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日本终战时,日军总数为720万,其中“中国派遣军”105万,不到15%;向苏军投降的关东军68万,占9%。在太平洋战场向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0万,占76%。由此看出,在日本军部的部署中,中国战场并不是日军的主战场,投放在中国战场的军队,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也不是其精锐师团。
但是即便是如此,为何拥兵几百万的国共双方却没能够提早结束国内的战争?盖因在许多战斗场合,中国人不是与日本人打,而是中国人在打中国人,或者是中国人的“单打”在对中国人、日本人的“混合双打”,与国共双方打的那一部分中国人就是伪军,他们的数量巨大。因此老百姓就说:“地雷一响,炸死三个鬼子,十八个伪军。”(未完待续。)
抱歉
非常抱歉,刚刚爆发的时候把顺序弄反了,现在已经弄好了!给大家造成的不便还请见谅,另外今天爆发15更,敬请期待!(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三章:解围(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六十三章:解围(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人们常言,人算不如天算,计划永远也赶不上变化。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多田骏中将怎么也没有想到马铮手中可以动用的部队会有三十余万,就算是其中十多万并不能直接上战场同华北方面军的野战部队死磕,但是留在辖区内充当一下守军还是没有问题的。
有了哪些新组建的部队在后方维持秩序,这样一来就解放了马铮所部大批的精锐,而且马铮还用了田忌赛马中的计谋,用战斗力并不强的整编三师以及冀东的小股游击队、县大队、区小队等等组成的大军将日军战斗力最强的几个野战师团全部牵制在冀东,而绥察军区实力最强的几支部队则是在冀中、冀北、冀南、察南四处出击,短短半个多月就连续歼灭了独立混成第三、第四旅团、第二十六师团加藤旅团等多支部队。
而且在接到马铮有危险的电报后,绥察军区所有能短期内赶到的部队几乎都出动了。一直引而不发的整编一师也迅速北上增援代县,一时间代县四周都是八路军。
为了尽快解救马铮,几乎所有的部队都采取了不惜一切代价突破的战术,不顾伤亡的要突破日军的阻击线,昨天平田少将还没感觉有什么异样,但是到今天上午,平田少将就赶到了明显的压力,几乎所有的阻击部队都在要援兵,这让平田少将感觉到了不对劲。
然而为了完成司令官阁下交代下来的任务,就算是明知道留下来也没有好果子吃,但是平田少将还是决定先将马铮抓住再说。况且现在城内的战斗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说什么也要撑住。
部队一波一波被派了出去,但是负责阻击的部队依然叫苦连天,防线也一道接一道被突破。原本平田少将以为天黑以后中国部队可能停止攻击,他也可以将伤员撤到后方安全的地方,同时可以将部分地区的部队撤下来休息一番。但是八路军并没有停下攻击,而是更加疯狂的发动了突击。
由于天黑后可是八路军游击队的天下,在黑暗的环境中八路军游击队可以发挥百分之二百的战斗力,因此天黑后平田少将感觉到压力陡增,按照这个速度打下去,他的部队很难支撑下去。况且,八路军进攻的越疯狂也就越能说明问题,也能证明马铮肯定就在城里,否则的话支那部队不会进攻的如此猛烈。
作为华北方面军副参谋长,平田少将很清楚,代县城里的马铮将是他和他麾下数万人唯一的希望了。只要活捉了马铮,那么他和他的部队就有了活命的保证。否则,等待他们的下场除了死亡不会再有别的了。
但是当接到藤田少将战死的消息后,平田正判整个人都傻了。接下来报务兵说了些什么平田少将一点都没有记住,他知道这次他的部队彻底完了,失去了藤田少将的指挥,攻占代县的计划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了
大约缓了十分钟,平田少将终于艰难地向指挥部所有的军官下达了突围命令:“诸君,此时藤田司令官突遭不测,我们攻占代县活捉马铮的任务已经失败了。而且支那大军已经围了上来,为今之计我部只能突围了。”
“指挥官阁下,卑职不同意突围,先不说我们伤亡了那么多的部队一点战果也没有,回去肯定要受到大本营的指责和惩罚。就说眼下的战事我们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现在城里的战斗我们处于绝对的优势,支那西面的阵地已经被我军突破了两道,最后一道防线也已经是摇摇欲坠。”
“同时南面的支那阵地刚刚也被我军占领了,最多两个小时我军就能攻占整个代县,所以我们还没有到了突围的最后时机。更何况我们可以向方面军指挥部要求作战指导,等明天航空部队可以出动后,损失的弹药都可以空投过来,所以卑职不同意撤退突围。”指挥部高级参谋筱原中佐大声反对道。
此时的平田少将中将已经没有精力和这个军中有名的臭脾气中佐怄气了,他知道这些参谋有很多事情并不清楚,所以怪他也没用。
“现在我告诉诸君几个绝密情报,支那大军于昨天击溃了密云的守军,方面军的大本营北平遭到了支那大批军队的围攻,北平的外围阵地已经失守了,多田骏阁下已经被支那八路军围困在了北平城。与此同时,另一路支那大军也已经攻占遵化和蓟县,所以我们已经没有希望了。”
“现在趁着支那军队还没有完成合围,据情报部门发来的情报表明,很多支那军队都还在赶往代县的途中,只要我们能摆脱代县方向日军的追击,支那部队就别想全歼我军。所以我们必须撤,立即撤,!出了事情我个人一力承担,绝对不会牵累诸君的。”平田少将中将大声道。
这倒不是藤田少将故意这样说博得下属同情的,他知道这次方面军惨败,大批精锐折损必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的,多田骏中将自不必说了,作为此时华北方面军最高的指挥官同时也是华北会战的计划制定和实施者,这一次战役多田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这并不能说他们这些中将师团长就没有了责任,如此重大的灾难,对,确实只能用灾难来形容这次战役。如此惨败是必须要有人出来负责的。而且也绝对不是多田骏中将一个人就能承担的了得,就算这次他和他的部队能突出重围,他这个副参谋长也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如此败仗,作为指挥官的他们不上军事法庭,安全退役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如果不努力的话,甚至于很可能会被勒令剖腹自尽谢罪的。
因此平田少将此时所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将陷入马铮所部大军半包围之中的部队撤出去,撤出去越多他的“罪孽”也就越轻,所以他才会这样说的。
见平田少将这样说,指挥部所有的军官都大声道:“哈伊!”
平田少将也不客气,他知道自己像今天这样风光无限地对着如此多的军官下令的机会不会太多了,于是他很珍惜这次机会,大声道:“命令:进攻代县的部队立即相互掩护撤出战斗,重炮部队立即炸毁所有的重炮和炮弹,残余部队立即到指挥部集结。命令第79步兵联队团和第106步兵联队立即撤出战斗,各留下一个步兵中队殿后,主力部队立即向灵丘方向撤退,都听清楚了没?”
“哈伊!听清楚了!”
日军的效率还是很快的,平田正判少将的命令刚刚下达,几乎所有的日军部队都开始动了起来。为了防止八路军看出他们撤退的企图,前线的日军还刻意以组织了两次冲锋,尽管伤亡了不少士兵,但是总算是将八路军“嚣张”的气焰给打了下去。
但是很快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八路军就发现了日军的异常,不过等指挥作战的聂荣臻、毕力格等人反应的时候已经晚了,日军的大部队已经撤离了代县。不过对此大家都不在意,只要马铮没事,其他的都好说。
同时,被日军压缩到了弹药库的马铮也接到了日军已经撤退了的消息,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马铮给前线所有的部队下达了追敌的命令,除了代县守军外,剩下的部队立即追击日军,务必要将这支日军围歼于山西腹地。(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四章:转攻保定(第一更!)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六十四章:转攻保定(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马铮这几天真是被藤田所部打出了火气,在此之前马铮并没有将藤田所部放在眼里,但是却没有想到自己愣是被一只煮熟了的鸭子狠狠啄了一口。
尽管现在藤田少将已经被击毙,甚至于连同他的指挥部也被绥察军区的特战队一举摧毁了。但是围攻代县的日军那却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从容撤退了。
而且刚刚警卫团将伤亡统计已经送上来了,结果是整个警卫团只剩下五百八十多人了,伤亡了近千人,而张大兵所部几乎是全军覆没,一个不满员的步兵团活下来的不足二百人,包括张大兵在内的一千四百余人战死。所以,此战马铮所部直接损失就有小三千人。
对于警卫团如此重大的损失马铮心里是愧疚的,如果要是他接受了陈铁生的建议提早撤退的话,那么警卫团的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对于警卫团牺牲的战士马铮心里充满了愧疚。
但是马铮也清楚,只有他留在代县才能把藤田所部牵制在代县,迷惑多田骏这个老鬼子,否则的话又怎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战果。要是不给多田骏挖这个坑,这次战役最多也就打个平手。
尽管如此,马铮对于围困了他整整三天三夜,甚至于差一点将他当成王八给逮了的藤田所部痛恨异常,所以马铮才会命令所有暂时没有作战任务的部队一起围歼藤田所部。
先不说平田正判少将仓皇逃窜的狼狈样,此时的北平城攻坚战也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候,杨成武虽然知道北平城里的日军并不多,但是却没有想到北平城的防御工事会如此的完备。多田骏中将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将北平城四周所有的部队都集结到了城里,同杨成武所部进行了死磕。
前两天的战斗还算顺利,由于日军兵力捉襟见肘,密云、昌平等县也相继攻破,所以北平城的外围阵地很快就全部落入了杨成武的控制之中。但是很快杨成武就遭到了日军的殊死抵抗,日军为了兵力的不足,愣是将两万多在北平居住的日本侨民全部武装了起来,并且拉到了城头上。
这些侨民虽然并不是职业军人,但是却有很多是退役了的老兵,所以战斗力并没有外人想象中那样弱。再加上这里是汪伪政权北平傀儡政权的老巢,因此大大小小数以千计的汉奸走狗都居住在这里。要是其他部队攻打北平的话,这些汉奸们虽然也会做出一点抵抗,但是绝对不会太激烈,明哲保身大家都是玩熟了的。
但是谁让攻打北平的是大魔王马铮的部队,在北方马铮就是一块招牌,几乎所有的汉奸都知道,落入马铮的手里除了被当众处死以外没有其他的活路,所以为北平城的安危也就关系着这些人的生死。
有了这一点粗浅的共识,所以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