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得另想办法啊!
郑丽琬轻叹一声,黯然乘车离开,不想走在半路,突然有岑府仆从追上,带来了岑文本的原话。
缘何片刻之间,岑侍郎态度判若两人,郑丽琬百思不得其解。但岑文本愿意帮忙,总归是件好事。
只是他说不好直接出面,那会怎样尽力而为呢?
……(未完待续。。)
第一三七章 文本说吴
岑文本轻车简从出了家门,一路很低调。
一路前行,来到了城东的一处别院,此间主人是平阳长公主之子,巴陵公主驸马柴令武。
不过,岑文本此行的目的却是这里的一位客人——吴王李恪。
李恪私下与柴令武私交不错,经常在此地饮酒玩乐,看相扑角斗,时而亲自下场比划两把。
今日李恪刚到这里没多久,便有侍卫来报:“殿下,中书侍郎岑文本求见!”
“谁要见谁?”李恪猛然间有些惊讶。
侍卫道:“岑侍郎说是求见殿下!”
李恪不禁一笑:“有意思,本王是来此做客的,却有人登门求见,令武莫怪啊!”
“殿下去见见吧,我这个主人不介意的。”柴令武笑道:“何况来的是中书侍郎,殿下岂能不见?”
“好,我去去就回。”李恪起身,前往一间花厅里接待岑文本。
“参见吴王殿下!”岑文本见到李恪,躬身行礼,很是周到。
“岑先生快快免礼!”李恪赶忙道:“昔年恪为长沙郡王时,先生卸任荆州别驾后游历长沙,曾指点过本王学问,李恪记忆犹新,怎敢受先生大礼?”
岑文本忙道:“哪里?昔年在长沙,与权长史一道为殿下讲解学问,是臣的荣幸,臣与殿下亦无师生名分;何况,君臣有别,礼不可废。”
“不知先生今日到访,所为何事啊?”李恪很聪明,当年岑文本只是指点自己读过几篇文章,但毕竟有授课旧谊,所以这层关系自当小心维护。
毕竟岑文本是中书侍郎,天子近臣,身份重要且敏感;这一点却也是李恪疑惑之处,这么多年来。岑文本从未主动与自己结交走动,今日前来不免有些突兀,所以他开门见山询问。
“殿下可曾听说淮阳县伯入狱一事?”
岑文本这么一问,李恪有些蒙了,这事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听说了!”
“那殿下可曾听说谢逸请求复审杜伏威谋反案?”
“亦有耳闻。”
“那殿下怎么看?”
“呃……”李恪迟疑道:“岑先生,您的意思是?恕李恪愚钝,难以领会。”
岑文本悠悠道:“殿下,臣近日在中书省留意所有的奏疏,弹劾者不断,但鲜少有上疏保谢逸的。”
“岑先生什么意思?难道要本王上疏保谢逸?”李恪觉得自己的思维有些跟不上。这跳跃有点太大了。
“殿下,只需要一份陈述谢逸重要性,以及重审杜伏威一案必要性的奏疏;朝廷和陛下都需要。”
李恪皱眉问道:“既然如此,先生为何不上疏?而要找本王,而不是旁人。”
岑文本道:“臣身在中书,不便多言;至于旁人,都没有殿下有资格写这份奏疏。”
“为何?”
岑文本沉声道:“因为殿下昔日是长沙郡王,蜀王,今日是吴王。是安州大都督。”
“这……”李恪有些糊涂,这与自己的封爵有什么关系?
岑文本沉声道:“因为殿下的封地和辖地都在南方!”
“南方?”李恪也是极聪慧的人,沉思片刻顿时想起虞世南辞官,谢逸上位后的某些说法;杜伏威昔年纵横江淮。也是在南方……
岑文本道:“从大理寺而今的调查来看,阚棱或罪不可恕,但并无证据断定谢逸有罪;可有人却不依不饶,以至于陛下为难。
想必殿下也知道。谢学士担任晋王府长史的缘故,此人本就重要,如今又与杜伏威相关联。说严重点,已经关乎整个南方安宁。”
“岑侍郎未免危言耸听了吧?”
岑文本摇头道:“殿下可曾想过,去岁侯君集一个带兵的武将,突然去了陈州做刺史;去安州做大都督的为何是殿下您这位最英武的皇子呢?”
“呃,岑先生的意思是?”李恪猛然又是一惊。
“陛下圣明,用人向来大有深意,殿下在安州一载,当领会圣意。”
李恪心中一震,父皇没有说,没有问,他也从未多想,只当是有意让自己历练,不曾想还有这样的深意……
“纵然如此,为何一定要本王上疏呢?”
“因为殿下封地尽在南方,驻守的荆襄也是南方,最了解南人心思和南方形式,关乎南方的问题,殿下最有发言权;南方百姓也最希望殿下帮他们说话。”
岑文本道:“最重要的是,朝廷和陛下也希望有这么一份奏疏,一个作为台阶的契机。”
“岑先生久在中书,体察圣意必定无人可及,本王相信。”
李恪悠悠道:“只是此事必定有风险,何况有道是无利不起早,这么做对本王有什么好处?”
“好处自然有!”岑文本轻声道:“去岁殿下行猎踩踏农田,在陛下和朝臣心中多少算过错,而今殿下做件正确之事,改变印象不好吗?
陛下素来顾全大局,殿下是知道的,但这次东宫和魏王府的态度……殿下上奏,乃是体察圣意,顾全大局,为君父解愁,陛下对殿下会多有青睐与赞许。”
李恪轻轻咳嗽一声,显然已有意动。
岑文本续道:“殿下此举,若使南方安宁,乃是有功于社稷,南方百姓对殿下也会多有崇敬感激;
而淮阳县伯本人,也会感激殿下仗义援手;谢逸年轻,与诸皇子年纪相当,且才学能力出众,往后报恩于殿下。不过还请殿下谨记,此举是为社稷,为陛下,殿下当恪守本分。”
李恪暗自点头,旋即问道:“岑先生与谢逸很熟吗?”
岑文本心头一震,表情却不着痕迹道:“不熟,甚至私下交谈过;于私,臣也来自南方;于公,为臣者当为朝廷,为君父解忧。”
“嗯!”李恪轻轻点头,问道:“那先生今日前来,是个人行为,还是父皇授意?”
“是臣的个人行为,不过稍后陛下肯定会知道的。”岑文本如是回答。
李恪轻声道:“好,先生所言,本王会认真考虑。”
“有劳殿下了,臣告辞!”岑文本没有再多言,起身告辞离去。
留在原地的李恪却陷入了沉默,良久不语。事情来的太突然,但岑文本所言又句句在理,到底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好?
还是积极谏言,搅入是非,博取一些好处呢?一时间,李恪有些犯难了。
也就在此时,柴令武推侧门而入……
……(未完待续。。)
第一三八章 来日之路何以择
“殿下,岑侍郎的话我听到一些!”柴令武很诚恳,直言不讳。
至于到底是无意听到,还是蓄意偷听,没有明说,也不好说。
李恪不置可否,对“隔墙有耳”之事仿佛浑不在意,反而轻声问道:“令武,此事你怎么看?”
“这个……”
“他来的太突兀了,让本王一时反应不过来。”李恪起身走到窗边,轻轻一叹。
柴令武低声道:“不过岑文本所言并非全无道理,此事若成了,对殿下有好处。”
“好处?!确实有些。”李恪的语气中隐约带着几分戏谑。
“岑文本久在中书,最懂圣意,或许是陛下有此意不便明说,被岑文本揣摩到,然后来找殿下。”
柴令武猜测道:“毕竟岑文本没有坑害殿下的动机,依他所言,此举若能得圣心,殿下倒是应该抓住机会。”
“机会?”李恪似问似叹,神色有些悠悠,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是啊,殿下难道从来没想过吗?”柴令武道出一句很有煽动性的话语。
“啊?”李恪轻声一惊,轻轻摇头道:“母妃的身份你知道,这辈子我只能……”
“殿下,错了,您身上有隋唐两朝帝室贵胄血脉,出身最为尊贵,最有资格……”柴令武道:“太子的天资才能本就不及殿下,何况现在还断了一条腿,若没了东宫,诸皇子中以殿下居长。”
“自古以来,嫡子优先,除了太子,还有魏王和晋王。”
柴令武道:“殿下,他占着嫡出,您占着年长。皆非嫡长子,各占着理,到时候就该择贤而立了。
魏王能与殿下相比?岑文本说的不错,在谢逸这件事上,东宫和魏王都犯错了,殿下若上疏为君父解忧,得陛下青睐,对往后或许能压着他们一头。”
“这份奏疏是会得罪人的?”
“没错,是会得罪李孝恭,那又如何?”柴令武不以为然道:“这些年。河间郡王领兵在外,飞扬跋扈惯了,只怕陛下早有心敲打。
何况他素日眼中也只有东宫和魏王府,何曾正视过殿下?河间王府要是垮了,对殿下而言其实是好事。”
李恪悠悠道:“对我好?何以见得?”
“大唐以武定国,武将骁勇,为了制衡,肯定要有宗室掌握部分兵权;往日里李孝恭是宗室军中第一人,如果他倒下去了。谁来接替呢?”
柴令武道:“从亲疏和长远之计来看,殿下无意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恪断然摇头道:“不,你几时见过皇子手掌重兵?如果李孝恭倒霉,那么江夏郡王李道宗将会被父皇重用。”
“这倒也是……不过对殿下而言并无坏处。”
柴令武道:“关键是此举殿下也能得到很多。就像岑文本所言,南方民心,南方士族的拥戴,他岑文本也算欠殿下人情。谢逸更会对殿下感恩戴德。”
“谢逸……”
“是啊,此子年纪轻轻,才学出众。东宫和长孙无忌争相拉拢,家父笃定此子是个人才,前途不可限量,不想出了这档子事。”
柴令武道:“不过殿下若是出面,将他保下来,那就完全不同了。殿下可还记得,岑文本刚才特意强调一句话?”
李恪轻声道:“才华横溢,与诸皇子年纪相当。”
“岑文本言下之意,谢逸是陛下为后世储君留下的人才……殿下如今若雪中送炭,施恩于他,将来……”柴令武没有说下去,但言下之意已经十分明确。
李恪笑道:“照你这么说,父皇最看中的该是九弟才是,别忘了,谢逸可是晋王府长史。”
“晋王?怎么可能?”柴令武当即摇头道:“晋王年方十岁,能看出来什么?谢逸那个长史,不是那么回事。”
“此事……”
“殿下,机不可失啊,多难得的机会,一封奏疏换取诸多好处。”柴令武道:“往后,我与巴陵(公主)定会全力支持殿下,家父那边,我也会尽量争取。”
“可你别忘了,岑文本适才特意叮嘱本王,恪守本分。”李恪悠悠道:“母妃也是这意思,所以本王……”
“殿下,这不冲突,现在行事是为江山社稷,若东宫稳固,殿下恪守本分,做个好亲王便是。”
柴令武道:“如果有所变动,今日之举,来日自会多有回报,何乐不为呢?殿下好好考虑下!”
……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