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璋之死让黄权感到十分被动,他早在四天前便紧急派人去通知刘纬返回成都,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兄弟争位而使黄权烦恼,而另一方面,黄权也不知该怎么向曹操交代。

    曹操要求益州稳定,不准刘璟入蜀,这是曹操的唯一要求,黄权很清楚,曹操在这个时候绝不愿意看到刘璋暴毙而引发益州动乱。

    但黄权也不想妥协,支持刘纬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而且曹操也答应将来由刘纬登位,可现在,一旦刘循抢先登益州牧的位,他黄权将面临灭顶之灾。

    由于张任已经动用军队实行宵禁,这就是一个动手的信号,黄权知道他再不走,就会死在成都城内,“加快速!”黄权再次令道,马车加快了速,向北城疾驶而去

    成都附近有万驻军,其中拱卫成都的两万军队由吴懿和张任掌控,吴懿北征汉中,便暂时由张任率领,而另外一万军队则由高沛统帅,驻扎在广汉。

    连续争论四天无果后,张任终于按耐不住,准备用军队来解决益州牧的后继问题。

    但张任也知道,一旦动用军队,可能就会爆发内战,刘纬的实力也不弱,支持他的高沛有一万军队驻扎在广汉,南方还有雍辏А⒅彀热说氖蚵跷匙约菏种芯陀兴耐蚓印�

    更让张任担心的是,一旦爆发内战,刘璟就会抓住机会西进巴蜀,益州就危在旦夕。

    刘循府中,张任正在苦劝长刘循,“公不要再犹豫了,蜀中规矩是天内入土为安,现在已经四天了,老主公却无法下葬,这是公不孝,是我们做臣的不忠,如果公再不登位,益州就要发生内乱了!”

    刘循负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他心中很焦虑,他不是不想登位,而是他不想兄弟反目,引发益州内战,他希望能和二弟好好谈一谈,兄弟之间取得谅解,让二弟支持他继承父亲之位,这样益州就可以避免内战之忧。

    只是他也知道,取得这种谅解有点不现实,所以他心中很矛盾,一时难以做出决断。

    旁边王累也劝道:“现在可以说是益州无主,这就给了刘璟进入巴蜀的借口,这种机会我想刘璟绝不会放过,公不要再犹豫了,不登位有内乱,登位也有内战,但至少堵住了刘璟的借口,少了外患。”

    刘循叹了口气,“父亲死因不明,如果我仓促继位,大家就会认为是我害死了父亲,这让我怎么向天下交代?”

    “公迂腐啊!”

    张任急道:“老州牧之死和公继位有什么关系?谁都知道天下不可一日无主,益州也不可一日无州牧,黄权是益州别驾,他是得到曹操的任命,说明朝廷是支持二公,一旦拖时间长了,朝廷任命二公为州牧的旨意到来,想翻盘就来不及了,不如坐实了益州牧之位,逼朝廷承认。”

    “这。。。。。”刘循有点被说动心了。

    就在这时,一名张卫的亲卫慌慌张张奔至大堂下禀报,“启禀张将军,北门处传来消息,黄权已冲出北门,离开了成都。”

    张任大怒,“北门是谁当值,竟然如此大胆放人?”

    亲卫回答道:“好像是牙将郑潜,他率领数士兵,跟着黄权走了。”

    张任呆了一下,郑潜是吴懿的部将,他竟然背叛了自己,这时,张任急道:“公若再不继位,我就不管了!”

    刘循知道形势危急,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一咬牙,点了点头,“好吧!我答应继位。”

第511章 益州内乱

    、、、、、、、、、、

    南郑城,益州军和汉中军的对峙已经进入第五天,这期间,刘纬发动了两次攻城大战,皆遭到守城军队的顽强抵抗而失败,损失近七千人。【全文字阅读】

    万般无奈之下,刘纬只得下令军队西撤到定军山兵营,守住这个战略要塞,他心里也清楚,一旦汉中军偷袭了定军山兵营,他的粮草断绝,就会全军覆没。

    现在他的粮草不缺,从益州带来的粮草,加上定军山存储的大量粮食,他的军粮足以使益州军支持四个月,不过让刘纬心烦意乱的是,在他攻打益州城之时,囚禁在定军山大营内的吴懿却居然被他的手下救走了。

    这使刘纬大发雷霆,一连杀了十几名看守,余恨未消,又派出数人,去各处关隘一追杀吴懿。

    但刘纬做梦也想不到,吴懿根本就没有离开定军山大营,他乔装成小兵,就躲在后勤辎重军中,吴懿在益州军中威望很高,自然有人会暗中将他藏匿起来。

    在一座堆满粮食的大帐内,乔装成小卒的吴懿正神情凝重地听一名军官的紧急禀报,“吴将军,军营中盛传一个消息,说州牧在出巡上暴毙,现在成都人心惶惶,也不知消息是真是假?”

    这个消息让吴懿大吃一惊,刘璋居然去世了,虽然这只是一种传闻,但吴懿也知道这种事情不会空穴来风,必然是成都出事了,想到他和刘璋近二十年的交情,吴懿心中不由有些难过。

    不过此时不是悲伤之时,吴懿心里很清楚,刘璋若真的死了,刘纬一定会赶回去争夺益州牧之位,他又对军官低语几句,军官点点头,“卑职明白!”

    他行一礼,就匆匆去了,望着军官走远,吴懿又想起刘纬的种种愚蠢行为,最终功亏一篑,眼看到手的汉中居然被张鲁翻盘了,他不由恨得咬牙切齿。

    。。。。。。。。。

    大帐内,刘纬终于得到了黄权的紧急快报,父亲在新都县暴毙,死因不明,这使刘纬被惊得目瞪口呆,半天才回过神,禁不住放声大哭,周围的亲兵们都面面相觑,他们都明白了,军营中传闻主公去世,果然是真。

    黄权派来的使者连忙劝道:“公,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我们必须立刻赶回成都,别驾保证朝廷会支持公继承益州牧之位,不能被长公擅自登位。”

    刘纬擦去眼泪,点点头道:“黄别驾手中有多少军队?”

    “只有高沛将军的一万军队,而张任两万军支持长公,形势对我们不利,别驾希望长公能把军队带回去。”

    刘纬想了想,他手中还有万五千军队,还有无数粮草辎重,如果把大军带回去了,至少要十天时间,恐怕那时就来不及了,只能分批走,想到这,他立刻吩咐亲兵道:“速去将王将军找来!”

    片刻,校尉王洪匆匆走进大帐,王洪也是一员老将,跟随刘璋多年,是刘纬的支持者,这次刘纬废掉吴懿,军务杂事便交给王洪掌管,他快步走帐,躬身抱拳道:“参见纬公!”

    刘纬叹了口气道:“王将军,我父亲恐怕遭遇了不幸,现在成都情况不明,我需要立刻赶回成都。”

    王洪心中黯然,默默点了点头,“卑职听从公安排!”

    刘纬沉思片刻道:“我先率五千军赶回成都,你可率领其余万军队徐徐撤退,当心被张鲁伏击,切不可大意了。”

    “卑职遵令!”

    刘纬站起身,对亲兵们令道:“立刻收拾物,我们马上就出发!”

    半个时辰后,刘纬率领五千精锐之军急速赶回成都争位,这时万益州军便由校尉王洪执掌,王洪当即下令,军收拾行李,准备南撤。

    夜幕初降,大帐内,王洪正在收拾书,今天再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就出发返回益州,就在这时,帐外忽然传来亲兵的一声惨叫,这让王洪不由一怔,发生了什么事?

    不等他起身,一个黑影冲了大帐,是一名军官,身高八尺,身着盔甲,手执盾牌和长矛,目光冷厉地盯着他,待看清来人相貌,王洪不由吓得魂飞魄散,眼前军官竟然就是被救走的吴懿,他吓得直打哆嗦,“吴将军,你怎么在这里?”

    说着,他的手向后面的长剑摸去,他一把抓住剑,大喊一声,“来人!”

    旁边几名整理书的亲兵一起拔刀向吴懿冲去,这时帐外又闯进十几名士兵,乱刀劈翻了几名亲兵,吴懿手执长矛一步步向王洪逼近,王洪见势不妙,转身一剑将大帐劈开一个口,正要向外逃去,就在他刚要起身的瞬间,他只觉后背一阵剧痛,矛尖已刺穿他的身体,从前胸透出,王洪大叫一声,当场毙命。

    吴懿抽出长矛,冷哼一声,对身后的数十名士兵令道:“擂鼓,聚将!”

    。。。。。。。。

    巴东郡鱼复县,一支约万余人的军队正急速向县城方向行军,这支军队便是来自巴郡的严颜军队,当刘璋不行去世的消息从成都传来,严颜便当机立断,立刻率军向巴东郡进发。

    他分兵两,他率一万军走陆,又命部将张翼率五千军先走水准备偷袭巴东郡。

    此时,严颜并不是为了什么私人恩怨而偷袭巴东郡,而是他感觉到了不妙,刘璋去世,无疑给了刘璟一个进军益州的借口,益州无主,刘璟可以借口替朝廷维护巴蜀稳定。

    作为巴蜀本土系的中坚人物,严颜无论如何不愿意荆州势力进入巴蜀,自古以来楚蜀之间就有一种仿佛天生的矛盾,也使蜀人对楚人有一种莫名的排斥。

    尤其大量东州士进入巴蜀,和蜀人争夺利益,使蜀人和东州之间有了很深的利益冲突,二十几年来,这种鸿沟越来越深,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严颜和庞羲之间的矛盾就是一种典型的蜀人和东州人的矛盾。

    军队连绵起伏的山地中行军,起伏的山丘是军队的天然掩护,使他们越来越逼近巴东军营。

    鱼复县是峡入口,这里山势陡峭高峻,奇峰突兀,县城便位于一片地势平缓的盆地内,四周修建了一圈低矮的城墙,在县城十几里外,便是修建在山上的白帝城,东依夔门,面环水,是一座地势险峻的要塞。

    白帝城原本是庞羲的住处,有一千军队驻扎,不过由于庞羲已迁去巫城,白帝城便空置了,只有余驻军,而留守鱼复县的驻军驻扎在县城东北的一片旷野里,紧靠长江码头。

    目前留驻巴东的军队约四千余人,由庞羲之弟庞俊和幕僚邓芝率领,此时,邓芝也得到了刘璋暴毙的消息,这仿佛是一个信号,使他立刻意识到,荆州军的西进就在眼前了,他格外警惕,建议庞俊派出大量探去四周探查情况。

    大帐内,邓芝正和庞俊商议对策,他刚刚接到成都送来的牒,刘循已经继承益州牧之位,要求各地守前往成都表示效忠,庞羲作为益州第一元老,又是刘循的岳父,自然倍受重视,刘循亲自给庞羲写信,请他无论如何去成都替自己坐镇。

    如果是庞羲接到这封信,他十有**是要去成都,或许他就放弃了引荆州军入蜀的想法,全力支持女婿为益州之主,偏偏庞羲不在巴东,而是去了建平,使这封信被邓芝和庞俊得到了。

    邓芝就不用说,他已暗中投效了刘璟,而庞俊也是全力支持荆州军入蜀,他从来不喜欢刘璋父,当年庞羲把小女儿嫁给刘循时他便强烈反对,现在他更不看好巴蜀的前途。

    “这次刘循继位,名不正,言不顺,既不是朝廷认可的世,也没有任何封爵官号,我估计没有多少郡县承认他。”

    邓芝沉思片刻道:“将军说得不错,除了汶川郡和蜀郡会支持外,其余都应该以观望为主,不会轻易站队,关键是二公一定会和刘循争位,鹿死谁手尚不可知,积表态确实是愚蠢的行为,更何况刘荆州在一旁虎视眈眈,沉默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