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电视剧到电影,他整合了一套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在拍娱乐片上获得了成功,不过他对文艺片没有太深刻的认知。

    《一声叹息》更多的是倾注了他自身的经,所以拍的鲜活生动。

    张国粒说冯晓刚拍文艺片拍不过张亿谋,这话很实在。

    过完年后,林晓玲把《回家》中1997年的戏份拍的差不多了。

    犯人陶兰回到家里,引起了新的家庭矛盾。

    十七年过去了,这个家庭仍然没有摆脱当年事件的影响,他们都没有走出过去的阴影。

    继父这些年想的都是在陶兰回来前搬出去住,母亲一方面希望女儿回家,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回家后的女儿。

    被这个时代抛下的不只是在监狱里的陶兰,还有在监狱外的父母。

    陶兰的回家打破了家里脆弱的平衡,三人处在矛盾和尴尬之中,不知道如何相处。

    女警察的出现化解了这种尴尬,为了感谢女警察送陶兰回家,做母亲的张罗着晚饭,维持着这个家庭的正常运转。

    似乎只有忙碌起来才能让生活继续向前,不至于停滞。

    这一段在封闭空间里的戏份,最为考验演员的演技,陶兰和父母三人之间的状态,既紧张又微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徐晶蕾扮演的女警察作为局外人,起到调解和润滑的作用。

    这是整部戏的关键,拍好了才能感染观众,否则就是一部失败之作。

    林晓玲依旧采取冷静客观的拍摄方式,就像是站在一旁看着这个家庭正在发生的事情,不带有任何的主观色彩,不参与进去。

    摄影机只起到记录的作用,冷冰冰的镜头映射出现实的生活。

    冯晓刚在一旁看着,能感觉到这和他的拍摄方式不同,他喜欢把嬉笑怒骂,个人感情加入到影片中,真正的沉浸进去,他的影片导演的参与度很高。

    张亿谋的文艺片同样不会这么拍,在第五代导演中,张亿谋是个追求浪漫和激情的人,不会那么的写实,还是会有些戏剧性的东西。

    林晓玲的这种拍摄方式是第六代导演惯常使用的手法,直面生活,冷静旁观。

    如果是冯晓刚来拍这段戏,他会安排一些巧合化解这个家庭的矛盾。

    比如继父发现当初冤枉了陶兰,那五块钱不是陶兰偷拿的,而是他自己的女儿偷拿的,从而让继父心怀愧疚,原谅了陶兰。

    如果是张亿谋,他会通过房间里装饰的颜色衬托各人的内心,他的摄影机不是旁观,而是要拍出演员的内心世界。

    在林晓玲的这个故事里,陶兰最终跪在继父面前,承认是自己偷拿了那五块钱。

    为了让继父放下过去的包袱,解开心结,她愿意替于小琴保守这个秘密。

    经过十七年的监狱生活,谁拿的那五块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家庭需要重新开始生活,他们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章 简单的力量

    冯晓刚把自己设想的结局和林晓玲的结局相比较,发现林晓玲的结局包含的意义更深。

    利用一系列的巧合化解家庭矛盾,固然增加了影片的戏剧性,给观众一个相对轻松的结局,但在塑造人物上无疑是失败的,太过流于表面。

    冯晓刚的影片总会在结尾处给观众一碗心灵鸡汤,迎合观众的情感需求。

    这是他的电影能取得票房成功的原因之一,他知道观众想看的是什么。

    至于这个结局是不是符合生活,倒不是那么重要,他擅长的是讽刺和幽默,避免出现较为沉重的戏份,这是向市场妥协的结果。

    在《回家》这部影片中,随着于小琴的突然死亡,没有人能证明陶兰没拿那五块钱。

    十七年前,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陶兰失手打死了于小琴,十七年后,如果陶兰依旧执着于证明自己的清白,那她和十七年前没什么两样。

    经过十七年的牢狱生活,陶兰不再是那个冲动的小姑娘。

    谁拿了那五块钱,这个事情重要也不重要,对于陶兰的继父来说,这是他的心结。

    如果没办法化解这个心结,那这个家庭将永远处在矛盾和痛苦之中,最终分崩离析。

    于小琴已经死了,就因为偷拿了五块钱,她值得么?

    有时候,活着的人需要背负更大的责任,继续争论谁拿的五块钱对坐了十七年牢的陶兰来说意义不大,她打死了于小琴,就要把这份责任背负起来。

    如果十七年前的陶兰能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和于小琴争执了。

    固执的争论谁对谁错往往是孩子喜欢做的事情,等到成年之后,对错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包容和理解。

    这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

    通过陶兰向继父认错,化解老人的心结,把这个人物塑造的更为丰满和立体。

    此时,陶兰不再是一个茫然失措的女犯人形象,而是让观众看到了这个家庭未来的希望。

    相对于争论对错,背负起家庭的责任,需要更大的勇气。

    这个结局简单而沉重,正因为如此,才更有力量。

    冯晓刚明白这就是《回家》和他以往拍摄的电影的不同之处,他的影片或许更能迎合观众的口味,却不够深刻。

    “这是你自己的想出来的结尾?”冯晓刚询问道。

    “不是,我在监狱里和陶兰的人物原型谈过,这是她的想法。”林晓玲回应道,“她放下了那五块钱的事儿,只想着出狱后能够赎罪,毕竟把人家的女儿打死了,这才是她放不下的地方。”

    “这就是生活啊。”冯晓刚感慨道。

    无论编剧如何费尽心思的巧妙构思,也不及生活本身来的真实可信。

    即便冯晓刚明白这个道理,他也不会拍摄这类影片,至少目前不会。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放弃自己擅长的东西,拍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这不是寻求突破,而是一种任性。

    冯晓刚有自知之明,在没有成为国内一线大导演之前,他不会任性。

    虽然不拍这类片子,但他不缺少鉴赏力,这部《回家》光是这个结局,就足以成为一部好片子了,不过最后还是要看成片怎么样。

    冯晓刚看着专注于拍片的林晓玲,感叹时代变化太快了,新一代的电影人成长了起来。

    林晓玲几年前还在跑剧组,一年前才开始拍第一部长片,如今已经有成名导演的气势了。

    这让冯晓刚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别自己还没追上前面的人,就被这些后辈给超越了。

    好在他对自己在商业片领域的才华颇为自信,不至于有太大的压力。

    林晓玲拍完1997年的戏份,接下来是1980年的剧情,对她来说是一种考验。

    十七年间,京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想要真实呈现当年的生活环境并不容易。

    如今的老房子越拆越少,高楼大厦林立。

    那些破旧狭窄的胡同,朴素的衣着服饰,家里的布置,街上的叫卖声,邻里之间互相的问候,都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林晓玲需要把握好那时候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尽量的还原真实。

    唯一脱离剧组的是徐晶蕾,她的戏份结束了。

    相比较一年前拍摄《我们俩》,现在的徐晶蕾表演的更为自如,放得开。

    这个放得开是指不刻意的表演,在《我们俩》里她还有着表演的痕迹,如今更贴近生活。

    由于戏份不是那么多,角色本身性格固定,没有太大发挥的空间,在《回家》中,徐晶蕾不如刘霖那么的引人关注。

    四月份,当《泰坦尼克号》火爆大荧幕的时候,华国电视台在一套的黄金档播出了二十集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

    校园、青春、爱情、事业、奋斗……

    这些关键词迅速引起了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上青年人的关注,这部电视剧就像是一首有关青春的歌谣,唱出了所有青年人的理想和追寻。

    徐晶蕾一下子成了青年人心中的偶像。

    她不是那种第一眼看上去很漂亮的女孩,相反有些普通,但看久了会觉得很舒服。

    在一项评选活动中,徐晶蕾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当代女星的第二名,凭着这部电视剧,她成功迈入国内一线女演员的行列。

    广告商看重徐晶蕾青春的形象,纷纷邀请她代言产品,拍摄广告。

    基本上都是主打青少年市场的产品,其中不乏知名品牌,就连美国一家知名的运动鞋厂商都有意请徐晶蕾作为他们华国地区的代言人。

    如果能够谈成,三年的代言费不低于两百万。

    不仅是徐晶蕾,《将爱情进行到底》里其他演员同样受到关注,成为媒体采访的焦点。

    《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成功再次证明了林子轩造星的能力。

    从闫昵到徐晶蕾,还有一帮因为这两部戏出名的演员们,在演艺圈里,一直流传着林子轩捧谁谁红的说法,如今又一次得到验证。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和积累,演员总能走红。

    媒体只看到那些走红的演员,没看到那些失败的演员,之所以失败,除了自身的原因,就在于资源的不足。

    演艺圈是一个金字塔,底层的演员永远是大多数。(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一章 启动

    经过大半个月的讨论,《卧虎藏龙》这个项目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林子轩代表好梦公司,江至强代表桉乐影片有限公司,分别在合同上签字,这份合同随后会邮寄到美国,在李桉签字后才会生效。

    按照合同规定,李桉拍摄《卧虎藏龙》的片酬是一百万美金。

    相对于他在好莱坞拍片时的片酬,这算是友情价了。

    在好莱坞,李桉的片酬在一百五十万美金以上,这个片酬并不固定。

    拍商业片和文艺片的片酬不同,拍西片和拍华语片的片酬也不同,都可以商量。

    除了片酬,李桉还有百分之五的分红。

    好梦公司由于先期的投入,在影片后期的票房收入和版权收入上占有主导权。

    按照约定,还掉银行的贷款和去掉好梦公司的投资后,在剩下的纯收入中好梦公司占有百分之五十五,桉乐影片占有百分之三十。

    还有百分之十是徐立公所属的公司,剩下的百分之五是李桉的分红。

    这部影片拍完后要在三地上映,三家公司都要出力。

    这个收益比例是按照大家出力多少来计算的,这时候,无论是江至强还是李桉,对这部电影的票房都没有太多的信心。

    一方面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这是李桉第一次拍武侠片,拍成什么样无法预料。

    如果是香江的徐可来拍这部片,投资商会更有信心些。

    江至强的想法是能把海外的版权卖出去,保本不赔就行了,他接手《卧虎藏龙》,主要是想和李桉打好关系。

    再说,即便是和好莱坞电影公司签订了播出版权合同,也存在着不小的风险。

    好莱坞电影公司不是傻子,人家有专业的人员对影片的质量进行评估。

    而且,肯定会在合同中制定各种限制条款,要求影片达到一定质量才会付款,否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