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一次满蒙联军被“杀神”堵在关内差一点全军覆没,建奴军事贵族还记忆犹新,明国又有一支强军即将诞生,被黄胜打怕了的建奴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为了确保入关抢到的金银财宝、美女、劳力能够有命带回辽东,建奴消灭洪承畴部的愿望高度一致。

    于是乎,满清发动了战前准备工作,准备再围锦州诱惑大明洪承畴部出辽西来辽东决战。

第七百一十六章:主动游击

    本来就极度贫困的建奴真的属于穷兵赎武,连八旗子弟都难堪重负,那些高丽、汉人阿哈的日子可想而知。

    红歹是发了狠,这一次必须完胜,战略目的夺取锦州以及附近的所有卫星城,围点打援的目标就是洪承畴训练的洪兵。

    消停了两年,红歹是又一次御驾亲征越过袁崇焕挖掘的鸿沟来到锦州城外,发动了兵马足八万,蒙古诸部也积极响应汇聚锦州的轻骑兵达到五万。

    上一次在大明关内吃了大亏的蒙古人愿意跟着满清干属于迫不得已,北方灾情严重,他们已经无法得到从大明卖出的粮食,少量的粮食出关都是天价。

    如今满清压榨阿哈不惜让老弱饿死,在满足八旗子弟兵饱食的情况下,一年能够结余十几万石粮食,有了粮食供应军前鞑子们来助战少了许多抵触情绪。

    可惜愿意来效力的蒙古诸部人马还是少了许多,这五万人马拿上一次参加包围锦州的质量和人数都有不少差距。

    锦州守将何可纲早已处变不惊,他时时刻刻准备着应对清军的攻击。

    几年的积累,锦州城内兵精粮足,城池的维修加固年年进行,谈不上是固若金汤也不是清军能够轻易拿下。

    因为锦州守军有足一万,训练的乡勇还有五千,他们不具备出城一战的实力,守城丝毫不含糊。

    可是守城即便兵精粮足也有一个极限,在迟迟等不到救援的情况下士气低落到一定程度会直接影响战斗力。

    还好有以汤道衡为首的一些“战神”将领依旧在辽东任职,炮兵和空军人数也有几百,锦州防务是黄胜最重视的环节,加上这两年补充的“南明”造滑膛炮,锦州拥有火炮超过百门。

    由于有可以灵活转移阵地的六磅野战炮六十门,清军来攻打城池会遭遇前所未有的伤亡。

    在探报确实的情况下,何可纲、监军太监纪用联合向兵部发出清军大规模入侵锦州的六百里加急,几天后宁远成大事又发出锦州被清军十余万重重包围的六百里加急。

    此时的崇祯心态不错,因为内地虽然流寇不止但貌似不成气候,他决定倾尽全力给予清军致命一击。

    皇上下旨传召坐镇山海关的蓟、辽督师洪承畴经略辽东节制各路人马,在辽东集训的大明可战之兵即将鏖战锦州城下。

    阵容相当可观,有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马世龙、马科、王廷臣、马世虎八路总兵计步骑十三万余,还有大台吉庆格尔泰麾下蒙古骑兵足五千、宁前道成大事驻扎宁远的明军可以出战的人马也有七千余步骑。

    洪承畴被南王守土开疆的壮举感召了,他也想在辽东建立不朽功勋。

    朝廷十几万大军在辽西集训了小一年精气神有了,协同作战能力大为提高。

    洪承畴认为有如此实力用来守土给予来犯之敌重创应该不成问题,数量没有绝对优势的清军无论如何也没有吃掉这一支人马的好牙口,他乐滋滋率领人马杀奔辽东。

    他不是莽撞之人,不敢冒进,率领大军驻扎宁远,以窥探锦州势态。

    洪承畴知道双方兵力对比己方没有优势,虽然人数差不离,战斗力恐怕差了太多。

    因此布置杨国柱、王廷臣、马世虎等几位总兵官采取步步为营逐步蚕食的方略,准备在清军知难而退时寻找时机给予决定性打击。

    红歹是吸取过去强攻宁远、锦州受挫的教训,制定了长围久困、迫其出降或者饿死全城军民的作战计划。

    他命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被降级为多罗贝勒戴罪立功的多尔衮,以及罗武英郡王阿济格、贝勒莽古尔泰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驻扎屯田,目的是让宁远、锦州方圆几十里无法耕种得不到军粮补充。

    红歹是派兵逐一攻占锦州城的外围据点,这样蚕食的步骤和洪承畴大相径庭。

    清军一上来就在距锦州东北不到一百里的义州站住脚,转眼间把明军屯垦的熟田变成了他们的,摆出一副进行长期围困的架势。

    何可纲当然知道外围据点难以支撑,为了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在清军出动前主动全撤周边屯堡驻守军民和物资,依旧集中所有兵力死守锦州以牵制清军。

    清军几乎兵不血刃完成了定点清除后,来到锦州城外四面扎营、掘壕断绝其外援。

    锦州城外的屯田换了主人,红歹是相当满意,由此可见锦州城势必坐吃山空,而清军多多少少会得到一些收获补充军粮。

    此消彼长,长期围困下去,锦州守将何可纲即便浑身都是铁又能打几斤钉?

    何可纲在清军没有完成部署之前主动游击城外清军,锦州毕竟是个大城,即便十几万人马四面围困在工事修筑完成之前也难以面面俱到。

    汤道衡利用千里镜的优势仔细观察,热气球升空进行旗语、灯光密码联络。

    明军灵活出击,他们没有规律,大多数时候选择夜战。

    战士们悄悄摸到建奴营地扔出“飞震天雷”,敌人混乱之时滑膛枪进行三段击齐射,扔完“飞震天雷”打空枪膛里的铅弹的明军立刻撒腿就跑。

    建奴不追还好,派兵追赶正中下怀,因为路上有优势兵力的明军骑兵打埋伏,黑夜里出现在明军预设战场上的建奴当然讨不到便宜。

    清军一上来就碰到了硬骨头,红歹是更加认为要尽快把明军的敢战勇气打掉,如此下去,明军势必再也不惧怕八旗勇士。

    他知道明军敢战勇气是来自于黄胜那个榜样的力量,他发了狠,这一次万万不能再任由洪承畴练就强军使得明军更加难啃,一定歼灭洪承畴夺取锦州才能回师。

    前来救援的明军也没有当看客,坐镇宁远的洪承畴派出人马和清军接战几次互有胜负无关痛痒,明军没有吃大亏,只不过解围锦州恐怕遥遥无期。

    洪承畴信心满满,他认为就这样你来我往一直打下去,用不着多久建奴应该率先吃不消,毕竟满清人口太少,这么多青壮来打仗,家里的生产怎么办?

第七百一十七章:卷土重来

    洪承畴部跟清军小规模战斗频频发生,双方都属于试探性进攻,都在互相掂量对方的斤两。

    几个月下来,明军都没有吃大亏而且小有斩获,捷报送达京师,崇祯大喜下旨褒奖洪承畴和各路总兵官,许多文武获得荣勋。

    洪承畴志得意满,认为只要有足够耐心,不犯轻敌冒进的错误,接下来清军的日子应该难挨了。

    唉!实在可惜!洪承畴舒心的日子只有一年多而已。

    清军发现锦州不仅仅难攻,围城部队还不断承受何可纲部的反击,每天都会出现伤亡。

    前来救援的洪承畴步步为营,他的防线滴水不漏无机可乘,建奴来锦州城下鏖战已经貌似骑虎难下。

    红歹是表面上依旧风轻云淡不计较一时得失,夜里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嘴角都裂开了,很明显急得上了火。

    就在这关系全局的紧要关头,大明后院失火了。

    那是因为去年也就是崇祯十二年春,嫁衣王李独眼东山再起,他在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

    也是由于孙传庭在“南明”工作,现如今已经升职为一营游击将军,此时正带着麾下清缴中南半岛山区的游击队。

    李自成虽然少了张献忠的帮助,少了两地呼应的优势,但是少了天敌孙传庭同样混得风生水起不亚于历史上的再次出山,一两年时间人马就发展到了几万。

    崇祯十三年,受到了教训的李独眼卷土重来不以杀戮为主,而是开始邀买人心,不仅如此他还张榜招贤纳士,装出一副求贤若渴的谦逊样。

    很快,他身边来了一批大明落魄文人如宋献策、牛金星、李岩等等投效,有了读书人出谋划策,草莽渐渐地转变,不为明天考虑的流寇居然也懂得宣传政治主张。

    于是乎:“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这样欺骗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童谣出现了,不纳粮,他们又不种田产粮,当然全靠抢劫来维持生活需要,**裸表达了流寇的穷凶极恶。

    可是老百姓难辨真伪,再加上崇祯时期的阶级矛盾白热化,很快李独眼的大军有了七八万,归附的老百姓高达百万。

    同年,李独眼大军杀入河南,这个被流寇和兵匪反复荼毒多年的地方满目疮痍,不愿意离乡背井的老百姓刚刚恢复生产有了一季收获,期待以后日子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白日梦被无情击碎了。

    跟流寇较量的明军主将是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的郑崇俭,麾下能战的将领是绰号“贺疯子”的总兵官贺人龙,蒙古籍总兵官猛如虎等等。

    可惜凭借十八骑东山再起的李自成不可同日而语,他继承了高迎祥“闯王”旗号,再也不是无足轻重的“闯将”。

    被打散的高迎祥旧部很快聚集到了新“闯王”麾下,许多都是被黑虎、鲁承祖击溃的高迎祥部骑兵。

    李“闯王”继承了高“闯王”遗产,实力暴增,那些跟明军有血仇的积年老匪又找到了组织,爆发出的战斗力惊人。

    混朝廷的各路明军哪里愿意拼命,当然屡战屡败,经常打胜仗得到大量缴获的闯贼部越战越强已是必然。

    八月,身患重病的杨嗣昌以“督师辅臣”的身份赐尚方宝剑前往山陕河南亲自布置剿寇。

    少了孙传庭换上了杨嗣昌,总算遏制了李自成的犀利攻势。

    有了思想认识的流寇凝聚力大大增强,他们太多人根本不是活不下去而造反,而是准备舍得一身剐要把皇帝拉下马的野心家。

    流寇有了政治纲领,整体面貌有了改观,最起码不乱放火烧房子,还不肯人马践踏麦田,被假象蒙蔽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主动从贼的良民、知识分子开始大量出现,归附的明军也逐渐增多。

    有了太多军人、落魄文人加入队伍,流寇组成部分已经不完全是暴民,不仅仅人数膨胀,战斗力也大大提升,剿寇明军很明显处于劣势。

    中原糜烂千里,即便杨嗣昌有才,麾下没有兵马钱粮也无济于事。

    太多饿肚子的明军开始劫掠老百姓,迫于“南王”警告,他们当然只抢东西不敢无故杀人。

    交战双方不仅仅在战场上厮杀,还在想方设法率先抢劫老百姓的粮食,无辜的百姓前后都是个死字,太多无法逃难去江边、海边投奔“南明”的百姓成为了流寇、盗贼。

    崇祯根本没有解决地方上的种种矛盾也没有加大重建投入,许多对大明失望透顶的河南老百姓在无可奈何之下纷纷加入造反大军,李自成发展势头如日中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