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少圈内人认为一个好端端的具有深度和批判性的第五代导演,先去投诚市场,又去趋近体制,从此再也拍不出合格的电影。

    有记者采访过张亿谋,问起是什么促使他做出这种转变,有没有内情。

    “没有内情,我就是想安心的拍电影。”张亿谋这么回答道。

    他没有像第六代导演那样非要抗争,非要拍自己想拍的片子,他的解决方式很简单,既然这种不让拍,那我就拍能拍的。

    在其他人看来这叫做妥协,他觉得这是讲究实际。

    你抗争了,被禁了,拍不了电影,浪费多少时间,还不如好好的干活。

    按照这种逻辑,张亿谋应该是实用主义者。

    这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很多人觉得张亿谋是农民出身,这是一种误解。

    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医生,父亲是军官,爷爷是当地的大户,他只是到农村插了三年队。

    不过这种出身在当时被称为黑五类,无论是考学还是当兵都过不了审查。

    张亿谋为了突破出身的限制,在乡下替老百姓画主席的画像,迅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感,由于会打篮球,被特招进了棉纺厂当工人。

    摄影技术让他在棉纺厂从车间调到了工会的宣传队,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

    他这才有机会破格进入电影学院的摄影系,变成如今的大导演张亿谋。

    这就是一条逆袭之路。

    对张亿谋来说,只有有用的东西,才值得他花费时间和精力。

    “这次申奥上面的决心很大,这部电视片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其他国家都在用心准备,咱们不能落后。”张亿谋沉声道,“我想把圈子里最好的人才都找来,制作一部能打动西方评委的片子。”

    “张导既然说了,我做主,让晓玲来做副导演。”林子轩答应道。

    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了申奥做贡献,这个觉悟他还是有的。

    林晓玲眼下没有拍片计划,光是审核那些剧本就占用了她大部分时间。

    拍这部申奥片要一两个月左右,别看只有五分钟,涵盖的内容太广了。

    包括京城的经济、文化和体育等各个方面,还要挑选群众,航拍京城的景观。

    再把实地拍摄的内容和以前的纪录片完美的剪辑在一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张亿谋听到林子轩答应下来,不由得松了口气。

    在这个位置上,他要协调各种关系,这和做导演不同,做导演只要掌控剧组就行了,剧组人员是他的手下。

    林子轩不是他的手下,只能商量着来。

    他们一个是大导演,一个是影视公司的老板,在圈子里的影响力上,林子轩更胜一筹,但在电影领域,张亿谋站在了顶峰。

    只能说是各有千秋。

    谈妥了这件事,两人闲聊了几句。

    “我听说李桉的《卧虎藏龙》在美国反响不错,电影杂志的评价很高,拿到奥斯卡提名应该没问题,希望能拿奖,这几年华语片不太景气。”张亿谋感慨道。

    张亿谋有几部电影被送去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评选。

    获得过提名,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拿到奖。

    《卧虎藏龙》在刚刚结束的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上获得了观众票选最受欢迎影片,李桉拿到了最佳导演,徐晶蕾拿到了最佳女配角。

    在多伦多做了两组访问,一组是北美地区的记者会,一组是国际记者会。

    这是奥斯卡的起跑点,拿到奖项是一个好兆头,影片的气势起来了。

    新闻报道的增多,知名度的提升,受到更多关注,都是在为奥斯卡蓄势。

    随后,纽约影展选择《卧虎藏龙》作为闭幕影片。

    标志着在北美地区宣传的开始,整个计划非常细致,需要不停的制造话题。

    《卧虎藏龙》在国外电影节上接连获奖让国内的电影人颇为惊讶,美国专业的电影杂志纷纷给出好评。

    有杂志甚至把《卧虎藏龙》评为本年度十佳电影之一。

    这就让国内的媒体和电影人看不懂了,在国内遭受差评的影片却在西方得到专业电影人和影评人的追捧。

    “李桉也这么认为,目前看来苗头很好,就看最后有没有拿奖的运气了。”林子轩回应道。

    “前两年我打算拍一部武侠片,没找到好本子就放下了,想不到这种类型的武侠片在西方有市场。”张亿谋琢磨道,“等弄完这个申奥的电视片,我也试试看,咱们的电影想进入西方市场不容易。”

    张亿谋还是想要冲击奥斯卡。

    他和李桉的区别在于李桉是西方电影学院教育出来的,理解西方观众的需求。

    张亿谋毕竟没有经过那种教育和生活环境,感觉上隔着一层,不够通透。(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三章 高清

    林子轩和妹妹说了这件事,让她暂停手里的工作,进入张亿谋的制作团队,拍摄申奥的电视片。

    除了为申奥做一份贡献,也是一次难得的经验积累。

    张亿谋选择的都是国内影视圈的顶尖人才,可能不被外界熟知,却分量十足。

    观众看一部片子,最关注的是演员,其次是导演。

    至于幕后工作人员,只有圈内人才会注意到,像摄像师、灯光师、美工师和道具师等等,这些人是影片制作的中坚力量。

    冯晓刚当初在剧组做美工的时候,没人认识他是谁,成为导演后才出名。

    在人群里,大家总是注意光鲜亮丽的那个,忽视平凡普通的那个。

    媒体在宣传上会夸大演员的作用,客观的说,一部电影的成功演员只占百分之三十的功劳,制作团队占百分之三十。

    影视公司的宣传发行占百分之三十。

    剩下的百分之十是运气,没有运气影片同样难以成功。

    这是对一般影片而言,大导演执导的电影,导演自然会成为焦点。

    那些顶尖的幕后人员是各大影视公司招揽的目标,林晓玲与这样的制作团队合作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五分钟的电视片虽然短,但其中的某些创意和镜头不亚于一部大制作。

    从技术层面讲,这部电视片将全部采用高清摄像机拍摄,不仅可以快速捕捉画面,还能呈现出画面的美感,给人视觉上的冲击。

    高清摄像机是这几年出现的新技术,发展很快,受到专业人士的欢迎。

    尤其是在纪录片领域。

    它或许还做不到纤毫毕现的程度,却能抓住生活中的细微变化,比如花开的瞬间,人脸部的微表情等等。

    把高清摄像机用在纪录片上,将是一场行业内的革新。

    林子轩想到了一部讲述美食的纪录片,正是用高清摄像机拍摄。

    姗姗文化旗下有一档叫做《美丽华国》的旅游节目,主要在国内四处寻找美景和美食,以及当地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

    这档节目只是笼统介绍,走马观花,让海内外的华人观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由此培养了一支制作纪录片的团队。

    林子轩想让这支团队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国内的美食,叫做《舌尖上的华国》。

    与大多数美食节目在厨房制作不同,这档节目会走遍大江南北,寻找那些或平常或稀有的各类美食。

    把美食的生长环境、制作过程和烹饪手法完整的摄录下来。

    重点放在美食与人,以及社会的关系上,从新的视角看待美食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向世界展现华国的美食文化。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林子轩不清楚目前的高清摄像机能不能达到他期望的效果。

    在这个手机还不具备拍照功能的时代,不能对摄像技术抱有太高的要求。

    不过,既然张亿谋准备用高清摄像机拍电视片,说明他应该做过尝试。

    林子轩打算让公司购买一台高清摄像机拍一段画面看看效果,如果可行,就把这个项目筹备起来。

    高清摄像机的价格不菲,一部专业级的机器要好几十万。

    这部《舌尖上的华国》大概需要投资一千万,用来购买设备和实地拍摄。

    这是一部可以制作成一个系列的纪录片,机器设备不会浪费。

    而且,想把一种美食的形成过程拍出来需要大量的时间观察,不能着急。

    纪录片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和时间相关的影像,有些纪录片要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是一场和时间的竞赛,比拼的是耐力。

    再说在京城上空的航拍,这种机会非常难得。

    在国内一次全城航拍的花费大概要五十万,这是用直升机的价格,用热气球的话会便宜些,最便宜的是用遥控飞机。

    但遥控飞机拍出来的画面不够稳定,不适合这种高质量的电视片。

    由于航拍的成本太高,各大电视台要使用这类镜头会采用外购的方式,拿钱购买航拍的镜头,剪辑到节目之中。

    所以,观众在电视上看到城市全景的画面感觉似曾相识。

    其实,那是同一个镜头,只是在不同的节目中反复出现。

    这次申奥的电视片将全方位的展现京城的各个方面,吃穿住行,民俗和旅游。

    快速行驶的地铁,起降的飞机,自行车比赛等等。

    林晓玲以往执导的多是剧情片,以室内戏为主,拍摄大场面的机会很少。

    执导《渴望》续集那会是刚好碰到了新世纪的庆祝活动,不是剧组的安排,那个没办法安排,上哪儿找那么多群众演员啊。

    就是把当时的场景拍下来,感觉特别真实。

    申奥的电视片不同,光真实不行,还要让人震撼,那只能是一遍遍的拍,直到拍到最满意为止。

    这很正常,影视剧中那些精彩的画面,没有说一遍就过的,都要拍好多遍。

    媒体上说某位演员演技好,拍片子一遍过。

    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导演不认真,一种是演员不认真,大家都在敷衍。

    好的导演和演员不会满足,拍了一遍后会琢磨,还能不能更好。

    林晓玲参与这部电视片的制作,能积累拍摄大场面的经验。

    林子轩预备明年启动《小雪的大冒险》的电影版,为了票房和在西方的宣传,前面两部会用美国的导演执导。

    一旦电影步入正规,在全球有了影响力,他将用国内的导演执导续集。

    或者说让电影国产化,用这部系列电影培养国内的人才。

    林晓玲是《小雪的大冒险》导演的首选。

    不是说拍了续集,林晓玲就能成功进入美国的主流电影圈了,而是通过拍续集掌握好莱坞拍这类影片的经验。

    再用这种经验制作东方式的魔幻大片,这是林子轩的打算。

    要实现这个规划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看起来很长,但对于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来说,用五年就能学到经验,非常划算。

    安排好林晓玲离开后青年导演扶助基金的事务,林子轩启程前往湘南。

    他带着包括《白蛇传》剧组主演在内的一众明星参加华国金莺电视艺术节。(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主

    在从京城飞往湘南的飞机上,刘滔坐在商务舱内。

    她的位置靠近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