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大战期间,因为帝国本土一直没有遭到威胁,而且帝国地主战场是在太平洋上,太平洋战场并不是重型轰炸机的主战场,对夜间防空作战的要求几乎没有。因此帝国6海两军都不是很重视夜间战斗机,只是帝国6航拥有一种型号的夜间战斗机,主要负责在大6战场上对付俄军的轰炸机。
最重视展夜间战斗机的是英国与德国,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本土都在战争期间遭到了大规模的轰炸,而且都遭到了夜间轰炸。当时,英国与德国都是用度快,机动灵活地中型轰炸机改装为夜间战斗机的,比如英国非常有名的“蚊”式轰炸机就有夜间战斗机型号,而且是一款相当不错的夜间战斗机。德国也改装了其Ju…88式轰炸机为夜间战斗机,也有着不错的性能。可是。归根结底。这些由轰炸机改来的夜间战斗机,准确地说,叫夜间截击机在性能上有很大的缺陷。只能应急,而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战争需要。
美国也属于较早研制夜间战斗机的国家,当时美国称其为重型战斗机。早在美国参战之前,p…38式重型战斗机就已经在美军中服役了。最初的时候,p…38没有安装雷达,因此无法在夜间执行截击任务,只是一款航程相当远地重型战斗机。不过,在太平洋战场上,p…38的表现并不怎么样,毕竟在白天的战斗中。重型战斗机很难是更灵活,度更快地战术战斗机的对手。正因为如此,美军一般用p…38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当作轰炸机使用,很少用其执行护航与防空任务。
在战线推进到了巴拿马的时候,唐帝国与美国都考虑到,如果今后要轰炸美国本土的话,那么不管是护航,还是防空。夜间战斗机都相当重要。直到这时,两个国家才重视夜间战斗机,并且都启动了相关的研制计划。
美国人搞出了一种很奇怪的飞机,军用编号为p…82,实际上就是将两架p…51连接到一起,成为一架有两台动机的重型轰炸机。其测试时的性能是相当可观的,在64oo米高度上能够达到4oo节的度(比“游隼”与“鹰”都要快),爬升率每分钟115o米(当时大部分高性能战斗机也不过就每分钟几百米而已),绝对升限119oo米(这已经赶上“鹏”式轰炸机)了。更恐怖地是,其航程达到了36oo公里,也就是说,作战半径至少都有9oo公里!如果使用副油箱的话,航程还能进一步的提高。
如果仅仅看这些性能,p…82绝对是一款很不错的战斗机,一款在性能上过了战术战斗机的重型战斗机。可实际上,当时美国根本就没有时间完成p…82的所有设计工作,而且所采用的动机也是优先提供给其他部队的,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动机,加上成本等各方面地因素,到29年初的时候,只有少量不完全成熟的p…82完成了生产,而没有正式装备美国航空兵。
当时美国主力夜间战斗机是p…38与p…61这两种型号,其中p…38的数量最多,p…61只少数装备用于防御都的部队。因为在性能上的局限性,p…38也只能承担夜间截击任务,是美国当时主力夜间战斗机。而且当时美军的p…38有好几个大型号,十几种小改型,虽然改进可以提高性能,但是改进带来的后勤保障问题却相当严重,很多p…38就是因为保障跟不上,结果停在机场上无法出动。
比起美国人来说,帝国在此时的研制能力是非常充足的。6军在27年底提出了要求时,包括哈飞,沈飞在内的好几家飞机制造厂都参加了竞标,当时每个飞机厂都提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
成飞的设计方案最为前。当时,成飞已经在与德国方面合作,拿到了几台涡轮喷气动机,正在研制喷气式战斗机。在接到了招标书之后,成飞就提出了采用涡轮喷气动机的一种设计方案,即将两台动机吊装在机翼下。腾出机头的位置安装雷达,配备两名飞行员,其中后座上的是雷达操作员。这个方案的性能指标最高,可是风险也最大,研制时间最长,投入也最大,最关键的是,航程只有15oo公里。远达不到6军的要求,就最先被淘汰掉了。
哈飞的设计方案最复杂,即用两台活塞动机与一台涡轮喷气动机作为动力,平时用活塞动机巡航,作战时启动喷气动机提高度,而且也安排了两名飞行员。可结果与成飞的设计一样,太复杂,研制周期太长,就算其设计航程达到了32oo公里,但是风险太大。也很快就被踢出局了。
沈飞的设计最为保守。即将动机安装在机身后面,同时用从机翼中段延伸出来的支撑梁支撑尾翼,这样就腾出了机头的位置安装雷达。可是该设计的性能指标是最低地。最大度还不到35o节,而且飞机内部空间狭小,改进余地相当有限,最后也被淘汰掉了。
西飞提出的方案最稳重,可也相当保守。采用类似于p…38的设计,动机吊装在机翼上,然后利用连接在动机舱后面的尾梁支撑尾翼,机体就好像是挂在一根巨大机翼上的吊舱一样。该设计的各项指标都还不错,最大度可以达到4oo节左右,航程3ooo公里。4门2o毫米航炮的标准火力,而且还可以改装为战斗轰炸机。
当时设计指标最好的是南飞的方案,该方案借鉴了p…82的设计思想,即将两架战术战斗机结合到一起,两名飞行员位于各自地座舱里面,其中左面地是驾驶员,右面的是雷达操作员,雷达则安装在中间的横翼上。其设计指标是相当高地,最大度可以达到44o节,升限12ooo米,配备4门2o毫米航炮,4挺12毫米重机枪,且全机关键部位都有装甲保护,不挂副油箱的航程就能达到35oo公里。
6军最后采用了西飞与南飞的设计方案,要求两家飞机制造厂在28年年底的时候就拿出样机来,然后进行对比测试,最终挑选一种最为合适的战斗机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两家飞机制造厂立即着手完善设计,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问题更多,而且很多性能是无法达到设计指标的。比如西飞的方案最终的度只有39o节,比设计指标低了1o节以上,而南飞地设计方案在安装雷达的时候遇到了不少的麻烦,主要是安装在中段横翼上的雷达受到了两侧机体的干扰,探测范围有限。
28年底,两家飞机制造厂都各自完成了12架样机,随即进行对比测试。到29年1月,6军宣布技术性能要差得多的西飞方案获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飞的战斗机不存在雷达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而招标书上明确说明,要地是夜间战斗机,而不是一架重型战斗机。南飞对此表现了极大的不满,因为除了雷达之外,南飞设计的战斗机在各项主要性能方面过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战术战斗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了。
6军没有因为南飞的抗议而修改决定,很快就向西飞下达了订单,要求西飞在4月份之前完成至少5oo架的制造工作,同时通过6军的验收。而作为安抚,6军也给南飞拨了一笔继续研究的经费,要求南飞去完善自己的战斗机。
生产工作迅开始。战争期间,西飞主要生产6军的战术轰炸机与运输机,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与其他几家飞机厂一起生产“鹏”式轰炸机,而西飞负责轰炸机的后机身的生产工作。因为6军已经停止订购战术轰炸机,对运输机的需求也降低了很多,29年只有不到2oo架的订单,西飞有足够的产能满足6军的要求,甚至是过6军的要求,到4月初,西飞就完成了两个批次,共72o架战斗机的生产任务。
这种战斗机被6军命名为“猫头鹰”,原本是取名为“夜枭”,不过之前6军已经有一种战术轰炸机用了“夜枭”这个名字,所以就改用了俗名。
在西飞完成了第二批战斗机的生产任务的时候,6军的测试工作也已经完成。虽然“猫头鹰”在度,升限,乃至火力方面都不算拔尖,而且比起当时很多战斗机来说都差了不少,但是6军对其总体性能还是满意的,认为是一种成熟的,可靠的,而且坚固耐用的夜间战斗机。
确实,“猫头鹰”仅仅只能达到385节的度,93oo米的升限,32oo公里的最大作战航程,以及2门2o毫米航炮,2挺12毫米重机枪的配制,这些性能指标都不怎么样,当时几乎所有活跃在战场上的战斗机都要比其优越。可是,“猫头鹰”作为夜间战斗机,其最主要的是雷达的性能,而这是得到了6军认同的。其配备的帝国最先进的机载火控雷达的性能足以使其成为最优秀的夜间战斗机了!
四月上旬,运载着这72o架战斗机的船队就离开了松江港,一路东行,在五月中旬到达了加勒比海。因为都是装船运送的,所以这些战机在到达之后,还要进行组装与测试,至少也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
对罗云冲来说,他一直想要得到的夜间战斗机终于到达了。而这时候也有参谋提出,应该集中在夜间轰炸美国的农场。夜间轰炸的效果明显要比白天好得多,而且夜间大部分的农业收割队都在休息,农业机器也都比较集中,白天收割的粮食也没有转运,容易毁坏。因此,在夜间轰炸的时候,收到的效果更大。
最关键的是,能够在夜间威胁到轰炸机的只有美军的夜间战斗机,而轰炸机借助雷达告警机的帮助可以避开美军的夜间战斗机。其次,夜间护航战斗机可以组成自由猎杀部队,专门去对付美军的夜间战斗机,这些都有帮助。
罗云冲采纳了参谋的意见,随即就命令司令部的参谋军官开始着手策划轰炸行动的具体方案,并且动员部队准备执行轰炸任务。按照罗云冲订下的时间表,5月3o日,轰炸行动就可以开始了!( )
第四十四节 枯萎的大地
五月三十日,罗云冲组织了第一次带有检验性质的轰炸行动。这天十个中队的12o架“鹏”式轰炸机给携带了16枚“橙剂炸弹”,在两个中队72架“猫头鹰”的伴随下对以麦库姆为中心的十几个大型农场进行了夜间轰炸。
因为这次轰炸规模并不大,而且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出动的夜间护航战斗机提前拦截了美军的夜间防空战斗机,轰炸机无一损失,全都安全的返回了机场。次日上午,罗云冲派出了侦察机,前去拍下了找到“橙剂轰炸”的地区的照片。
侦察机返航之后,情报军官用最快的度将航拍照片冲洗了出来,随即就对照片进行了甄别分析。当天下午,罗云冲拿到了最终的轰炸报告,在遭到轰炸的12个农场中,一共有75ooo亩田地的农作物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另外还有大概1oooo亩的农作物受到了严重破坏。
报告与科研人员的分析结论基本上一致,大部分农作物在数个小时之后就枯死了,而且橙剂有很强的渗透能力,及时是埋在地面下的土豆也无法避免遭到破坏。肯定了轰炸效果之后,罗云冲随即就命令能够出的轰炸机,按照已经制订好的轰炸计划,轮番袭击美国东南部地区,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所有大型农场。
从六月一日夜到六月三十日夜,整整三十个晚上,罗云冲6续派遣了24oo架轰炸机重点轰炸了从得克萨斯州南部的哈灵根,到佛罗里达半岛的迈尔斯堡之间的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期间,罗云冲还让人改进了“橙剂炸弹”。使战术航空兵也能够参加轰炸行动。从六月十二日白天开始,战术航空兵也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