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子轩和王钟军在一个圈子里,是盟友,说上一声是应该的。
内地不少人觉得香江电影人代表着高端大气上档次,香江明星是票房保障,那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
随着内地影视行业的发展,香江电影人在不断的贬值,不需要过于推崇。
“那是当然,咱们不惯他们的毛病。”王钟军回应道。
林子轩听到这话笑了笑。
这位大王总可不是个好惹的人物,侦察兵出身,在美国留过学,见多识广,想占他的便宜很难。
华宜这两年发展的不慢,王钟军走的很稳。
旗下虽说没有顶尖的导演和演员,但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正在力捧一位叫做李兵兵的女演员。
“美国那件事对《小雪的大冒险》没有影响吧?”王钟军担心道。
在这个项目上,华宜投了两千万进去,自然不希望出问题。
“我觉得影响不大,离片子上映还有段时间,再说咱们这是魔幻片,不是现实题材,不会有限制。”林子轩解释道。
北美地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小雪的大冒险》想要收回投资,势必要在北美地区上映。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人的安全感降低,经济受到影响,排外情绪加剧。
这可能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但不是大问题。
这时候,高园园过来和林子轩打了声招唿,《我的野蛮女友》亚洲票房火爆,她一跃成为亚洲影星。
由于都市女孩的靓丽形象,得到不少大品牌广告商的青睐。
从化妆品到服饰,从珠宝到运动品牌,光是广告费就收入数百万。
她现在拍戏片酬都按照一线女星的价格,电视剧两到三万一集,电影每部八十万到一百万,上涨了十倍。
王钟军看到高园园,颇为感慨,一部电影造就了一位亚洲人气偶像明星。
说偶像没有错,高园园的演技还有待提高。
“林总,我们公司的兵兵一直想和冯导合作,下次有好角色记得帮帮忙,促成她的这个心愿。”王钟军请求道。
李兵兵出演了几部影视剧,在观众面前混了个脸熟,可想要成为一线明星,需要和大导演合作才行。
“行,都是小事儿。”林子轩应承道。
孙丽是第一次参加电影的首映式,穿着随意,一身黑色裙装,不像其他女演员要么礼服,要么旗袍。
不过作为沪城女孩,对时尚有着自己的理解,简单有时候也是一种美。
《无间道》是好梦公司今年的重头戏之一,只要空闲的演员都会参加首映式。
不光是给电影助威,还是一个亮相和交流的舞台。
各路明星云集,记者采访拍照,说不定就登上了明天的娱乐新闻。
孙丽看到现场有名气和没名气的演员基本上都去和林子轩打招唿,她在犹豫自己要不要过去。
作为好梦公司的老板,林子轩自然是全场的焦点。
有名气的演员和林子轩有些交情,打招唿很正常,没名气的演员也想借助这个机会在林子轩面前露个脸。
孙丽给自己鼓劲,走到林子轩和王钟军身旁。
“林总,我是……”孙丽自我介绍道。
“我知道,你叫孙丽,是个沪城姑娘。”林子轩温和道,“在京城生活的怎么样?还习惯么?有问题就和经纪人说,或者找我也行。”
“还好,谢谢林总。”孙丽赶忙道。
“既然来了公司,就是一家人了,别这么客气。”林子轩如此说道。
好梦公司盛大的首映式拉开了《无间道》在内地公映的序幕。
影片的市场预期很高,院线相当看好,排片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只有主旋律影片或者贺岁片才有这样的待遇。
香江方面,各大院线联合发行,刘德桦和梁朝维的合作是一大卖点。
虽然香江的电影人不看好这部安静的警匪片,但观众的反响很好,大家看惯了套路,这种有新意的电影受到欢迎。
上映一周,香江票房突破一千八百万,内地票房达到一千两百万。
虽说内地上映的城市多,但每座城市的影院比较少,票价较低,加上排片和盗版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票房不算高。
随着上映城市的增加,打击盗版力度的加强,内地的票房还有上升的空间。
主要是口碑很好,根据好梦公司的调查,《无间道》在内地影院的满意度超过百分之九十五,观众普遍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当然,也有人感到失望,觉得太闷,不好看。
按照香江电影人的说法,这是一部闷片,不是传统意义的商业片。
在时光网上,《无间道》的评分是八点三,获得年轻观众和影评人的认可。
有了这些数据的支持,足以证明了电影的成功。(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四章 稿子
孟净坐在电脑前,桌上放着一杯刚冲的速溶咖啡,还冒着热气。
她喜欢一边写稿子,一边喝咖啡,提神。
“在写这篇稿子的同时,黄勃出演的《无间道》在内地的票房已经超过千万,这不是一年中最好的档期,能拿到这么高的票房证明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值得观众进影院观看。”
孟净在写对黄勃的专访。
她记得采访时黄勃非常谦虚,认为他在《无间道》里的作用不大,主要是刘德桦和梁朝维两人精彩的对手戏。
电影公映后,观众对黄勃饰演的傻强给予了认可。
在一众香江明星里,黄勃的表演不算太出彩,但有了自己的特点,观众看后不会说这个演员像谁。
黄勃不像谁,他就是黄勃,演员需要辨识度。
比如有女演员,别人称她为“小巩莉”,而不是称唿她的名字,这不是夸她,没人喜欢生活在其他人的阴影下。
孟净对黄勃感觉不错,因为黄勃性格好,愿意配合。
就算问了尴尬的问题,黄勃没有回避,也不黑脸,态度友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娱乐记者和演员的关系变了,多年前,记者和演员可以做朋友,记者有报道的底线,演员愿意坦承的交流。
娱乐记者充当了演员和读者之间的桥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到了现在,记者给演员挖坑,演员对记者防备,双方俨然成了敌对关系。
尤其是年轻记者,总想弄个大新闻,偷拍跟踪,毫不顾忌演员的个人**,突破了各种底线,把演员当成了赚取名利的工具。
孟净身在娱记圈,早已见怪不怪。
她和黄勃聊天觉得舒服,没有针锋相对和故意为难,就像是朋友间的闲聊。
只有和演员面对面深入的交流,才能通过观察和言谈了解对方,单凭媒体的报道很难勾画出准确的人物形象。
“从歌手到演员的蜕变之路。”
这是孟净为专访起的题目,对黄勃做了详细的介绍。
黄勃人生的转折点是参加了第一季的《华国之声》,有意思的是当年那些和音乐公司签约的歌手没有成名,被淘汰的黄勃却成了明星。
可见,任何比赛都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输赢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将来。
“被淘汰后我坐公交车回家,说不失落那是假的,同时也有点轻松,总算是结束了,以后安安心心的工作,好好生活。”黄勃回忆道,“回到住的地方,我躺在床上睡着了,节目组打电话找我,说林总要见我,我那时还犯迷瞪呢。”
正是林子轩通过《华国之声》发掘了黄勃,才有了如今的亚洲新星。
孟净对林子轩很好奇,怎么就能看出黄勃适合当演员呢?
林子轩的眼光在业内不是什么秘密,发掘了不少优秀的演员。
孟净想当面问林子轩这个问题,最好是一次专访。
她写了十几篇有关好梦公司的专题报道,对好梦公司的主要人物做了细致的调查和走访,慢慢摸清了这家公司的整体脉络。
冯晓刚和葛尤是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不怎么参与公司的管理,象征意义更大。
林子轩掌控大局,很少负责具体的事务,于东是好梦公司的大管家。
在这帮人身后,还有一个女性小团体,慕姗姗、徐繁和邓洁等人虽说不属于好梦公司,可影响力不容小觑。
还有一个人物是林晓玲,她是第六代导演的代表,在公司里地位特殊。
这是好梦公司的核心层,他们的关系网遍及京城三大艺术院校、京城电影制片厂、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和华国电视台等等。
几乎囊括了大半个京城演艺圈。
挖掘的越深,孟净越有兴趣,她有种在书写演艺圈史的感觉,手里搜集来的资料,今后说不定能写书出版。
或者为林子轩撰写个人传记什么的。
她就是这么想想,喝了口咖啡,看着自己的采访笔录,继续写稿子。
黄勃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出演过多部不为观众熟知的配角,《白蛇传》中的狼妖是戏份比较重的一部。
直到《我的野蛮女友》横空出世,给了黄勃发挥的机会。
“我在《渴望》续集里有个客串,也就两三分钟,观众看得时候可能没注意,后来林总想再拍个故事,就把我们俩找来了。”黄勃解释道,“我和园园在公司开讨论会的时候根本没想过片子能火成这样,太意外了。”
让孟净意外的是黄勃有报考电影学院表演专业的想法。
以黄勃眼下的名气不用上电影学院,不愁没戏拍,上学反而会浪费掉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应该趁机多拍几部戏,扩大影响。
“我的外形条件不太好,成名的太突然,主要是占了影片题材的便宜和公司的栽培,我明白自己的演技还很欠缺。”黄勃坦然道,“你说像我这样的,成不了偶像派,只能朝着演技派的方向努力了。”
“你对你们林总怎么看?你觉得林总是个什么样的人?”孟净最后问道。
“私下议论领导不好吧,提纲上没有这个问题啊。”黄勃拿起采访提纲,翻找了一遍,怀疑道。
提纲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约定的大致采访范畴。
当然,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不一定按照提纲来,可以自由发挥,但不能过分。
“我就是好奇,咱们随便聊聊,不会写进稿子里。”孟净保证道。
“真要我说?我们林总光明伟岸,才华横溢,年富力强,带领着好梦公司走在成功的大道上。”黄勃夸张道,“你可以写进稿子里,我在公司的待遇能不能提升就靠它了。”
孟净自然不会把这段写进稿子,就是个玩笑。
她写好稿子,检查了一遍,觉得满意,没有发给主编,而是先用邮箱发给了黄勃的经纪人,这是业内的惯例。
小叶看了稿子,提出自己的建议。
双方讨论后达成一致,这篇专访的稿子才会交给杂志社的主编审核。
孟净也可以直接把稿子交给主编,那她就有可能失去好梦公司的新闻资源。(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五章 游戏规则
今年的电视金莺节于十一月一日在湘南开幕。
为了让更多演员前往湘南,增加人气,湘南广电做出了一个决定,没有到场的演员将取消争夺最终大奖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