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穆长风一怔:“莫非公子已经获知睢阳境况?”
“当然。既然穆兄能知,孔晟也自有消息源头。”孔晟微微一笑,“穆兄此来好意劝阻我前往睢阳,孔某感同身受,在此谢过了。”
见穆长风对自己的追问避而不谈,孔晟也不为己甚,更没有寻根究底,每个人都有秘密,自己也不能例外。
“天下大势,非人力可为。况且,燕军兵临睢阳城下,睢阳必破。若是公子孤身前往,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穆长风抱了抱拳:“以穆某所见,公子不如拖延时日,若是睢阳城破,朝廷必不能怪罪于你,日后还能为公子安排其他任所吧。”
穆长风虽然是一个江湖人,却也有几分过人的见识。
孔晟闻言忍不住轻叹一声。他何尝不知拖延赴任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拖延赴任终归还是给人留下话柄,导致声名出现缺陷,从长远来看,这未免得不偿失。况且天下局势瞬息万变,唐军随时都可能逆转平叛,稍晚一步,他就会永远跟不上整个潮流的节奏。
“多谢穆兄好意。但孔晟心意已决,明日就要离开江南赴任,哪怕是明知飞蛾扑火、赴汤蹈火,也义无反顾!”孔晟的声音激昂有力,神采飞扬。
穆长风眼露奇色:“公子何以迂腐至此?你莫非是怕名声受损吗?”
穆长风深深望着孔晟,孔晟的神色平静,目光清澈深邃。
“孔晟从来就不是一个迂腐的人。穆兄,你是侠肝义胆的江湖侠客,当知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孔晟素有兼济天下的大志,这不仅体现在诗文上,还要体现在行动上。在朝廷诏令我奔赴国难的时刻,我岂能贪生怕死,让天下人耻笑?!”
“无非是以死报国,仅此而已。”孔晟纵声朗笑:“况且乱世出英豪,眼前也未必就是一场不能破的死局。哪怕是最终非死不可,也死得其所了!人生短短几十年,与其苟活于乱世,不如奋起在当下,为自己、为社稷江山、为天下的黎民百姓,奋力一争,争这一线的生机!”
穆长风闻言大为震动。深吸了一口气,他眼眸中掠过一丝异彩。
良久,他后退两步,向孔晟深深一礼,朗声道:“既如此,穆某就不再多言了。公子虽为文士,却有不畏生死、拯救苍生社稷的豪侠风骨,着实令穆某钦佩。穆某昔日与公子曾有三年之约,自明日起,穆某当追随在公子身侧,履行承诺!”
“先告辞了,我们明日再见!”穆长风没有拖泥带水转身就走。
孔晟心中微微一喜,此去睢阳,千里路遥,战乱遍地,若是身边有一个像穆长风这样手段深不可测的江湖人听用,自然是有好极了。
驿馆。
斗篷遮面的周安父子满面笑容脚步匆匆地从驿馆走出,上了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悄然离去。周氏父子以为来的隐秘,却不知一举一动早就被杨奇的人监控得死死的。
自打孔晟突然被册封为天子门生、得了官职之后,杨奇这边至少是在明面上公开“倾向”了孔晟,而杨奇之女杨雪若更是与孔晟眉来眼去、情投意合、闹得满城皆知,周昶倍受打击。
若是孔晟单纯在诗文上、在才名上压他一头,还不至于让周昶一蹶不振。但孔晟如今得了官职,与他之间就不是文采高低的区别,而是官民的分野——如此种种,那还斗个什么劲儿?
不要说周昶了,就算是刘念这些本土官僚家的阔少公子哥儿,也不敢再出手对付孔晟。对皇帝御笔钦点的天子门生、朝廷正式诏令册封的一县之主下手,就是公开挑衅大唐律法和皇权规则。
所以几乎就是在一夜之间,刘念这些人都得到严命不得再与孔晟“放对”,有好几个甚至被关在府中禁足了。
周昶因此彻底消了底气。而他的父亲周安则是失望透顶,懊恼不已,还对杨奇滋生起几分怨气。义兴周氏斥巨资通好杨家,近乎于卖身投靠,但偌大代价却没有换来应有的东西,这让周安返回义兴如何向家族长老会交代?
周安不甘心。这让他又瞄上了远道从灵武朝廷前来江南宣布昭命的钦差太监李辅国,他实是那种极善于投机钻营的人,他觉得李辅国能被皇帝作为特使派出来,就不会是普通太监,若是能跟李辅国交好,由李辅国向皇帝举荐周昶,对周氏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周安当机立断,立即通过周氏在本城的商号筹集资金十万钱,暗中拜会,献上了一份足以打动李辅国的重礼,还将周氏在江宁城外的一座庄园相赠。
果然,自古财帛动人心,这从来都是无往而不利的敲门砖和通行证。周氏的诚意换来了李辅国大包大揽的热情回应,承诺返回后会亲自向皇帝举荐周昶,还承诺说待朝廷平息了安禄山叛乱,将为义兴周氏商号走出江南在京畿立足不遗余力。
周安父子大喜过望。义兴周氏之所以多年困守江南,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朝中没有靠山,家族子弟出仕为官者少之又少,缺乏基本的权力底蕴支撑。若是能攀上李辅国这样的朝中贵人,何愁将来没有大发展?
其实李辅国此刻不过是信口开河,给周安父子画了一个漂亮的大饼,不知何时能兑现。一则他短时间内不想离开江南,何时能返回皇帝身边尚是未知数,当面举荐根本就是没影的事儿;二则,朝廷短时间内能否平息安禄山叛乱,他自己都不抱太大的指望。
不过,周安父子这一次的押宝却是押准了。李辅国日后权倾风头一时无两,周氏攀上这棵大树,得了不少好处。
第七十四章 驿馆
穆长风走了,孔晟便开始收拾行装。其实他身无长物,除了几件换洗衣衫之外,再就是杨雪若相赠的破虏剑和朝廷的册封诏书了。
午后时分,杨府大管家杨宽亲自过来,送来两名人高马大年约三旬左右的家仆,还有一万钱作为盘缠。对于杨奇的美意,孔晟自然表示感谢,但他只收了一万钱而谢绝了两名家仆。
收下杨家的家仆,无异于同意杨奇在身边安插两枚钉子,孔晟焉能做这种事情。
不多时,红棉也送来了杨雪若的亲笔书函和甜儿。听闻杨雪若要让甜儿追随在自己身边充作贴身侍女照顾起居,孔晟有些意外,他虽然感知到爱人的体贴柔情,却还是摇头拒绝了。
明日一早,他就要离开江南,昼夜兼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至睢阳赴任,以应对风云突变的乱局。此去危险重重,山高路遥,甜儿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孩留在身边多为不便。
但终归还是考虑到杨雪若的绵绵情意,孔晟不忍驳她的面子,就与甜儿约定——他先赴任去睢阳,待他安顿下来,再来信让她赶过去。
红棉又跟孔晟约定了明日辰时在东城门外告别的时间,杨雪若要亲自出城来为爱郎送行。
收拾好行装,孔晟就开始考虑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是否去正在驿馆收礼收地不亦乐乎的大太监李辅国那里辞行?
对于李辅国这个日后祸国殃民、搅乱朝纲的权监,孔晟没有什么好印象,若有机会,必除之而后快,为天下消除隐患。但在目前,他还不宜得罪这个权监。
根据历史的记载,李辅国心性阴鸷,作风狂悖,心胸狭隘,又极为记仇。他毕竟是钦差前来江南宣旨,如果孔晟不辞而别,可能未必会引起李辅国的“在意”,可一旦被此贼猜忌上,后果就大大不妙。
所谓大丈夫行事要知通权达变,不拘一格,方能曲径通幽。又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至少在当下,还不是跟李辅国对上的时机。再说了,他一个还未到任的小小县令,拿什么去跟皇帝身边的宠溺内臣相斗呢?
午时三刻。孔晟悄然出了门,去客栈附近的官方创办的钱号,以凭证开具了两张可以异地取钱的“票据”,每张100贯钱,共计200贯钱。他前番出售孔家祖宅得了杨家的300贯钱,近期一应用度花销用去了百贯,这些基本上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了。
铜钱沉重,出远门或者商人行商,不可能携带大量的铜钱往返,早在几十年前,类似于后世银行之类的官方或者半官方钱号机构就出现了,实际上就是一种汇兑业务。
再过几年,这种汇兑业务会发展得更加成熟规范,又叫飞钱了。
孔晟没有迟疑怀揣着两张钱号的凭证票据,脚步匆匆,直奔驿馆。驿馆之外戒备森严,明里暗里都是杨奇派来的兵士守卫着。毕竟李辅国是朝廷钦差,若是在江宁出了半点差错,杨奇形同谋反、要吃不了兜着走。
当然,对于杨奇来说,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形的监视。在江南这一亩三分地上,无论是谁,都难逃杨奇的秘密操控。
孔晟站在驿馆门外,略略环顾四周,见除了明着的守护士卒之外,还有不少潜伏的暗桩,不由暗暗叹了口气。
他很明白,杨奇现在仍然处在观望状态,对于朝廷要他率江南军渡江支持郭子仪平叛的昭命,他绝对会阳奉阴违,以整军和储备调集粮草需要时间为名,延缓出兵。
若是唐朝廷平叛大局已定,杨奇迫于无奈就会去锦上添花;而若是反过来,朝廷败于安禄山叛军之手、形势不妙,恐怕这天下间就是烽火四起,杨奇这十万江南兵马没准就调头部署在山南、淮扬一线,将江南割据经营成杨氏的独立王国。
而一旦杨奇在江南自立为王,第一个就会拿李辅国这个所谓的朝廷特使开刀,这毫无疑问。
所以,别看时下李辅国在江宁城中优哉游哉地作威作福,实则是在玩火,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玩火**,可惜李辅国却浑然不觉。其实也难怪他,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杨奇会对唐廷有不臣之心。
想到这里,孔晟长出了一口气,递过拜帖向守卫的士卒施礼微笑道:“军爷,小可孔晟,求见钦差大人,麻烦通报一声。”
士卒其实早就认出了孔晟,孔晟可是江宁城的名人和风云人物,如今又有官职在身,赫赫有名的天子门生,这名士卒也不敢怠慢,立即抱拳回礼,笑着答应进内去禀报。
听说江南士子孔晟来了,李辅国一怔。
别看是他宣布的孔晟任职出仕的昭命,但对孔晟他却没有太看重,甚至此刻已经记不清孔晟的长相了。一个区区的江南年轻士子,凭着几分才学和一腔热血,被册封在烽烟四起的河南道任劳什子县令,根本就不会有好下场。
天子门生听上去挺吓人的,其实一文不值。要是连小命都保不住,不要说天子门生,就算是天子之师又能如何?
这两日他收礼收得手抽筋,也没在意孔晟行止如何了。再者他听说孔晟穷困潦倒、蜗居客栈存身,从来就没指望孔晟会来给自己表示表示。
伸手不打笑脸人,受人尊重毕竟是好事,李辅国反正闲来无事,就决定见见孔晟,看这小厮是否识时务。
军士急匆匆出来向等候在门口的孔晟笑道:“孔县尊,请进吧,钦差大人收下了你的拜帖。”
孔晟笑了笑,点点头,向内行去,而就在他与这名军士擦肩而过的时候,一串铜钱就悄然塞入军士的手里,军士不动声色不着痕迹地将铜钱收入怀中,心里对孔晟的好感顿时暴增。
这些时日,作为杨奇麾下被派驻在驿馆为钦差守门的江南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