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韩成武便开始动手,与王行止一起分发注意事项手册。
一边发着,还得应付山东厅内众人们的疑问。
此刻,整个国务大会堂里,各个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精英们也差不多都是这样一个模样。经过了皇帝陛下亲自主持的培训过后,这一场国务大会议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宋继澄也是排排坐,按照次序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注意事项手册。
这,显然就是这一回国务会议的说明书了。
“陛下做事,可是周全呐……”一旁,宋链看着国务大会堂数千人忙前忙后,不由感慨了起来。没做过事的人就永远不会知道真正做起来的时候,会有多麻烦,多少乱子,多少个预备方案候着以防意外。
更何况是这种数千上万人的高级别会议?
要不是皇帝陛下久经行伍,手底下也是人才辈出,恐怕这样规格高级,内容繁杂的国务大会议也组织不起来。(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权力的登天梯
相比宋链的闲情,宋继澄就显得要专注许多。他深切明白这一次国务会议有多么重要。别的不说,皇帝陛下已经放出风声的明定国是以及财政预算制度就让京华喧嚣,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议论此事的场面。
国是计划以及财政预算制度固然是朝廷会提出,但这一回他们这些乡野遗贤可是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机会,可以参政议政,甚至因为自己的举动而改变决定帝国未来的方向呢。
不管是国是计划还是财政预算制度,都会在这一回大明二七八年年度国务会议上审定通过。为此,李邦华等现任内阁这些天可不知是愁白了多少头发,本来还因为战后和平而多了几分倦怠的一些官员纷纷感受到了警醒,这些天来连轴转,国是计划三易其稿,原本还打算乘机在新的一年里多要一些银子花销的几个部门也纷纷打消了原来的计划,不得不拼命核算新一年里的具体预算计划。
万一最坏的情况出现,国是计划与财政预算方案都惨遭否决,那可就不是找皇帝陛下说请通融就能解决的。那意味着,这一届朝廷本事做得很差呀。
虽然李邦华心知以这一届内阁上下的本事,不仅平定内乱还东征收复辽东,具是名留青史的大功劳,最终总会给几分情面。可李邦华等人还是不得不承认,朱慈的国务会议一出,内阁上下都感受到了严厉的督促。
坐在左右以及前排对坐的朝堂高官们心情复杂,各个厅内的后备委员们却是十分激动。
掌握权力的滋味让宋继澄心中感觉格外美妙,自然,了解权力运行的规则,明白如何运用这一份权力也就成了眼下宋继澄格外关注的地方。
这一回的国务会议,首先是组成人员颇为不同。
总的来说,以纳税与特邀为主。
纳税就是是之前朱慈的承诺。在税负改革后认真交纳税赋的士绅,每个省排名前一百的家族可以获得一个参加国务会议的资格。除此外,每个省都有至少一名纳税最高的商人、工坊主以及参与海外贸易的东主可以获得参会资格。
当然,依据各省的情况,朱慈都做出了特别的对待。用以尽可能让选出来的后备委员可以较好地代表各个阶层,让皇帝陛下的触角可以跟着他们,深切掌握这个帝国的权力。
为此,皇帝陛下对于后备委员的名单还加入了一个方式,甚至可以说是颇为主要的方式:特邀。
特邀是皇帝陛下亲自拟定名字的邀请名单。里面涵盖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同样,也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正面人物里的代表性普通人。
这些人这一回统统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大明帝国皇帝陛下国务咨询委员会后备委员。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颇为相似议会选举的产物了。当然,朱慈做出了非常多适应此刻国情的改变。或者,对于宋继澄而言,他看完注意事项手册以后,更加倾向于将这里理解成另一种模式的官员选拔。
一个,皇帝身边新一套权力班子的官员选拔。
所谓大明帝国皇帝陛下国务咨询委员会后备委员,关键之处就是这个国务咨询委员会。
显然,朱慈是试图建立自己的一套智囊班子。
但就如同之前的内阁大学士后来渐渐演变成了实际上的权力机关一样,宋继澄毫不怀疑只要进入国务咨询委员会,就有机会掌握这个帝国的最高权力。
毕竟,通过自己的学识来游说皇帝从而改变政策,不正是许多清贵大臣们梦寐以求的职位么?
这对于二十余年来未能考中进士的宋继澄而言,堪称是激动得让人心情澎湃,不能自已。
很快,注意事项手册上下的内容就被宋继澄看完了,这一回国务会议的提名程序也大多了解。
通过各个渠道进入京师们的后备委员们这一回首先要进行的是提名。
这一点,宋继澄在来的时候已经在机密文件上知悉。并且为此运作了一个月的时间,稍稍有一些底。
总的而言,不同于科举的进士是考取的。正式的国务咨询委员会委员是提名选取的。
这一回抵达京师在各个会场的后备委员人数一共为两千三百二十人。在这两千三百二十人中,将会选举产生一共不超过两百三十二人的正式委员。
而且,国务咨询委员会也并非只有一个机构。在国务咨询委员会下,还会分列出非常众多的委员会。比如民政委员会、民族委员会、贸易委员会、教育委员会、财政委员会、文化委员会等等众多分支机构。除此外,各个正式委员们也会按照自己的籍贯,在皇帝陛下处理该省事务时,组成临时的省级委员会,发挥智囊作用。
全体正式委员表决除了在每年一度的国务大会议上作为皇帝陛下的智囊集体运转以外,其余都主要分散在各个委员会中,作为皇帝陛下的智囊,并且就重大事项进行表决。
故而,这一共不超过两百三十二人的委员们并不会因为人数过多而造成低效。他们会分散在各个专业领域里发挥自己的专业见解。这就如同学术研究一样,要考虑同行评议的效果。
若是专研财政的人跑去试图获取教育委员会的正式委员提名,那定然是会被那些专研教育工作的后备委员们鄙夷。不仅如此,这也显然是个亏本买卖。一来难以获取信任,被提名以后皇帝陛下也会认出是个水货得不偿失,二来,纵然费尽心机达到了,自己是个水货,自然没有力量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如此种种妙处,权力运用存乎一心。宋继对此澄虽然已经思虑了百倍,但还是不由地感觉心跳加速。
山东厅里,韩成武与王行止口干舌燥,才终于见不再有人继续发问。
明白了这也一个重要的时刻有怎样的意义,大家都在抓紧最后的每一分每一秒思虑着,亦或者深唿吸,缓解着这种紧张与激动。
在他们面前,是一道通往最高权力的登天梯。(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国务会议开始
王行止一连看向大堂的座钟数次,低声与韩成武说了几句。韩成武缓缓颔首,又看了一眼场面情况,见大家都已经差不多了解完毕,便朗声道:“既然如此,稍待就会到不记名唱票阶段。当然,这样的不记名是针对诸位先生而言的,于皇帝陛下,一切都有纪录。若无疑问,稍待在下会发放提名书,请诸位抓紧最后的考虑时间!”
说完,一封又一封的烫金卡片送入屋内。
里面,硬纸盖子里的书页一片空白,等待着后备委员们提名下自己的名字。
宋继澄轻轻地唿出一口气,提笔写上自己的编号与提名人以后,盖上盒子交给了王行止。
一张又一张的提名书被汇总上缴了上去。
朱慈站在国务大会堂的宝座之上,随手在记事本上写着什么东西,时不时抬眼看着各个省厅里的筹备委员会工作人员将装好的提名书搬入大厅。
在朱慈御座之下,一排的位置上,坐满了当朝的内阁诸位大臣们,再小一些左右两侧排着的位置上,则作者六部九卿等部级高官们。
此刻,各个省厅里的后备委员们走出屋内,互相打着招唿,最后纷纷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足够容纳五千人的国务大会堂里,靠前的座位们被做得满满当当,当朱慈放下手中的纸币开始看着将目光落在正中央一个又一个的票箱那里时,气氛安静了下来,所有人不由自主地敛声屏息。
唱票的是左都御史刘宗周,这位威名远扬的都察院长官显然深得所有人的信任,担任了这一个颇为吃力更是至关重要的活计。
刘宗周坐在了唱票台的上面,一张又一张的提名书在空白的玻璃柜里被人高高举起过头,在万众瞩目之中递到了刘宗周的手中。
“朱耷一票!”
“张显庸一票!”
“钱谦益一票!”
……
“宋继澄一票!”
……
台下,宋继澄重重捏着拳头,他的身边,宋链面红耳赤,他遥望着宝座之上神态自如,气质威严的皇帝陛下,心潮澎湃得不能自已。
“皇帝陛下身边的国务咨询委员会委员,这般殊荣,若是成了,那交了的几千石粮食几百两银子实在是太值了!”这样想着,宋链忽然间想到。皇帝陛下又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待他们的呢?
这一切,于朱慈而言,却显得全然是风轻云淡。
对于富有四海,已然权柄在握的朱慈,自然是轻松写意地看着台下诸位委员们的勾心斗角。
朱慈用提名选举的方式而不是用直接任命的方式让皇帝陛下在国务咨询委员会的提名之中身处一个超然的地位。
委员们需要各种勾心斗角,但不会任何一人将矛头试图对准皇帝。他们深切明白,想要获得这个正式委员的提名,应该做的就是在各个后备委员之中游说,陈述自己的理念,亦或者进行利益交换。
总的而言,朱慈对于提名的结果并不会简单粗暴地否决推翻。但皇帝陛下显然始终保持着最关键的否决权。
这意味着任何委员都必须时刻明白自己的身份,他们最核心职责的还是向皇帝陛下效忠。
毕竟,说穿了,国务咨询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智囊机构。
只不过,对于在场大部分消息灵通之辈而言,他们很清楚明白这个国务咨询委员会的价值。
因为,皇帝陛下很快就要离京了。
陛下的未来是星辰与大海,是广阔的天地,是开疆扩土,为大明雄主。
自然,国内的庶务不可能堆积不处理。
而国是计划以及财政预算方案的审定都意味着国务咨询委员会将拥有充分的权限,作为皇帝陛下信任的权力机构审定大政要务。
可以想象,一旦皇帝陛下不再京师,国务咨询委员会就可以在各个领域发挥充沛的权力审定大政要务,并且正式批准施行。
当然,至于朱慈如何遥隔万里来掌控国务咨询委员会,那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至少,当国务咨询委员会正式运行以后,朱慈不会担心朝臣会在皇帝陛下不在的时候无法好好干活,报上来一个项目无人批准。同样,也不用担心朝臣在皇帝陛下不在的时候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