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流院线注重放映质量,私人院线注重观众的体验。
好梦院线做过类似的尝试,但效果不理想,一方面是国内的大环境,观众不适应这种模式,另一方面商业收益达不到预期。
市场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观众同样如此。
“您和张亿谋导演合作过,最近张导的几部片子遭到国内电影人的批评,反响不好,您怎么看这件事?”孟净提问道。
“说起这个,我挺感谢张亿谋,《活着》这部戏的改编费和编剧酬劳加在一起我拿了五万块,那时候五万块不少了,而且,他拍的电影让《活着》这部小说打入了欧洲市场。”林子轩追忆道,“张亿谋早年在艺术上有野心和抱负,从电影里能看出来,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是奔着经典去的,自从转向都市题材的片子后,就有点迷茫,看不到个人风格了。”
“您是说张导的转型失败了?”孟净追问道。
“不能这么说,应该说处在一个调整期。”林子轩纠正道,“一个导演转型需要很大的勇气,尤其是成名的导演,有压力,不知道观众能不能接受,相比较那些一直重复自己的导演,张亿谋算是胆子大了,不过他需要时间调整,找到自己擅长的方面。”
“冯导呢?他也在转型,您觉得他需要调整期么?”孟净换了一个话题。
“我和冯导太熟了,反倒不好说,大家都认为他擅长商业电影,冯氏喜剧嘛,实际上如果看他拍的电视剧,就知道他能驾驭不同类型的题材。”林子轩沉声道,“这次说不上是转型,就是投资大了点,给他的发挥空间更大。”
“冯导还会拍贺岁片么?观众对冯导和葛老师非常期待。”孟净好奇道。
“肯定会,好梦公司不会放弃贺岁片市场,事实上,国内的电影市场走到了一个拐点,加入世贸组织后,咱们每年要进口二十部海外大片,在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下,国产电影境况堪忧。”林子轩分析道,“贺岁档和春节档是国内最好的档期,获得的收益率最大。”
“林总这么不看好国产电影的前景么?好梦公司今年几部影片的票房都很高,快成国产电影的半壁江山了。”孟净不解道。
“那要看和谁比了,就拿《小雪的大冒险》来说,目前国内的票房接近两个亿,算下来不到三千万美金,还没有《小雪的大冒险》在北美第一天的票房多。”林子轩举例道,“差距客观存在,不容忽视,就像是和好莱坞大片一样。”
两人没有严格按照采访提纲来,较为随意,想到哪儿聊到哪儿。
孟净不想要林子轩公式化的回答,她希望双方更为坦率的交流。
第七百五十一章 综合
夕阳西下,时间流逝,访谈继续。
“差距虽然存在,但不是说咱们就没有机会追赶。”林子轩接着说道,“经济的大发展必然带动娱乐的大发展,老百姓富裕了,就会追求精神上的享受,院线的放映质量和带来的体验是在家里看碟片无法相比的,可以预见,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影院,促进院线的建设和票房的增长。”
“您预计国产电影的票房什么时候能超过《泰坦尼克号》?”孟净发问道。
《泰坦尼克号》是好莱坞大片的代表,三亿五千万人民币的票房一直悬在国产电影头上,让国内电影人感受到来自好莱坞的压力。
虽说这个票房有多方面的因素,却反映了一个事实。
国产电影目前达不到那样的高度,有人说《泰坦尼克号》是商业大片,故事烂俗,全靠特效和**吸引眼球,毫无艺术性可言。
这就在钻牛角尖了。
面对好莱坞电影,有用的东西要学习,不能带有偏见,否则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这儿没有时间表,这要分两方面看,单纯从票房上超越并不难,国内的院线在快速发展,荧幕数量增多,票房将有个大喷发,五年或者六年吧,我觉得就会出现五亿左右票房的国产影片。”林子轩判断道,“但是,别忘了,《泰坦尼卡号》是九七年上映的片子,票房上没有可比性,真正要比较的是影片的质量。”
“这个质量,您指的是商业性还是艺术性?”孟净不确定道。
孟净接触娱乐圈的时间不长,她擅长撰写明星的报道,但对电影行业缺乏深度的了解,或者说是一知半解。
娱记不是电影理论家和专业学者,他们面对的是普通读者,报道的是普通读者感兴趣的热门话题。
既生活在演艺圈的外围,也处于圈子的表面。
林子轩在这个行业超过十年,作为国内最大民营影视公司的掌舵人,他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肯定不同。
“是一个综合考量。”林子轩回应道,“你们总觉得商业片和文艺片互相对立,圈内一些人也有这种看法,不过在市场面前,没有这么绝对,文艺片也可以卖座,商业片也会失败,这个质量是综合各方面因素得出的结论。”
“媒体评价一部电影的手段非常单一,有没有拿奖,有没有票房大卖,只有拿了奖或者票房高的影片才算是成功。”林子轩继续道,“这么说其实没错,拿奖意味着获得专家的认可,票房意味着获得观众的认可,这里面缺少了一道程序,那就是综合考量。”
“您的意思是……”孟净疑惑道。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时光网上对电影的打分就是综合考量的一个指标,有人觉得电影虽然不怎么样,可画面不错,有人认为演员的演技不行,但剧情还能看,这些想法通过打分的形式表现出来,看到分数就大概了解一部电影的质量。”林子轩举例道,“当然,电影公司内部对影片的综合评价要复杂的多,不仅是商业或者艺术,画面和音乐,服饰道具等等都要考虑进去。”
“《泰坦尼克号》是好莱坞工业最高标准的体现,它的艺术性不强,可其他方面为它加了很多分数,特效只是一方面,优美的音乐,华丽的服装,紧凑的剧情和富有张力的戏剧冲突,综合分数很高。”林子轩说明道,“国产电影要比较的话,就是综合质量的比较,这个分数越高代表着影片越成功。”
孟净努力跟上林子轩的思路,同时也在掌控访问的节奏。
专访对记者的要求颇高,这不是聊八卦,而是深入的交流,如果记者准备的不充分,或者知识储备不足,容易陷入尴尬和被动。
“差得很远么?这次冯导的《英雄》呢?”孟净询问道。
“我们做《英雄》主要是想走国产大片的路线,好梦从低成本喜剧片起家,冯导和葛老师的组合非常成功,受到观众的欢迎,收益很好,我们可以选择继续做下去,反正能赚钱嘛。”林子轩沉声道,“当公司立足之后,不缺资金了,就不再满足于现状,无论是冯导还是葛老师,都有转型的考虑,冯导想拍大片,葛老师想拍文艺片,那时候我们就有制作商业大片的考虑。”
“《英雄》是一次尝试,和《泰坦尼卡号》或许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我觉得这个差距在缩小,有了这次的经验,我们今后能够做的更好。”林子轩坦然道。
“姜闻是《英雄》的主演,还是艺术指导,圈子里有人说他不好合作,耍大牌,您觉得呢?”孟净探问道。
“姜闻怎么说呢,他有才华,有才华的人难免有傲气,他不是不好合作,只是说话直率了些,你们记者恐怕感触最深。”林子轩说笑道,“我和他合作过几次,他的个性比较倔,不愿意妥协,张亿谋是陕北人,性子也倔,拧巴,但他在某些方面懂得妥协,姜闻不行。”
“那拍戏的时候怎么办?”孟净好奇道。
“很简单,找个好说话的导演或者让他自己做导演,随他折腾去。”林子轩如此说道,“对姜闻你不能和他较劲,要给他发挥的空间,或许能出来一部有意思的片子,上次张亿谋和姜闻拍了一部都市轻喜剧,整部片子的节奏被姜闻给带偏了,没有了张亿谋的风格,不能说成功,不过的确很有意思。”
“有人说张导是和张伟评合作后才拍不出好片子,张伟评太商业化了,和张导以前的艺术理念不同。”孟净试探道。
孟净听说过好梦公司和张伟评不合的传闻。
张伟评在演艺圈四处树敌,这是一种炒作的手段,但不太被圈内人认可,觉得他过于功利,不值得深交。
“张亿谋和张伟评这两人的性格不同,张亿谋内向,张伟评张扬,他们组合在一起算是互补,导演和制作人的模式在国内很常见。”林子轩评价道,“有了张伟评在前台操作,张亿谋可以安心的拍电影,不过我总觉得他们的组合不太稳定,性格差别太大,迟早闹出矛盾。”
第七百五十二章 潮流
林子轩对张伟评没有好感,不介意点出他和张亿谋之间存在的矛盾。
说白了,就是搞文艺的和搞投资的那些事儿。
九十年代初期,文艺界流行吃大款,那时候文艺工作者是一份高雅的职业,大款就是暴发户,不受待见。
后来,大款们进入演艺圈,吃了不少亏,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于是,他们想掌握话语权,控制导演,控制明星来为他们谋取利益。
张亿谋和张伟评就是如此。
张亿谋红遍欧洲的时候,张伟评还在卖盒饭,刚开始张伟评巴结张亿谋,巴结上了就投资张亿谋的片子。
到最后,心态膨胀了想控制张亿谋,觉得自己是张亿谋的恩人。
在娱乐圈,这种博弈一直在上演。
特别是电影产业市场化之后,资本将占据上风,并全面影响电影行业的发展,好莱坞就是最好的例子。
“前几天正式实施的新版《电影管理条例》,和九六年的旧版相比,有四个方面的重大改变,审查制度、合拍片、发行业务和外资投资国内院线。”林子轩列举道,“这说明政策在放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影产业的改革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二零零二年二月一日,广电总局发布了最新修订的《电影管理条例》。
鼓励国内电影公司和国外电影公司合拍电影,对审查制度做了进一步的阐明,不像以前那样模棱两可。
合资建设影院,允许外商出资占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比例。
这些条例的修订意味着政府在电影制作和发行方面的政策性限制逐渐消失,为资本涌入电影市场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不仅对国内的企业具有吸引力,国外的资本也会蜂拥而来。
或者说,华国的电影产业正式进入了市场经济的时代,这和国家提出的“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方向基调一致。
好梦公司今年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实际上是占了政策的便宜。
“能谈谈您自己么?您的家庭和生活,在媒体眼里您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孟净用轻快的语气说道。
“你看我神秘么?还不是普通人一个。”林子轩温和道,“性格使然吧,我不太擅长和媒体打交道,你们总想着挖什么大新闻,我这儿可没有大新闻,又不是那些明星。”
“可您管着明星呢,您发掘了那么多明星,有什么窍门么?”孟净好奇道。
“不能说发掘,是金子总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