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铮打了个哈哈,说道:“王将军,火车准备好了吗?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马上就好,现在西安驻军正在清空西安火车站,军列也已经准备好了,最多再过一个小时就可以等车南下了。但是我看贵部一路上风尘仆仆的,到现在还没有吃饭吧,我看是不是先让战士们吃点饭再走,饭菜已经准备好了,马铮司令你看……。”王宏武答道。
马铮想了想说道:“那好吧,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你让他们把饭菜送到这里吧,吃完我们就直接登车赶往武汉。”
“那行,鄙人这就去安排!”说完王宏武带着随从就要离开!
马铮当即说道:“等一下!”
“马长官还有其它的事情吗?”王宏武又问道。
“王高参,顺带问一句,我们独七师的弹药补给是从那里领取?我们这次南下的时候携带了不少火炮,但是由于路途遥远炮弹不便运输,所以就只带了很少的炮弹,所以急需补充!”马铮道。
“马长官,按照规定你们需要去武汉之后才能得到武汉卫戍司令部的批准领取弹药补充!”王宏武回答道。
“那好吧!”马铮道。
也不知道蒋鼎文生气了还是怎么了,反正给马铮所部准备的饭菜不怎样,粗面馒头白菜汤,那味道要多难吃就有多难吃。好在战士们累了四五天了,也不计较这些,打仗就是这样,有时候三天五天不吃饭也是常事儿,有的吃就不错了,那还在乎味道可不可口。
于是七千余人放开肚子一顿猛吃,只把负责送饭的那个保安团营差点累趴下,也让那些老爷兵们见识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土八路。
吃晚饭,稍稍休息了一会,马铮命令部队立即赶往西安火车站。用了近一个小时,马铮所部终于蹬车完毕,在火车隆隆的嘶吼中,独七师的七千多精英正式踏上了南征的列车。(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抵达武汉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一百六十二章:抵达武汉
经过三天两夜的疾驰,马铮等人终于于7月18日凌晨2点到达了武汉。在武汉火车站马铮见到了专门来迎接他们这支部队的国民党军官,其中包括何应钦、白崇禧、胡琏、李及兰、李树森、柳际明、夏楚中、叶佩高等人。
一下车,马铮立即指挥部队下车整队。等部队按照各自的番号站好队后,马铮带着黄思成、徐虎、邢超等高级军官快步向陈诚等人走去。
在马铮的示意下,黄思成等人跟随马铮向何应钦等人敬了一个军礼,同时马铮大声道:“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七师师长马铮向长官致敬。”
马铮现在虽然是独七师师长,按照国民政府授予的军衔乃是陆军中将,但是现在前来迎接他的可都是国民政府有名的军政大员,诸如何应钦、白崇禧之流可都是上将军衔,职位也比马铮这个小小的师长大得多,因此马铮必须给予他们相当的尊敬。
何应钦等人给马铮回了一个军礼,诚恳的说道:“我代表国民政府欢迎马师长的到来,敬之早就从委员长那里得知马师长的大名了,今日一见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在此国难之际,有马师长如此的少年英才横空出世,国家之幸,民族之幸啊”
“何部长谬赞了,马铮愧不敢当,不管我们以前有什么分歧,但是我们现在却处在统一战线上,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龙的传人。是龙怎能让东洋小丑骑在我堂堂中华的头上,所以抗击日寇。还我河山不只是国民政府的责任!”
接着马铮又说道:“就像蒋委员长在去年发表的庐山抗战声明中说的那样,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抗日大业人人有责,我们虽政见不一,但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拉整个中华民族的后腿的,这是我马铮的承诺,也是我们所有**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在我军对日作战中,如满足我部生存之基本要求,我部绝不侥存保存实力之念,保证完成武汉守卫司令部下达的作战任务。”
其实,在马铮所部到达之前。何应钦等人就同******商谈过,虽然他们说动了延安方面派部队参加武汉会战,但是如果来的不是马铮所部的主力,那么对大战的帮助实在有限。况且,如果八路军在战斗正酣的时候被击溃了或者是在大战中保存实力,那就不是在帮忙了,而是在拉后腿,他们不得不防。
但是现在看到马铮身后已经完成集结的部队。何应钦白崇禧等人知道这肯定是一支百战精锐。不说别的,单单这些人的体格就比南方的士兵要强壮很多。一个个膀大腰圆满脸的横肉,一看就是狠角色。
再看这些人站立的姿势,一个个宛如标枪一样,卧如弓站如松,目不斜视,更无交头接耳谈笑打闹之人。即便是比之他们精心训练出来的德械师还要有纪律。
还有就是这支部队的武器装备,好家伙,清一色的三八大盖,连一支杂牌枪都没有。而众所周知,这三八大盖乃是日军的制式装备。绝对不可能出售给中国人的,因此想要得到三八大盖唯一的途径就是战斗缴获。
这数千支三八大盖得需要击垮多少日军才能缴获这么多的武器,看来日本人确实是在这支部队手上吃了不小的亏。总而言之这支部队绝对是一支难得的精锐,只可惜人数还是太少了,只有不到八千人。如果兵力可以番一倍的话那就可以当一支战略力量使用了,而八千人只能称之为一支战术力量。
听完马铮的话,何应钦身后的一个军官有些不满地问道:“那请问马师长所说的满足你部生存之基本要求指的是什么,如果你部以这样的借口来推脱战斗任务,我们又如何知道呢?”
马铮并不认识此人,但是他却知道能跟在何应钦身后的绝对不是无名之辈,而且此人还是佩戴陆军上将衔,这肯定是国民党部队中有名的战将,不然言语和目光都是不可能这么犀利。
“不知这位将军是谁?还望何部长介绍一下。”马铮彬彬有礼地说道。
何应钦正要介绍,但是这位发话的将军却抢先说道:“鄙人顾祝同,就不劳老长官介绍了。”
马铮心里一禀,对于顾祝同他还是知道的,何应钦麾下骨干军官之一,同时还是何部的四大金刚之一,资历极高。而此人还是抗日战场上有名的悍将,所部第三战区各部队从淞沪会战开始一直打到现在,几乎是大小战役均为落下。
“原来是顾长官,对于你的问题马铮会向大家解释清楚地,但是我想现在这个地方可不是谈话的好地方,可允许稍后再做解释好吗?”马铮不亢不卑地说道。
何应钦笑着说道:“对、对、对!这倒是我们失礼了,马师长的部队今晚就到西山军营休息吧,至于马师长以及诸位就同我回我的官邸吧,我已经命人在家里设宴为诸位接风,马师长你认为呢?”
马铮知道何应钦的为人,当即说道:“好,那马铮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何应钦的府邸很大,和国民党其他高官的府邸公馆没什么不一样,但是走进里面却发现有很大的区别。何公馆装饰装修的很简单,就连民国时期盛行的字画和西方油画等装饰品都很少见,只是在大厅的正对面放着一副大大的何应钦本人的戎装油画。
看到马铮紧盯着这幅油画,何应钦笑着解释道:“这是委员长年前送给我的,我这个人对这些东西都不怎么懂,也不在意。放在书房里又占地方,索性就让我摆在了大厅。”
“何部长这张戎装照看起来确实很威武,很不错!”马铮评价道。
“呵呵,光威武也没什么用,吓不退小鬼子,只能留在自己家里辟邪而已!”何部长自嘲道。
接着何部长又说道:“马师长来自延安方面,有些话我还是要说一说的!以前我们虽然双方因为政治分歧发生过一些不太好的事情,甚至还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武装对峙。但是那都是我们国家内部的事情,无论谁对谁错都是我们国家的内政问题。”
“而现在日军横插一杠子,那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就好比兄弟两人因分歧而出手,在自己家里打的不可开交,而此时却有一个外人破门而入,欲抢这兄弟二人的传家之宝。你说这兄弟俩能答应吗?即然不能答应,那么只能合伙先把传家之宝保下来,至于怎么分那就是以后的事了。”
马铮明白陈诚话中的意思,其核心意思就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所以接口道:“国共两党本是一奶同胞的兄弟俩,两党的目的都是想把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建设成为国富民强的强国,而不再是列强夹缝下苦苦挣扎的蝼蚁。至于以后怎么样我们都不需要讲太多,船到桥头自然直,但是现在东洋强盗已经抢到咱们家里来了,那我们没有什么好说的,客人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那只好拿猎枪招呼了。”
何应钦笑了笑说道:“有马师长这句话敬之就放心了!走吧,家人已经在内厅摆好了酒菜,虽说是些粗茶淡饭,还望马师长不要介意。。。。。。”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九江危机(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一百六十三章:九江危机(求订阅!)
何府的家宴很丰盛,有菜有肉也有鱼,还有上好的老酒,味道还颇有贵州茅台的口味。随后何应钦介绍说他本人就是贵州人,喜欢喝贵州的老茅台,所以家里就常备了一些。
吃完晚饭,何应钦原本是要留马铮在何府过夜的,因为明天一大早蒋委员长还要接见马铮。但是马铮却没有同意,毕竟现在部队刚刚抵达武汉,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离不开他,因此坚决告辞。
无奈之下,何应钦只得派自己的卫队护送马铮前往西山军营。
回到西山军营后,马铮发现绝大多数的战士都还没有入睡,而且还全副武装的集合在一起。
马铮向迎面走过来的黄思成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战士们这么晚了还不休息,不知道明天我们还要训练吗?”
黄思成苦笑道:“司令员,战士们都不敢睡啊!”
“为什么?”马铮惊讶地问道。
“一来是你还没有回来,战士们怕您出了意外!另一方面战士们对国民党还是不放心,害怕******派部队给我们来个突然袭击,所以都不愿意去睡。”黄思成回答道。
马铮知道这是独七师一向的传统,也是马铮训练出来的成果之一,警惕周围的一切,包括友军。
但是马铮却知道******不会在这个时候对独七师下手的,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虽然干过不少,但是在眼下这个关节眼,他却不会更不能对马铮所不下手,不然他连国民党内部的麻烦也摆不平,这不是一个眼光远大的战略家、政治家所应该犯得错误。
作为一个后世的军人。马铮更了解******这个人,虽然说人们戏称******为“花生米”,笑话******的战略战术指挥水平只适合当一个步兵营长。
但是马铮却清楚******的强项并不是指挥士兵作战,他最让世人称道的是其政治嗅觉和眼光以及政治手腕。如果说李宗仁和白崇禧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