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王华估计是不知情的,但若是现在这么一闹,满城皆知,王华想要不知都难了。
这是谢慎唯一担心的点。
要知道王华老爷子是有名的直臣,若是他自己看不下去王守文散发传单打舆论战的行为出面干预就不好办了。
谢慎千算万算唯独没有算到这点,真是有些失策。
不过好在还有补救措施。王华老爷子是个工作狂,既然如此就可以想办法用工作拴住他。
谢慎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便美美的趴在公案上补了一觉。
待到谢慎醒来时,公署里的各级官吏又进入到忙碌的工作节奏中。
编纂《会典》是一件天子都关注的大事,作为翰林院这个具体执行部门自然要上下一心,在总编修王老大人的带领下刻苦工作。。。。。。
咳咳,谢慎见同僚们都在忙着,便起身走到王华老大人的身边道:“王老大人,下官蒙天子之恩辅佐老大人编修《会典》,惶恐之极。。。。。。”
王华放下手中文书,静静的看着谢慎,意思显然是“请说人话”。
谢慎被王华看的发毛,便沉声道:“故而下官打算这段时间住在翰林院,以督导同僚编纂《会典》。”
此话一出,王华看向谢慎的眼神立刻柔和了不少。
历朝历代,要想让领导高兴,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拍马屁,除此之外就是自己主动揽活加班,让领导落得舒坦。
这在绝大多数下是适用的,不过在王华这里有稍许不同。
王老爷子一直是严以待己,严以待人的典范。
既然谢慎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王老爷子自然也不愿意当看客。
王华欣慰的拍了拍谢慎的肩膀,好似在说:年轻人好好干,有几分老夫年轻时的样子。
“老夫这几日也不回府了,便在公署里主持大局!”
王华这句话一出,谢慎总算松了一口气。
心道,守文兄,兄弟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接下来就全靠你自己了。
却说王老大人有了吩咐,翰林院上下立刻出了一个两班倒的计划,所有翰林院大小官员都得按照这个计划执行。
虽然一开始官吏们都有些抱怨,但当得知总编修王华和副编修谢慎要作为表率住在翰林院日夜工作后,抱怨却是变成了工作的动力。。。。。。
却说王华老大人和谢慎真的一连在翰林院住了五日。
这期间韩荣韩博士煞费苦心的将公署附带的房间整理了出来供两位大人睡觉,自己则是陪侍在旁,随时听候差遣。
好好的一个五经博士变成了管家,韩博士也是十分无奈。只希望他这么殷勤的表现能够让两位大人记下,稍稍提携一番。
这一日王华照例督导翰林院官吏编纂《会典》,却突然有传旨太监来到公署点名叫王华接旨。
王华自然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行了臣子应有之礼。
而在场的包括谢慎在内的其余臣子也纷纷跪倒聆听圣训。
众人本以为天子是感念王老大人劳苦功高要嘉奖一番。
谁知完全相反,天子在圣旨里劈头盖脸将王华大骂一通,一点不给这位老臣留面子。
王华面色铁青却不得不叩谢皇恩。
领过圣旨,王华只觉得一阵眩晕,若不是谢慎眼疾手快上前搀扶怕就要跌倒。
那太监传完旨也不敢耽搁,连忙冲王华道:“老大人,皇爷口谕命你领旨后即刻见驾。”
谢慎却是有些不明白,好端端的天子为何要大骂王华一通?
要知道弘治天子在明朝皇帝中那是出了名的好脾气,能够把他惹得不顾君王威仪跳脚大骂,那恐怕王华是真的摊上大事了。
可王华一不贪财二不好色,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编纂《会典》都住在翰林院了,怎么有时间给天子找不痛快。
莫非。。。。。。
谢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恐怕这件事还是与寿宁侯有关。
其实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如今王守文把检举寿宁侯的传单发的满城皆是,事情迟早要被天子知晓。
可以想象一直被压制的民愤、官愤瞬间爆发,弹劾寿宁侯的奏疏一定会像雪片一样飞到宫中。
再怎么说寿宁侯也是国戚,是当今正宫娘娘张皇后的亲弟弟,弘治天子便是治国严明对这位也狠不下心来。
加之张皇后一哭二闹三上吊,恐怕弘治皇帝即便硬起来的心肠也得软化了。
天子自然不会认为这是王守文在捣鬼,而是会把锅甩到王华身上。
毕竟这种手腕也只有王华这种年纪阅历的老油条使得出来。
天子之所以气愤,大概是因为他认为王华辜负了圣恩,不懂事!
寿宁侯不就是圈了几块地,打了你的佃农仆人吗,至于死死咬住不放吗?
还闹得满城风雨,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样子,生怕寿宁侯的“恶行”京师百姓不知?
这会让弘治皇帝陷入两难的境地,一面是皇后、寿宁侯,一面是朝中诸臣。
再好脾气的人也忍受不了这样的煎熬,天子估计是实在受不了弹劾寿宁侯的累牍奏疏和言官飞溅的吐沫星子,这才会下旨把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王华狠狠骂一顿,再把他拉到跟前好好谈谈人生理想。
。。。。。。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六章 突然杀出的锦衣卫
这套路还真是有些叫人捉摸不透。
王华王老大人方一离开翰林院,谢慎便迈步出了公署坐了软轿往文思院去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也顾不得是坐班时间了。
少年来到文思院后与门役知会了一声便阔步进入官署。
那门役也是见多识广的,哪里敢拦翰林院的人,一路引着谢慎到了正堂前这才笑声禀报道:“谢大人是要找人吧,老仆可代为传话。”
谢慎点了点头道:“去把观政的王大人请来。”
文思院是清水衙门,来此处观政的新科进士只有王守文一人,谢慎叫他去喊王大人来是断然不会出错的。
那门役连连点头道:“老仆这便去,还请谢大人稍候片刻。”
在坐班办公期间打搅同僚是很不合适的,故而谢慎还是低调一些的好,不然被有心人揪住不放可就有的受了。
不多时的工夫王守文便急步而出,见谢慎就在跟前,长叹了一声摇头道:“这次恐怕我王家要掉一层皮了。”
谢慎蹙眉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是回府再说吧。”
王守文虽然悲愤欲绝但并没有丧失理智,遂点了点头道:“我方才得知你来了文思院,已经与主官告过假了,现在就可以动身。”
二人并不多话,先后出了官署坐了轿子往徐府去了。
之所以不回王家,是因为王华现在处于风口浪尖上,王家宅院外势必有不少寿宁侯的耳目,这时候频繁进出肯定会引起注意。
谢慎直接把王守文带到西院书房沉声道:“你好好说说,这几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今的局势十分凶险,但绝没有到失控的地步。只要找出问题所在,还是可以扭转局势的。
王守文摇了摇头,怅然叹息道:“我都是按照慎贤弟所说做的,前些时日街头巷尾都在痛骂寿宁侯跋扈,我本以为形势大好。谁曾想,谁曾想。。。。。。”
谢慎最见不得话说一半,催问道:“到底怎么了?你这样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我可帮不了你!”
王守文咬了咬牙道:“昨日锦衣卫北镇抚司来人,把我家庄里的仆从、佃农悉数抓走了。”
“竟有此事?”
谢慎惊呼出声。
本来是文斗,现在引出了锦衣卫,这是要武斗吗?
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寿宁侯张鹤龄还真是不要脸皮啊。
“锦衣卫出手肯定是得到陛下的旨意,王家。。。。。。完了。”
王守文悔恨的摇了摇头,眼神中满是落寞。
人生的大喜大悲他在短时间全部体会到,只得感慨造化无常。
“你先别急,我觉得这件事十分不寻常。”
谢慎一边安慰王守文一边说道:“你说这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去你王家田庄拿人是在昨日?”
王守文木然的点了点头。
“那便奇怪了,方才我在翰林院和令尊以及一众同僚正自编纂《会典》,陛下突然降下旨意,宣令尊入宫觐见。如果陛下真的暴怒到要治罪王家,那昨日便不会只让锦衣卫拘捕几个佃农奴仆。”
锦衣卫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监视群臣,臣子若有诽谤君上、不忠社稷的行为,作为鹰犬的锦衣卫便可以立刻冲进府中拿人。
别管是六部尚书还是内阁大学士在锦衣卫面前都是绵羊一般,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这是天子手中最锋利的刀剑。
这样锋利的刀剑怎么会用到拘捕几个佃农、仆从上面,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吗?
如果天子真的对王家动了杀机,便可以直接叫锦衣卫拘捕了王守文、王华一并投到诏狱去,绝不会给王家喘息之机。
而事实恰恰相反,天子虽然在圣旨中痛斥了王华,但还是宣他进宫面圣了。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天子想要听王华解释!
也就是说昨日锦衣卫去王家田庄抓人很可能根本就不是天子的意思。
那么,究竟是谁可以未经天子允准就私自调动锦衣卫力士抓人呢?
寿宁侯吗?
稍稍想了想,谢慎便排除了这种可能。
寿宁侯虽然跋扈,但说到底就是个纨绔国戚,他一没有人脉,二没有魄力怎么可能指挥的动锦衣卫。
那么是张皇后吗?
自家弟弟受了委屈,当姐姐的要替弟弟出头,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不过本朝太祖定制,后宫不得干政,张皇后便是真的想这么做也迈不过这道坎。
既不是寿宁侯也不是张皇后,那么这个下令锦衣卫去王家田庄抓人的大人物究竟是谁?
谢慎发现自己陷入了思维定式之中,竟然一时猜将不出。
“守文兄,你觉得除了天子还有谁能调动锦衣卫。”
既然正向推不出来,不如索性用排除法。
“这。。。。。。”
“难道是牟指挥使?”
王守文并不愚笨,经由谢慎一番提点,当即悟出了大半。
“不错,就是牟斌,只有他才有能力未经天子允准,调集锦衣卫去到你王家田庄拿人。”
“可是我王家与牟指挥使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他为何要帮寿宁侯!”
推断一件事是谁做的,其实很简单,看看做完这件事谁收益最大即可。
王家利用舆论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可王家也收到了来自于张皇后、寿宁侯的敌意,可谓正负相抵。
寿宁侯和张皇后就更不用说了,言官的吐沫星子都快溅到他们脸上了。。。。。。
言官吗?他们除了捞得些名声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益。
真正能从中攫取巨大的利益的,恰恰就是本朝锦衣卫指挥使牟斌!
如果谢慎没有记错的话,历史上对于牟斌这个人的评价很高,大多是正向积极的。
但这并不能说说明什么。
毕竟史书多是为尊者讳,能够干到牟斌这个级别的,没有几分狠厉手段和腹黑心思是不可能的。
无非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