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德是想好好考察一番江彬。看看他对自己的忠心的像钱宁一样装出来的,还是真的忠心耿耿。

    “陛下,这钱宁本就是奸邪之辈,靠谄媚蛊惑陛下获取官位。如今他又对小阁老肆意构陷,此人若不严惩国法何在!”

    谢迁见时机成熟,便在一旁打起了边鼓。

    正德却转向一直沉默的谢慎,沉声道:“先生以为呢?”

    其实正德内心是犹豫的。虽然他对钱宁很失望,但毕竟此人曾为他出过很多力。比起食古不化的廷臣,正德更喜欢钱宁这样的臣子。

    如果没有江彬的出现,正德肯定不会严惩钱宁,最多责斥几句。

    可现在的情况不同,钱宁已经有了替代者,那正德就可以好好考量了。

    “这件事朕已有计较,定不会让先生受委屈。”

    正德皇帝微微一笑。

    。。。。。。

    。。。。。。

    天子近臣似乎没有好下场的。

    大权阉刘谨刚刚去南京守陵不久,锦衣卫千户钱宁就步了后尘。当真是让人唏嘘感慨。

    钱宁直接被天子贬到江西南昌做附郭县令,并且勒令立刻离京,不得拖延。

    可怜那钱宁权势熏天却突然遭此劫难,去吏部办了手续连妻儿都顾不得携带便启程离京。

    江山代有宠臣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钱宁的地位很快被江彬替代,不过比起前任来,江彬显然低调的多。虽然免不了也是陪着天子吃喝玩乐,但明面上却是对部院大员,内阁辅臣态度恭敬。

    这让廷臣对其并不那么敌视。

    在廷臣看来,江彬显然属于传奉官,既然是传奉官就天生比科举出身的官员低一头。

    如果他们能夹起尾巴做人,廷臣自然会放一马。如果嚣张跋扈,下场就是钱宁刘谨。

    江彬显然是吸取了教训,尽可能的处理好了和这些官场前辈的关系。

    至于那些被钱宁指使构陷弹劾谢慎的都察院言官,被天子下令责斥并罚俸一年。

    几个领头的人则被下了架帖,推到午门外廷杖。

    这几人本就是投机分子,想要靠着为钱宁打头阵赢得富贵却不曾想连钱宁都倒了。

    这几人不但没有捞到富贵,反倒是平白挨了一顿板子打的屁股开花颜面扫地。

    与冲撞皇帝被廷杖的臣子不同,这些人非但没有得到同僚的赞许反倒是被冷眼相向,最后被天子下旨撤去官职贬为庶民回老家种地去了。

    天子经此一事后也收敛了不少,虽然仍住在豹房,但隔三差五也会召来阁臣问询朝政,也算是勉强尽到了天子的责任。

    却说这日正午,内阁四位大学士李东阳,谢迁,谢慎,焦芳一起来到豹房,在正德皇帝寝宫接受问询。

    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

    在御用监太监张永的引领下,四名阁臣步入正殿,拜见了天子。

    正德昨夜与江彬玩到深夜,此时正是困乏。

    他摆了摆手道:“朕欲设立宣府、大同、延绥、辽东四边总督,已经让九卿廷推人选。他们推来推去无外乎是那么几个人。一个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李贞,一个是右副都御使陈谅,再就是兵部左侍郎严峰。几位卿家怎么看?”

    李东阳作为首辅自然要先表态。

    他沉默了片刻,缓声道:“陛下,老臣以为兵部左侍郎严峰最为合适。一来他是成化十七年进士,资已经足够。二来他在兵部多年,多少有些经验。”

    都察院这个官署太特殊,其官员全部是言官。

    按照规制,大明巡抚总督一般都会由都察院高官兼任,任满再回都察院述职。

    不过这些言官出身的官员很多不懂专业知识。

    若是旁的巡抚总督也就罢了,大不了尸位素餐混日子。

    可正德皇帝要设立的这宣府、大同、延绥、辽东四镇总督太重要。

    如果叫一个酒囊饭袋去当总督,很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正德点了点头道:“次辅怎么看?”

    谢迁恭敬道:“臣和首辅意见相同,严峰是最合适的人选。”

    首辅和次辅都推举严峰,正德已经基本下了决心。

    可谁知这时东阁大学士谢慎发声道:“臣以为这三人都不合适。”

    这下不仅是正德,连李东阳都愣住了。

    这三人都不合适,那谁合适?

    谢慎不疾不徐的解释道:“陛下,两位御史自然不必说,对边军几乎没有了解。至于兵部左侍郎严峰严大人,虽然对边军有些了解,但气量却不足以撑起这个职位。”

    正德好奇道:“那先生以为谁合适呢?”

    谢慎顿声道:“户部左侍郎杨廷和!”

    却说在原本史中,东宫侍讲出身的杨廷和在正德即位后顺利入阁,赐东阁大学士,自此开始权臣之路。可因为谢慎到来,抢走了杨廷和的气运入阁做了第三大学士。杨廷和只做到了户部左侍郎的位置。

    后来倒霉的韩文上书弹劾刘谨被害死在诏狱,户部尚书的位置便空了出来。

    九卿廷推后推举杨廷和出任户部尚书,正德皇帝心中对这位先生也有愧疚便同意了廷推结果。

    但杨廷和却坚决不受,让皇帝好不尴尬。

    。。。。。。

    。。。。。。(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八章 甘陕总督杨一清

    其实杨廷和坚决不接受户部尚书的职位也是情有可原的。

    毕竟此时内阁处于动荡期,几个老阁臣都上疏乞骸骨,剩下的李东阳和谢迁也隐隐有退居二线的意思。

    这样一来,内阁就肯定要进新人。

    如果他接受了户部尚书的职位,就意味着短期内很难再入阁。

    毕竟户部不像礼部这样的清闲衙门,是实权部门。在六部之中,吏部是最重要的,户部则稳居次席。

    杨廷和自视甚高,结果新君登基却没有在第一批入阁的成员名单中,难免觉得心中不快。发发脾气,闹闹情绪也是正常的。

    他拼不过谢慎,难道还熬不过李东阳、谢迁吗?

    在大明官场混,最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要能熬。熬到竞争对手都七老八十,不得不辞官那就算熬出头了。

    如果当初正德皇帝要让杨廷和当吏部尚书,他没准还会答应。毕竟吏部尚书,是天官,是太宰,几乎可以和内阁大学士平起平坐。但若是老二户部尚书,那排场和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果然,正德皇帝听到杨廷和的名字,面容有些古怪。

    “先生为何会推举杨卿?”

    谢慎心中暗叹一声。看来正德还是对杨廷和拒绝担任户部尚书耿耿于怀啊。

    “陛下,臣以为杨大人久居户部,对于钱粮筹措十分擅长。延绥、辽东、宣府、大同四边总督的职责不在于战术冲锋,而在于战略布局,在于对全局的把握。而且杨大人的年龄十分适合担任此职。”

    却说杨廷和是天顺三年生人,今年正好是四十七岁。

    对于一个官员来说,这可是黄金年龄。

    常在官场混的,都听过一个说法叫做草三、银四、金五。

    说的意思是,三十岁是最不值钱的年纪,这个年纪的官员一抓一大把,最多只能打打酱油。

    四十岁时,一些有政治天赋的官员就开始崭露头角了,经过十几年二十年的打磨,他们待人接物越发娴熟,渐渐可以担任六部侍郎、巡抚等要职。

    到了五十岁,人生和官场都已经基本看透,各种事情处理来得心应手,又是人之壮年,还担得起千钧重担。这个时期也是成为部院高官的黄金时期。

    至于六十来岁,已经没有拼劲和争心,除非有机会入阁,否则没有多少人会想要拼命,反倒是不容易升迁。

    正德苦笑道:“杨廷和且不论,先生以为让陕西巡抚杨一清担任这四边总督如何?”

    谢慎微微一愣。

    杨一清?这位也是一代名臣啊。

    谢慎知道杨一清的主要政绩是出在陕西督理马政期间,照理说如果担任四边总督上手应该很快。

    “这封奏疏,先生看看吧。”

    说完竟然示意张永将一封奏疏递给了谢慎。

    谢慎接过奏疏恭敬的展开看来。

    “陕西各边,延绥据险,宁夏、甘肃扼河山。惟花马池至灵州,地域宽延,城堡复疏,寇毁墙入,则固原、庆阳、平凉、巩昌皆受患。成化初宁夏巡抚徐廷璋筑边墙,绵延二百余里;在延绥,余子俊修边墙坚固,因此,寇不入河套地区二十余年。后边备日弛,墙堑日夷,弘治末年,寇连侵略,以至于今。秦仅伪四五小堡及靖虏至环庆治堑七百里,不足捍敌。臣久官陕西,颇悉形势。寇动称数万,往来倏忽,未至征兵多扰费,既至召援辄后时,欲战则彼不来,久持则我师坐老。臣以为防边之策,大要有四:修滩墙堑以固边防,增设卫可以壮边兵,经理灵夏以安内附,整饰韦州以遏外侵。今河套据三面之险,当千里之蔽。国初舍河套而卫东胜,已失一面险;其后又辍东胜以就延绥,则以一面而遮千里之冲;遂使河套沃壤,为寇巢穴,深山大河,势乃在彼。而宁夏外险,及南备河,此边患所以相寻而不可解。诚宜扼守东胜,因河为固,东接大同,而属宁夏,使河套方千里之地,归为耕牧,屯田数百万亩,省内地转输,方为上策;如或不能,及今增筑防边,敌来存御,犹愈无策。武宗允准一清所议,大发帑金数十万,使一清筑墙。不久,因刘瑾构陷,一清所筑边墙仅成四十里之地而止。”

    奏疏写的很长,其中心思想便是要在陕西等地修建边墙。

    自出任陕西巡抚以来,杨一清颇有建树,将边防马政搞得有声有色。现在他又上呈一封奏疏给正德皇帝,请求皇帝降旨修建边墙。

    大明朝不缺清流,缺肯塌下心办事的官员。杨一清就是这样一个官员。

    怪不得正德会提到杨一清,原来是这位提出建设性意见了啊。

    “陛下,杨大人这封奏疏写的十分在理。”

    谢慎也不得不佩服杨一清,这奏疏写的鞭辟入里,让人挑不出一点错来。

    不过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杨廷和更适合担任这个总督。

    “不过,臣以为,在统筹全局上,杨巡抚可能不如杨侍郎。这倒也不矛盾,不如陛下再设个甘陕总督,让这杨一清去总制宁夏、固原、甘肃、延遂四镇。给杨廷和杨侍郎减减担子,让他专心去管大同、宣府、辽东。”

    “让杨廷和去管宣府、大同、辽东,让杨一清去管陕甘?这倒也有几分道理。”

    正德皇帝的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陛下英明。”

    谢慎拍了一记马屁道。

    不得不说,把延绥分给杨一清去管更为妥帖。毕竟陕甘一体,管理起来也更为方便。加之杨一清对陕西的情况很熟悉,他去节制延绥不需要适应时间。

    而大同、宣府、辽东又是一个大的战区,另外派一人更为合适。

    如此一来大明九边重镇中有七边被两位总督节制,基本解决了各镇之间互不统属的尴尬情况。

    正德思忖了片刻,沉声道:“谢阁老和李阁老以为呢?”

    “老臣以为,四明所言在理。”

    “老臣附议。”

    两个老油条见缝插针的说道。

    。。。。。。

    。。。。。。(未完待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