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金主-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初时,百姓都愿意种粮,不愿种植棉麻。等国家太平日久,粮食渐渐够吃用了。而棉麻消费日高,种植一亩桑棉可以抵三五亩水稻。还没有种植庄稼的劳累。趋利是人的通性,自然乐意将有限的土地优先种植桑麻棉竹等经济作物。

    至于粮食,够自己吃就行了。就算不够吃,还可以买嘛。湖广、浙江都是产粮大省,交通方便,运费也不很高。尤其是湖广。在宋时还是蛮夷荒地,至今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天下粮仓。等到两广的土地开发出来,苏松浙江恐怕都不用再种粮食了。

    郑岳心中暗叹一声:无农终究不稳,可惜厚利之下,谁肯务本?好在我明年任满。也该是可以升任科道了。

    自孝宗弘治朝以来,知县升任知州的只有武宗时候出现过一例,可以忽略不计。其他极少数政绩卓越的知县能够升任按察佥事,少部分升任给事中,最普遍的情况是升任监察御史。

    郑岳觉得自己升任按察佥事的机会几乎为零,只希望能够安稳地升个给事中,别再烦心下面的庶务。若是选了监察御史,也希望是大差,不要是巡按光禄寺之类的小差。他正犹自幻想,突然听到后面马蹄隆隆,转眼间就已经很近了。

    轿夫纷纷避让,连带着轿子晃动起来,如同暴风雨之中的小舟。

    郑岳紧紧抓住两旁的搭手,头上乌纱直颤,好像要掉下来一般,叫他又连忙去扶,一时间仪态大失。

    “外面何人纵马!给我拦下了!”郑岳大怒。

    县官唯一的好处就是出行有仪仗,算是这个苦逼职业的安慰奖。然而现在竟然有人敢冲撞仪仗,这岂不是连县官最后一点尊严都叫剥去了么!

    外面轿夫连忙落下轿子,打着仪仗的皂班衙役上前拦路。

    高头大马长长嘶鸣一声,硬生生止住了蹄子。

    “混账!没听到开道锣鼓,没见到县尊牌子么!”衙役纷纷骂道。

    郑岳在轿中扶正了乌纱,尚怀着一口意气,没有出去,只听衙役骂那骑士。

    “混账!我乃徐阁老家人,小小县官也敢拦我去路!”那人竟然丝毫不顾,与衙役对骂起来。

    衙役一听到是徐阁老的名头,气势顿时矮了三分。他们在暗地里可不管你是阁老还是皇帝,有无数种手段啃大象吃大户。然而正面硬抗却不是他们的本色,骂声顿时一息。

    郑岳当然听得清清楚楚,心中暗骂一声:刁奴!

    他与徐Ч叵导茫切煸舻睦鲜Γ庠诨に瞬恢瞬幌空庳烁掖蜃判旒业钠旌懦隼次耆杷匀徊皇切飙'一系的人。然而即便是其他不长眼的奴仆,郑岳也得给徐阶面子,咬牙忍过去。

    “还不让开!”那刁奴放声喊道:“误了阁老的要事,要你们好看!”

    郑岳这才反应过来,衙役正等自己发话呢。

    ——让开的话,颜面无存;不让的话,人情堪忧。

    郑岳想了想,终于出声道:“让他走。”

    那刁奴朝暖轿里拱了拱手:“谢过!”说罢扬鞭,绝尘而去。

    郑岳掀开轿帘,看着一人一马渐渐消失在视界之中,咬了咬牙。

    李文明跳下骡子。快步上来,低声道:“东翁,这人像是徐瑛的奴仆。”

    郑岳微微摇了摇头:“徐瑛,哼,以仆观主,可知一二。”

    李文明也叹道:“徐大官人是何等人物。结果弟弟竟然这般模样。再看徐震亨、徐敬琏兄弟,也是谨小慎微的谦谦君子,谁能想到竟是一家人呢。”

    ——徐敬琏才不是敬小慎微的谦谦君子呢!

    郑岳心中否认,以为李文明识人不明,嘴上却道:“龙生九子尚且子子不同,也是常理。”

    李文明见郑岳心情略好了,便又叫打起了排场,往唐行赶去。

    在郑岳一行离开县衙的时候,一只飞鸽也离开了笼子。

    这是徐元佐的鸽厂训出的第一窝鸽子。如今只设了三个点:崇明、唐行、商榻。这点路程对鸽子而言不过是热身。而且也没有天敌的威胁,所以安全可靠,幼鸽时候就已经飞过几次了。

    徐元佐因此早早就知道了郑岳要来唐行的消息,心中暗笑:我这老师竟然还玩突击检查的把戏。

    徐元佐根本需要特意安排,因为唐行镇仅仅有条,街面上连垃圾都看不到。这也多亏了灾民涌入,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比如街道清洁的工作本是街坊居民自己承担的,现在广济会出钱。雇佣了灾民清扫。

    人们只看到救济灾民的成本,却没看到廉价劳动力能带来生活品质的提高。在徐元佐的严格调配之下。灾民非但没有引起社会动荡,没有侵占本地人的工作机会,反倒以极低的成本提高了唐行居民的生活水平。

    环境清洁,树木养护,道路修补,这些都是缺乏技术能力的灾民最容易获得的岗位。有些头脑灵便的商家。也开始雇佣灾民做些简单的重体力活。不过在这点上,仁寿堂一再强调同工同酬——雇唐行人是什么价,雇灾民也必须同样的价格。

    这既是对灾民的保护,不至于被人乘火打劫,剥削劳力。也是对唐行人的保护。不至于被廉价劳动力抢了活路。

    即便如此,唐行附近的窑厂、木厂还是招收了上百人。

    因为仁寿堂的订单太多,必须要增加人手才能尽快完成生产任务。

    郑岳到了唐行,甫一下轿,脚下就传来别样的硬实感。

    ——这不是冻土的感觉。

    郑岳低下头,地上是异样的灰色。

    “恩师大驾光临,学生未能远迎,还请老师恕罪。”

    郑岳在琢磨这地的时候,徐元佐已经带着一帮随从上来给老师见礼了。衙役见了徐元佐,那是真正见了财神爷一般,目射精光,含笑让路,哪会阻拦。

    郑岳本来还想就徐家刁奴的事提醒一声,现在彻底被脚下的硬路所吸引,轻轻跺了跺脚,道:“这地面是如何平整的?”

    古代行车多有车辙。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这车辙就像是自然形成的轨道。如果每辆车都沿着相同的车辙行驶,车辙非但不是累赘,还是保持车辆平稳性的帮手。可是这种理想状态终究很少,路上绝不止一条车辙。

    拉车的动物又不懂道理,止不住它们频繁变道,一变道就要从一条车辙扎到另一条车辙上去,那个颠簸也就足令人觉得酸爽了。

    城门口是车辆进出的要道,没有硬化过的路面密布着各种方向的车辙。下雨天泥泞不堪,晴天颠簸不已,乃是最令人头痛的事。徐元佐趁着灾民多,首先就叫人把城门前的广场平整出来,为此还进行了车辆分流,每辆车要进城还得缴纳五十个钱的城建费。

    如此一来,进出城的车辆大为减少,可进可不进的车辆都选择了不进。门口自然多了一批扛肩舆的苦力,以满足有钱人足不占泥的身心需求。

    郑岳踩着的这片地,却也不是单纯平整之后的结果。

    还因为徐元佐抹了水泥。

    水泥在隆庆年间早已经稀罕物了。这种烧制出来的石粉在调和水溶液之后,能够黏合砖石。若是奢侈一些,还可以用糯米汁调和,据说坚硬度更高,效果更好,典型案例就是南京城墙。不过徐元佐并不知道其中的科学原理,亦或是匠人们故布疑阵散播的谣言。

    真正起作用的,是水泥之中的矿物成分。因为江南没有火山,所以无法直接取火山灰做水泥。然而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果断学到了道士炼丹时用来封炉的六一泥,将之用在了建筑上,并且保密配方。

    说来羞愧,徐元佐竟然也属于被保密之列,而“文科生”的羞耻属性导致他无法明确说出配料成分,更别提配比分量了。所以他只能购买这种行业垄断的产品,以此要挟窑厂雇佣更多的灾民,研磨出最细的水泥颗粒。

    越细的颗粒越容易凝结。土水泥在施用之后三个月内,硬度会持续增强,半年后彻底稳定。如果颗粒研磨得足够细,就能大大加快这一过程,而且干燥更快,不妨碍生活。

    至于强度嘛。徐元佐不知道各项技术指标,也不知道该如何测试,不过网上传言南京城墙曾扛住了日寇的迫击炮,由此可见还是可堪一用的。

    “这边是已经干透了的,那边围起来的是还在等晾干。”徐元佐解释道:“等春雨下下来,恐怕进度就要慢了。”

    郑岳踩在水泥地上,走了两步,并没有见多少尘土,感觉的确不错。他正要表扬徐元佐,却见李文明在一旁挤眉弄眼,像是肚子痛。李文明颤声道:“敬琏啊,你这花了多少银子?”

    徐元佐笑道:“不多,也就几十两。人工便宜,关键是可以叫窑厂开工,雇佣灾民。”

    郑岳吸了口春寒之气,喉头发痒,问道:“几十两?”

    徐元佐呵呵一笑:“镇里大户捐的……”

    “二十两是几十两,九十两也是几十两。”郑岳是真的想弄清楚到底花了多少银子。

    “唔,差不多吧……”

    “到底多少!”郑岳提高了声调。

    “九十多两吧。”徐元佐报出了个公开的数字,到底广济会拿了人家的善款,有义务告诉别人用了多少,用在哪里。数字即便不实,也总不能装聋作哑。

    ——那就是一百两银子啊!这哪里是铺路,这是在铺银子!

    郑岳觉得自己肝颤,只能反复跟自己说:这不是我的银子!这不是我的银子!

    *

    *

    求推荐票,求月票~!求外站的朋友来起点支持下~!

    *(未完待续……)

    PS:求各种支援~!

三零一

    徐元佐看着郑岳脸上阴晴变幻颇觉好笑。无论这银子用或不用,都轮不到郑大令来支配。然而笑意一过,心头反倒泛起丝丝暖流。

    这是郑老师真把自己当子侄辈看待啊。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视师为父,师待徒如子。自家子侄做出这等奢侈靡费的事来,你是操心操神,还是坐看好戏?

    虽然当日拜师颇有些各取所需的意思,但是这就跟先结婚后见面一样,只要确定了师徒关系,自然会以师徒的标准对待对方,也就自然产生了师徒情谊。现在看来,郑岳终究是土生土长的大明人,理所当然地进入了师父的角色,而徐元佐还是落后了一步。

    如果再想想当日郑岳收受徐元佐的孝敬,泄露题目,乃至亲自操刀,那么徐元佐落后的可不是一步两步了。若不是至亲之人,郑岳绝不肯做这种违反纲纪的事。

    徐元佐心中感动之余,道:“老师,其实将路面硬化修平,绝非徒然浪费银子的事。”对于乡野村夫,只需要喊喊口号“要想富先修路”,但是郑岳是七篇出身的进士,人家文史哲三系兼修,绝对不是喊口号就可以忽悠的。

    “道路修葺之后,商旅行人往来速度就能增强,路上消耗的体力精力就会降低,一旦众人不以道路为畏途,商旅就会更多,输运的货物就会更全,商税自然也就越多,百姓生活就能更好。再者,求学士子的出行成本降低,就能走得更远,求访名师,科场得意。地方文教也得以兴盛。”徐元佐举了两个例子。

    郑岳刚吃饱了商税的好处,今年的任务顺利完成。看看上海张知县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还要被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