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晟笑了笑,同样在马上抱拳回礼道:“赵王殿下,这是陛下的信任,也是你的运道和机会。孔某相信殿下此去必将建功立业,他日功成返回长安,孔晟必置酒相迎!”
李系轻叹一声:“此去其实吉凶未卜,本王名义上统率数万兵马,节制各道军马,实则是孤身一人。此去一别,不知何日方能相见,大将军可有话教我?”
孔晟深吸了一口气,凛然道:“殿下不必气馁,凡事都有开局,殿下需要做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殿下临别,孔某有三条建议,仅供殿下参考斟酌吧。”
“其一,坐镇东都洛阳居中调度,不可轻出。八成精力用在防范河东史思明,二成精力用在邺城安庆绪残部上。”
“其二,重用洛阳张镐,联手郭子仪,紧盯李光弼。只要殿下能取得张镐和郭子仪的信任,自然能掌控全军和全局。”
“其三,史思明绝不可留、不可接受归降。此人反复无常,绝无一丝一毫的忠诚之心,若有机会,希望殿下当机立断能为朝廷诛杀此獠,避免生出后患。”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史思明投唐复叛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延续了几年的叛乱,成为大唐中兴最大的障碍。孔晟会竭尽所能除掉史思明,给赵王李系“洗脑”只不过是方法之一罢了。
以李系对孔晟的信任而言,史思明说不准会死在李系的手里。
月光下,李系深深凝望着孔晟,缓缓点头:“本王一一记下了。大将军,就此别过,希望大将军待本王照顾好宁国纪国她们。”
李系向纪国和宁国等人挥挥手,神色渐渐变得慷慨振奋起来。
夜色中,李系策马扬鞭冲出,不多时就来到早已整军待发的南衙十二卫军阵之前,他持枪朗声高呼:“传本王军令,全军开拔,挺进洛阳!”
两万南衙军马马蹄轰鸣如雷,在月光下掀起漫天的烟尘,首尾相顾,渐渐向洛阳的方向逶迤行进而去。
望着南衙兵马开拔离开长安,孔晟嘴角慢慢噙着一丝如释重负的微笑。李豫的嫡系兵马终于被调离长安了,接下来,长安就完全落入了神策军的掌控,虽然李豫还有被改编的东宫六率和东大营残部近万人归其直接指挥,但三万神策军对一万残兵,完全是压倒性的震慑,孔晟料李豫不敢轻举妄动。
整整一夜,孔晟都无法入眠。这一夜之间,神策军驻防、改编、熟悉城里城外各处防区、人员安置、将领调配,都需要孔晟亲自裁夺,他哪有时间睡觉休息。
其实不要说孔晟没有入眠,长安城中很多百姓和权贵这一夜都没有睡好。一夜之间,长安城就变了天,神策军军卒马蹄轰隆进各个城门接管防务、稳定局势、配合长安万年县衙的捕快镇压趁火打劫的各路不法之徒和市井流氓,震动全城。
好在有南宫望的居中调度,有南霁云南勇父子、唐根水、李彪李虎和乌显乌解兄弟这些忠诚部将的辅佐,待翌日红日初升之时,长安城的防务和神策军的日常军务管理已经基本趋于正轨。
孔晟向皇帝请了诏命,自南霁云以下诸将都官升一级,自动成为神策军中将领。南霁云为正四品的忠武将军、神策军副指挥使,实际上就是孔晟的副将,负责日常军务。
唐根水、南勇等十二人分别为从四品的宣威将军,各自统率一卫。当然,因为皇帝的裁定和新的禁军规制思路,现在的卫与过去的南衙十二卫不一样了,毕竟过去的一卫主将那可是三品大将军。
总而言之,驻防长安和保卫长安安全的就是一支神策军,神策军编制十二卫(类似于后世的团),如果说孔晟是军长,南霁云是副军长,那么,唐根水这些人就是各团团长。
治军思路清晰,置军结构层次简单明了,自上而下一级管一级,不再像过去南衙禁军那样机构臃肿品治繁琐指挥不畅导致内部派系纵横。
其实这还是孔晟的建议。皇帝采纳了孔晟的建议,因为皇帝也同样认为,如此垂直的禁军管理模式更有利于皇帝掌控。必要的时候,皇帝还可以亲自上阵指挥。
而神龙卫的组建,孔晟也打谱采取类似的模式,有点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了——所谓“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可以理解成集权,将权力集中在神策军大将军和皇帝手里;而设立平行、各有职责的“卫”,就可以理解成兵种和部门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互为监督,确保步调一致、进退有据、号令统一。
皇帝相当于董事长,神策军大将军孔晟相当于总经理,南霁云相当于常务执行副总经理,各卫主将相当于部门负责人。总经理由董事长任命,副总经理由总经理提名,各部门负责人由总经理任命,一级向一级负责,职责明确、任务清晰,自然会大大提升治军效率。
孔晟之前耗费了接近一个时辰给皇帝介绍和解释这种太过超前的新颖理念,李亨再三斟酌觉得可行,就有了如今神策军的实践。
站在这个角度上考量,孔晟其实相当于京城的警备区司令员、公安局局长兼纪…委…书…记,虽然只是部级干部,但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是大权在握无人能及。(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六章 李辅国的求救(2)
第三百八十六章李辅国的求救(2)
南宫望有些郁闷。
他之前在洛阳时获封从五品的宋州录事参军,属于地方官。这一次跟随南霁云率军抵达长安,夏邑军嫡系所属将领都得到了应有的升迁安置,尤其是南霁云,可谓是一步登天,从籍籍无名的、睢阳张巡手下不入流的军中底层巡检校尉,一跃而成为长安城中数得着的实权新贵,京城禁军副统帅,位高权重,无人敢小觑。
南霁云父子,乌显乌解兄弟,李彪李虎兄弟,乃至山贼出身的唐根水,都堪称命运改变飞黄腾达,都因为孔晟一人的存在。
唯有南宫望,似乎被忽视了。
皇帝的诏命中没有他的名字,而孔晟忙于整肃京城防务和禁军军务,也无暇理会他。
南宫望在被改编的神策军中的地位顿时显得有些尴尬起来。
孔晟在长安侯府中居中调度,忙得不可开交。南宫望几次都走到他的书房门口,又迟疑着退走。他不知道孔晟是真的忘记了他还是在故意冷落他——南宫望是一个心怀野心又自命不凡的人,自比三国卧龙,有辅佐明主做一番惊天动地大事业的雄心壮志。
从一开始他对孔晟的不屑一顾,到后来的渐渐认可,一直到如今的凛然敬畏——在他心目中,孔晟已经成长为值得他效命和归心的当世英雄霸主。在南宫望看来,若是孔晟这样的人物抓住机会起兵造反,将李唐皇族取而代之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孔晟将南霁云等人召集在自己的书房中,开始了自己作为神策军大将军和禁军主帅任上面对自己嫡系属下的第一次训话。
南霁云等人分列两侧,孔晟缓缓起身,环视众人目光沉凝。他清朗清澈而威严的目光一一从诸将身上掠过,声音低沉有力:“诸位,我们都是老相识、老朋友了,有些话孔某就说在当面了。自夏邑整军以来,我等并肩作战,大大小小数十战,未尝一败。光复东都洛阳,扫平河南叛军,我辈功绩已经载入史册。而说起来,诸位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封赏,也算各得其所。”
南霁云等人感激涕零地一起躬身拜道:“都是大将军提携之恩,末将等感激不尽!没有大将军,焉能有我辈今日,大将军令旗所指,我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孔晟微微一笑,摆了摆手道:“诸位浴血奋战,忠诚报国,方有今日,孔某不敢居功。”
“然而,诸位比谁都清楚,夏邑军铸成百战百胜的威名有一定侥幸和运气的成分,夏邑军真正的战斗力,远不像外人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光鲜照人……而事实上,夏邑军的兵源构成复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过整编的叛军降卒,还有夏邑周边郡县的百姓投军……这意味着什么呢?成为京城禁军之后,我们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去约束管理这支军队。”
“京城不比夏邑小城,自今日开始,我要求诸位从严治军,不得出一丝差错。若有敢以身试法者,包括你们这些将领在内,一经发现查实,孔某绝不姑息,一概严惩不贷。”
孔晟神色一肃:“希望诸位记住孔某的话,下去后从严约束所属军卒,不要在天子脚下给孔某惹麻烦。”
南霁云等人慨然躬身:“末将等遵命!”
“诸位,陛下和朝廷之所以留用夏邑军充当禁军,这是陛下的信任,也是时势推动,但接下来,我们要面对各种压力。无论宗室亲王,高官权贵,还是长安百姓,都在瞪大眼睛看着我们,所以,这是你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若是经不住考验,所有的荣耀名望和权势地位,都将统统化为泡影。”
孔晟挥了挥手,手势在半空中定格:“言尽于此,你们退下吧。”
南霁云等人凛然而退。孔晟的治军手段之严,说一不二、说到做到的冷酷,可不是说着玩的。既然孔晟专门将他们这些人召集起来,再三提醒警告,这就意味着孔晟洞察了当前神策军中的某种不良倾向——而事实上,自打从地方军摇身变成拱卫帝都的禁军之后,所有的神策军军卒都在欢天喜地之余渐渐滋生起某种居功自傲的情绪,包括一些中下层军官。
而辖区从地方小县城一下子换到了繁华的帝都京城,各种诱惑纷至沓来,难免会有不少军卒迷失方向。孔晟不会坐视这种事情发生,他要采取强力铁腕将这种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孔晟严肃坦诚的话让南霁云这些将领微微有些惭愧,这番话无非是警告他们,其实他们真的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没有孔晟,他们什么都不是。所谓百战百胜的威名,也不过是有赖于孔晟近乎神奇的调兵遣将手段,再加上几分运气。
南霁云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真的很重。神策军还未在长安站住脚,这个关键时刻,全军上下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令行禁止号令畅通的超强铁律来加以约束,一旦有军中蛀虫出现,任何小事都可能酿成大祸,被无限放大、被有心人推波助澜趁火打劫,从而毁了整个神策军。
神策军的军号过去就有之,这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很显然,皇帝顶着各方压力将太子李豫所属的禁军调出京去,让一支地方军改编为禁军,其实是冒着很大的压力和风险的。若是神策军这边出什么问题,后果可想而知。一旦皇帝感觉此举得不偿失,难免会改变主意。
南霁云几人出了孔晟的书房,遇上了在院中顶着凛冽的西北风裹着披风瑟瑟发抖翘首观望的南宫望。
南霁云愕然,抱拳道:“南宫先生!”
南宫望有些尴尬的勉强笑了笑,抱拳还礼:“南八将军!”
南霁云回头扫了孔晟的书房一眼,意识到了什么,笑了笑道:“南宫先生,大将军在书房,外边天寒地冻,请进吧。”
南宫望嘴角轻轻一抽,刚要说什么,突听孔晟站在书房门口朗声道:“南宫师兄,请进房中说话。”
南宫望定了定神,裹紧了身上的裘皮披风,大踏步走进了孔晟的书房。
孔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