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5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们大唐协助他们***教,在我们唐朝几千万百姓当中推广。”

    “陛下,万万不可。”

    “王都护,我不是埋了一个坎吗?想在我们大唐推广,得有一个前提,拿下耶路撒冷并且将它占领,你认为会不会成功?占领了耶路撒冷,就等于占领了整个叙利亚,大食人就是亡国,也不可能让罗马教皇得逞的。很可惜,听说这个教皇同样对一性论很排斥,否则一旦包容了一性论与景教,不但欧洲数国,有可能整个叙利亚与北非数国,都会支持他一举光复失地的。这将会为成一场诸神之战。”

    “诸神之战?”王方翼苦笑。

    “是啊。就怕挑不起来,一挑起来,欧洲数国与大食人、波斯人全部陷进去,不能自拨。若是欧洲所有国家与民族皆普及了***教,危害不大。但北方还有许多不信仰***教的蛮族。民不聊生之下,蛮族会得逞。那么不是诸神之战了,而成了诸神的黄昏。”

    这个意义那就大了。

    在李威记忆中,对华夏伤害最深的,一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次次地催垮了中原的文明。不仅是入侵,没有入侵之前,在北方的压迫下,中原不得不征收沉重的税务,来用作为军资抵抗北方蛮族的南下。这又伤害了平民百姓,造成国内矛盾激化。中原的头号强敌。

    二是倭人,不用解释的。三是西方列强,穿来之前,看似的和平年代,可形势很不乐观的,那根头上的达尔摩斯之剑,就在头顶上挂着,没有掉下来。

    ***教是做过很多压迫的事,却正是因为这个教派,将欧洲各国松散的联合起来,传授文明,为后来的欧洲复兴打下了基础。可是鞭长莫及,所以偷偷摸摸地与阿瓦尔人联系,试图用它来颠覆。这个可能性很小的。

    若是罗马教皇能被劝说,发动一次次类似十字军远征的壮举,那么欧洲文明真的有可能如愿地肢解了。

    想到这里,不由得意地大笑起来,问道:“王都护,你意下如何?”

    王方翼可没有李威想得那么长远,换谁都不行,裴行俭也不行。

    但有一点,要与大食人作战,盟友越多越好,最好再联合几个强大的国家,一起向大食人进攻,况且唐朝也没有付出什么,仅仅出了一些嘴皮子,开开空头支票罢了,答道:“臣认为可以。”

    ……

    缚喝城(马扎里沙里夫)内此时也有人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契苾明率领的唐朝军队主要就驻扎在这里。泥涅师从碎叶城返回,同样将从唐朝带过来的家属与忠于波斯的亲卫,以及唐朝派来保护他安全的侍卫,也带到了缚喝城内安居下来。

    但他心情是又羞又喜。

    得到唐朝皇帝的承诺,复国终于有望了。然而唐朝的皇帝言下之意,是想他去疾陵城(扎博勒)亲自领导义军反抗。甚至感到他很懦弱。当时热血沸腾地答应下来,回到疾陵城,他又犹豫起来。

    也曾战斗过,当时大食入侵,波斯告急,父王卑路斯从信德带来军队,无奈祖父被杀,只好困于疾陵城,向唐朝求救。唐朝派了使者与波斯王室子弟阿罗憾在波斯等地设置了都督府与州县。接着又让自己担任波斯王,护送自己来到疾陵城主持复国活动。

    但是自己前面来到疾陵城,大食又将自己盯住了,认为疾陵城与塞斯坦是东方***中心,派出大将萨姆拉攻击疾陵城。自己苦战不支,唐朝又受困于吐蕃,不能派出军队援助,屡屡战败,再次逃亡唐朝。

    在那几年,他看到太多的死亡,锐气也在一次次失败中丧失得一干二净。

    临到头来,又害怕起来。

    这时他儿子波善活走过来问道:“父王,你在忧虑什么?”

    泥涅师很喜爱这个儿子,将心中的心事说了出来。

    波善活道:“父王,那么让我去吧。”

    “你还年轻。”

    “唐朝皇帝在做太子时,就远征南方,苦战青海,他那时也年青。父王,唐朝皇帝亲自前来,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且我们波斯人能不能复国,对唐朝影响不大,此时不做出果断的选择,唐朝皇帝看到无望,会主动放弃我们。”

    “不行,你去疾陵城太危险了,漕矩吒国(漕利国)又落入大食人手中,几个通向疾陵城的要道上的三个城市鹤悉那城(加慈尼)、鹤萨罗城(居沙里斯坦、迦布罗城(喀布尔)皆有大食将士把守。你如何到达疾陵城?”

    “父王,我不行,但有一人行,我去找他去。”

    说着波善活来到契苾明的军营,将来意一说,契苾明惊奇地看着这个小青年,过了半响说道:“好,够种。”

    很褒义的评价,换作李威在此,有可能说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很出忽契苾明的意料,而且他也知道皇帝的种种安排,唐朝军队不可能长期作战下去,打上几战后,唐朝军队必然撤离。波斯却少了一个领军人物,泥涅师是挑不起大梁的。

    李威对这段历史也不知道,太冷门了。历史上大食名将屈底波向河中与吐火罗发起凶悍的侵略后,泥涅师腿一软,又逃回了长安。但正是这个小青年主动留了下来,潜入疾陵城,在强大的屈底波攻击下,顽强的生存下来。若不是大食人挑唆下,唐朝与苏禄反目成仇,说不定让这个小青年复国成功了。所以有的历史将萨珊波斯末代皇帝的名份放在他身上,称为库萨和三世。

    “李将军,你愿不愿意帮助我?”

    “愿意,不过让我想一想。”波斯小王子亲自去疾陵城,对义军的鼓舞作用不可想像的。可是原来的作战计划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想到这里,契苾明说道:“这样吧,你亲自骑快马去一趟碎叶城,找陛下协商,他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复复。”

    善活兴冲冲地退下去,立即带了几名侍卫翻身上马,踏着一地的积雪,向碎叶城奔去。

第九十章 先声夺人(上)

    第九十章先声夺人(上)

    李威立即对这个小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问道:“你不害怕?”

    “天可汗不害怕,我为什么要害怕。”

    不称呼陛下,称呼天可汗,小子明明耍了一个小心眼,在拍自己马屁,但李威听得很舒服,拍了拍他肩膀说道:“好样的,你远路而来,下去休息吧,我明天就给你一个答复。”

    “天可汗,我还有一个请求。”

    “说。”

    “我想跟天可汗学习兵法。”

    李威更欣赏了,指了指桌子上的公文说道:“我不是不教你,事务太多,没有时间分身。但用兵法之道,你谨记好下面几点,就可以打胜仗了。一是道义,让民众认可,拥护主上意愿,使他们会有生为主上生,死为主上死的想法,且不怕危险。二是天时,阴阳寒署与四季的变化。三是地利,路途远近,地势险峻平坦,作战区域宽窄,地形对攻守的益弊。休要小看了天时与地利,关羽水破曹军的故事你大约听说过吧,一是特殊的地形,二是关羽知道不日将会下大雨,襄水会猛涨,所以最后大破曹军的。四是将,将帅要足智多谋,赏赐公平,爱抚部属,勇敢坚毅,纪律严明。五是制度,军队体制健全,各级将士的管理,物资的调度,必须有组织有秩序。这是作战的五个要点。再通过七个比较,那一方君王贤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更能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平?有了这七个比较,就能断定这一战是胜是负了。”

    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但看这小子在认真听讲的样子,李威喊来侍卫,拿出一本《孙子兵法》扔给了他,说道:“你在我朝呆了很久,也认识许多我朝的文字,将这本兵书拿去自己揣摩,会对你大有帮助的。我刚才所说的,就在这本兵法第一篇中。”

    “谢过天可汗。”波善活喜滋滋地退下去。

    李威又将王方翼喊来,王方翼听后,也啧啧称奇。很意外的,没有想到这群波斯王室,还有这样勇敢的后裔。俩人再次商议了一下,将计划做了调整,这是第二次修改作战计划了。

    但是第二天天一亮,这个小子顶着一把翻飞的大雪,又找上门来,拿着兵书,问道:“天可汗,这本兵书上说了一句话,凡用兵之法,驰车千乘,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锉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锉锐屈力殚货,则诸候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翻开书,照本宣读。

    李威一摆手,不让他继续读下去,说道:“你是说我们唐朝军队于伊丽河畔大破车鼻施部后,大食人不备,就应当南下,也就是这本书中所说的本义,兵贵神速了?”

    “我知道天可汗是有高明的安排,可我不大明白,想请教一下。”

    说明他还没有看懂,王晙之所以说出这番话,是轻敌。但不会问为什么。因为下面还有一些话,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故智将务食于敌,取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也就是不要二次征兵,一旦出现这情况,定下来前方吃紧了,国内百姓不安,士兵失去士气。粮食也不要多次来回运送,不然会增加百姓的怨言。最好武器物资运之于国内,而粮食取之于敌人。取敌人一钟粮食,当抵从国内运输十钟粮食,取敌人一石草料,当抵从国内运送十石草料。一是节约了消耗,二是节约了人力,三是减少了被截粮的危险。

    此次出征,兵力不会少,唐朝的数万军队,加上突厥人的,吐火罗人的与河中地区的,甚至再加上波斯义军配合。

    然而消耗从哪儿来?难道从长安调来,长安百姓还没有粮食吃呢。

    这是取自于波斯。

    中国的冬小麦就是从波斯传过去的,到了夏初,波斯春小麦就收割了。在之前,还有谋夫等城内的粮食,提供支援。但有缺点,到了夏天,失去了天时,气候对大食人有利。所以王晙要兵贵神速,反正谋夫等城内有大量粮食,不愁供给。可是李威不能仅考虑天时,还要考虑整个大局。

    碎叶移民没有安定下来,他就不能出兵。

    况且方方面面没有准备好,拜占庭人的音讯,河中与吐火罗士兵的初步训练。以及斥候带来更细致的消息。

    要么锉兵钝师,那也不存在的,没有交战,何来锉兵之说。

    不能对波善活言明,搪塞道:“你再看这一段,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但为什么有许多战例,明明是士兵少的一方,却主动出击,还取得以少胜多的战例?因为有将帅的智谋,士兵的士气,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士兵数量虽少,质量却胜过了敌人的五倍,所以才主动作战。可是敌人强大,将帅智谋,这时候以少击多,无疑又是以卵击石了。再看这一段,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败也。首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而为什么史上多次出现空城计、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