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是不信任自己的文学经纪人,只是《小雪的大冒险》不一样。
英国的出版社和里特只是把它当作一部有潜力的畅销书,却想象不到这部小说将来能创造出多大的价值。
林子轩要确保以后不会出现任何的法律纠纷。
“林总,合同审查完了,按照您的意见做了修改,对方确认后就能签字。”律师汇报道,“至于注册商标的事情我做了咨询,最好是找英国方面的代理公司来办,还有小说内容的衍生品,牵扯到不少行业,需要时间梳理。”
林子轩要把和《小雪的大冒险》相关联的名称在英美等国注册商标。
包括人物的姓名,书中魔法学院的名称等等。
一旦被别人抢先注册会很麻烦,要不断的打官司,不如先下手,他可以授权别人使用,从而收取一定的授权费用。
小说的衍生品种类繁多,比如魔法袍和魔法帽,以及书中出现的各类物种形象。
魔法师这个职业在西方早已有之,任何服装店都能制作魔法袍,但不能在魔法袍上绣上《小雪的大冒险》里人物的名字拿来销售。
衍生品涉及到服装、玩具、主题公园等行业,产业链庞大,需要一个团队进行管理。
华国国内盗版猖獗,衍生品基本上和作家无关,但在国外却代表着巨大的利益。
虽然现在看起来还早,小说的影响力还没有那么大,可总归是有备无患。
“这样吧,年前这段时间你留在英国,把事情办完,这个项目会发展起来,包括电影的制作和舞台剧的改编。”林子轩安排道,“这次把基础打好,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代理人,以后会方便的多。”
当林子轩在伦敦参加签售会的时候,李桉正在纽约为《卧虎藏龙》做后期。
《卧虎藏龙》这部戏从前期筹备到拍摄完成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其中李桉有八个月没有回家,大部分时间都在片场熬着。
在拍戏的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敏感,精神亢奋,还能坚持的下来。
等到拍完戏,他的身体开始抗议,为此还住了几天医院。
后期的录音分为两组,头一组有四个人,专门录制音乐,和沪城交响乐团合作在沪城广电大楼录制电影配乐。
沪城广电大楼按照英国录音室的规格购置了一套全新的录音设备。
另一组在纽约做电影的音效和混录,将音乐、对白和音效混制在一起。
《卧虎藏龙》的音效比较复杂,美国的音效师没做过武侠片,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比如青冥剑的响声,诡异莫测,加上兵器交锋时的声音变化,在拍摄现场录不到。
因为拍摄的时候武打场面只是做做样子,兵器根本碰不到一块去,怎么能发出来声音,这些声音都是后期录制完成。
音效师要一点点的实验声音的频率变化,李桉在旁边盯着。
只要对白和音效有一点差异,李桉就会打回去让音效师重做,直到他觉得满意为止,弄的混音工程师压力很大。
要做出有水准的东西,就要慢慢的磨。(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五章 野心
李桉对《卧虎藏龙》这部电影是有野心的,他想做到东西方观众都能接受的程度。
别看华语片这些年在国际电影节上拿了不少奖,却没有真正进入西方的主流社会,只是得到了西方电影人的认可,而不是观众。
那些电影人看好华语片大多是从意识形态出发,用西方的价值观来评价影片。
华语电影做不到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在全球通杀。
李桉想把东方的古典文化和西方的知识手法结合起来。
无论是西方的心理分析、社会学、戏剧性、语法、美学观点,还是西方结构的情节推理,只要对影片有用的都拿来用。
最终做到既能得到电影人的认可,又能被西方的普通观众接受。
也就是既叫好又叫座,让华语片达到和好莱坞大片力拼的局面。
所以,他在制作《卧虎藏龙》的时候是按照西方的标准来的,他熟悉好莱坞的制作流程,知道哪些东西通不过西方的标准。
尤其是西方的艺术院线,他下意识的就会向着西方的标准靠拢。
比如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他会考虑这个情节西方观众能不能接受,那个镜头西方的片商会不会有意见。
要说李桉的电影是拍给西方观众看的也说得过去,这和他受到的教育和经有关。
他在美国学的电影导演专业,又拍了几部西方电影,好莱坞的标准就在他的脑子里。
李桉希望兼顾艺术和市场,东方和西方,不过这个基本上很难。
当他在按照好莱坞的标准做后期剪辑的时候,就已经倾向于西方观众的审美观,从而忽略了东方观众的感受。
这可能是他没想到的。
他觉得武侠片在华语地区应该有市场,大家喜欢看武侠片,那么就多考虑西方观众,做一个平衡,让东西方的观众都能接受。
这是他的企图,或者说是野心。
如果真是拍给西方观众看,那演员的对白直接用英文就好了,没必要做出来英文字幕。
美国观众之所以排斥非英语片,不习惯看字幕是其中一个原因。
《卧虎藏龙》的后期用的是中文对白,在美国上映的时候使用英文字幕,美国观众想看懂这个故事,必须要看字幕。
在电影的配乐上,李桉想做成西方歌剧的样式。
其中有两大主题,一个是江南的婉约,一个是塞外的奔放。
东方的主题用西方的大提琴演奏,听起来别有一番味道。
还有一些其他的尝试,比如在打斗中用京剧的锣鼓点子来配合,这是传统艺术。
在表现感性神秘的地方用来自少数民族的巴乌,带有一种野性和原始的韵味。
这部影片的配乐融合了东西方音乐的特点,让李桉颇为满意。
林子轩把《卧虎藏龙》的后期制作交由李桉全权负责。
这是当初和李桉讲好的条件,写进了合同里,也是李桉愿意和林子轩合作的原因之一。
如果这部影片有好莱坞的投资,那么抱歉,李桉不可能拿到影片的最终剪辑权,甚至在拍片的过程中会处处受到限制。
拍一部分素材就要交由美国的电影公司审查,电影公司不满意只能重拍。
这是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做事风格,导演只是一个执行者。
在好莱坞,只有极少数大导演才有自己影片的最终剪辑权,绝大部分导演只能参与剪辑,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好莱坞有个职务叫做后期导演,这是相对于拍摄影片的导演而言的。
或者说,导演把电影拍完就可以走了,接下来交给后期导演来完成。
前期导演的拍摄完全从剧本出发,后期导演则需要考虑剪辑、画面、音乐等多种因素,他要直接面对市场,考虑观众。
分工非常的细致和专业。
好莱坞这么做有自己的道理,导演或许擅长拍片子,却不一定了解市场和观众的需求。
他们担心导演无法理智的对影片的情节做出取舍,这叫做当局者迷。
自己剪自己的片子很难跳出来看,容易陷入自娱自乐的困境,你觉得这一段很精彩,观众却觉得很无聊,这就需要剪辑师的存在。
剪辑是电影工业的重要一环。
剪辑师首先要能读懂导演的意图,才能去粗取精的进行二次创作,好的剪辑师能把一堆烂素材剪成一个还过得去的电影。
这要求剪辑师对观众了如指掌,知道观众的喜好和心理,剪出能够打动观众的作品。
在华国国内,知名导演都有最终剪辑权,不过他们的做法不同。
姜闻的电影几乎是清一色的快速剪辑,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和他对剪辑的掌控密不可分,他不去管市场怎么样,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剪。
冯晓刚恰恰相反,会放权给剪辑师,和剪辑师进行合作。
这是因为他更注重市场,而不是个人追求,剪辑师让导演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影片。
《卧虎藏龙》同样有剪辑师,不过李桉在其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可以说,这是一部带有李桉风格,打上李桉烙印的影片。
林子轩让公司的人员参与到电影的后期制作中去,看着李桉怎么做后期。
电影拍摄完成只能算是做完了一大半的工作量,后期制作能提升整部影片的品质。
这么做不是说把李桉的那一套完全搬过来用,那样行不通,每个导演的风格不同,模仿李桉永远成不了李桉。
林子轩让他们学的是好莱坞的制片模式,不是李桉的个人风格。
相信经过这次的锻炼,好梦公司的员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以后拍摄大制作的时候不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电影的工业化不能空喊口号,要一步步的来。
无论是和李桉的合作,还是直接和好莱坞电影公司的接触,都是缩小和好莱坞电影差距的机会,一味的排斥,国产电影永远无法进步。
林子轩在英国待了六天,便返回了京城。
时间到了九九年的年底,即将迎来二十一世纪,京城有不少的庆祝活动,热闹喜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六章 千年等一回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华国各地非常热闹。
京城将举办一场“迎接新世纪大型集体婚礼庆典活动”,这是国内众多迎接新世纪的喜庆活动中最隆重的千年盛典之一。
从十二月三十一日到一月二日,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对新婚佳偶参加。
这场活动光是准备就用了四百多天,目前已经就绪。
京城的王府井商业街会在三十一日举行打折促销活动,还会安排各种文艺表演。
并在零点来临的时刻,向顾客散发小礼品,免费提供两千份夜宵。
全聚德烤鸭店打五折,利生体育商厦请消费者免费健身。
鹏城的飞亚达公司推出了一款“千禧之光金钻表”,售价高达六万元人民币,公司计划在未来十五年跻身世界名表的行列。
全国各地不少医院孕妇为患,这些孕妇想让孩子在一月一日出生,成为世纪宝宝。
长虹彩电推出特价促销活动,最高降幅达到五百元,打响了国内彩电行业的价格战。
泰山千年庆典的组委会办公室为参加庆典的工作人员向保险公司投保了十亿元,给每个人送上了一份人身保险。
根据天气预报,一月一日凌晨泰山的温度将低至零下十五度。
庆典活动中有一项是舞动“万米长龙”,仅仅这一项就需要五千名工作人员。
最隆重的还是在京城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庆典,不仅有上万名演员进行表演,还将有两万多名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庆祝。
届时国家领导人将来到世纪坛,点燃圣火,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华国电视台会对整场庆典进行直播。
面对这种“千年等一回”的机遇,华国百姓陷入了狂欢之中。
这同样是林晓玲忙碌的时候,《渴望》的续集基本上拍摄完成,就差最后的世纪庆典了。
如果图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