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威胁,在登6艇群靠近了海滩的时候,美军海滩防线上的机枪堡垒终于开始“言”了。
密集的机枪子弹如同雨点般地射向了那些正在冲上海滩的登6艇,子弹打在前方地挡板上,让登6艇里的官兵都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可此时没有任何一名官兵感到惧怕,为了保证登6成功,第一批登6部队里的官兵都是服役两年以上,参加过登6作战的老兵了,而那些原本编制在这四个团里的新兵都被临时抽调了出来,放到了第二批冲滩部队里面,没有参加第一批进攻。
四支登6艇群几乎同时冲上了海滩。登6艇本来就是平地船,这样就能够保证让6战队官兵尽量靠近敌人的防线,而不是在向敌人防线推进的时候遭到敌人的射杀。当登6艇上的挡板放下来的时候,官兵们迅的冲了出去,可最先到达那批登6艇上的官兵仍然遭受了惨痛的损失。
当时,在四段登6海滩上,乙海滩上的战斗最为惨烈。负责冲滩的是第第1138。24oo名官兵,参加登6作战的有18oo余人,分别乘坐4o艘登6艇,而配属于该团的重装备都由第二批登6艇运送。最重要的是,这段海滩距离代基里最近,而且也是美军防御最为严密的地点之一。
在到达海岸线之前,就有两艘登6艇被炮弹击中,上面的官兵
部伤亡。而在冲上海滩的前五分钟之内,至少有2ooI官兵来不及离开登6艇,就被密集的机枪弹雨给放倒了。接下来的十分钟里,已经冲上了海滩的官兵被美军的机枪活力压得抬不起头来,而当时跟随该团一起上岸的五名炮火引导员牺牲了四人,最后一人也受了重伤。
直到六点四十五分,当支援炮火开始向该海滩上的美军防线进行覆盖性炮击的时候,6战队官兵才抓住机会,冲到了美军防线的前面,找到了掩护。而此时,战斗最轻松的甲海滩上的6战队官兵已经撕开了美军的防线,另外两段海滩上的战斗也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
离开了美军机枪火力重点杀伤区域的6战队官兵立即把携带的爆破筒连接了起来,然后由工兵负责炸开美军的防线,好让步兵冲进去。此时,第二批冲滩的登6艇与登6舰已经靠近了海滩,如果第一批冲滩部队不能尽快撕开美军防线,清除掉美军的机枪火力点的话,那么第二批冲滩部队就将遭受更大的伤亡。而第二批冲滩部队里,工程兵占了多数,如果工程兵伤亡太大的话,那就会影响到接下来的战斗。
第1138团的官兵动了猛烈的进攻+&1t;动的进攻。六点五十分,该团两个连的官兵先突破了美军的防线,实际上这两个连都只剩下了不到5o名官兵。六点五十五分。该团官兵开始清扫防线上的美军机枪火力点。七点整,战线推进到了海滩后方,基本上完成了战术突击。到七点过五分,第二批登6艇冲上海滩地时候,该团官兵已经向海滩后方推进了第二批登6部队能够顺利上岸。
第1138团的战斗行动一直持续到了~只有218官兵还能够继续战斗,另外有1174名官兵负伤,阵438人,其中八成以上人员在进攻美军海滩防线的时候伤亡!
从这就可以看出当时乙海滩上的战斗有多么地激烈,而且这也是付出代价最大的一个战场。其他三段海滩上的战斗都要轻松得多,特别是甲海滩上,6战队几乎没有费多少力气就占领了美军的海滩防线。并且迅向内地推进。丙海滩与丁海滩上的战斗也不是太激烈,在六点五十分之前,都已经攻占了美军的海滩防线。
在第二批登6部队,特别是重装备送上岸之后,局面迅转变。韩绍锋第一批投入的四个6战师都是他手里最厉害的,可以说。这也是登6作战的一个基本原则,利用最厉害地部队去打头阵。先击溃敌人,至少是撕开敌人的防线,然后再投入预备队扩大战果。
实际上,前面四个小时的战斗要比韩绍锋预料得顺利得多。当初,韩绍锋急着投入第二批冲滩部队,就是担心第一批进攻部队无法撕开美军的方向,以集中两批部队的力量动进攻。可实际上,第一批冲滩部队就已经完成了任务。另外,美军的抵抗也要比预料地弱得多。而顺利进攻除了归功于勇猛作战的6战队官兵之外。其他各部队地支援也相当关键,特别是一直在后面支持6战队的支援舰队。
在登6开始后的前四个小时里,支援舰队的炮火打击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虽然护航航母上的战斗机没有在夜间出动,但是数十艘火力支援船上的火炮就足够让美军受的了。如果当时没有火力支援船的支持,在没有主力舰队的情况下,6战队是很难成功登上海滩地。而在这四个小时里,韩绍锋已经将四个6战师的作战部队送上了海滩,虽然还有很多重装备,特别是炮兵部队没有送上去,工程部队也被留在了后面。但是有四个6战师上岸,基本上已经能够确保海滩阵地的安全了。
支援舰队是在十点半左右撤出的。两支支援舰队都必须要返回外海补充弹药,不然就无法在白天继续为6战队提供炮火支援了。从这个时候开始,部署在牙买加的海航岸基战术轰炸机取代了支援舰队,继续为6战队提供支持。
虽然航空兵投下的炸弹威力更大,但是在火力的密集度,持续性,以及及时性等方面,轰炸机是不可能与火力支援船相提并论的。一架战术轰炸机最多携带八枚小型炸弹,而且往往一次轰炸就投下了所有的炸弹,而且从6战队出呼叫,到轰炸机投下炸弹,至少需要5钟的时间,有地时候甚至需要1o分钟的时间。同样地,火力支援船上的炮火可以持续数分钟之久,而且覆盖的范围更大,同时支援到达的时间在两分钟以内。从这两项重要的数据上就能看出,在登6作战中,轰炸机是不可能取代战舰上的火炮的。
十一点,韩绍锋下令已经开始向内6推进的6战队放慢推进度,并且重点巩固海滩阵地。当时他还没有把指挥所转移到6地上,仍然在他的那艘旗舰上指挥战斗。此时韩绍锋最为担心的就是美军的反击。
美军在海滩阵地上的防御不怎么样,这已经证明更多的美军部署在纵深防御阵地上,而现在支援舰队已经撤走了,如果美军开始反击的话,贸然进攻的6战队就要吃大亏。韩绍锋的担心很快就变成了事实,十一点四十分,美军的反击部队到达战场,当时赶刚收回来的6战队还没有能够建立起防线,整个登6场都受到了致命的威胁。
就在韩绍锋焦急的呼叫空中支援的时候,突然东南方向的海面上空出现了一片红色的闪光,接着沉闷的炮击声就传了过来,韩绍锋先是有点惊讶,接着他就反应了过来,那是战列舰上的主炮出的炮击声,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不会参加支援登6作战的联合舰队在最关键的时候赶到了。( )
第三十九节 反复搜索
续两天的搜索都没有结果,郝东觉比谈仁皓还要急躁是由他亲自安排的,他甚至为每一架侦察机设定了侦察航线,而按照郝东觉的判断,只要斯普鲁恩斯的大西洋舰队距离他不4oo海里,他的侦察机就会有所现。可问题是,两天内,郝东觉已经派出了上千架次的侦察机,在方圆5o万平方海里的海域内进行了数轮反复搜没有什么现,这甚至让郝东觉怀疑大西洋舰队里的战舰会不会都是潜艇,不然,怎么可能躲得过这么密集的侦察搜索呢?
在谈仁皓跟随第三特混舰队杀回登6场的时候,郝东觉成为了两支舰队的最高指挥官。四日凌晨,东觉又安排了一**规模的侦察搜索,出动了五支特混舰队里的数百架侦察机,在舰队周围方4oo海里范围内进行了拉网式的密集搜索,可是到了凌晨五点,也就是在大部分的侦察机都已经完成了搜索任务的时候,仍然没有一架侦察机回电报。这让本来性情就有点急躁的郝东觉几乎快要暴跳了。他甚至想在这个时候电报给谈仁皓,告诉谈仁皓大西洋舰队没有在这附近,这样就可以结束侦察搜索行动,舰队就可以前去支援6战队作战,这总要比在外围做一些无用功好得多吧。
当时,舰队里的侦察机飞行员也都疲惫不堪,在高强度的行动中。每架侦察机一天至少出动两个架次,一次地持续飞行时间4小时,算上任务规划时间,以及其他的准备时间,每名飞行员一天至少需要忙碌十个小时。甚至达到了十二个小时,休息时间不足八个小时,就算是再优秀的飞行员在如此高强度的行动中也会很快疲劳的。郝东觉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才希望尽快结束搜索工作,不要拿飞行员地安全与生命开玩笑,可是谈仁皓给他下达了明确的任务,即在四日之前,必须要让舰队处于战斗状态,搜索与侦察工作绝不能有半点松懈。
无奈之下。东觉在四日凌晨安排了新的侦察任务。这次又将出动一半的“侦察鹰”,主要的搜索方向仍然是除了17o到24o范围之外的所有海域。五支特混舰队一共可以出动9o架侦察机,除掉部分因故障无法起飞的之外,至少可以动用8o架侦察机,而需要搜索的29o,基本上每架侦察机负责三度半方位角上的侦察搜索。这个侦察密度是相当巨大地,即使是4oo里的侦察半径上。侦察机需要搜索的海域宽度也不过25海里。在此情况下,郝东觉将侦察半径扩大到了45o里,这实际上已经过了侦察机与舰队的通信距离!即使是到这个距离上,侦察机的横向间隔距离也在3o海里之内,也就是说察鹰”上的雷达只需要搜索左右15海里地海域,而“侦察鹰对舰队类大型目标地探测距离过了3o海里,如果天气状况甚至会4o海里。
搜索密度是相当巨大的。只要大西洋舰队45o里范围之内,就不可能躲过所有的侦察机。一支有六艘航母,数十艘护航战舰的大型舰队即使采用密集编队航行,其横向宽度都过了2o海里,纵3o海里以上。也就是说,不管侦察机从哪个方向接近,不管大西洋舰队向哪个方向航行,至少会有两架侦察机将“撞”上大西洋舰队,而只要有一架侦察机有所收获,大西洋舰队就不可能逃过轰炸机的打击。
东觉派出了他能够派出的每一架“侦察鹰”。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如果再找不到大西洋舰队。那就只能证明一点,斯普鲁恩斯根本没有想过要靠近联合舰队,大西洋舰队也没有在附近海域活动,说不定早就在返回诺福克的路上了。
第二特混舰队地侦察机在五点二十五分的时候开始起飞,随即其他的四支航母特混舰队的侦察机也都出了。郝东觉给出动的83架侦察机全部安排了具体的飞行航线,并且每一艘航母上都有数部电台专门负责与这些侦察机联系,只要有一架侦察机现了敌舰队就行了。可是,郝东觉当时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侦察机与舰队的最大通信距离只里,如果大西洋舰队4oo里到45o里之间的话,那么侦察机就无法及时的回电报,甚至会在到达报距离上就被美军的战斗机给击落了。
在这83架侦察机中,编44地“侦~“贝尔加湖”号航母上起飞的,飞行员是李耀芳少尉,而雷达操作手是连廷威上士。在第三舰队,乃至整个帝国舰载航空兵中,两人都是不折不扣地新人。
两人是同一天加入帝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并且从此就成为了搭档,而他们最先飞的就是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