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强行组建更多的军队,那么造成的后果就是国内经济迅速恶化,民众生活水平也会快速下降,贫困化加剧。长此以往的话,战争必将大日本帝国拖垮。
但是国内普遍认为百万大军已经足以应对支那事变后的东亚局势了,然而经过这一战,杉山元认为解决支那问题单靠这百万大军似乎力量还有所欠缺。要知道就拿这次治安肃正作战计划来说,大日本皇军几乎出动了华北所有的部队,但是所取得的战果十分的有限,再也不想开战之初那样战果辉煌了。
很多人都看不清这深层次的东西,觉得这是正常现象,事实上这一点都不正常。这说明支那人已经适应了这场战争,这对于大日本帝国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一旦一个大国适应了外来的压力,那么想要征服它就要付出千百倍的代价。
就如同现在,一个小小的八路军绥察军区就搞的他这个方面军司令官焦头烂额的,一战就损失了八万多人,这是战前任何人都没有想象到的。
杉山元没有说话,而是突然站起身来,将目光转向背后墙上的华北地图,然后沉默了几分钟,随后说道:“佐藤,热河现在还有多少部队?”
“报告司令官阁下,热河北部的赤峰还驻扎有第二师团第30联队一部,另外第二师团骑兵联队此时也在宁城休整,再加上分散在热北其它旗县的部队,热河境内还有大约八千多皇军和三千皇协军。”佐藤爱子当即回答道。
“冀东呢,皇军在冀东还有多少可用之兵?”杉山元再次问道。
“已经没有多少了,除了驻守唐山的两千宪兵之外,也只有秦皇岛还有一个守备大队,算上皇协军也不足八千人。更重要的是这些部队都比较分散,几乎是被分散到了各个县城,而且其中皇协军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战斗力堪忧!如果支那人再来一次冀东大暴动的话,皇军必将损失惨重。”佐藤爱子回答道。
杉山元大将缓了一缓,顺便喝了几口冰凉的茶水,然后继续说道:“呦西,支那人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的,我们决不能坐以待毙。”
佐藤爱子出言道:“司令官阁下,支那人肯定会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但是卑职认为我们的敌人应该不可能是支那绥察军区的马铮所部了。”
“为什么,说说你的判断!”杉山元当即问道。
“卑职的判断是基于马铮所部现在所处的处境做出的结论,那就是马铮所部应该不会向东进攻了。一来是第二师团的战斗力在皇军中那是数一数二的,支那人即便是重创了第二师团,自身的伤亡也会极为惨重的。其次便是第16师团主力撤回张家口,对马铮所部的后路形成了威胁,所以马铮所部撤兵在所难免。”
接着佐藤爱子又继续说道:“最重要的一点是马铮所部现在的防区实在是太大了,不久前他们刚刚从皇军手中夺得绥西,进而又攻占了察北,现在又将热河重镇承德攻占了,贪多而嚼不烂的道理马铮不会不懂,所以接下来的时间他们最终要的任务就是消化占领区,而不是无休止的进攻。”
“呦西,佐藤你分析的很有道理,那你认为我们的敌人会是什么人??”杉山元再次问道。
“司令官阁下,除了马铮所部之外,支那人在冀东还有一支很可观的军事力量,那就是去年领导冀东大暴动的八路军第四纵队。”
“八路军第四纵队?什么规模?”
“纵队是支那土八路旅一级的番号,相当于皇军中的支队,但是这支部队兵力至少在一万五千人以上。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叫宋时轮,是一个颇有战略眼光的军事指挥官,就是因为这个第四纵队的突然出现,所以才导致去年冀东二十万支那人发动暴动,极大的打击了皇军在冀东的威信,所以卑职判断接下来我们的对手将会由马铮所部变成这个第四纵队。”佐藤爱子道。
“呦西,分析的很有道理,立即命令冀东所有的县市的守军立即撤往唐山和秦皇岛两地。同时命令服部的特别警备队可以出动了,服部不是一直都在吹嘘他的特别警备队能以一当十吗,那就让他好好和这个土八路第四纵队斗一斗。此外现在必须抽调部队北上稳定冀东的局势,冀东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通道,绝不容有失。”杉山元沉声说道。
“哈伊!”
接着杉山元继续说道:“这一次交手我们又输了,丢了察北不说还让支那人打通了前往热河、冀东的通道,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和支那人交锋的战场将会转到华北与满洲之间这片区域,以目前的局势来看,皇军在这里的力量并不占优势,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
杉山元不愧是日本陆军中少有的战术家,根据眼下的局势很快就分析出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了,从这一点来讲杉山元确实要比寺内寿一强很多。
平静下来的杉山元更显得有些可怕,敏锐的目光在那副硕大的军事地图上扫来扫去,寻找着马铮所部以及整个八路军的布防漏洞。
良久,杉山元脸色一喜道:“呦西,终于找到了!”
一旁的佐藤爱子不解地问道:“司令官阁下,您找到什么了?”
“支那土八路的软肋,或者是马铮的软肋!”杉山元自信地说道。
“软肋?”
“佐藤,纵观这次作战,马铮所部突然进攻皇军,究其原因不过是为了解冀中、冀南土八路的危机,这说明那个可恶的支那将军不是没有软肋,他的软肋恰恰就是分散在其他地方的土八路。只要找到了他们的软肋,这事情就好办了!”
说到这里,杉山元突然大声说道:“佐藤,立即命令你的特高科和宪兵队立进入冀南地区,不惜一切代价摸清冀南地区的土八路的兵力和据点,我们要进行第二次冀南大扫荡,我看马铮还会不会救援!”(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八章:不朽的丰碑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三百九十八章:不朽的丰碑(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日军驱民攻城的消息马铮是3月9日下午才知道,对于前线指挥官做出开枪的命令,马铮暂时还没有想好怎么处理。从军事角度来讲,开枪是最正确的举动,但是从政治影响来看,这个命令对八路军的声誉必然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好在当日那个连指导员冒死指挥那些老百姓卧倒,并指示他们安全的逃生路线,最终有一半的老百姓逃了出来。不然的话,那五六百老百姓很可能全部死在自己人的枪口之下。
根据93师师部的报告,涉事的团长已经被解除职务,并且被看押了起来。马铮当即指示暂时不要对涉事人员做任何惩罚举动,等他回去再做处理。
3月10日,马铮在承德召开军事会议,会上先是宣布了军区总部关于成立八路军独八师的决定,新成立的独立第八师师长由刘凤池担任,政委由铁心兰担任。
鉴于现在热河的形势危如累卵,还没有稳定,所以独八师的编制是按照加强师配置的。经研究决定,独八师下辖新一旅、新二旅、新三旅,师部直属警卫团、炮兵团、骑兵团、工兵团、辎重运输团,全师合计两万两千人。
关于独八师的兵员,一部分是由绥察军区直属独立旅和第93师调集,剩余的全都是从铁心兰、朱长贵、李德彪以及牛大壮所部划拨,为了应对日军可能出现的进攻,独八师几乎所有的兵员都是百战老兵,武器装备也都是清一色的日制武器。
留下刘凤池等人忙着组建独八师,马铮随即命令部队分批押解着俘虏由热河返回绥察军区,随行的除了日军俘虏之外,还有大批战场反正的伪军,这些人马铮还是决定好好教育一番再用。
3月11日,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马铮带着一个营的骑兵部队提前返回了兴和。站在兴和城外,马铮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几天前马铮才刚刚离开兴和,当时的兴和城虽然谈不上多么的繁荣,但是最起码不像现在这么破败。
现如今的兴和城几乎是一片焦土,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不但城外的阵地几乎被夷为平地,城内也是一片狼藉,大量的房屋垮塌,几乎没有几间像样的房子了。
日军退后,之前撤出去的民众全都回来了,正在部队的协助下清理城内的碎石和瓦砾,当然了,更重要的是在建造新屋子,没办法,大家总的有个栖身的小窝。
知道马铮等人要回来,杨成武等人早早的就在后河以北的官道上等待着他们了,见到哦马铮之后,杨成武心情很激动。这一仗他带着93师主力一部应对日军两大师团的围攻,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最危急的时候日军几乎冲进兴和县城,好在最终他们抵挡住了日军的进攻。
一行人没有做过多的寒暄,径直来到第93师的临时师部。之所以是临时师部,主要是因为93师的师部在这次战役中已经被日军炸成了平地,三进三出的大院子连一堵完整的墙壁也没有留下,不得已93师只得将师部转移到了一处防空洞里。
临时师部的会议室里,马铮、杨成武、王涛等人隔着一张八仙桌排序坐下,最后马铮起身说道:“同志们,城外的战场我已经看过了,你们打得确实很艰苦,大家辛苦了!我代表军区总部以及八路军总部、延安党中央向大家致敬,也向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致敬!”
杨成武起身说道:“司令员,这一战我们连续出击,先后同日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以及伪蒙古军交手,交战的地域涉及晋北、察南、察北、热河、冀东等地,与之交火的日军师团不下六个,甚至于更多。所以辛苦的不仅仅是我们93师,大家都很艰苦!”
马铮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是这样的,大家确实都很辛苦,这一战规模之大,交战范围之广,在我们绥察军区成立以来是仅有的。大家的牺牲也是前所未有的,据不完全统计,这一仗我军损失的兵员多达三万三千人,直接牺牲的部队就有12765人,相当于一个师。”
说到这里,所有的人都沉默了,马铮刚才说得很清楚,这是不完全统计。也就是说实际的伤亡可能比三万三这个数字更多,三万三在这里说起来或许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但是却意味着一条条年轻的生命的消逝,其中就包括他们的属下和朋友,甚至于亲人。
接着马铮话音一转,大声说道:“伤亡是付出的代价,是战争的必然规律,我们这些指战员们要做的就是让战士们的伤亡变的有意义。这一仗我们确实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但是我们的牺牲是值得的,因为我们不但打退了日伪军疯狂的进攻,同时还从日伪军手上夺取了察北十个旗县和热河9个旗县,此外还打通了通往热河以及晋察冀军区的通道,为部队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一仗我们还毙俘日伪军八万余人,其中俘虏超过了四万人,包括一万多日军。沉重的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震慑了敌人。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我认为我们的战士虽然牺牲了,但是却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啪啪啪!”
马铮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绝。
良久掌声逐渐平息下来,杨成武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