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也没什么办法。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休在前段时间就托人打探并州那边的消息,甚至还想直接派人去并州,不过考虑到山高水远,光是路上就要走几个月,还不如从并州来的人那边打听,毕竟武家在并州也是首屈一指的大贵族,应该有人知道一些消息。
不过让李休失望的是,这段时间虽然打听到一些武家的消息,但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比如武士的葬礼如何豪华,修建的墓地如何奢侈等等,至于武明空母女的消息,却是一点也没打听到,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一般人也见不到武明空母女。
虽然没有打听到武明空的消息,但是李休却打听到一些关于武氏兄弟的消息,毕竟他们是男子,武士的葬礼也一直是由他们出面,所以倒是有许多人见过他们,而且这两人在葬礼过后也经常出门,接触到的人也更多。
说起来武氏兄弟回到并州后,刚开始还是十分安分的,主要就是处理他们父亲的葬礼,不过等到武士安葬过后,这两人对并州也慢慢的熟悉了,结果很快就原形毕露,在并州那边横行霸道做下了不少的恶事,并州刺吏也不敢管,结果一时间两人的恶名也是传遍了并州,成为当地的一霸。
李休得知武氏兄弟在并州胡做非为的消息后,心中也是十分的恼火,因为他们两个之所以敢这么做,无非也就是仗着武士留下的福泽,本来这种福泽是让他们有个更高的起点,从而报效朝廷之用,可是现在他们却将这种福泽用于满足自己的私利上,这迟早会将武士的名声败坏殆尽,福泽也会消耗一空,到时武明空也会跟着受连累。
更何况武士生前还是李休的半个朋友,所以对于武氏兄弟的做为,他也更加的恼火,不过武氏兄弟都已经成年,甚至比李休也小不了几岁,性格也早已经成型,根本不可能改变,李休想帮也无从下手。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为武士感到不值,枉他努力了一辈子,好不容易从一个商家子变成大唐的开国功臣,却没想到遇到两个败家的儿子,将他的一世英名都败坏了,幸好还有武明空这个女儿,在原来的历史上做了皇帝,这才重振了武家,不过在这一世,由于李休的到来,武明空还能再像历史上那样做皇帝吗?
第九百四十一章 平安郎要学医
离军校的下次招生还有几个月,不过李晋却已经开始为进入军校做准备了,比如每天早上跟着平阳公主习武,上午射箭下午看书,不仅仅是兵法,另外还有天文地理等等,看他努力的样子,似乎真的想成为一位无敌的统帅。
难得看到儿子这么努力,李休对此也感到十分的欣慰,不过就算如此,李晋还是时不时的念叨武明空为何还不回来的事,李休虽然也暗自担心,但却只能劝李晋放心,自己正在派人打探消息,只不过暂时没有打听到有用的消息罢了。
其实在上次李晋问起武明空的事情后,李休就加派人手打听消息,甚至还请马爷找了他以前在飞奴司中的老部下,托他们也帮忙打听,不过因为时间太短,所以暂时还没有打听出什么有用的消息,对此李休也只能暗自着急。
李治和兕子自从来过李休家里玩过一次后,竟然像是上瘾了似的,只要有空就跑来李休家里,李世民估计是出于没有时间照顾儿女的愧疚,也放任他们兄妹来玩,毕竟李休也不是外人,以前李承乾和李泰也经常去李休那里,而且李治和兕子又有丽质陪着,倒也不用担心,至于长孙皇后也乐得儿女们有玩伴,特别是兕子,每次去李休家里都是胃口大开,比在宫里多吃半碗饭,所以她也没有反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治还真的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请求做李休的学生,对此他们夫妇也都同意了,毕竟他两个哥哥都是李休的学生,也不差他这一个,只不过李休现在很忙,很少有时间给孩子们讲课,平时都是由七娘或婉娘等人代讲。
李治做了李休的学生,一向喜欢跟在李治屁股后面的兕子自然也吵着要学,每当李治上课时,她也跟着坐在那里听,不过她太小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听懂,不过也没关系,不懂的自然有丽质帮她辅导。
当然李休也并不是放任不管,只要有时间,他也会尽量的给孩子讲一讲课,毕竟相比七娘和婉娘,他懂得更多,讲课的经验也更丰富,许多枯燥的课程从他口中讲出来,立刻变得趣味十足,所以李治和兕子他们也都喜欢听他讲课。
这天又是旬日,李治和兕子自然不会错过,早早的跟着丽质来到李休家中,今天李休并没有枯燥的讲课,而是带着一群孩子出门郊游,因为今天主要讲生物自然,所以在野外遇到什么他就讲什么,比如花朵的作用、虫儿的复苏等等,孩子们也提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李休也尽量从合理的角度做了回答,这也幸亏是他,否则换成另外一个人的话,恐怕根本应付不过来这些古怪又充满童真的问题。
午饭也是在野外吃的,就当是在外野餐,而且还是带来食材和炊具自己做,当然李休可不敢让李治和兕子这么小的孩子靠近火,主要是他和七娘、婉娘做,剩下的孩子负责打打下手就行了。
吃过午饭后,李休让孩子们自由活动,同时也消一消食,毕竟这帮孩子可太能吃了,一个个都是肚子溜圆,不活动一下说不定会积食。
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平安郎走到李休的面前道:“父亲,我有件事想要和您商量!”
“哦?什么事情?”李休听到这里也有些惊讶的问道,相比不省心的李晋,仅仅大一岁的平安郎却是个老实规矩的孩子,平时绝对不会主动惹祸,只不过也正是他的这种性格,使得他的话也不多,很少像现在这样主动找李休聊天。
“二弟要去军校了,这几天我也一直在考虑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而这两天我也终于考虑清楚了!”只见平安郎一脸认真的回答道,老实孩子并不意味着笨,事实上平安郎只是性格有些内向,平时更喜欢独自思考,论聪明程度他可不比李晋差,而且做事很有主见,是那种特别早熟的孩子。
“那可太好了,你是打算学武还是从文?”李休听到平安郎的话也不由得有些惊喜的问道,他虽然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沉稳有主见,但却没想到他竟然已经开始考虑起日后的人生道路了,小小年纪就如此的目光长远,日后的成就肯定不会太差。
“这个……”只见平安郎这时却是露出犹豫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终于开口道,“恐怕要让父亲失望了,我即不想习武也不想学文,而是想学医!”
“学医?”李休听到儿子的话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虽然平时他也会教一些医学方面的常识,平安郎似乎对这方面的确很感兴趣,但他却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打算真的学医。
“父亲不要惊讶,您也知道,我从小就对医学方面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之前也经常向孙道长请教一些医学方面的问题,而且据我所知,天下有相当一部分人正承受着病痛之苦,比如丽质和兕子就是其中之一,连孙道长和您都治不好她们的病,我希望自己能够将医学发扬光大,有朝一日能够治好像丽质她们这样的病人。”只见平安郎十分郑重的开口道。
“你……真的这样想?”李休听到这里却有些怀疑的道,自己这个儿子平时和丽质的感情最好,他不会是仅仅想治好丽质的病,所以才想要学医吧?
“我说的都是我的真实想法,只不过相比二弟去军校走武将之路,学医却显得有些不务正业,所以还请父亲谅解!”只见平安郎再次郑重的开口道,说到最后还向李休行了一礼。
毕竟这个时代学医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哪怕是孙思邈这样的神医,社会地位也并不是很高,医学更是属于杂学之列,只有一些平民子弟才可能去学医,而像平安郎这样的贵族子弟,去学医肯定会遭到一些人的耻笑。
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露出犹豫的表情,虽然他知道医学也十分的重要,但他并不想让自己儿子选择一条注定十分崎岖的道路,另外别的不说,光是家里的阻力就足够让人头疼的。
第九百四十二章 药观见闻
“你可要想好了,若是真的去学医的话,光是你母亲那一关就过不了!”李休沉思了好一会儿,这才抬头对平安郎道,孩子们都已经懂事了,所以他尊重孩子们自己的选择,只不过一些必要的话还是要说的。
“母亲那里我也已经想好了说辞,学医是我的兴趣,就像是琴棋书画一样,比如父亲您不也懂得医学吗,至于平时的课程我也不会落下的,这样就算母亲反对,只要父亲您帮着劝说一下,肯定能让母亲同意的!”只见平安郎这时却是狡猾的一笑道,甚至还拿李休当挡箭牌。
“你这个小子,竟然什么事情都考虑到了,那你准备向谁学习,不会是和孙道长吧?”李休听到儿子的话也有些哭笑不得,随后再次开口问道。
“嘿嘿,父亲您不是说过吗,这个世上没有谁的医术比孙道长更加高明了,而且我已经找过孙道长,他也很喜欢我,甚至还答应我只要得到父亲您的同意,他就收下我这个弟子,反正他那边已经有好几个学生了,也不差我一个!”平安郎说到这里时,也不由得露出得意的表情,他可不像李晋那么冒失,做什么事情事都要先筹划一番。
“连孙道长都被你说动了,我还能说什么?”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拍了一下平安郎的脑瓜道,平时看着平安郎不声不响的,却没想到做起事情来滴水不漏,这点倒是和自己一模一样,看来自己这些年的教育总算没有白费。
看到父亲答应,平安郎也露出欣喜的表情,当下向李休道谢过后,立刻跑出去将正在照顾兕子的丽质拉到一边,两个人叽叽喳喳的说了半天,丽质看样子也在替他高兴,不过平安郎比较稳重,这件事他也只告诉了丽质,并没有大肆宣扬,毕竟还有他母亲衣娘那一关要过。
晚饭的时候,李休也一直思考着怎么把平安郎的事告诉衣娘,吃饭的时候都有点漫不经心,相比之下,平安郎却是丝毫不受影响,这让李休也不由得感叹,自己这个儿子简直太像自己了,甩完锅就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反正事情都交给李休这个老爹了。
吃过晚饭后,衣娘本来像往常一样与月婵到平阳公主那里聊天,不过李休却将她单独叫到自己的书房,结果她一进来,就面带惊讶的问道:“夫君怎么把我一个人叫到书房来,难道有什么事情?”
“这个……的确是有件事要和你商量。”李休迟疑了一下,这才继续开口道,“今天平安郎和我说,他对医学很感兴趣,所以想跟着孙道长学一些医术傍身,我觉得这并没有坏处,所以想听一听你的意见。”
“学医?”果然,衣娘听到儿子想要学医,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哪怕李休尽量的避重就轻,但她依然有些排挤,过了片刻她这才开口道,“平安郎怎么会想到学医?”
“孩子的兴趣谁也控制不了,比如七娘就喜欢造船,而且学点医术也没什么不好,比如我自己就懂医术,当然没办法和孙道长相比,而且当初若不是孙道长,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