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上青楼也不要用这种办法嘛,要不然吓出个什么毛病,老国公不就没后啦。”
恍然大悟,原来是萧陵那小子逛青楼,叔叔可忍嫂嫂不可忍,这丫的,太混蛋太无耻,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他竟然没有叫自己同区。
想自己四岁就立下人生宏愿,逛遍长安青楼,却没想天意弄人,别说梦想中的清倌人了,就连老鸨都没见到一个。
看来改天得给这小子小鞋穿穿,报复一下,至于名义上嘛,自然是。。。
“什么,萧陵那小子居然敢如此,淑然你放心,朕改天好好教训教训他,让他长长记性。”
李治一脸愤慨,满眼的不忿,羡慕嫉妒恨啦。
“对,就要教训教训他。”
小丫头也是一脸愤慨,满眼的不忿,甚至还挥了挥小拳头,一点都没想到,来自皇帝的教训,会不会伤到他哥脆弱的心灵和那一身残花败柳的肉。体。
武媚娘、上官青衣都是一脸无奈,掩嘴失笑,就连金喜善也是梨涡隐现,眉眼间疏散开来。
“好了好了,玩笑就开到这儿哪。金喜善,你和淑然一起到御花园赏景吧,金秋岁月,桂花香万里啊,过了这个时节,可就看不到了。”
拍了拍小丫头的臀部,果然,本来听了李治的话还很不满很不愿的小丫头,身体猛的就是一僵,眼角媚的都快滴出水来了。
这是李治经过无数次幸苦摸索研究出来的,这小丫头的臀部,就是他最致命最敏感的地方,李治现在还是很期待一个月后,到时候抱着小丫头的雪。臀,纵马驰骋的,驾驾驾。。。。。。顺便咒一下该死的黄道吉日,他耽误了多少热血那儿的人生性福。
嘿嘿嘿到时候一定很刺激。
金喜善若有所悟的看了一眼李治,颌了颌首,眼中一丝悲哀一闪而逝。
小丫头也很识相,蹒跚的扭着好似被暴。菊的雪。臀,跟着这位新认识的金姐姐,游园去了。
看了看离开的两人,李治重重的叹了口气,看了一眼武媚娘,又看了一眼上官青衣。
“夫君,是出了什么事了吗?”
和李治日日夜夜相处了五年之久,从李治眉角蜿蜒的弧度,武媚娘就能大致的判断出事情的严重程度。
上官青衣不好回答,毕竟这种询问,自己还是第一次,虽然上官青衣平日里自诩才赛文君,政比萧何,但和眼前这位姐姐比,无论是大局观还是资历都欠缺许多,只是一旁默默的观看,也不多言。
但心中却是高兴的,留下来是对自己的认可吧。
心中暗暗为上官青衣的兰心蕙质喝彩,李治才开口道:“朕继位以来的第一次恩科,考题,泄露了。”
说道泄漏,李治更是一字一顿,咬牙切齿,这事已经触及了李治的底线,尽管表面上李治波澜不惊,甚是无所谓。
武媚娘和上官青衣,闻言一惊,恩科试题泄露?
这可是天大的事啊,这就相当于后世有人把高考试题提前告诉你一般,而在如今当世时,却更加眼中,毕竟高考还不意味一切,但科举考试代表的可就多了去了。
“找到罪魁祸首了吗?”
李治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谁做的,这好用说嘛,只不过朕不明白的是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夫君是身在局中啊,最近一个月来,夫君将天下党党员,全部安插进京都以及地方大大小小的重职上,那些世家豪门可是损失惨重啊,这关系到自己家族前途命运的事,不得不和夫君计较。
但夫君携征辽雄师大胜归来,气势空前无二,天下归心,正是大权在握之时,势必不敢正面挡其锐,那就只有接着这次恩科作弊,大量的世家子弟将进入官场,曲线和夫君争权呢,谁叫夫君旗下有那么多私塾,办了那么多教育基金呢。
以前他们不放在眼里,一方面夫君不在其位,构不成威胁,另一方面,也是私塾初建,这些子弟的底蕴不入这些人的眼里。但如今夫君已是一国之君,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天下党浮出水面,接管天下之势隐隐,那些主考官会不顾及陛下,到时候,必是大量天下党子弟进入朝廷政坛,夫君常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和平年代权可比钱份量来的重多了,此时再不动手,恐怕再等几年就晚喽。”
“啪”“啪”“啪”。。。。。。
李治大手重重的拍打大腿,一直拍个不停。
看来自己真的是小看古人的智慧了,眉头又是一皱,李治郁闷道:“可是这试题除了朕可是从没有告诉过其他人,小桂子、归海一刀都不曾告诉过,这试题是怎么泄露出去的,这才是朕最奇怪的。”
这一次武媚娘也皱紧了眉毛,疑惑的摇了摇头,问道:“夫君,你再想想,你真的没有告诉其他人,任何人。”
听武媚娘这么一说,李治也沉默了下来,仔细的一遍又一遍的回想起来。
上官青衣和武媚娘只是看着,如今这是关键,既然从市井中打探不到源头,那么就只能从根子抓起了,李治此刻也是郁闷,如果要是狄仁杰在这里就好了,唉,小狄啊,你在哪里啊,朕想的你好苦,嗯,回去就派人去找。
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可是李治却毫无头绪,漫不经心的扫了扫翠微殿,突然眼睛看到了摆放在殿中用来鼓乐的锣鼓,心中猛的一动。
转过头来,面色铁青的对满脸疑惑的武媚娘和上官青衣,低沉道:“我想我知道是谁了。”
武媚娘、上官青衣都是一动,武媚娘问道:“夫君,是谁?”
“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
“谁?”这回连上官青衣也忍不住问道了,心中很不满李治卖关子。
“褚遂良”
“不可能。”武媚娘和上官青衣同时叫了一声。
李治没有理两人,只是直直的看着翠微殿中的锣鼓,冷笑不语。
※※※※※※※※可爱的分界线※※※※※※※※
到底褚遂良是如何泄题的,你们知道吗?呵呵,求推荐、收藏和打赏,支持小妖,您的要求,我的标准。V!~!
..
第十四章 考题泄露,想和朕扳手腕?
后来进入曹魏时期,两汉察举制度既坏,新的选官制度自然就应运而生,这叫新朝新气象。
这项新制度就是曹操于汉献帝建安年间所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当然发起人却是曹操的好儿子,真正意义上篡汉的魏文帝曹丕。
当然作为一世枭雄,曹阿瞒心狠手辣之余,他的工作作风还是值得肯定表扬的。
务实而功利、重才而轻德,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那张辽、典韦,可都是寒门出生,不照样成为手下大将,除了暴发户,否则成功往往都是有可贵品质的。
而曹阿瞒时期,此项制度只是临时性的行政措施而已,及至曹丕篡汉登基,才将其正式确立为政府的官员选拔制度。
这也意味着“九品中正制”全面颁行,此后一直被魏晋南北朝沿袭,历时又达四百年之久。
而所谓九品中正,分其为三等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人才评选的标准也因此分出三:一、家世出身;二、才德行状与政绩表现;三、人品优劣。
时代在发展,历史的车轮也在滚滚而动,人曹魏推行这项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了矫正汉末察举制度徒以名德标榜、不务实际的毛病,进而“杜绝朋党”、“破除门阀”。
可还是那句老话,中国人从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施行不过数十年,流弊比之两汉察举有过之而无不及。
察举制最致命的是,平民无钱读书,随后被世家豪门长期占据孝廉之位。
而九品中正制最致命的缺陷是,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中正官”的一己爱憎和个人好恶。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一人之身,旬日异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九品中正制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把”我爸是李刚“这种影响和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上品寒士?
产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比蚂蚁和蜻蜓**生出大象还小。
最后,真正的人才湮没无闻,政治权力被门阀世族完全垄断,特权阶层奢侈万端,官场**丛生,吏治一团黑暗。
要不是冉闵、谢安、谢玄几个大神撑着,北方游牧民族在灭了汉人几百年了。
《狼图腾》上说,胡人对汉人的杀戮,是民族大融合,为汉民族换上新鲜的血液,对于这种说法,李治实在不想给与评论。
但儒家畸形的文化,却是不管你换了多少血液,都是无用的。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成吉思汗“入主中夏”,术赤在墨斯科“即汗位”,那时咱们中俄两国的境遇正一样,就是都被蒙古人征服的。可为什么中国人现在竟来硬霸“元人”为自己的先人,仿佛满脸光彩似的,去骄傲同受压迫的斯拉夫种的呢?
而九品中正制,却实在能够当的罪魁祸首之一,但就是这样的制度却一直沿袭到了隋朝初年,至开皇中期才被罢废。
这就和中国人的乡土意识一般,轻易是不想挪窝的。
而大业年间,一代雄皇的隋炀帝杨广,第一次创设了“进士科”,令天下士人“投牒自进”,由朝廷举行策试,后又改试诗赋。
这就是伟大的科举制的开端,不过也正因此,很悲剧的,杨广站在了天下门阀的对立面。
但不久的天下大乱,却让科举制实际上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施行,但还是令杨广欣慰的是,科举制发明者的名头还是注上了他的大名。
直到贞观时期,科举制才得以正式确立。
而所谓科举,即“开科举士”之意。
唐代先后所开的科举名目甚多,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八科,除“明经科”与“进士科”外,其他均为专科,不为世人所重。
而大唐一代,独为世人所重者,唯有“进士”一科了,这也是薛元超人生三大恨之一的由来。
而施行科举制后,所有人只要自认为有应举的能力,就可以“怀牒自投”,向所在地的州县报考,既不需要像两汉那样经过地方官察举,也不需要像魏晋以来那样等待九品中正评定。
虽然唐代的入仕之门面向全社会开放,但是其考试过程却非常严格。
考生必须先通过县考、州考,然后才报送朝廷,参加礼部的大考。
考试及第者并不是马上就能当官,而是仅仅取得入仕的资格而已,必须再通过吏部举行的考试,及格者才能正式授官。
而吏部考试却有四个条件:“身、言、书、判”。
“身”是指容貌仪表,讲究的是“体貌丰伟”;“言”是指口才谈吐,讲究的是“宏词辩证”;“书”是指书法,讲究的是“楷法遒美”;“判”是一种公文判例,讲究的是“文理优长”,往往取一些州县和大理寺过去的疑难案件,“课其断决,而观其能否”,要求考生必须通晓事理、谙熟法律,如此才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
也就是说,要在唐朝政府做官,除了要通过县府、州府、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