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来到铁桥,已经是三月十二,薛仁贵军队依然没有回来,却派人送来大量的战俘,有少数是掳走的各部诏蛮,没有来得及送走的。还有铁桥桥以西各部的百姓,杀得有些狠,大多数是孩子,男子见得很少。

    李威只是直皱眉头,不知道薛仁贵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留下了铁桥一条大道,然后押着俘虏,开始填塞道路,清扫建造的各个xiǎo石堡。又找到王妃儿,说道:“到了铁桥,你们可以回吐蕃了。”

    “不行,我要等你们薛仁贵回来。”这个杀星可真正不是一个好人,万一遇到,动了杀机,自己没有本事平安逃回去的。然后想到来的时候风光,再次大哭。

    李威摇头,只好落荒而逃。

    薛仁贵大军这一次追得有些远,直追得芒碾达乍布魂飞魄散,一路草木皆兵。逃出来时,身后还跟了不少人的,结果一天比一天人少,过了铁桥,身后只剩下三四百名士兵。又追了十几天,回头一看,yù哭无泪,只剩下不到一百人。输得太惨!

    不过薛仁贵也知道孤军不能再深入了,攻打到了聿赍城后,将这个吐蕃的边陲连根拨出后,押着数千人返回。只是出了一口的恶气,心中依是不平,一路让人chōu打着,将这些族人押了回来。

    李威再次找到王妃儿,说道:“薛仁贵已经回来,你该离开了。”

    还成了请神容易送神难了。王妃儿没有这个自觉,沉默了一下,说道:“不行,我们孤身回去,十分危险,你要释放一百名吐蕃的战俘,护送我们回去。”

    “休想!”李威气冲冲地离开。

    但这一回,王妃儿却紧跟着,又说道:“那么,最少五十人,这是我的底线。”

    “你……我说娘子,孤有没有欠过你什么?”

    “你是欠我的,欺骗我就是欠我的,一万多条吐蕃士兵生命,也是欠我的。”王妃儿理直气壮地说道。

    “你……休想!”李威气愤地说,然后离开。但王妃儿紧紧跟着他,一停下,用眼睛瞪着他,连如厕时,都呆在外面,然后再用眼睛瞪着。最后李威举起手,说道:“好了,我怕了你,只能三十人,再给一些武器,这也是孤的底线。”

    “成,”王妃儿爽快地伸手,要与他击掌。李威没有回应,怒冲冲地下命令。不过对这个大家皆不恶,一个个只是笑笑,并没有人反对。三十人挑了出来,也如约给了一些武器与马匹。李威说道:娘子,快离开吧。再不离开,孤要拆铁桥了。”

    也不顾王妃儿什么意见,直接下令,开始拆除铁桥。这一次封锁道路有些狠,不管什么茶马古道的啥,只要是通往吐蕃的道路,全部封死。还是能打通,但会费很大的力气。说到底,南诏无所谓,是两国之间的唐朝一时不占上风,就是将道路封死,南诏也休想安生。

    ……

    王妃儿前面过了铁桥,后面铁桥就被拆除了。

    李威挥了挥手,隔着金沙江,说道:“快回去吧,孤也要离开了。有空来长安,孤派人陪你,不过希望是朋友……”

    “我很想,可大约没有机会,不过告诉你一件事,我的身份,我叫卓萨。墀玛勒,是赞普的王妃。今天之仇,来日必报。今天之恩,明日我也会饶你一条站在这里暂时没有走,直到等铁桥拆掉后,就是为了说这句话的。说完后才开始向马上骑。

    “卓萨。墀玛勒,你可是姓没禄?”

    “正是。”

    李威在马上一哆嗦,后悔得差一点拍大tuǐ。

    ps:困得不行了,今天七更,看看明天能不能来个xiǎo五更。

    '。。'

    。。

第二百二十三章 指点迷津 会盟洱海

    第二百二十三章指点mí津会盟洱海(第八更)

    史书上记载,芒松芒赞死后两年多,没禄氏抱着一个孩子,说这是赞普遗腹子,是不是的……?然后论家五兄弟那么牛的,就让这个n倒下去了。某种意义,手段与武则天相似,治国略略还在武则天之上,至少真正提拨了一批有用大臣,吐蕃在发展。

    有读者说是耶律焘蓉,不是,永远不会进太子的后宫,不过会有一些意思的事发生,在群中与大猫谈过,恕不剧透…努力一下,再更一章。============

    薛仁贵有些疑huò地看着李威,问道:“殿下,你怎么啦?”

    以前与太子不熟的,与儿子见了面,才听到一些事,太子对自己很有好感,甚至隐隐在大非川大败上,站在自己立场说话,所以对太子投之以李,十分看重。正因为如此,听到太子命令后,大军追击到了聿赍城后,立即赶回来。否则他追击得还要远。

    “没什么,”虽是这样说,李威表情不大好,心中懊丧地差一点想敲自己的脑袋。记得不多,可知道这个少nv是将来吐蕃的一代nv王,吐蕃的武则天,甚至一些史书对她好评如云,说是吐蕃中兴都与她有关,最要命的是吐蕃将来赞普唯一的儿子,就是她生下来的。

    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呢?

    可也晕了,即使吐蕃人不守什么礼制,但你好歹是一个堂堂的大国王妃,还是正品的王妃,跑到前线来玩玩就算了,做什么间谍?

    这真让他郁闷了。

    郁闷的不是他一个人,后悔的人大有人在,李威释放墀玛类回去,皆没有反对意见姑娘不算可恶,又与所谓的神马姐姐救了许多唐朝士兵,不管怎么说,如墀玛类所言,屡次利用了她,心中有歉意。可没有想到是赞普的王妃,军部还在商议,要捉此nv回来,破坏吐蕃与羊同的关系。只是到了逻些城,又与赞普完婚了,这才作罢的。

    捉住了一个堂堂的赞普王妃,可以打出许多筹码。

    裴行俭都失去了儒将的风格,默然良久,说道:“她上了我们的当,我们也上了她的当……”

    ……

    后悔已晚,铁桥拆除,除非长了翅膀,否则再也捉不回她。一行人怏怏不乐地带着大军返回。直接到了洱海,要做的事还是有很多的,主要是分赃。

    心甘情愿地做了唐朝的牺牲又重,怎么着也得表示一下。有许多东西要瓜分的,比如领地,战俘,族民,物资。黑齿常之说道:“殿下,不用管,让他们自己

    这句话代表着大家的想法,天气又热了,呆在南方,军队很不适应。只有裴行俭摇了摇头,但没有毕竟这件事,需要李威来办,更有威信。李威更没有同意,不知道南诏最后如何独立的,可是让他们自己瓜分,必然会让少数几个部族就着唐军大胜的势头,一枝独大,独大了,以后又能打着唐朝的旗号吞并其他部族,越来越大,最后野心也就有了。

    命令手下,将各部喊来商议。

    但梁积寿赶了过来,说道:“殿下,救臣。”

    诏书还没有下来,可战事结束,应当班师回朝。朝廷会如何处置呢?

    “梁将军,这次大捷,你又有功劳,朝廷即使处执,也不会太重。就是稍稍贬一下,以后依然会重用。”

    “但是,但是……”

    “梁将军,狄某可以告诉你一个好办法。”狄仁杰忽然说道。裴行俭提示的话,李威都忘到脑后,狄仁杰却预感到一个问题,这次大捷胜得十分光彩。以后太子登基也会变得更容易了,唐朝重武,一个文武双全的太子,百姓会不会拥护?尽管太子只shè杀一人,也杀了敌人的。可与当今圣上又会有些古古怪怪的事发生。

    有时候狄仁杰忍不住在想,于其这样,不如真正学李世民吧来个bī宫,省得这些麻烦,至少看起来,太子做皇帝,比圣上做皇帝会略略强些,最少在仁爱上,两位圣上皆远远不及。

    当然,这一次回去,圣上会头更痛,拥护的人越多,甚至军方,就是皇上也不敢轻易变动的。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也让圣上不必产生不需要的联想,太子依然少说为妙。这过节,梁积寿不知的。梁积寿立即开心地问道:“狄司马,有何良策?”

    不用寺丞实职称呼,用了行军司马军职称呼,十分尊敬。

    但狄仁杰种种能耐梁积寿也看到的,作战看似是黑齿常之等人的光彩,甚至裴行俭与太子的谋划,可是后勤与军队管理,也很重要。在狄仁杰默默无闻管理下,大军一路西下,没有出任何差错。这就是本事!不愧为太子手下首要幕僚。即使梁积寿也十分佩服。

    狄仁杰说道:“圣上要处执你,可是殿下没有处执,却大胆启用你,已经给了你一个机会。再出面,不大好。但有一人,可以相助,薛将军。”

    其实不能称为将军,只是白衣带军,可谁敢不称呼薛仁贵为将军?

    梁积寿有些mí茫。

    狄仁杰又说道:“当时薛将军大败,朝廷上下,纷纷要求处斩薛将军,可是最后结果?”

    “你是说是两位圣上关护?”

    狄仁杰没有再说。

    梁积寿细细回想着大前年的事。当时朝廷很怒火的,薛仁贵又是主帅,郭待封相辨,因为郭家的底蕴,朝中旧臣拥护得多。但朝廷派出钦差询问,随后两两相贬。似乎……

    又问道:“那么为什么又从高丽流到了象州?”

    “只是贬几年,不贬群臣众议如何平息?大非川之事过去,想启用岂是难事。”

    “谢过狄司马。”再不明白,不要在朝堂

    乐颠颠地找薛仁贵,又是送礼,又是请薛仁贵喝酒。薛仁贵忍无可忍,问道:“梁将军,你想做什么,直接说吧。”

    梁积寿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薛仁贵说道:“梁将军,莫要忘记,薛某还是一介白衣,怎么替你求情。”

    “是太子殿下让我求你帮助的,”篡改了一下,不过狄仁杰提拨时,太子确实在一边默不作声,也能称为默许。听到是太子说的,薛仁贵不吭声了。过了半天,说道:“想回京不大可能,一回京无论谁求情,只会遭到贬职流放,与薛某一样。”

    “薛将军意思是……”

    “在姚州,你与各部关系算是融洽,姚州荒远,又遭到几次战火涂炭,朝廷其他官员皆不会肯来。实际殿下这一次出征,各个有敌意部落皆已平灭,只要不胡作非为,治理十分容易,也容易出政绩。薛某可以替你上书一封,写你的军功,仅于此,作用不会很大。”实际薛仁贵也想启用,不想老死在象州,即便求情,也会顾虑自己,不用明说,梁积寿也明白。因此薛仁贵又说道:“但想留在姚州,不是薛某,要这些蛮僚的各部酋首上书。他们一道上书求情,比薛某管用十倍。”

    梁积寿也不大愿意留在姚州,看看那些百姓吧,十户人家,至少有五户人家妻离子散,还是薛仁贵找了一些百姓回来,否则更惨。可无可奈何,只好再次找这些部族的族长们帮忙。但不是找,是命令。不算恶,各部酋长心中也愿意,虽然大胜,依然怕吐蕃人卷土重来,有一员得力的将军驻守,安全有了保障。于是一起上书求情。

    有些出忽李威意料,找到梁积寿,说道:“梁将军,你留在姚州,孤不反对,可那个象墓……”

    “殿下,臣不会再找了,那个山,”梁积寿摇着头,不堪回首,再有几天转不出来,都怀疑自己能不能跳崖自杀。即使是转出来的,也是运气使然,不是靠本事找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