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音像制品的制作发行,电影技术公司,影视基地,艺术人才的培养等等。
好莱坞的大电影公司就是一个独立的娱乐王国,旗下有几十家分公司,负责经营和影视相关的各种产业。
那是用八十年积累下的底蕴。
好梦公司的发展不到十年,缺乏底蕴,想赶上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尚需努力。
大家认为应该拿下石总手里的股份,不过有人担心公司的资金链,《小雪的大冒险》这个项目投入太大,公司目前是负债经营。
于是,融资这个老话题再次被提及,吸收外部资金承担风险。
既然《小雪的大冒险》第一部证明了能够卖座,好梦公司可以向外界筹措第二部和第三部的拍摄资金。
至于拿到资金后怎么用,是偿还银行贷款还是投资其他项目,都好操作。
这就是资本运作。
唯一的风险在于一旦《小雪的大冒险》这个项目遇到挫折,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容易引发不良的连锁反应。
林子轩觉得自己和石总走在同一条路上,想发展就要不断的扩张。
不同之处在于,他大概知道一个底线,不那么盲目,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领域都插手。
影视基地的事情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好梦公司随后发布了一份融资公告。
《小雪的大冒险》续集电影的融资计划,预备向社会筹措三亿元资金,优先考虑和影视行业相关的企业。
如此既能获得充足的资金,还能拉拢一批新的影视公司。
当然,如果电影赚钱了,这些投资的公司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第七百三十三章 十年
孟净策划撰写的专题文章《文艺的生活》告一段落。
她把文章的落点放在了正走红的赵莉颖身上,对好梦公司这位重点培养的准国际影星做了全面的介绍。
在结尾处她这样写道。
“赵莉颖将来的路还很长远,没有人知道她能走到哪一步,正如好梦公司的未来,这家由林子轩和他的朋友们创立的影视公司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注视着,观察着,期待着。”
半年时间,二十五篇文章,共计三十多万字。
《文艺的生活》讲述了林子轩和好梦公司过往的点点滴滴,通过对各色人物的描述,勾勒出上世纪九十年代文艺圈的风貌。
或许有所偏颇,有所不足,但蕴藏着一种情怀。
刚刚进入新世纪,大家就开始怀旧了。
这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有关,以前十年是一个怀旧周期,如今五年前的事情都会觉得陌生,好像是另一个年代的故事。
大众选择性的遗忘过去,或者说没有时间怀念。
新一代的人提起九十年代,会觉得落后和不可思议,没有手机的日子怎么过,人们的价值观不知不觉的发生着改变。
这个系列的文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除了介绍的是当红明星外,还有九十年代那种简朴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叁联生活周刊》的读者群偏向于小资和知识分子。
这部分读者喜欢孟净的文章,孟净在娱记圈扬名,区别于那些一味追求劲爆消息的娱乐记者,她的文章有一定的情怀和深度。
或者说,她有了自身的品牌。
在娱记的圈子里,孟净和另外一位叫做袁雷的女记者并称为“南袁北孟”。
她们的报道有自己的视角和特点,吸引特定的读者群。
最重要的是她们有自己的资源,能够获得独家的采访机会,和明星聊得来。
孟净在北方,手上最大的资源是好梦公司,袁雷在南方,对香江娱乐圈更为了解,是她重点报道的方向。
《文艺的生活》完结,读者反响不错,杂志社的主编建议孟净结集出版。
趁着《小雪的大冒险》的热映,和好梦公司相关的图书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孟净将因此名利双收。
这叫做蹭热度。
《叁联生活周刊》和负责图书出版的叁联书店同属一家,有出版方面的资源,杂志社同样能从中赚上一笔。
不过要想这本书成为畅销书,最好能获得好梦公司的认可。
一旦获得官方认可,在宣传上就能打上好梦公司的旗号,甚至是请好梦公司的当红明星推荐这本书。
如果在图书的封面印上“葛尤、冯晓刚等数十明星大腕联袂推荐”的字样,这本书想不火都难,卖出几十万册问题不大。
但是,想获得好梦公司的认可并不容易。
这和名人传记是一个道理,写传记的作者分为两种,一种是名人授权的作者,一种是未经授权的作者。
拿到授权的作者名正言顺,同时在写作上受到一定的约束。
不能刚拿到授权,回头就把这位名人给骂上一顿,这不厚道。
未经授权的作者写作上较为自由,为了吸引读者曝出一些野史和内幕,有侵犯别人名誉的嫌疑,容易惹上官司。
《文艺的生活》想获得好梦公司的认可,成为官方版本,修改在所难免。
作为一名娱记,孟净没那么清高,认为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动,她和好梦公司是合作关系,再说,她还惦记着对林子轩的专访呢。
如果书里加入一篇林子轩的专访,就更为完美了。
她把出版图书和专访的事情告知了好梦公司的公关部门,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这是好事儿,有利于好梦公司的宣传,不过需要对图书内容做进一步的审查。
至于专访,再次遭到林子轩的婉拒。
孟净退而求其次,邀请林子轩为图书写一篇序言,一本介绍好梦公司发展的图书请公司的董事长写序言合情合理。
林子轩婉拒了专访,不好意思再拒绝,就答应下来。
他抽时间翻看了孟净的文章,由于是女记者,又从事娱乐工作,他感觉文章过于感性,缺乏理性的分析。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商业方面显得不足。
或者说,作者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好梦公司和文艺圈的发展变迁。
九十年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作为过来人,林子轩深切的感受到那种思想的冲突和碰撞,政策的反复变化,人们的焦灼和无奈。
好梦公司是大变革的结果,是时代的产物。
他想借这篇序言说一说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感触,从一位文艺工作者的角度讲述刚刚过去的那个十年。
《我们的十年》,这是他给序言定下的题目。
看着孟净的文章,一幕幕往事浮现在心头,从大学毕业进入体制,再从体制离开自行创业,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最为清楚。
酸甜苦辣,人情冷暖。
林子轩没有一味的怀旧,他把重点放在大时代和小人物身上,如何适应时代的变革,并在变革中抓住机遇。
“过去的十年,好梦从蹒跚学步到茁壮成长,经历了多次变革,每一次都让自身变得更强,抵御更大的风险。”林子轩在最后写道,“变革并不可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期待着下一个十年。”
在稿纸上写完了序言,他检查了一遍。
虽然电脑逐渐成为办公的标配,但林子轩如今更喜欢手写,他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退步,只是觉得手写舒服。
既然舒服,就没必要改变。
林子轩站起身,走出书房,来到院子里,进入腊月,一天比一天寒冷。
堂屋里,慕姗姗正在对调皮的女儿进行说服教育,郑秀莲在帮着孙女说话,小雪马上就要参加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期末考试。
标志着正式进入了一个竞争的环境。
慕致远和李虹今年将陆续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享受天伦之乐,老人和孩子的轮番交替,这或许就是生活。
林子轩深深吸了几口冷气,把怀旧的情绪抛在脑后。
他走入屋内,望着女儿求助的小眼神,露出一个宽慰的笑容。
第七百三十四章 天地
香江,《无间道》前传的拍摄正在进行之中。
前传的时间线设定在九七之前,香江尚未回归,港岛内帮派林立,势力强大,其中以倪氏家族为主,是各大帮派的龙头。
旗下五大头目控制不同的地区,嚣张狠辣,就算警方也不敢轻举妄动。
剧情从龙头老大被枪杀开始,掀起了一场血风腥雨的帮派内乱,江湖纷争。
警方一方面想控制局势,另一方面想借机削弱帮派的势力。
在这场各方的博弈中,两名卧底的小人物作为棋子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他们被动的参与其中,却又想掌握自己的命运。
九七临近,香江回归在即,帮派面临着新的抉择,生死存亡,只在一念之间。
这就是《无间道》前传的故事主线。
和第一部偏向于警匪片不同,这一部的重心放在了帮派斗争上,除了第一部的演员,还加入了吴震宇等新的角色。
虽说没有前作的演员阵容强大,少了刘德桦和梁朝维,但媒体的热度不减。
只要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闻都会被香江媒体热炒。
《无间道》上映以来,三个多月的时间,在亚洲地区的总票房超过一亿三千万人民币,票房和口碑均获得成功。
香江电影人从刚开始的惊讶到后来的赞誉,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
《无间道》成为这一届香江电影金像奖的热门影片,唯一能够和它抗衡的只有周星持的《少林足球》。
黄勃在续集中继续扮演傻强的角色,戏份不多,春节前就能拍完。
除了拍戏,他还要学习,准备今年的高考。
离开学校那么多年,重新拿起书本,说实话,很不容易,好在艺校对高考成绩的要求不高,只要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就行。
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贾章柯考了三年,高考成绩仍然不过关。
过了春节,黄勃准备回老家闭关,请家教专门辅导,他的户口在老家,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他参演《无间道》的续集压力不大。
一方面人物的性格塑造早已完成,傻强作为配角,挖掘不出太多的亮点,如果表演的太过用力,有抢戏的嫌疑。
再说,剧组中内地的工作人员多了起来,互相照顾,比拍第一部的氛围要好。
大家一起闲聊,出去玩,不会有遭到孤立的感觉。
香江的工作人员对待好梦公司的员工态度友好不少,不友好的人都被踢走了。
好梦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卖座电影证明了自身的实力,《小雪的大冒险》在香江上映一个月,票房超过四千万港币。
说到底,有实力才会得到认可。
不过,强龙不压地头蛇,香江影坛属于香江电影人,好梦公司作为外来者,只能说暂时站稳了脚跟。
《无间道》的续集仍旧是好梦公司和刘德桦的天幕公司合作。
最近天幕公司内部出现了问题,香江媒体曝出了公司股东不合的传闻。
天幕有两位大股东,一位是刘德桦,另一位是麦绍堂,双方各占一半股份。
二零零零年,刘德桦重组天幕公司,拉了麦绍堂入股,麦绍堂以投资房地产起家,后转入电讯行业,在香江总资产超过十亿港币。
刘德桦需要麦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