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子轩的帖子下面基本上都是嘲讽的回复,还有人引用国外媒体的报道,从各种角度分析《泰坦尼克号》票房失败的原因。
不过也有人支持林子轩,这些都是时光网的工作人员。
老板吩咐了,他们只能照做,把这个话题炒上去。
林子轩发过帖子就离开了,他的目的是吸引仇恨,不是为了看下面的嘲讽,等过两个月再回来打脸,那种感觉应该很不错。
到时候,这个帖子估计会成为神贴,几年后还可能会不停的被人挖坟和膜拜。
他的目的就达到了,网站想要提高知名度,需要不断的制造各种话题吸引网民。
“你真觉得那部投资两亿美金的片子能赚钱?”冯晓刚好奇道。
冯晓刚从开罗国际电影节拿奖回来后,在电影圈里有了些底气,怎么说也是拿过奖的导演了,精气神不一样了。
《一声叹息》正在宣传之中,冯晓刚带着主创接受采访或者参加电视节目。
忙完这个片子,他要休息一阵,按照他的说法,站好这班岗,争取取得好成绩,不能因为拍了一部文艺片,就不在乎票房了。
只有票房和口碑双丰收,才能显出他的本事来,张亿谋的片子就是这样,他要看齐。
实际上,这部片子有了冯晓刚和张国粒,院线方面比较看好。
于东提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向院线拍卖影片的首映权,在京城,哪家影院出的价格高,哪家影院能提前上映《一声叹息》。
这在国内还不多见,其实是一个宣传的噱头。
拍卖的资金会全部捐出去,是好梦公司和院线联合起来的一种炒作。
如今圈子里在电影上映前的各种炒作已经不新鲜了,这就是商业化的后果,为了赚钱,为了票房,大家各施手段。
林子轩在时光网上发的帖子,在好梦公司里不是什么秘密,冯晓刚听说了很正常。
国内电影圈对拍国产大片一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支持,一种反对。
支持的人认为只有拍国产大片才能和好莱坞电影相抗衡,否则国内的电影行业永远发展不起来,跟不上好莱坞的步伐。
反对的人觉得现在还不到时候,国产电影要一步步来,我们还有时间。
经过这几年不断的引进,观众对好莱坞大片产生了审美疲劳,好莱坞大片在国内的票房逐渐走低,有时候还不如国产电影。
大家就觉得好莱坞商业片不过如此,差距不是那么大,我们能赶得上,从而放松了警惕。
冯晓刚是支持拍国产大片的那类人,他虽然是拍小成本喜剧片起家,可有着一颗拍大片的心,他不满足于目前的状况,想要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在这点上,林子轩和冯晓刚的想法是一致的。
《泰坦尼克号》不仅是好莱坞大片,从投资的角度讲应该是好莱坞巨片,这部片子的成败会对好莱坞电影公司投资的信心有一定的影响。
想想看,如果这部片子失败了,电影公司在投资上亿美元大片的时候会更加谨慎。
正是由于《泰坦尼克号》的成功,促使好莱坞电影公司在拍摄大片的路上越走越远,从而让全世界都进入了好莱坞大片的时代。
冯晓刚这么问是觉得如果《泰坦尼克号》都能赚钱,那咱们还犹豫什么,也拍大片呗。
“能不能赚钱咱们等过年之后就知道了。”林子轩回应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四章 批准
林晓玲到女子监狱里拍电影的申请获得了批准,同时有几项附加条件。
不得拍摄有损监狱形象的镜头,不得拍摄抹黑狱警的剧情,不得影响监狱的正常秩序,不得使用监狱里的狱警和囚犯作为临时演员。
在拍摄期间需要配合监狱人员的监督,服从监狱方面的安排。
如果拍出来的影片违反了以上条件,电影将禁止在国内上映和发行,同时对影片导演和涉及到的电影公司按照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
这些条件相当正常。
林晓玲没觉得意外,她没打算抹黑监狱的形象,只是为了让影片更为真实一些。
在好莱坞或者香江,监狱题材的影视剧相当普遍,基本上都是反映监狱里的阴暗面。
要么是囚犯受到不公正待遇,要么是狱警贪污受贿,要么是展现监狱里的暴力,要么是高智商的囚犯图谋越狱等等。
作为一个囚禁罪犯的场所,一个大家不熟悉的地方,这类题材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
想想看,那么多作奸犯科的罪犯待在一块,非常容易产生矛盾冲突。
这是好莱坞喜欢拍这类影视剧的原因,暴力和犯罪能让观众感到紧张和刺激。
但在国内,想都不要想,这类题材是一个禁区。
这次总局能让林晓玲进入监狱实地拍摄,一个是剧本不错,故事相当正面。
还有公益广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总局觉得这部片子能宣传国内监狱对待犯人的政策,让表现良好的犯人假释获得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情味。
电影拍好了,可以在监狱里放给犯人观看,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得到上级部门的许可,林晓玲立刻组建剧组,试镜演员,准备执导自己的第二部影片。
《回家》的主要演员不多,只有五个角色,女犯人陶兰,女警官陈洁,父亲于正高,母亲陶爱容,还有一个角色是死去的于小琴。
电影中不会使用真实人物的姓名,家庭关系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是故事类似罢了。
徐晶蕾和刘霖分别饰演犯人和警官,父亲和母亲要找两位四十岁左右的老演员。
至于于小琴这个人物,戏份不多,在艺术院校找一名学表演的学生就行了。
从剧本上看,影片的前三十分钟讲的是1980年的故事,着重描述了这个再婚家庭的矛盾冲突,交代事情发生的经过。
因此需要重现八十年代初京城的部分社会生活场景,这是剧组主要花钱的地方。
过了这三十分钟,接下来一个小时的剧情都是1997年的故事,实景拍摄就可以了。
林子轩出任这部影片的制片人,控制着剧组的财务支出,他担心林晓玲没有经验。
两百万的投资不算多,可也经不住乱花。
新手导演的问题是什么都想拍好,结果超支了,只能停拍四处找资金,拍摄计划被打乱,弄的一塌糊涂,难以收场。
姜闻拍《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最好的反面例证。
林晓玲拍过《我们俩》,不过那部投资仅有三十万的片子不能证明她有管控剧组的能力。
林子轩亲自坐镇,保证影片的顺利进行,剧组成员不敢在他面前捣鬼。
这就是为什么新人导演往往会找一位强力的制片人或监制的原因,一方面能保证影片的质量,另一方面这些人能镇得住场面。
在《回家》这部影片里,徐晶蕾的片酬是十万,刘霖的片酬是八万,父亲和母亲的片酬是五万,这是拍文艺片的价码。
如果是投资五百万以上的娱乐片,演员的片酬会更高一些。
在拍摄之前,徐晶蕾和刘霖要进入女子监狱体验生活,与狱警和犯人接触。
这需要在监狱人员的陪同下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时间,主要是感受那种氛围,这部影片在监狱里的戏份不多。
徐晶蕾拍完了《将爱情进行到底》,这部二十集的电视剧确定明年会在华国电视台播出。
这部剧能在华国电视台播出,不仅是因为林子轩和华国电视台良好的合作关系,还有剧集本身展现出来的东西。
这不是单纯的青春偶像剧,它契合了这个时代大学生面临的困境。
提出了像是大学生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对人生的困惑和迷茫,对爱情的追求和青涩,在事业上的拼搏和奋斗等等。
全方位的展现了当下青年人的工作和生活。
剧中的演员基本上是本色出演,表现略显稚嫩,正因为如此,才更能引起青年人的共鸣。
华国电视台看重的是其中积极奋发的精神,每个角色经过一番挣扎后都能回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和《将爱情进行到底》相比,《潜伏》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华国电视台对播出《潜伏》有所顾虑,他们要综合考虑这部电视剧会带来的影响,作为国家级的电视台,首先想的是平稳,不犯错,而不是追求新奇和冒险。
这一直是华国电视台办台的方针。
《潜伏》这部剧明年将在津门电视台首播,南方几家电视台购买了播出版权。
津门电视台之所以愿意接手《潜伏》,是因为这部电视剧讲的正是发生在津门的故事。
由于投资较高,《潜伏》目前还没有收回成本。
林子轩并不着急,等到第一轮播出后,相信会有更多的电视台找上门来。
这时候,林晓玲找到林子轩,提出了改剧本的想法。
“我想把剧本改改,把犯人回家的时间放在过年期间,过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这时候犯人回家更有意义。”林晓玲提议道。
1997年快要过去,再过一个月就是除夕。
林晓玲觉得在过年的氛围下拍摄一个犯人的回家之路,会有不一样的意义。
“这么拍会不会太刻意了?就像是精心安排的一样。”林子轩琢磨道。
“是有一点,不过效果应该会更好,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林晓玲解释道,“尤其是过年热闹的氛围,和犯人出狱后遭遇的境况,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好吧,这是你的电影,你做决定好了。”林子轩回应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五章 人之常情
拍电影的时候改剧本是常有的事儿,没有导演会完全按照剧本拍片子。
在拍摄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演员受伤,外景被毁,天气不配合,资金不足等等,导演需要临时做出调整,随机应变。
只要不是把整个故事推翻重来,能保证大致的剧情走向就行。
在圈子里,大导演往往都喜欢改剧本,这能证明他们的创作能力。
林子轩和不少导演合作过,对改剧本没什么意见,只要合情合理就好,不能乱改。
国内实行的是导演中心制,一部戏要以导演为主,既然林晓玲想把犯人回家和过年联系起来,那就要调整拍摄计划。
先拍摄1997年的剧情,趁着过年这两个月拍完,等以后再拍1980年的故事。
也就是说,林晓玲这个年是过不好了。
演艺圈就是这样,拍戏不分时候,一切为了剧情服务。
好在这部片子是在京城拍摄,回家方便,不然郑秀莲又该有意见了,做父母的更多的是担心,倒不是真的想争吵。
临近年关,老百姓准备着过年,电影公司要结算一年的收益。
今年的贺岁档竞争激烈,仅仅是京味喜剧就有五部同时上映,观众看的是乐呵了,影片的票房却被分摊了,基本上都在一千万上下。
对于低成本喜剧片来说,电影公司还是赚钱了,只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外来媳妇本地郎》在粤省取得了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