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金芝的话,金芝气急,刚要动手,方杰就带着几个士兵进入了军帐:“大帅,已经准备好了,大军随时可以开拨,至于你,金芝!来人,给我把金芝公主保护起来,派兵五百护送金芝公主回到陛下身边!”
金芝一听这话,气得指着方杰大骂:“方杰!你这榆木脑袋!司行方!你瞧不起女子是不是!那根本不是宋军的西军!根本就不是!他们也根本不会追击!你们不会算算时间,要是追击的话,还会追不到吗?这是诡计!是诡计!你们这些人,简直就是……”
“公主!请!”士兵们没有和金芝更多的废话,把金芝公主围了起来,金芝瞬间拔出腰刀,狠狠的看着这些士兵:“本公主到要看看,你们谁敢动本公主一根汗毛!”
方杰从身上掏出一块牌子,交给士兵头领:“金芝,这是皇家令牌,他们拿着这块牌子,就等于是得到了陛下的命令,你就不要怪他们了,要怪,就怪我吧!我来负全责!带出去!”
金芝公主瞬间就被制住了,那块牌子就是方腊的命令,方杰也是皇族,这些士兵都是皇家卫队,一等一的好手,金芝心神恍惚之下被擒,瞬间就被制住了要害,没了抵抗能力,当时还在不停的喊着:“司行方!方杰!你们要后悔的!你们要后悔的!你们一定会后悔的……”
不久之后,岳翻就得知了这个战场小插曲,庆幸之余不由得感叹,如果司行方和方杰真的按照金芝的说法率十二万大军来进攻,自己那大战之后的二万余兵马肯定是支撑不住的,但是解了润州之围以后,重新占据了润州城防,顺便把俘虏的投降的五六万方腊军给收编了,二万多军队一下子扩充到了整整八万人,这下子,宋军平叛兵团才是真正的兵团了。
最应该感到庆幸的,就是司行方和方杰都不知道金芝公主曾经为王寅谋划过……
张英是大喜过望,张叔夜也是大喜过望,这五六万的俘虏可都是青壮,原本还有人提议坑杀之,震慑江南,立刻就被岳翻严词拒绝,岳翻的理由就是禁军兵马原本就是十五万的额度,让他加入我们,顺理成章的成为禁军编制,许给他们足够的好处和待遇,还怕这些被我们打怕的人不投降?不过岳翻倒是不反对散播一些军中有人要求坑杀降卒的风声……
张英和张叔夜瞬间就明白了,这是欲扬先抑的计策,让降卒先担惊受怕,颓丧欲死,然后再提出让他们加入禁军,享受禁军待遇的好处,他们会不答应?说到底,都是穷苦人家,加入禁军,给点免除赋税的好处,或者暂时加入,以后可以离开军队,给予免除赋税一年的待遇,为宋军出力,也是可以的。
把握好火候,那就可以了。
于是,八万人的崭新兵团就诞生了。
幸亏司行方和方杰没有率兵来攻,给了张英他们足够的时间,而监军谭稹在润州之围被解除之后大为放松,这一放松就昏了过去,至今为止昏迷不醒,无法参议军机,大夫说是太累了,最起码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才会这样,张英和张叔夜不得不承认,虽然他是一个死太监,但是真的非常尽职尽责,对皇帝也足够忠心,宁死不降,一直支撑到了今天,难得了。
润州被八万宋军牢牢掌握住,而方腊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被传开了,这是方腊起事以来所遇到的第一次集团军级别的大失败,一时间,江南震动,天下震动。
八十七 于是,方腊要御驾亲征
事实上,方腊刚刚接到战报的时候,是完全不相信的,郑清,跟了他很久的老部下,方七佛,也是他的族人,忠心耿耿的勇将,虽然在行军布阵方面可能弱于他麾下的四大元帅级将领,但是不可否认,方七佛和郑清都很勇敢,可是他们现在却死了,死的非常透彻,非常彻底。
按照战报,他们是被两员宋将分别杀死的,一个步行的很强壮很勇武的宋将挺着长枪一枪把方七佛刺下马,然后又是一枪扎入了方七佛的面门,两招就要了他的命,方七佛根本就没有反抗的力量,而另一个头发发红状若神魔一样的宋将挥舞着大砍刀,一刀就把郑清砍成两段,郑清一样连反抗都做不到。
前者是张宪,后者是刘唐。
宋军什么时候多出了那么多勇武的战将?这不科学!
直到这个时候,方腊终于想起了张英最开始写给他的信件里面所说的——与你决战!
原来是这样啊,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知道自己兵强将勇,所以才会出口如此之大,来的根本不是禁军,而是足足十五万强大的西军!骗过了他们的情报系统所悄悄调动的西军!还有西军的强悍猛将,那么些常年和西夏人玩战争游戏,在刀山上滚来滚去的铁血军人,根本不是方腊的贼军可以比拟的。
自己最得力的将军石宝就说出了一个前提,一个自己可以定鼎江南的前提——西军不来!只要西军不来!
可是西军来了……
那怎么办?
按照司行方和方杰的说法,方腊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决定一切的决定——朕!御驾亲征!
称帝之后的方腊宣布,以大南国皇帝之尊,率兵三十万北伐!三十万,方腊麾下五分之三的兵马!整个江南最大的一支军队!他还要集中麾下四大元帅之三,八大健将之六,十六名勇武战将之十四,集合全国最精锐的三十万兵马,北伐!留太子、南离大将军石宝、丞相方肥留守老巢。
先期北伐目标,乃是十五万宋军西军据守的润州,战略目标分为三步,第一步,歼灭宋西军全部有生力量,拿下润州,第二步,兵分两路北伐,一路往宋扬州而去,攻取扬州,夺下江左,往徐州而去;一路往宋江宁府而去,夺下江宁府,打过长江,往荆湖之地而去,朔江而上,定鼎江南,达成与宋庭两分天下的战略目标!
第三步,北伐中原,打到东京,擒杀宋皇赵佶,定鼎天下!
这就是方腊给自己的国家和军队定下的宏伟目标,非常细致,远大,而且豪情奔放,让人们自然而然的感到一股非常豪壮的气势,连带着整个大南国都豪情奔放起来,方腊的军将们似乎都忘记了刚刚才发生的润州之败,之下的百姓们似乎也忘记了刚才才发生的大败,似乎他们打了胜仗一样,并且将会持续打胜仗。
张英他们接到战报之后,就郁闷了,到底是谁打了胜仗?怎么感觉是方腊打了胜仗,被全歼的是他们呢?
方腊可以这样鼓舞士气,宋庭也可以做到,徽宗皇帝第一时间得到了润州大捷的消息,平叛兵团全歼方腊贼军十五万,斩上将两员,俘虏缴获无计,徽宗皇帝大喜,在宫中大摆宴席,宣布给张英和张叔夜晋爵为县子,赐田、赐钱,赐物,只剩下官位,等完全平定方腊之后,再行升迁。
被记为首功的岳飞和张宪一行人纷纷被赐予了大量钱财货物,也剩下官位等到完全平定方腊之后一起晋升,至于岳翻,仿佛被刻意忽略了,根本也没有被提起,岳翻很满意,毕竟请功奏折是自己写的,该怎么计算功劳,也是明白的,虽然主要战役都是出自自己的谋划,但是岳翻并不打算转职为武官,而是打算做文官。
参战军官将士全部按照功劳大小给予赏钱和酒肉,犒军大使择日出发,犒赏三军!
功劳全部让给张英张叔夜和岳飞一行人,自己一点功劳都不要,自己麾下立下大功的护卫们也不需要,虽然岳翻此举有了明确的理由,但是张英和张叔夜他们始终觉得这样做不太好,有功劳不赏,实在不是好事。
不过现在也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润州大捷之后,方腊被严重刺激了,豪情壮志的背后是深深的恐惧,方腊比谁都明白,如果自己战败了,绝对是夷灭九族的大罪,自己一定会身死族灭,只有自己的军队还在,自己才能安全,只有继续战斗下去,自己才有活路,这是造反者的唯一选择,所以方腊带着全部精锐,三十万大军北伐,孤注一掷,一定要打出一个局面!
张英手下满打满算八万兵马,有扬州和江宁府提供粮草,不担心没有粮食可以吃,但是八万对上三十万,实在是捉襟见肘,他实在是没有把握对上方腊亲自统帅的三十万军队还可以大胜,于是,张英请兵增援,求再增加十万兵马,以对抗方腊的三十万之众。
徽宗皇帝同意了,择日选择十万禁军精锐,南下增援润州,张英深深皱起了眉头,这十万所谓的禁军精锐,能有一万可战之兵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八万兵马,增添一万人,也才九万,但是在宋军的账面上,却是足足二十五万人,二十五万对抗三十万,怎么算也是可以的,徽宗皇帝根本不知道禁军已经**成了什么样子。
这种时候,调派禁军前来,有毛用?就等于是九万人对抗三十万人,还要对抗方腊麾下那些据说非常能打的将军们,什么四大元帅之类的,方腊已经称帝,他有全套的执政班子,徽宗皇帝根本么没有转变思维,他还是用看毛贼的眼光去看待方腊,却不知道方腊已经是一个羽翼丰满的皇帝级别的真正的敌人!
可是西军,该如何征调呢?西军不可轻动,那是要防备西夏的兵马,调来一支林冲的精锐马军已经让童贯大太监非常不爽了,要是再继续征调西军,童贯会怎么看?张英苦涩着一张脸把皮球踢给了岳翻,他视岳翻为谋主,全军高层都默认岳翻为谋主,岳翻沉思了一会儿,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八十八 眼下,只能火线征兵了
赵宋家法曰:“灾荒之年,朝廷在饥荒区征召兵马,给灾荒地区灾民一口饭吃,就可以有效控制民众,不使其走投无路,起兵造反。
于是,饥荒年越来越多,禁军也就越来越多。
然后就成了如今的局面。
岳翻给出的策略,就是火线征兵。
不要忘了,我们有二十五万人的禁军名额,二十五万人,朝廷拨给粮草军饷也是按照这个数字来的,二十五万人啊,就算是各地官吏层层剥削,我们也依然还有足够的钱粮招募兵马,而且,我们有二十五万人的名额,整整二十五万人的名额,这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兵马数量,要记住,这是真的,我们应该掌握的兵马数量!
如果战后我们被发现账面上只有区区几万人的兵马,我们是该如何对皇帝和朝廷交代,是把禁军**的事情说出去,得罪整个禁军团体和大部分朝臣,还是自己种下的苦果自己咽下去?这是一个我们需要好好儿的考虑的问题,一旦我们在征战过程中不小心得罪了什么人,皇帝不清楚的事情,他们未必不清楚,只要有心人一个运作,我们是打了大胜仗,可是损兵折将二十万!
这是功劳还是罪过?辛辛苦苦勉励维持,拼得你死我活,到头来被那些人一本参奏,我们就完了,最好的结果也是与朝廷两不相欠,还想要赏赐?明明是我们的大功劳,结果却成了罪过,我们要背上那么大的黑锅,我们该如何是好?
面对张英和张叔夜的担忧,岳翻这样说道。
我们必须要火线征兵,立刻征兵,还要悄悄征兵,哪怕是抓壮丁,也要抓来,只要保证了足够的兵马数量,还能打胜仗,其他的都不重要!因为这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兵马数量,就算是有人知道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