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一部弘扬少林武术文化的电影,那就没问题了,喜剧片很难被接受。

    还有电影中关于踢假球和使用违禁药物的剧情,有映射的嫌疑。

    《少林足球》的故事背景是在内地,还是全国性的足球比赛。

    内地足球界有没有踢假球的现象,当然有,但这种事情不好拿来说。

    这么明目张胆的踢假球,完全不把足协放在眼里,这是在映射足协或者体育总局的官员有问题。

    至少是监管不严,甚至是同流合污。

    体育总局想必会反对《少林足球》在内地上映。

    光是这两点就足以给这部片子判死刑了,不改的话很难通过审查。

    林子轩给出了修改建议。

    片名可以改成《功夫足球》,然后在电影中安排一名形象正面的足协官员,由足协出面惩治大反派,还主角一个公道。

    这是内地电影的标准做法。

    只要周星持同意这两点,其他的都好谈。

    香江电影人对内地的电影审查流程一知半解,在审查《少林足球》的时候,除了文艺界的代表,还会邀请佛教、武术界和体育界的代表参与。

    如果佛教的代表认为有问题,那电影就要做出相应的修改。

    “你们出个价吧?”负责洽谈的香江人如此说道。

    《少林足球》就是打着“少林”的名号吸引观众,影片中用的都是少林功夫,这是一个宣传噱头。

    说起少林寺大家都知道,牌子够响亮。

    要是改成《功夫足球》,噱头没有了,在宣传上也没办法和少林寺挂上钩,效果会大幅降低。

    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修改剧本,太过麻烦。

    再说,周星持的喜剧片是夸张搞笑的无厘头风格,安排一名足协官员出场和整体风格不搭调。

    关键是他们不想改名字。

    香江人是用做生意的方式谈事情,他们觉得好梦公司是想找理由抬高价码,只要花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林子轩让于东不要再谈了。

    他在总局是有关系,事情有操作的余地,但因为你们不想改名字就搭进去他的人情和关系,不值得。

    在总局的人情可不是钱能换来的。

    虽然合作没有谈拢,但买卖不成仁义在,林子轩还是请周星持吃了顿饭。

    吃饭的时候,有香江人抱怨,说在香江听到好梦公司的名头很大,在内地电影圈子里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想到还是不行。

    他们会找其他电影公司合作。

    “我们要是办不成,在内地就没有几个人能办成。”于东如此回应道。

    这两天他负责和香江人谈。

    香江人自我感觉良好,把香江的那一套搬了过来,认为有周星持做票房保障,内地的电影公司根本不会拒绝。

    态度上相当傲气,就是不愿意改电影名字。

    他们的心态还处在香江电影昌盛的年代,觉得自己了不起,不看重内地市场。

    如果真的看重内地市场,别说是改名字,就是改剧情和换演员都会照做。

    林子轩不认为内地的电影审查制度非常合理,可既然想来内地赚钱,就要按照内地的规矩来,否则迟早会碰壁。

    除了心态,香江电影人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变。

    不能把内地的观众当傻瓜,内地不是他们的提款机,缺钱了拍一部烂片过来捞一票,这恐怕是香江电影人的真实打算。

    这些话林子轩不会和周星持说,两人的关系没到那个份上。

    即便现在说了,也不会引起重视,只有等到他们真的想进入内地市场了,真的重视起来了,才能真正的谈合作。

    合作需要诚意,他没有看到对方的诚意。

    香江人并不相信于东的话,只觉得好梦公司名不副实。

    林子轩不在乎,有没有实力不是说出来的,好梦公司不接手,能把《少林足球》引起内地的企业真的不多。

    就算韩三评也不敢打包票,不是说这件事办不了,而是不值得。

    七月初,《卧虎藏龙》从全国的院线下档,总票房达到三千八百万。

    相对于八千万的投资,这个票房有点拿不出手,媒体上出现了唱衰的声音,认为好梦公司赔钱了,武侠大片没有出路。

    单看内地票房的话,的确如此。

    他们没有把海外版权的收益算进去,或者说故意忽略了。

    与此同时,《卧虎藏龙》陆续在亚洲各国上映。(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三章 学习

    黄勃站在建国门的人行天桥上,面带微笑,看着大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

    他的表情很复杂,既带着希望,又显得迷茫。

    在这座大都市里,个人是如此的渺小,容易失去生活的方向,随波逐流。

    “咔!”

    不远处的导演对着黄勃喊了一声,周围车来车往,噪音很大,不喊的话根本听不见,黄勃向着导演跑过来。

    “管导,这一遍怎么样?”黄勃询问道。

    “还行,咱们这样,你的情绪有了,可还差点什么,你要带上回忆,你想着当初从家乡出来的时候那股兴奋劲儿。”管唬比划道,“当然,不是让你真兴奋,而是回忆兴奋,你明白了么?”

    “回忆兴奋?那我再高兴一点?”黄勃琢磨道。

    “我说的可能有点抽象,咱们先别管是不是兴奋了,把情节捋一捋。”管唬耐心道,“你在京城做散工,认识到了生活的不容易,可还是决心继续在京城呆下去,这时候你想到刚离开家乡那会的心情,你就把这个情绪给演出来。”

    “我知道了,给我几分钟准备准备。”黄勃请求道。

    “五分钟吧,太阳快落了,现在的光线正好,等会就暗了。”管唬答应道。

    黄勃站在一旁,酝酿情绪。

    他演的这部片子快拍完了,故事情节很简单,是讲两个外地人来到京城打工,成为小巴车司机,是那种没有运营执照的黑车。

    这一行竞争激烈,为了揽客经常和其他小巴车闹矛盾,最后演变成暴力冲突。

    和黄勃一起来的同乡忍受不了,返回了老家,黄勃仍然在京城坚持着。

    以前黄勃在电视剧里演配角,没觉得有压力,感觉演戏就那么回事儿。

    一个是他演的角色简单,不重要,只要不是重大失误,基本上就过了,电视剧对演员的演技要求不高。

    再说,他没有碰到一个较真的导演。

    管唬这人性子不错,有耐心给演员说戏,不过在拍戏的时候爱较真,演员的表演要到位,不能随便凑合。

    这部戏投资不过一百万,小制作,可管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

    作为主演的黄勃感受到了压力。

    好在这个角色和他的生活经有些相似,都是在京城打拼的外地人,他能融入到角色中去,算是本色演出。

    但在需要表达内心复杂情感的时候,他显得力不从心。

    不是他不理解,而是把握不好尺度,往往用力过勐。

    黄勃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表演训练,管唬是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时不时的说些黄勃理解不了的专业词汇。

    刚开始两人交流有困难,现在好多了,管唬会用直白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要求。

    在管唬的指导下,黄勃逐渐接触到了表演的门槛,觉得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在镜头前面摆摆样子那么简单。

    他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黄勃不懂什么表演理论,他回忆着自己离开家去南方唱歌的经,那时候的确很兴奋,他是在追寻理想。

    如今回想起来只剩下淡淡的感伤,不兴奋,也没有失落,就是平静。

    这么想着,他似乎把握住了什么。

    黄勃对着管唬打了个手势,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摄像机开始工作。

    他漫不经心的走到人行天桥上,站在哪儿,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脸上看不出悲喜,然后他笑了笑。

    他笑的不明显,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

    管唬透过摄像机看着这个笑容,能从中感到一丝缅怀和无奈,虽然离他的要求还有些距离,不过已经可以了。

    他清楚黄勃能做到这种程度不容易。

    这部戏过几天就杀青了,这种小成本的电视电影没什么人关注,只能在电影频道上播出,影响力不大。

    目前国内的电影市场就是如此,他能拿到投资算是不错了。

    国内的导演呈现两极化趋势,出名的大导演能拿到几千万的投资,青年导演想拍部几百万的片子都很难。

    不少人转型去拍电视剧,还有去拍广告片的,那个来钱快。

    拍这部片子他只能拿到五万块的片酬,拍一部电视剧能拿到十五万以上,同样的时间,不如去拍电视剧。

    他听说好梦公司推出了一个扶助基金,为青年导演提供拍片的机会。

    这是好事儿,不过僧多粥少,机会不大。

    剧组收工,几个人背对着夕阳朝着城市的另一边走去。

    整个剧组不到二十人,随着拍摄临近结束,散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他们几个。

    “黄勃,我觉得你应该去学表演,有些东西自己摸索太费劲了,系统学习的好处是能了解自己哪儿有欠缺。”管唬建议道,“要是没时间,可以去进修班,那个比较自由。”

    管唬倒不是看不起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只是觉得黄勃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是科班出身,电影学院在教学上或许有些死板,但对演员的帮助很大。

    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

    比如内心戏,黄勃就不擅长,通过学习表演技巧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我还是考个正规的吧,电影学院收我这样的么?”黄勃玩笑道。

    “电影学院什么人都收,就看你有没有毅力去考了。”管唬如此说道。

    这话不能算错,林晓玲考了两年,贾章柯考了三年,还有不少人都是考了几次才进的电影学院,这需要毅力和恒心。

    黄勃陷入了思考,他感觉到自己的演技不足。

    每天回去都在琢磨应该怎么演,只是一直没有人给他指导,就像是隔着一层墙壁,怎么都想不通透。

    或许真的要去电影学院。

    这时候,黄勃的手机响了起来。

    打电话的是他的经纪人,他没有独立的经纪人,这位经纪人还负责其他演员。

    “黄勃,公司准备筹拍一部大制作的电视剧,要重拍《白蛇传》,你有时间来公司一趟,这是个好机会。”经纪人提醒道。

    好梦公司内部的资源有限,竞争在所难免,毕竟谁都想出演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大制作,将在各大卫视播出,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四章 反派

    《白蛇传》被称为大制作是因为总投资高达一千五百万人民币。

    虽说眼下的电视剧市场火爆,但投资超过千万的剧集不多,基本上在五百万左右,三十集的长度。

    这牵扯到投资回报率的问题。

    五百万的投资能拉来一两位一线明星加盟,只要故事过得去,不需要精雕细琢,就能赚上一笔,迅速的收回成本。

    这是电视剧市场的常态,讲究的是短平快,赚热钱。

    投资规模大,拍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