉。凡是店里的雇工人,包括掌柜在内,愿意回江南的便回江南任职,工食银加两成。不愿意去江南的,多结一个月的工钱。自此两清。

    五位掌柜都是当初跟着徐阶入京的老家人,当然是要回松江的。其他伙计有顺天府人——京师本地人,也有北直其他府县的,大多选择留在京师。谁都知道现在徐阁老日子不好过,这些店铺迟早要易主。

    徐元佐请所有雇工人聚了个餐,也算是好合好散,一边缓缓出货,一边叫掌柜的寻觅铺面买家。至于实在出不去的货。他打算带去辽东,反正船空着也是空着。无论是做见面礼。还是转手卖掉,都不会吃亏。

    这五位掌柜之中,徐元佐最为看重的是徐家的一位老仆人,徐平。徐平今年五十有二,人却精神得很。他在五人之中话不多,却颇有威信。见面便给人一种很是靠得住的感觉。

    徐元佐当日跟五位掌柜见面,眼睛就总是不自觉地落在徐平身上。用时下的话来说,此人气质感人,好比赤金在地,令人不能忽视。

    因为有心让徐平主持京师会馆。徐元佐便在聚餐之后单独找了他说话。

    “徐掌柜,京师这边铺子虽然关了,但是人不能全走。”徐元佐道。

    徐平点了点头:“难免来个人,需要服侍。”

    徐元佐道:“现在朝中不利我家的宵小颇多,若是打着徐家的招牌,难免不利。我是想弄个云间会馆,非但招待家里人,也招待同乡在京师的士子、商贾。”

    徐平微微点头道:“少爷是想留我在京?”

    “正是。”徐元佐道:“京师这边的账目清楚明了,几位掌柜都是用心做事的人。尤其以您稳妥可靠,最适合开创事业。若是您老日后思乡情盛,再叫别人接手也容易些。”

    徐平面色平缓,内心中却是激动不已。这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啊!他道:“少爷过誉了。我自幼受徐家的恩惠,自当用心效力。”

    徐元佐不多客套,当下将自己要买的屋舍形制、地段价位都跟徐平说了,道:“之前徐家铺子里的工人,我是都已经遣散了。您若是觉得谁堪用,就再叫回来,工食银总是要比过去加一些的。”

    徐平刚才还在想,既然徐家还要在京师占块地皮,怎么就冒冒失失地将人都遣散呢?此刻听了徐元佐如此一说,方才知道这位少爷不是冒失,而是帮他开路。若是直接将铺子伙计转入会馆,谁能保证徐平就各个都喜欢呢?现在先遣散再聘用,正是让徐平有了余地,好用他自己顺手的人。

    “不过要注意,得咬死这会馆不是徐家的。”徐元佐道:“银子是云间商人凑的,你只是重金受聘,跟徐家没什么关系。”

    “我省得。”徐平咧嘴笑了笑。

    徐元佐又道:“再有就是要麻烦掌柜的给我找些可靠的辽人。最好通晓蒙古话,女真话的,我要去辽东游历开拓眼界,少个当地的向导。”

    徐平想了想,道:“这事倒是不麻烦,眼下就有一人,乃是店中大伙计,十年来也算兢兢业业。他就是辽阳人氏,眼下族中亲人还在辽东。”

    徐元佐喜道:“这不正是凑巧了么?请掌柜的带他来见我。”

    徐平应诺而出。

    翌日一早,徐平便带着刚刚失业就又上岗的大伙计来了。

    说是大伙计,其实人却不大,只有二十六岁。他父母本是小商贾,从京师贩些南货去关外,因此与徐家的店铺有了生意往来。时日久了,彼此信任,便将十六岁的儿子托付给了徐平,从学徒一步步做到了大伙计的位置。

    若非徐家店铺关门,这伙计很快就能升任二掌柜了。

    “此子姓石名铁,正是生在辽东的。”徐平带着石铁见了徐元佐。

    徐元佐颇为礼贤下士,亲自走来拍了拍石铁的手臂,果然筋骨如石,肌肉如铁,不由赞道:“好健硕的壮士!”

    石铁瓮声瓮气道:“见过相公少爷。”

    “他们都叫我佐哥儿。”徐元佐笑道。

    “佐哥儿。”石铁顺口就跟着叫了一声,就像是个纯真无邪的少年一般。

    徐元佐心中已经很是满意,请徐平和石铁坐了,问道:“你来京师几年了?”

    “十多年了。”

    “可成亲了?”

    “成了,儿子都有三个了。”石铁乐呵呵道。

    徐元佐也喜欢这种成家立业的人,起码有顾虑就不会乱来。他道:“我是个读书人,这回想去辽东增长见闻,请你做个向导。”

    石铁爽朗应道:“辽西辽东我都熟得很,佐哥儿想去哪儿,知会一声便是了。”

    徐平一旁补充道:“店里要押货出关,都是他去的。”

    徐元佐点头,道:“如此甚好。听说你还有亲族在关外?”

    石铁道:“正是。我爹娘迁来了京师,不过还有叔伯在辽阳当军,老家亲戚仍在建州卫呢,佐哥儿就算要出边墙都无碍。”

    “你家势力挺大的嘛。”徐元佐笑道:“等京中事了,领我走一圈。”

    “成!”石铁中气十足地应道。

    *

    *

    求推荐票,求月票,求各种支援~!

    *(未完待续。)

大封推感言

    终于等到了大封推,心里十分激动。

    从成绩上来说,《大明金主》要比《金鳞开》略好一些。《金鳞开》一直到百万字后,方才等到了大封推的机会,而现在《大明金主》才八十万字出头。如果小汤因为这个成绩沾沾自喜,那无疑是贪天之功。这个成绩应该归功于所有支持小汤的读者们。

    汇报完成绩,小汤要进行自我检讨。主要是更新的问题。虽然小汤有足够多的资料储备,但是编故事的能力与其他作者相比,还是弱了一筹。这就导致了《大明金主》的更新速度并不是很令人满意,甚至还欠了两位盟主和不少朋友的打赏加更。

    小汤在此向诸位认罪,希望以后能够改进。

    另外,现在传统历史小说并不是很受大众青睐。似乎是那些光怪陆离的系统流,或者双穿比较流行。虽然其中不乏精品,但是小汤更喜欢传统的、用心考证的历史文。好像这样的文章才是在创造“历史世界”。这也是小汤写《大明金主》的初衷,会努力坚持到底。

    不管怎么说,能够获得大封推的机会就是《大明金主》的成功,所以小汤真心感谢诸位读者的慷慨解囊和诚心支持。没有你们,小汤和《大明金主》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绩。感谢你们的推荐票、月票,以及打赏。谢谢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如既往支持小汤和《大明金主》。

    最后,求月票,求推荐票,求各种支援!

    *

    *

    月票!推荐票!

    *(未完待续。)

三三零 盛宴(加更感谢盟主)

    徐平对于北京了如指掌,也很看好宣武门大街。他听了徐元佐吩咐,不惜本钱地买下了两套相邻的大宅子,略一整修,配上家具便能住人。

    这两套宅院的原主人都是自家住,所以屋舍不多。徐平便将宅之间矮墙打通,准备盖座小楼,日后方便外人住宿,又不会影响内宅清静。

    徐元佐没事的时候便来看看这房子布局,邀请同来的苏松盟友吃饭、喝茶。这些小商人虽然接触不到部堂级的高官,但是关系直达主事郎中却没有问题。还有些人门道更为诡异,竟然能联络到部院的书吏、仓库的大使,可以说是将漕运线的尾端尽数打通,保证漕粮能够妥善入库。

    这一日,徐元佐在德胜门外的积水潭边宴请客人,还请了青楼的歌姬献艺,品评赏析,号称雅集。不过与会者却没有闲情雅意。因为众人还在为朝中纷纭担忧,生怕晋党与高拱再起纷争,连累了当前漕运改海的大好局势。

    “文镜兄,适才阁下所言,山陕商贾不愿见朝廷册封俺答,这岂非自引兵燹么?”有人问道。

    唐明诚在一群江南商贾之中,已经算是边镇通了。他从容一笑,展开折扇:“这个道理,就跟江南许多人家不愿朝廷开海禁是一样的。”

    众人哦了一声,却觉得说服力不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