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还在罗艺手中,张铉敢这样冒险吗?
李建成的大营驻扎在井陉西入口西故关外。从太原运来的粮草堆积如山,第一批五千头骡马运送一万五千石粮食已经上路。李建成正在军粮大营内视察,近两月东征无功,根本原因就是粮食后勤无法保障,井陉虽然不是最好的路线,但在粮食后勤保障上却比南北都顺利得多,至少他不用担心谁来骚扰粮草大营。
饱受粮草困扰的李建成对这一点尤其满意。不过他井陉出口在恒山郡,距离幽州还有数百里路程,他就担心李叔良孤军深入,会不会遭到隋军的伏击和拦截,当然。如果罗艺能派一支军队前来接应,那就情况就好得多了。
“去把张司马找来!”李建成有点心烦意乱对一名亲兵令道。
亲兵答应一声,立刻转身向中军大帐方向奔去。
虽然李建成也曾在蓟县城内设立了情报点,但遭到了罗艺的坚决反对,罗艺绝不允许任何人在幽州窥视自己的一举一动,不仅张铉不行,就是他已经投降的唐也不行。
就在一个月前,罗艺端掉了李建成设在蓟县北卢酒肆的情报点,将十三名探子赶出幽州,同时罗艺派人告诉李建成,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和自己联系,如果不信任自己,那就请收回自己的北平郡王。
无奈之下,李建成只得将河北情报点改设在安阳县,也正是唐军在幽州失去了情报点,而晋文衍决定投降后也没有及时将情报送往太原,同时张铉封锁了一切西去道路,不准任何商贾行人前往并州,这就导致了李建成迟迟无法得知幽州已被攻占的重要情报。
这时,行军司马张公瑾匆匆赶来,躬身行礼道:“参见大都督!”
张公瑾原是罗艺的长史,罗艺决定投降李渊后,便派张公瑾代表自己去长安接受李渊的册封,同时替自己在长安置办北平郡王府,张公瑾颇受李渊的赏识,被封为礼部侍郎,这次李建成东征,特地邀请张公瑾与自己同行,并任命他为自己的行军司马。
李建成问他道:“我想问问公瑾,如果幽州失守,消息传到安阳县需要多少时间?”
张公瑾不知道为什么都督这样问自己,他想了想道:“大约五天左右,我是指没有官方通报,一般是通过行商来传递消息。”
“如果幽州方面刻意封锁了商道呢?”
张公瑾苦笑一声,“如果没有官方传递消息,商道又被封锁,那消息就传不到安阳县,毕竟现在路上不安全,很多人都不愿出门拜亲访友了,像张铉在河间郡击败渤海会,距离涿郡也就两百里,但我们始终一无所知,直到罗寿被俘,我们才知道高烈已全军覆没了。”
说到这,张公瑾小心翼翼问道:“大都督是担心幽州已经失守了吗?”
李建成叹了口气,“我不是一般的担心,到目前为止,幽州那边一点消息都没有,也没有商人来并州,安阳县那边也没有消息传来,我就怀疑幽州是不是已经失守了。”
张公瑾想了想道:“那大都督有没有询问一下太原的商贾,据我所知,很多大商贾都是通过鸽信和幽州分店进行联系,如果幽州出事,或许他们会第一时间知道,一般而言,这些商贾都守口如瓶,如果大都督不去询问,他们也不会说出来。”
李建成这倒没有想到过,他连忙道:“那公瑾一定是知道哪些商贾吧!”
“我知道,主要是关、黄、王三家,他们在幽州的生意都很大,要不我去一趟太原打听消息。”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至,高声道:“启禀大都督,幽州紧急鹰信!”
李建成大喜,“快拿过来!”
士兵将鹰信呈上,李建成迫不及待地打开信看了一遍,信是大将晋文衍送来,说罗艺正率军攻打潞水仓,北海郡的援军已经进入河北,罗艺恳请太原立刻派兵入幽州。
李建成顿时一颗心落下,他将信递给张公瑾,“公瑾怎么看?”
张公瑾看了看鹰信,对李建成道:“晋文衍是罗都督的心腹,如果罗都督率军进攻潞水仓,派他坐镇蓟县很正常,李景向张铉求援也是必然,所以信中说张铉援军已进入河北,我觉得可信,这封鹰信应该没有问题。”
李建成也知道这封信没有问题,之前罗艺已经向他请求过唐军进入幽州,只是当时攻打雁门郡不利,这是第二次求援,可以说河北的形势已经很紧急了。
李建成再没有犹豫,他对张公瑾道:“我这就率军赶去土门关,烦请公瑾会太原再调查一下商贾的消息,若有什么情况,立刻派人来井陉向我送信。”
“卑职明白!”
张公瑾随即告辞而去,赶往太原,李建成则率大军在一个时辰后离开了西故关,向太行山深处挺进。(未完待续。)
第658章 意外胜利
就在李建成率三万后军进入井陉的同一时刻,一支小规模的隋军出现在太原郡东部的石艾县附近,这支隋军约有三百人,是沈光从他的两千斥候军中挑选出的精锐,由沈光亲自率领,他们从上党郡的滏阳道秘密潜入了并州。
他们日伏夜行,在崇山峻岭之间迅速行军,连樵夫和采药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仅仅用了三天时间,他们便迅速接近了西故关,此时,他们距离西故关还有二十里,藏身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山谷内。
山谷内很安静,士兵们都在抓紧时间睡觉,他们需要养足精神,才能保证后面任务的成功。
山谷口一棵大树上的哨兵忽然发现两个人影向这边奔来,他立刻举起弩箭,瞄准了越跑越近的人影,这时,哨兵认出了为首之人,是他们昨晚派出的探子,但另一人穿着粗布短衣,长得很壮实,像个山野村夫。
哨兵收起弩箭,打了个唿哨,探子向他招招手,指了指山谷,意思自己要去禀报,哨兵随即向山谷射出一支响箭,不多时奔出几名士兵,他们询问几句,随即将探子和村夫带进了山谷。
山谷只有一顶行军小帐,他们轻兵而行,只带了一顶小帐作为指挥决策之用,小帐内,沈光正站在地图前用墨笔勾画路线,他的任务是潜入井陉袭扰唐军粮道,使唐军军粮无法正常供应,他带着士兵虽然不多,但个个战斗力极强,虽然只有三百人,但足以当两千人使用,袭扰唐军粮道应该不在话下。
这时。一名士兵在帐外禀报,“将军,李志回来了。”
李志是一名斥候旅帅,被沈光派去打探敌军大营情况,沈光也正在等他的消息,沈光连忙道:“让他进来!”
片刻。李志走进大帐,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参见将军!”
“大营那边情况如何?”
“回禀将军,李建成大军今天中午刚进入井陉向东去了,目前大营内存有大约五万石粮食,由王伯当率八千军队严密防守。”
沈光有点奇怪,唐军短短时间内就能将五万石粮食从太原运来井陉吗?这需要何等强大的运力,水运还差不多,难道太原有这么强大的运输力量?
“你有没有查到唐军的粮食是从哪里运来?”
“回禀将军。卑职找到一名住在井陉口附近的樵夫,他很熟悉最近唐军的情况。”
“人在哪里?”沈光急忙问道。
“人已经带来,现就在帐外。”
“速带他来见我。”
斥候出去了,片刻带进来一名年轻的村民,他跪下行礼道:“小民张三郎拜见将军。”
沈光让他起身,笑问道:“你是哪里人?”
“小民是西故关飞云村人,砍柴为生。”
“那你知道西故关的粮食都是从哪里运来的吗?”
樵夫想了想,略有点胆怯道:“应该是从石艾县运来。听说原本是宋金刚的粮食,宋金刚逃走后。粮食没有来得及运走。”
沈光这才恍然,原来是宋金刚的粮食,那就对了,不是从太原运来,想想也不可能这么短时间运来五万石粮食。
他向樵夫招招手,指着地图问道:“进入井陉。除了西故关外,还有别的路吗?”
樵夫走上前,望着地图道:“倒是还有几条小路,但很难走,需要攀岩而行。骡马上不去,东西太多也带不上去。”
沈光大喜,只要有小路,他就可以潜入井陉了。
这时,樵夫看了一眼旅帅李志,又小声道:“刚才这位军爷问我,有没有办法爬上西故关大营上方,当时我说没有,我刚刚想起,其实有一条路可以爬上去,我忘记告诉这位军爷了。”
沈光一怔,西故关大营上方,他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
唐军的后勤大营驻扎在西故关外,背靠一座陡峭的大山,山体如刀削,一块方圆数十丈的石壁如镜子般悬在大营上方,这座大山故而叫做玉镜山。
不过石壁上方却是灌木和藤蔓丛生,树林茂密,夜晚,樵夫带着沈光和他队伍从玉镜山另一侧绕到了石壁上方,樵夫指了指前面悬崖,小声对沈光道:“下面就是大营了。”
他又指了指前方树林,“从前面一直走,可以从绕过西故关,进入井陉山道内。”
沈光快步走到悬崖峭壁边上,抓住一根藤蔓,探身向下慢慢望去,整个身体都竖在悬崖峭壁上,包括樵夫在内的所有人都替沈光捏了把冷汗,这样太危险了。
沈光却艺高胆大,丝毫不惧,他看得很清楚,只见石壁下方是一片黑漆漆的营帐,虽然没有一丝灯光,但月光下依旧看得很清楚,四周布满了一圈营栅。
白天他们就观察过了,最里面有几百顶大帐,还有一些巨木达成的屋子,应该都是唐军的粮帐和粮库,外围还有一圈大帐,驻守着士兵,最外围是不断来回巡视的哨兵,可以说防御森严。
但唐军似乎从未想过危险会来自上方,一方面他们或许认为无路可上山,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隋军不可能深入西故关来,但今天晚上,偏偏一支最精锐的隋军斥候便出现在他们头顶。
沈光的目标并不是唐军粮营,不过现在他们有机会,那就不妨试一试。
沈光回到树林,取出三只黑色的绳网袋,每个士兵都知道他的意思,每人从自己背囊中取出一团火藻,这原本是一种河中的水藻,是制作灯芯的良材,暴晒干后,又在灯油内浸泡两天,再取出晒干,就变得又轻软又干燥,极易着火,而且很耐烧,每个士兵都带了五十团,压缩在背囊之中。
三百团火藻放入三只绳网袋中,很快便形成了三只大球,沈光笑道:“悬崖下方就是大营,我估算过,就算风吹偏,也还是会落在大营内,咱们试一试,成不成咱们都立刻撤退。”
虽然用火箭也可以有同样效果,但容易暴露他们的人数,用三只火球,唐军也摸不着头脑是怎么回事,
众人将网绳大球推到悬崖边上,一名士兵用火把点燃了三只大球,火苗顿时燃起,迅速蔓延,三名士兵将火球奋力抛下悬崖,众人也不看效果,便迅速跟随沈光向树林深处走去,前往井陉山道。
一名唐军岗哨士兵率先发现三只火球从天而降,他顿时惊得大喊起来,火球先后落在大帐上,其中一只火球网在半空被烧穿,无数团燃烧的火藻被风吹的四散飘落,几十顶大帐都先后被点燃了,大火迅速蔓延,火借风势,烈焰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