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弄得登封县城里面一些富裕人家或者大户,都不敢出门了。

    登封县的一干官员,更是哭笑不得。

    还好,她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看到了,赔钱赔粮食,倒没有笞杖等刑法处理。撞了霉运的人,只好拿钱粮出来花钱消灾。

    嗯,总的来说,这些天下来,在少林寺附近,赢得了不错的名声,颇有些一些女儿童版包青天的架势。

    其实武则天与李治听到后,也是莞尔大笑,写了一封信给李威,稍稍管管。管教就管教,何必加一个稍稍二字。于是李威也不管了。

    抚了李令月一下头,说道:“现在回去,还是青苗,等到秋天到来,那时候我们应返回西京了,我再带你去看。”

    武则天对竹纸抱有希望,仍不大相信。可是李威对竹纸很有信心的,不是复杂的工艺。只是对收成不大有底。肥料不成问题,甚至害怕过肥,造成负面效果的肥长,还让皇庄的人,也使用了不同份量的肥料。种植方法与后世的无异了,甚至精心伺服程度有过之无不及。

    关健就是种子,种子也在进化的,现在的种子肯定不是很好。如果不是这一条,千公斤亩产不实际,可千斤亩产未必是梦想!

    倒底多少,只能看秋天的收成!

    他们在说话,老农已经怀疑起来,走过来,恭声问道:“请问,你是不是太子殿下?”

    “是。”

    “臣民拜见太子殿下,公主殿下。”

    “不必多礼。”

    “太子是仁太子啊,公主也是好公主。”

    又来了,但李威却十分开心,这一次带了妹妹前来,终于得到最大好处了。全部在夸奖自己了,其实是害了自己,可夸了自己,又夸了妹妹,问题就不大紧的。这个倒好啊,以后要不要将三个弟弟全部拉出来?兄妹五人,不管到哪儿齐上阵?

    但让人认出来,马上就有百姓过来围观,又是某位县令的田,长势再好,也吸引不了大家的兴趣。于是离开,返回少林寺。

    在路上,又在思索狄仁杰的话。知道自己无权利过问的,可作为一个穿越者,居然找不到一条解决方法?想了想,又没有头绪,只是心中隐隐觉得,在田地上无论动什么主意,也未必有好结果。动来动去,还是那些地,本来种田人就很辛苦了。比如穿之前,农民都开始有少许补贴,依然是最苦的一群人。工业?商业?

    可想到父亲那天的责骂,立即将念头打消。安份一些吧,再说了,现在小作坊,那来的什么工业?

    回到了少林寺,魏元忠忽然低声对他说:“西京来信了,自殿下离开西京后,盘算了一下收入,共获利五千三百多缗钱。”

    说得很心虚,一个读书人,一个朝廷命官,居然言利。虽然是一笔不扉的收入。

    狄仁杰狐疑地看着他们。

    李威解释道:“狄卿,那个作坊实际上是孤开设的。东宫财政紧张,有时候孤看到百姓贫苦,可又无能为力,于是变通了一下。”

    狄仁杰脸上一阵古怪,一直错认为是补贴江家的,尽管碧儿两个哥哥为官了,可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各大家族在做,甚至有不少官员在做。这个作坊依然控制在江家手中。

    太子经商?

    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这个不大好。”

    李威听了头痛,连狄仁杰都说出这句话,可见整个社会对商人的看法。只好说道:“狄卿,孤知道不大好,可做一些好事,能帮助一些老百姓,名声污些,孤也无所谓。”

    “不大好,不大好,”狄仁杰一面思付,一面还在摇头。

    这要等会来劝说,转过头,问魏元忠:“为何得到这么多利润?”

    虽然派了人协助太子,可听到利润二字,魏元忠也直皱眉头,噎了噎口气,答道:“商人都以为是江小娘子家人开设的,听到陛下与皇后对江小娘子的赏识,于是不问盈利,大肆进货,以图攀上这层关系。于是利,利,利就起来了。”

    李威忽然灵机一动,问道:“如果朝廷征收盐税会如何?”

    “殿下,不可。”狄仁杰慌忙说道。

    开门五件事,柴米油盐醋。本来盐价颇高,一旦征税,百姓生活立即会受到影响。

    “但如果有很多很多的盐,而且开取方法便宜迅速,会如何?”

    “这不大可能的。”

    “孤说假如,或者说简单一点,盐会很多,成本有可能每斗不到一文钱,会如何?”

    每斗不到一文钱,那怕在岭南运到洛阳,运费也不会超过五十文,就算小斗,也有五十斤,也就是后来的二十多斤,比起现在的盐价,还是低了许多。倒是可以征一些税的。

    但狄仁杰摇了摇头道:“不可能的。”

    忽然再次狐疑地看着李威:“难道,殿下……”

    '。。'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九十九章 婉儿初啼 斋月渐满

    一大早,带着上官婉儿跑了一会步。跑到了山顶,五月少室山景色倒是很好。

    大团大团的雾,腾在山峦间,并没有连在一起,于是成了一条条白色的丝带,露出片片滴翠的青山,便似成了仙境。

    跑下山来,上官婉儿捂着小腿说道:“殿下,奴婢累得不行。”

    “累了,就回去休息吧。”唉,有些无语,我拼命锻炼,是为了治病,为了保命,你又是何苦来哉?

    又打了一趟拳,回到房间,上官婉儿正在写字,李令月趴在旁边看。看到李威来了,上官婉儿立即将纸藏起来。

    “写什么呢?”

    “不让你看,”上官婉儿说着,脸上飞起红云。

    李威好奇起来,可能是因为天生的,可能是因为自幼在掖庭宫长大的,虽然年幼,举止却很大方,究竟写了什么东西,让她会害羞。

    她不让李威看,李令月打小报告了,道:“大哥,她在写诗。”

    “这么小就会写诗了?”李威很惊喜,这才对嘛,跑步打拳的与你有何干系,你的任务就是写诗作赋。弯下腰,说道:“能不能让孤看一看?”

    “奴婢写得很不好,你可不要耻笑我。”

    “孤为什么要耻笑你,你还小,能写诗就不错了,怎能要求写得很好。”

    上官婉儿羞羞答答地将纸头拿出来,上面是一首五言律诗:风临竹影动,日开霞云红。分波昆阆越,碎露云雾重。陪驾祷少室,侍赏近兰丛。花台无芳色,莲塔满松容。太子资善仁,祈福终有功。

    武则天以前陪李治来少林寺也留下过一首诗,陪銮游禁苑,侍赏出兰闱。云偃攒峰盖,霞低插浪旗。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昔遇焚芝火,山红连野飞。花台无半影,莲塔有全辉。实赖能仁力,攸资善世威。慈缘兴福绪,于此罄归依。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

    武则天的诗写得……虽然是他的母亲,可说老实话,李威并不认为有多好,不过长时间替李治处理政务,诗中自有一种“王八”之气,或者她天生就有王霸之气。

    上官婉儿这首诗,就是临摹了母亲这首《游少林寺》。

    只借用了一些,两首诗意思不同,词语不同。老**诗厚重大气,上官婉儿的诗却是清秀自然。当然,毕竟年龄很小,诗写得略略幼稚。不过,她才多大,八岁

    “很好,写得很好。”李威不由地夸赞道。

    “大哥,”李令月吃味地拽着李威的衣服,不满的撒娇。

    “小妹,这就是你的榜样,可要好好读书。”

    “大哥。”又拖长了声音,继续撒娇。

    正在此时,金内侍从洛阳回来了,赶得有些急,大约是一大早就赶路了,身上沾满了露水。李威说道:“你俩出去玩,我与金内侍有些事要谈。”

    金内侍一眼看到桌子上的诗,上官婉儿随李威一道来洛阳东宫,呆了不少天,她的字,还是认识的。不由地“咦”了一声,问道:“难道是上官婉儿写的?”

    “正是。”

    “婉儿会写诗了,”金内侍高兴地说。

    岂止会写诗,长大了,还不知道会写多少诗,并且与她祖父,可是大名鼎鼎上官体诗的代表。

    “难得啊难得,殿下,你看到后面一句,多好啊,太子资善仁,祈福终有功。”

    最后一句,算拍了李威一个马屁,可也未必,小萝莉对李威很依赖,将李威当作了亦父亦兄,估计倒有六成发自内心。不过金内侍却是六成在拍马屁。

    这首诗中却是分波昆阆越,碎露云雾重与花台无芳色,莲塔满松容最佳。最后一句……嗯。

    “好诗啊好诗。”金内侍又捧在手里诵读,然后继续吹捧。

    好诗未必,只是出自八岁上官婉儿之手,很难得了。大约金内侍以为自己将来一定纳上官婉儿为后宫妃嫔之一,于是大肆拍马。八岁的婉儿……想想很无语。将他手上的诗夺下来,说道:“金内侍,不说诗了,谈正事吧。”

    “喏”金内侍还是知道分寸的。将那份名单拿了出来,也就是大慈恩寺捐款商人以及数额的名单。

    与狄仁杰谈了好一会。才知道盐比他想的要复杂,河东湖盐、盐州池盐、益州井盐、海边的煮盐,是唐朝主要食盐的来源。除了后面因为成本高,产量小外,前面有许多却是朝廷把持的,因此还设立了盐铁转运使,其中盐是主要职责之一,也是朝廷重要的收益来源之一。当然,不禁止私人采盐,相对来说,数量比朝廷的数量还要大。

    但晒盐放开,盐价会急剧下迭,如果不通过盐税弥补,甚至会给朝廷带来严重的损失。

    不过李威说了晒盐的方法,这倒不是从《天工开物来的,原先到海边就看过盐田。这种盐也要经过精加工才能食用,但在这个年代,精加工?有可能后来的工业盐都能当食用盐使用。这个方法不是很难,管理也简便,派些人手引引卤水,看看卤池即可。再说海边也不是岭南,通过船舶,运费却是很低的。这样,冲击力更大。

    可是狄仁杰对此,就象对竹纸一样,十分怀疑。

    看到狄仁杰的表情,李威暗叫侥幸,没有冲动将方法说出去,否则还不知又传成什么样子。

    什么叫太子,自己这一回可知道了

    李威紧逼地问了一句:“如果成功会怎么样?”

    “殿下,你是从何处学来的?”狄仁杰反问了一句。

    李威无言以对了。

    狄仁杰与魏元忠对视了一眼,两个都正经的读书人,虽然也信鬼神,可还没有信到迷失的地步,太子却让他们感到……说好听就是神奇,说不好听就是妖异。

    但真与上天的神马沾上关系,当然是好事。

    李威将自己计划说了出来。不管太子是从何处学来的,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可为了不让皇上忌惮,只好采取太子的方法,道:“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不但这件事,以后类似的事情,同样不能让很多人知道,最少拖到陛下百年之后。”

    虽然这么说,可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太子又多了一份产业,很有可能比那个太子糖作坊大上十倍百倍的产业。难道太子想做大商人?

    狄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