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2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和影视圈相比,文艺圈还有着一块遮羞布。

    林子轩同样是这个圈子里的人,知道所谓的研讨会是个什么样子,但他没有故作清高的拒绝,而是选择参与进去。

    既然在社会上讨生活,就不能自绝于圈子。

    京城作协这么做是在给他捧场,他要是拒绝,就是不知好歹,以后在作协很难混的下去。

    介绍完毕,有人请周天涯说说当年《顽主》发表前后的故事,他是怎么慧眼识珠,发现了《顽主》,并决定发表一位新人作家的小说。

    谁都知道《顽主》发表后被批判成大毒草,认为是在抹黑社会。

    敢于坚持发表出来,需要很大的勇气,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这是此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文学编辑对新人作家的扶持正是作协一贯的主张。

    周天涯没有提及慕姗姗给他打电话的事情,只是说起《京城文学》需要改革,《顽主》的出现让他眼前一亮。

    这篇小说形式新颖,京味十足,讽刺了不良的社会现象,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编辑部对《顽主》的争论相当激烈,认为这是痞子文学和地摊文学,不能刊登到正规的文学刊物上,这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小说。

    在座的众人听着十年前的故事,那个时代已经相当遥远。

    九十年代初期和九十年代末期虽然只相差十年,可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过了几十年一样。

    周天涯讲完,众人纷纷称赞他思想开明,开京城文坛风气之先,给后辈做出了好的榜样。

    林子轩再次感谢周天涯当年的扶持,为他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

    一时间,研讨会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有意思的是,《顽主》里有一段情节正是讽刺文坛的。

    小说里为一位地摊文学作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奖的颁发仪式,对文坛的形式主义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林子轩想看看明天这帮人讨论《顽主》的时候会有什么感想。

    上午的会议结束,他和周天涯一起坐了坐,私下聊了聊。

    《京城文学》属于京城文联主办的刊物,周天涯退休后享受的是正处级待遇,生活上很悠闲,偶尔参加一些老年文化活动。

    “作协的老刘找到我,我本来不想来,可抹不开情面,只好凑凑热闹。”周天涯解释道,“你现在的成绩是自己努力来的,我做的很有限。”

    “周叔,您能过来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林子轩真切道。

    “算了吧,这个研讨会估计你也不稀罕,都是形式化的东西,不比以前了,以前大家虽说思想上不够开放,可对文艺还是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周天涯感慨道。

    两人随意说起了文坛上发生的故事和一些作家的新作品。

    周天涯对这一块还很关心,经常读书看报,这是作主编时候养成的习惯。

    他提到了韩含和新概念作文大赛,发了几句感叹。

    实际上,林子轩对于韩含,正如周天涯对于林子轩一样,都是前辈对于后辈的一种扶持。

    在文坛上不只有文人相轻,还有各种佳话。

    林子轩不会全程参加研讨会,他还要忙其他的事情,而且,有作家本人在场,与会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很难放得开。

    要知道研讨会不光是吹捧,还要指出作品中的不足,甚至是进行有限度的批判。

    京城作协举办这场研讨会自然是以赞扬为主,替林子轩造势,怎么说林子轩也是京城作协的副主席了,属于自己人。

    但文艺理论家要体现自己的理论水平,不能光说好话,还要有点真东西。

    研讨会的内容整理后会发表在国内的文艺理论刊物上,作为京城作协今年的一项成绩。

    林子轩回到公司,去找了慕姗姗,慕姗姗正在忙碌着新节目。

    “会开的怎么样?”慕姗姗询问道。

    “还能怎么样,就是哄着玩呗。”林子轩无所谓的说道,“你猜我今儿碰到谁了?”

    “我又不认识那些作家,这么神秘,不会是哪位女作家吧?”慕姗姗取笑道。

    “瞎想什么呢,是《京城文学》的周叔,我也不知道他会过来,就聊了一会。”林子轩回应道,“他还留着你誊写的那份《顽主》的底稿呢,问你还要不要了?”

    听到这话,慕姗姗停下了手里的工作,仿佛回到了十年前。

    她背着父母在自己房间里偷偷帮林子轩誊写手稿,心里既忐忑又甜蜜。(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五章 竹林戏

    想起往事,慕姗姗不由得露出笑容。

    青春时光里总是会留有美好的回忆,那时的他们生活上并不富足,精神上却很满足。

    骑着自行车能逛遍整个京城,在香山看枫叶,在什刹海熘冰,在街边品尝便宜的小吃,只要是俩人在一起,做什么都觉得幸福。

    “这都过去多久了,周叔怎么还留着呢?”慕姗姗好奇道。

    “周叔猜到是你的笔迹,本来想留着笑话咱爸呢,这一留就留到了现在。”林子轩解释道,“这回作协的人请他参加研讨会,他想起了这个事,就在书房里翻了翻,结果还真给他找到了。”

    “那可真够巧的,改天我去周叔家一趟。”慕姗姗决定道。

    “就猜到你想要回来,我刚送周叔回家的时候顺便拿来了。”林子轩扬了扬手里的皮包,露出一丝小得意。

    他从皮包里掏出一个硬壳的塑料袋,打开塑料袋,里面有一叠泛黄的稿纸。

    稿纸保存的还好,没有破损的迹象,上面的字迹娟秀工整。

    两人看着这叠稿纸,感慨不已。

    过往的时光浮光掠影般在林子轩的脑海闪过,或许是时间久了,那些记忆不再鲜活,却藏在内心深处,从来不曾忘记。

    他抬头望着面前的妻子,还好,这些年有你陪在我身边。

    浙省的竹林之乡,《卧虎藏龙》剧组正在拍摄剧中最重要的武打场景之一。

    地点是李桉亲自选的,他去年取景的时候曾经来过这里。

    此地山色苍翠,江水茫茫,人在山腰,却平视白云舒卷,如置身在一片白茫青葱的温柔与缱绻之中,景色时有时无,正如山在虚无缥缈之间。

    李桉觉得这种意境符合他对于武侠世界的想象。

    在大漠上纵马奔腾是一种豪情,竹林则代表着道家的自然和飘渺。

    以前的武侠片也有竹林戏,不过都是在竹林里面打,李桉想让演员在竹子上面打。

    而且,竹林的光影晃动,变化多端,不但提供了前景、背景,眼花缭乱的视觉动感效果,同时还能产生一种浪漫、婆娑的诗意。

    李桉认为竹子很软,所以很性感。

    竹林可以玩光影,加上竹子有弹性,是一个极好的拍摄武侠片的场地。

    可以在竹林上做交叉换位,噼叉,倒栽葱等高难度的动作,上上下下的,形成视觉变化。

    砍断的竹子往上戳可以把人戳死,也可以布桩,能玩出不少的花样。

    但竹林戏很难拍,这是纯视觉的玩法,没什么打头,不够刺激。

    以往武侠片的对打硬碰硬,具有冲击力和爆发力,让观众很兴奋。

    这种在竹子上飞来飞去的打斗方式,观众看久了会觉得厌倦,没有兴奋感,再说,竹子很软,有弹性的事物都很难拍,不好控制。

    袁和评对此意见很大,他觉得这只是李桉的想象,难以实现。

    他的强项是硬桥硬马的地面打斗,讲究的是腿脚、腰马有力,上身才能打的好看,套招是他的特色,他不善于也不喜欢吊钢丝。

    由于武戏是由袁和评执导,他对李桉提出的要求颇为无奈。

    “你是要打还是要意境?”他这么问李桉。

    “我们能不能打出一种意境来?”李桉回应道。

    这个基本上很难,一般在武侠片里,演员吊钢丝飞起来的时候身子是倾斜的。

    不是说那么飞姿势很帅,而是在空中不着力的情况下演员不容易直起身子来。

    李桉要求演员站在竹子上,不仅要直起身子,还要能体会到脚下竹子的晃动,演员必须要模仿竹子轻盈飞舞的动作。

    这是一个存在地心引力的世界,想要达到李桉的要求必须不断的尝试。

    要知道钢丝不是棍子,它会来回荡。

    尤其是长线钢丝,回荡的力量十分诡异,难以控制方向。

    有时候钢丝尾部还要加上一段橡皮筋,让它绷着,力道更难把握,演员不知道会被弹到哪里去,所以需要地下的武行拉住,进行人工控制。

    也有那种不会晃动的粗钢丝,好莱坞就有,一节要一万美金,香江的武行用不起。

    用武行在下面控制,女演员至少需要八名武行,男演员多的话要二十人左右。

    只要让演员有一点移动,就需要许多人在下面拉钢丝,调整方位。

    拍摄演员在竹尖上飞舞打斗的戏份,剧组找来了工程上用的大吊机来吊钢丝,因为人力已经做不到那种地步了。

    用吊机省力是省力,不过演员离地面有五六层楼那么高,每个镜头都要吊在上面。

    不仅辛苦,还有很大的危险性。

    剧组每天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才能拍戏,在山沟里只有这段时间有阳光。

    一天也就拍五六个小时的戏份,演员要有一个小时吊在空中,其他时间都花在解钢丝、绑钢丝和试戏上,拍不了多少镜头。

    这么做不光增加演员表演的难度,对摄影师也是一个挑战。

    在拍摄竹林戏的时候,摄像机跟演员的动作和高度要保持水平的位置,镜头要飘逸,不能晃动,这样才能显得诗情画意。

    但演员本身在五六层楼那么高的高度,摄像机也要吊到那么高才行。

    只能把摄像机固定在一个平台上,用吊机吊上去,镜头跟着演员的高度走,随风摇摆。

    这么做摄像机不是人在操控,只能拍摄远景,没办法拍演员的脸部特写。

    为此剧组专门建造了一座石灰平台,在平台上打上许多洞,插上竹子布置成竹林的模样,如此演员就不用被吊的那么高了。

    只是,这样一来又要克服竹子的保鲜问题。

    竹子一旦被从竹林里砍下来,叶子很快就会变干,变成一条细线,从林场把竹子运到拍摄现场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

    拍近景的时候,竹子更要是绿油油的样子,所以只能等下雨天才能拍近景。

    因为雨天砍下的竹子能够绿上半个钟头,保持新鲜。

    剧组总共拍了十二天的竹林戏,让演员和工作人员苦不堪言,就这样还没有让李桉完全满意,总觉得还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袁和评却觉得已经尽力了,李桉是“文人说大话”,那些想法行不通。(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六章 草根的梦想

    七月中旬,一档叫做《华国之声》的音乐真人秀节目在京城开始了海选。

    《华国之声》由京城姗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多家音乐公司联合制作,为民间歌手提供一个展现歌唱才华的舞台。

    只要你有追求音乐的梦想,就可以报名参赛,节目组不收取任何的报名费用。

    慕姗姗这几个月就在忙这个事情,节目的筹备工作并不顺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