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的世界大战-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宽大的宫殿走廊内,穿着面料考究的宫装的侍女毕恭毕敬的站在两旁,她们身上的衣服虽然名贵,却以素雅为主,毕竟先皇大行并没有多久,即便是登基的大典,也不宜过分喜庆。而按照规定,这个时候应该站在这里的四名大臣守在一扇闭合着的房门外,面无表情的开口轻声劝道:“请太子殿下登基。”

    房间内许久没有声音,两侧服侍的使者头也不敢抬,只好就那么站在门旁,大气也不敢出。如果不出意外这将会是他们最重要的一班岗了,他们只能在心中不停的祈祷着,希望一切平安顺利。

    “赵先生。”门内突然响起了一名青年的声音,声线还略显稚嫩。但是这人说话的语气不急不缓,似乎在压抑自己的感情一般:“父皇大行不过几日……本宫这就急着登基称帝,岂不是枉为人子?只求在这里哀念父皇几日,这难道也不行么?”

    那位被屋内之人称作赵先生的老者当然就是首辅大臣赵宏守了,他略微有些驼背,无论年龄还是资历在这宫殿之内论起来都是最高,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帝国元老,所以才让他而不是王剑锋来“劝进”。

    他略微一躬身,咳嗽了一声才开口回答道:“太子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一切礼节都已经按照祖制安排妥当,太子殿下万万不可任性妄为。”

    这是礼仪规定,按照天启皇帝之后的帝国律法规定,太子登基成为新的皇帝陛下之前,要以大臣中最德高望重者四人,恭请即位太子登基。太子必须推迟,反复三次之后,才算是完成了规定的礼节。

    为首的是内阁首辅大臣赵宏守,站在他身旁同样弯腰的是次辅王剑锋,之后是兵部尚书葛天章,然后是礼部尚书张淮。即便是内忧外患,这规矩依旧还是要讲的,至少偌大的帝国,总要保留一些这样那样的规矩,以证明自己没有忘了自己的祖宗。

    其实就是作秀,完全是表面功夫,因为即便是大臣不喜欢这位新登基的太子,也要反复的求请其登基即位,而即便是太子再怎么推辞,最后也要登基成为新的帝国皇帝。

    今天这已经是第三次求请了,所以这位太子殿下算是终于能够从自己的小屋子里走出来了。于是这位众望所归的新皇陛下,就这么双手一推,打开了自己的房门。

    只见这位新皇帝身体匀称,穿着太子礼服颇有几分英俊伟岸,眉眼之间略有几分稚嫩之气。其实他才只有二十多岁的年纪,长得眉清目秀,却少了一些帝王气概。

    这位新任皇帝陛下也不再说什么,抬脚就向前走去,左右两侧的侍从赶紧跟上,再后面是四位来求请他登基称帝的大臣。所有人一路无话,气氛显得有些诡异,一行人浩浩荡荡走到规定的中极殿,即位大典算是正式开始了。

    悠扬的钟声准时开始敲响,四名早就等候在中极殿的貌美侍女开始服侍这位太子殿下更换自己的服装,依旧是按照帝国规定,皇帝陛下拥有自己的各种礼服,在各种场合都不能穿错自己的衣服。

    “勿忘国本!振兴华夏!”一名礼仪大臣在太子殿下更衣的时候,站在一旁大声的唱和道。在这声悠扬的唱和中,太子殿下伸直了双手,侍女们将一件金线手工缝制的略长一些的服装,穿在了这位新皇陛下身上。

    这件上衣是小开领,有略微的束腰设计,下摆稍长,大约要延伸至大腿中部的位置。整件衣服成淡黄色,左侧是用纯金绣制的一条腾云驾雾的巨龙。这件礼服可是中兴帝国的天启皇帝融合世界各国礼服,摒弃古老的宽袍大袖传统,命大内的成衣监为自己设计的,也成了帝国历代皇帝登基必须穿着的规定礼服。

    这种服饰曾经被人讽刺为胡服,在天启皇帝的倡导下,才得以在中国流行起来,之后随着中国的军队流传到世界各地,影响了世界服装设计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这个时候一名侍者用小碎步匆匆走到了首辅赵宏守的身边,然后小声汇报了几句之后,退到了次辅王剑锋的身边,低头同样说了两句。紧跟着他又退到葛天章那里,轻声再说两句,这样依次汇报完,才毕恭毕敬的退出了大殿。

    赵宏守听到这个侍者的汇报之后,就侧目看了一眼弯腰站在那里的王剑锋。他的眼中似乎有几分羡慕,又有几分不甘,还带着几分复杂到不能分辨的情绪。

    然后他就走到了刚刚穿好了礼服的太子朱牧身边,开口汇报了一下前线最新的战况:“陛下……王珏带兵解了锦州之围,新军自营口北上,夺下了大洼,正准备前后夹击盘锦。恭喜陛下,看来这辽东的乱局,不日就将平息了。”

    他用的是陛下而非殿下,虽然在这个时候在皇极殿举行的登基大典还没有开始,称储君为陛下有些不合礼数。但是赵宏守是贴着朱牧的耳朵说话,又是在这种十拿九稳的时候,自然不会引起什么不快。

    太子朱牧倒已经习惯了这个新的称呼,这些天来,他的一些心腹旧臣,近侍还有亲信都已经改口叫过他陛下了,所以听到赵宏守的这一声恰到好处的溜须拍马,朱牧还是非常受用的。

    只见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些满意的神色,然后对着镜子看了看自己那挺拔的模样,也不知道是在说镜子里自己的身姿还是在说辽东的战况,含糊不清的缓缓开口道:“很好……很好!”

    然后这位朱牧陛下就在自己还没坐上皇位的时候,开口问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满脸震惊的问题来:“有功……该赏。给王珏个少将,葛尚书,不为过吧?”

60登基

    “……”葛天章真的很想说这个王珏今年才20岁,和陛下您一样大——您是因为有个好出身所以登基称帝,他一个20岁的年轻人,已经是一军统帅了,难道还要给个帝国最年轻的将衔?

    不过葛天章今年已经八十多了,他也没有精力在新皇帝陛下的登基大典上,为了一个少将的职位据理力争了。现在他的身体非常的不好,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因为小事惹恼了新的皇帝陛下,动摇他一生都在试图实现的先南后北的国家战略方针。

    想到了这里,葛天章闭上了嘴巴,看了一眼旁边有些尴尬的王建峰,然后摇了摇头退后了一步,算是默认了这个晋升的事实。对于他这个兵部尚书来说,毕竟王珏夺回失地也是在为他这个顶头上司擦屁股,所以他也没有理由去过分阻挠王珏的晋升。

    赵宏守这个时候却是一抱拳,开口说道:“陛下,现在是您登基大典,这命令还是迟一些再以陛下您的旨意的形式发出去,既能彰显皇恩浩荡,又能让王珏记住陛下您的信任,岂不两全其美。”

    朱牧将目光从葛天章那边挪了回来,又落在了这个刚刚还算让他满意的首辅大臣身上。然后一边点了点头,一边开口说道:“首辅大人说的甚合本宫的意思,就作为本宫登基之后的第一道圣旨下发给王珏吧,我觉得很有意义。”

    “是!臣记住这件事了,登基大典之后,立刻就草拟出圣旨,然后用电文发往辽东。”赵宏守低头应了朱牧的要求之后,就退向了一边。

    朱牧在说完这些之后,他身边的侍女们也已经把那件礼服穿戴完毕,他对着镜子看了看,然后满意的点了点头。说实话这身衣服穿在他的身上,要比穿在他父亲朱长乐的身上,显得精神的多。

    ……

    皇极殿,是大明帝国最高权力的象征,大殿上几乎全部都是用黄金装点,地砖甚至都是实心的金砖。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工匠们们反复琢磨,可以说这里象征着大明帝国辉煌的过去,也代表着掠夺过全世界的大明帝国曾经的强大。

    这里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这座宫殿里曾经的最高建筑物。只不过天启皇帝改革之后,紫禁城里还有整个京师修建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现在这里已经并不是那个不准超越的高度标准了。

    可是这里依旧是全世界都不敢小觑的权力之巅,代表着一个举足轻重的庞大帝国。更何况这里确实也是一个奢华到极致的建筑标杆,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都摆放着来自世界各地最精华的艺术品。

    现在,这个并不算宽敞的皇极殿外面,站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军人还有官员,他们中间的每一个都代表着强大的权力和地位。现在这些在大明帝国各地代表着权威的封疆大吏们,无一不低着脑袋,站在那里等待着自己的新君主走到那个代表至高无上的椅子前。

    而这些封疆大吏的身后,是穿着各色服装的外国大使们,有最近才刚刚和大明帝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美国,有欧洲老牌强国英国。加上法国还有德国以及莫斯科公国,这些大使们也都心思各异的站在那里,等待着未来代表着大明帝国的那个男人,走上那个神圣的位置。

    德国大使汉纳森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斜过头去悄悄看了一眼有些趾高气昂的英国大使约翰,而这个已经年过60的英国大使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仿佛是一尊塑像一般,一动不动。法国大使和美国大使站在一起,两个人也没有说话,只是低着头等着需要他们配合的瞬间。

    莫斯科公国的大使身边是的位置,原本是日本代表应该站的位置。虽然西方很多国家都已经承认了日本脱离大明的事实,可是在外交关系上,大明与日本之间一直没有互相承认过,所以之前朱长乐登基大典上,日本使节是以代表的身份参加的。但是大明和日本之间签订过一个停战协议,所以才有了前些天宣战的程序。

    “时辰已到!请太子殿下登基!”站在一旁负责此次登基大典的礼仪官看到了提示,准时在太子朱牧走到了皇极殿的时候,扯着嗓子高声的唱和道。他的声音是给文武百官的一个信号,在这一声唱和之后,所有的文武百官都要下跪,行一次大礼恭请新的皇帝陛下登基。

    果然,一排排的大臣们开始屈膝下跪,不过和古老的跪礼不同的是,这些人前面都已经备好了柔软的垫子,这让他们在行礼的时候,更舒服一些。跪在地上之后,这些大臣们同样唱和道:“请太子殿下登基!”

    朱牧听到山呼,在四名劝进的大臣簇拥下,走到属于他自己那个位置上,然后面朝大臣们宣布免礼,于是大臣们对着新皇帝陛下跪拜时间最长的一次礼仪就此结束。而之后除非有国礼庆典或者犯大错者,这些大臣都不用跪拜只需弯腰鞠躬即可。

    外国的使节们也是需要跪拜的,即便是大明帝国从未占领过的英国,也要在这场登基大典上跪拜庆贺,这是当年《明英停战条约》规定的内容之一,而这个条约也一直被英国国君视为奇耻大辱。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会在亚洲全力扶植日本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日本的快速崛起,离不开锡兰和英国两者在背后的支持,同样金国的叛乱,也和这些国家在背后搞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不过大家还是只表面上维持着相应的关系,虽然貌合神离却又轻易不扯下那最后一块遮羞布。谁都知道在大明帝国强盛的时候,在普鲁士还有法国也没有给欧洲的这些国家留过半分面子。

    看着门外跪拜下去的中外臣使们,朱牧终于听到了那一句代表着礼成的呼喝。现在他已经是这个帝国合法的君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