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帅若是跟曹操等人一样,我一定会建议少帅率先出兵将献帝抢到手中,无论携天子令诸侯,还是奉天子令诸侯,都对少帅的霸业大有裨益,可是如今吗?献帝这枚棋子,万万留它不得。”说着,四下扫了一眼,沮授起身来到陈削的近前俯身贴耳低声道“不如,让他彻底从这世上消失。”
陈削忙问道“这是为何?洛阳远在千里之外,值得吗?”
“我们是黄巾,汉室正统虽然早已名存实亡,可只要献帝尚在人世,无论是百姓,还是诸侯,心里依旧还念着汉室,如献帝不在了,汉室仅剩的一点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到时候,各路诸侯再无顾及,彼此之间,争斗也好,攻伐也罢,仅仅是为了一己私欲,而少帅所作所为却是为了天下万民,两相对比,少帅必然得万民拥护,这件事,做,对少帅来说,只有益处,没有坏处,就算你不做,世家和诸侯依然不会容你,献帝若亡,看似天下大乱,实则,却利于少帅趁势坐收渔利,到时候,人人称王,败亡也是必然,而少帅心存天下,必将仁者无敌。”
“可是北方鲜卑战事也不远了,这个时候,冒然分兵赶往洛阳,合适吗?”虽然沮授说的在理,既然自己造反,皇帝死的越早,死的越快,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只是陈削还惦记着北伐鲜卑的事情。
“少帅勿忧,有戏志才为少帅谋划,在我看来,鲜卑只需五万精兵足以应对。”
“这件事少帅如有意,必须雷霆风行,否则,一旦被曹操等人将献帝抢到手,可就懊悔不迭了。”
沮授看的长远,如果陈削不造反,他会建议第一时间将献帝抢到手,现在吗?恰恰相反,就算陈削不杀献帝,天下士族也不会容他,杀了,反而能加速汉室的覆灭,这对陈削,百利无一害。
少了汉室皇权的掣肘,曹操,吕布,孙坚,张鲁,刘焉,谁还会真心在乎这天下是不是汉室的天下第啊?必将私心膨胀,人人称王,而陈削所做的一切,惠及万民,必将更得百姓拥戴。
说句不好听的,陈削杀献帝,没有人会觉得惊讶,反而觉得理所应当,换了旁人,则是大逆不道。
因为陈削本身就是义军,他要拥护汉室,反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庞统看到了献帝的作用,沮授也敏锐的发觉到了。
陈削思索了一番,很快便做出决定,当即派遣徐晃张颌二将前往洛阳劫杀献帝,自己则坐镇燕山随时准备对鲜卑发动总攻。
刘备听从了庞统的建议,先派人在南郡放出风声,这种事,不需要说的太明显,周瑜聪明机智,心细如发,得知献帝东归的消息,周瑜细一思索,也觉得可行,连忙去请示孙坚,孙坚对此倒不怎么上心。
这一点,孙坚可就比不过曹操,在孙坚看来,自己手中握有玉玺,献帝早已名存实亡,接到江东来,反而还限制了自己,杀又杀不得,还得表面上装出恭敬的样子‘侍奉’这位小主子,这对一向耿直豪爽不善心计的孙坚来说,大为不爽。
周瑜却劝道“主公,若献帝在手,主公就可名真言顺的号令群雄,无论封赏,还是任命,没人敢违拗,忠于汉室的臣民也会争相依附到主公的身边,主公的霸业,必将如虎添翼,有朝一日,天下安定,再让献帝悄无声息从人间蒸发,主公何虑之有?”
周瑜笑的很神秘,在周瑜看来,献帝仅仅是一枚棋子罢了,用完了,随手丢了就行了,就算孙坚抱着玉玺,也不能妄自称帝,孙坚细一想,也觉得在理,于是点了点头“如此,公瑾,你就自行安排吧。”
此事非同小可,经过深思熟虑,周瑜还是觉得自己亲自前往胜算更大,于是便让孙坚父子留守荆州,权当放刘琦一马,等转过年关再一举荡平荆州。
可是,他哪里知道,庞统所献的计策,环环相扣,就在周瑜动身的时候,刘备已经派人分别前往了武陵和山越。
第三百九十九章,献帝东归路
张颌徐晃接到命令,两人亲率两万名精兵,一路马不停蹄,昼夜急行,直接绕道并州一路向东进发,并没有人穿过冀州,以免碰上张绣或者曹操的人马。
对沮授看来,事情应该不难办到,只需除掉献帝就可大功告成,若是抢夺的话,还得沿途护送,难免中途不生出意外。
刘备听说周瑜从南郡起兵,顿时松了口气,周瑜也带了两万精兵,随行更有太史慈凌操护卫,等周瑜大队人马离开,刘备可就忙开了,既要派人游说山越又要向武陵沙摩柯求援,忙的不可开交,还不忘派人将献帝东归的消息向兖州和冀州散播。
先让周瑜率兵离开荆州,再将消息散出,不出庞统所料,曹操得到消息后,帐下谋士一致建议出兵劫夺献帝,只不过,这些文人说的比较冠冕堂皇一些,美其名曰“勤王保驾!”
曹操当机立断,非常果断的率领两万精兵,带着典韦许褚两位虎将过颍川直奔洛阳。
孙坚,曹操,陈削,三路诸侯都派兵劫夺献帝,形势千钧一发,陈削出兵虽然不晚,也不算慢,毕竟相距太远,周瑜最早动身,行程最近,率先抵达洛阳,正好赶上献帝久经辗转抵达洛阳。
献帝这东归之路,其中酸楚,简直就是一桩人间惨剧。事情的起因还得从李郭汜的内斗说起。
李郭汜一个挟持百官,一个抢了天子,两人互不相让,打的不可开交,足足激战了三个多月,两人杀的昏天暗地,张济正好屯兵弘农,闻听朝廷政局有变,当即提兵前来劝架。
张济的兵力虽不甚强,可来得正是时候,便如站在了一个大天平中间,压上了哪头,另一头也受不了会翘起来,李、郭汜不得不卖张济一个面子,因为张济一来就声明了“两家罢兵,释放天子与众朝臣,哪家不从,张某即与对方并力讨之!”
李、郭汜这时谁不想抢先把这个潜在的盟友拉到自己这边来?于是都表示接受张济的调停,暂时停战,至于放人,却都要求对方先行动,二人的理由一样:我先放了,你那边变了卦,我岂不是被忽悠成了天字一号的傻瓜了!
两边又顶上了牛,张济也没有好办法。偏偏献帝又犯开了思乡症,坚决闹着要回洛阳,再也不想在这个令人伤心的长安待下去了。
其实,李也不希望皇帝回长安皇宫,那里值钱的物件都被自己抢得一干二净,可要是把皇帝放回洛阳去感觉也不大对头,一时拿不定主意。
恰逢三辅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又加上长安战乱,百姓民不聊生,尸体相食已尽,活人亦难幸免,今天啃了他人的胫骨,不知明日自己的大腿又将是何人口中的美味。
朝臣也不能幸免,一个个仅能以西凉军士的残羹剩饭为食;献帝呢?也好不到哪儿去,那李也不是什么舍斋的施主,尤其是那些献帝的左右侍从,连个半饱也难混到。
献帝实在饿得撑不住了,就找李想要副牛骨头啃,你们吃肉,俺们啃点剩骨头总行吧?
李心想:你活得挺滋润啊,还想熬骨头汤喝?不想闪了献帝的面子,就派人给献帝送去了一架臭了十几天的牛骨头,嫌臭?那还是饿得轻!
又一位出来抱打不平了,这位见义勇为的就是李的亲信部将杨奉,原牛辅部曲将董承也及时响应,郭汜的阵营也不甚稳定,曲将杨定也喊起了忠君保国的革命口号,这下两人终于受不了了。
再加上小皇帝的软磨硬泡,一个劲地夸李忠君爱国,说那郭汜可就差多了,最后干脆又送了李一顶大官帽大司马,感动得李心肠一软,便将献帝放行东归了,郭汜见状犹豫再三,也释放了众朝臣,不过也没白放,也勒索了一顶车骑将军的官帽戴到了头上。
献帝与朝臣们总算聚到了一起,事不迟疑,快走!免得夜长梦多。
现在大家就盼有人能施舍一顿饱饭,做官的如果断了顿,那饥饿感可能比平头百姓来得更强烈。
当回乞丐吧,可要饭也不易呀?此去洛阳,千里无人烟,白骨蔽野,饥民遍地,树叶草根早已挖尽,想从人家嘴里求食吃,可也得人家嘴里有呀!没奈何,只得走到哪儿算哪儿,前面第一站便是段煨所驻军的华阴郡。
想要着饭回洛阳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才从长安逃出去不久,后面就响起了震天动地的喊杀声。
原来,李、郭汜醒过神来了,俩人一琢磨,不对呀,真让献帝及大臣回到了洛阳,能饶得了咱们俩?
别内斗了,掉转枪口一致对外吧,谅他们拖家带口也走不远,先追上再说!
不过献帝现在也有了护驾的军队,就是杨奉、张济、董承、杨定,保皇派与造反派的血战又将进入**,只不过其结局便是让献帝与大臣们陷入比做乞丐还要凄惨的境地。
郭汜一开始也是护驾东归中的一员,大概是因为李在释放皇帝时顺手讨了个大司马的官,让他心理有点不平衡,凭什么呀?
那俺就当一回半道的解差,把大家劫到坞,那时再与你李比个高低上下。至于打的旗号?当然是保国救驾到坞。
作为领衔护驾东归的郭汜现在位居车骑将军,官是最大,可将献帝移驾坞这么大的事还是要统一大家的认识的,马上召集护驾领导班子开会讨论。
谁知那杨定、杨奉、董承三股合一,郭汜反而成了少数,而且这时的杨定被封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并且董承还是当朝国丈,女儿是汉献帝身边的董贵人,比官也比不过这几个保皇派,所以郭汜才无奈回军与李讲了和,二人马上又重新合兵杀来了。
献帝及文武百官逃出魔窟之后,行动非常迅速,虽然忍饥耐寒,但还是不敢有丝毫拖拉。
就这样他们一行好不容易到了华阴,饿得眼都绿了。所幸华阴的宁辑将军段煨不是小气之人,大伙总算吃上了一顿饱饭。
第四百章,剑拔弩张
大臣将军们还没来得及温饱呢,保皇派的内部又出了邪事。
后将军杨定与段煨有点旧怨,见献帝当晚宿在了段煨的大营,自认为抓到了把柄,当夜便声称段煨扣留了献帝。
杨定指挥本部军马开始进攻段煨营。段煨也不是个软柿子,结果两部打了十余天也没有分出胜败来,这期间段煨供应御膳,招待百官,毫无造反的迹象。
就在这时,李、郭汜杀到了。
毕竟打的旗号还是来救驾,所以就先收拾背义谋反的杨定。杨定经不住前后夹击,全军覆没,只身逃亡荆州。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济出来抱打不平,与杨奉、董承又闹起了矛盾,张济又一次掉转了枪口,与赶来“救驾”的李、郭汜搞起了大联合,向杨奉、董承开了火。
为争皇帝,双方于弘农东涧展开了大战。
杨奉原来是被董卓招安的白波军将领,本来战力就不如剽悍的西凉军;董承所部更属弱旅,怎么能抵抗得住联合起来的西凉铁骑?弘农东涧的一场大败当在情理之中,只是苦了军营中的献帝与百官。
杨奉、董承二人拼全力保着献帝逃往曹阳,百官与宫女们可就遭了殃,献帝用一顶大司马的官帽从李手中换回了宫女与嫔妃,据史载:“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于是弃妇女、辎重、御物、符策、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