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金莺奖组委会的请求,林子轩不愿意掺和这种事情。

    “林总,你和他们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就是你一句话的事儿。”组委会的人急切道。

    “可别这么说,我担不起。”林子轩推脱道,“这个很复杂,他们那边是海外的投资,欧洲有制片人在片场看着呢,你不拍戏跑去颁奖,浪费拍摄资金,外国人不答应啊,你们也要体谅电影工作者的难处。”

    “林总,我们这边想邀请慕总主持这一届的颁奖典礼,这次的颁奖会在电视上现场直播,你看能不能帮帮忙?”组委会的人开出了条件。

    金莺奖的颁奖典礼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舞台,但不能让林子轩动心。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慕姗姗今年出了风头,影响力都扩展到海外去了,不差这个电视奖项的颁奖礼,如果是电影金牛奖的话还差不多。

    两者的档次差得远了。

    “你这不是让我为难么?其实我说话不一定管用,你们找那些老艺术家,他们的辈分在哪儿搁着呢,说话好使。”林子轩提议道。

    这是实话,比如找葛尤的父亲说句话,葛尤还敢不过来么?

    在京城演艺圈里,讲究辈分,前辈发话了,后辈就要听着。

    金莺奖组委会的人当然知道,可那些老艺术家更难说话,人家还不愿意来呢,更别说帮着请人了,前辈也有前辈的架子。

    “这样,林总,我们会对你们入围的剧集重点对待。”组委会的人暗示道。

    林子轩没想到金莺奖组委会愿意这么做,这不是说一定会给《卧虎藏龙》奖项,只是有这种可能,就算要给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奖。

    看来组委会是下决心要让姜闻和葛尤出席颁奖典礼了。

    这样一来,林子轩倒不好拒绝了,不是说他看重这个小奖,威尼斯的金狮奖都拿过了,这种电视奖项对他来说没什么吸引力。

    他只是不想因为这种小事和金莺奖这边闹僵,不值得。

    “我试试吧,不一定能成。”林子轩回应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三章 回顾

    林子轩打电话给姜闻和葛尤,把情况说了一遍,包括金莺奖组委会开出的条件。

    条件无所谓,关键是组委会的决心。

    想想也是,金莺奖到现在是第十五届,也就不到二十位最佳男演员的获奖者,有几届的最佳男演员获奖者不止一位。

    在这些人里,姜闻和葛尤的辈分不算高,但影响力最大。

    要是请不到他们俩,这届金莺奖还怎么回顾过去,也显得组委会的能力不足。

    事实上,这一届金莺奖组委会成员的层次很高,包括华国电视台的台长和文联的副主席,还有各地电视局的局长和电视台的台长等等。

    这充分说明了对金莺奖的重视。

    不过这些大人物就是挂个名,走走过场,真正做事的是下面的工作人员,他们可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只能是四处想办法。

    组委会给林子轩开出的条件其实不算什么。

    邀请慕姗姗主持颁奖典礼,这本来就进行过讨论,这次的金莺节在沪城举办,肯定要有一位沪城本地的主持人参与。

    这是惯例,不然沪城电视台有意见,不愿意进行电视直播。

    另一位主持人人选最好是华国电视台的主持人,能提升颁奖典礼的档次。

    慕姗姗在候选之列,自从七月份之后,随着《姗姗访谈录》和《鉴宝》节目的热播,慕姗姗的影响力不比华国电视台的主持人差。

    在港台地区和海外,甚至超过华国电视台的主持人。

    金莺奖组委会邀请慕姗姗不过是顺水推舟。

    至于说暗示在奖项上照顾好梦公司,这就更好办了,像是最佳美术、最佳录音这种小奖随便把《卧虎藏龙》安插进去就行了。

    大家注意的往往是最佳男女主演,谁在乎那些小奖啊。

    所以说,组委会的人相当精明,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邀请姜闻和葛尤的决心。

    葛尤没什么意见,他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得罪人,只要自己力所能及的,不违背心意的活动,能参加就参加了。

    京城人活的就是个面儿。

    姜闻自从当了导演,脾气更大了,他觉得好不容易大家都进入了状态,就为了跑过去颁个奖,回来还要继续磨合,没有意义,拍戏是很严肃的事情。

    “这样吧,让葛尤去一趟,三天时间一定要回来。”姜闻妥协道。

    林子轩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金莺奖组委会,他没有强求姜闻和葛尤一定要参加金莺奖,主要是看他们自己的意思。

    即使两人都不参加,他也算给组委会一个交代了。

    金莺奖组委会觉得虽然不够完美,不过葛尤能来就不错了,姜闻的性子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人家属于电影圈,只拍过一部电视剧,那就是《京城人在纽约》。

    这几年电视剧市场繁荣,有影视公司愿意出高价请姜闻演电视剧,都被拒绝了。

    林子轩和慕姗姗一行人前往沪城。

    对金莺奖的主持工作,慕姗姗的兴趣不大,这个颁奖典礼虽然是电视直播,却不是在华国电视台,而是沪城电视台得到了直播权。

    华国电视台最多是播放几条金莺奖的获奖新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力。

    不过既然接到了邀请,那就主持一次好了,这种颁奖典礼观众看的是演员,主持人就是陪衬,没什么挑战性,慕姗姗相当放松。

    “尤哥是晚上到么?”慕姗姗询问道。

    他们乘坐的是京城到沪城的飞机,葛尤坐的是火车,不一个时间点。

    “你在酒店休息好了,我和冯哥去接他。”林子轩回应道。

    来到沪城,下了飞机,他们住进了金莺节组委会安排的酒店。

    这次来的不光是林子轩和慕姗姗,还有冯晓刚、俞菲鸿和徐晶蕾等人。

    李虹带着艺术中心的一批人早一天到了,像是赵宝钢这类导演都在受邀之列,陈导明和王志闻等著名演员也不能少。

    可以说,这一届的金莺奖颁奖典礼是最为隆重的一次。

    俞菲鸿刚拿了威尼斯影后,这回来是做颁奖嘉宾,组委会请不来巩莉,就力邀俞菲鸿。

    来参加颁奖典礼的人物,组委会要为他们安排酒店,由此可见,组委会是下了本钱的。

    这些钱一部分是国家拨款,这个奖项毕竟成了国家级的艺术奖项,还有广告收入和电视台直播的费用,以及社会各界的赞助。

    国内的颁奖典礼越来越商业化,新闻媒体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林子轩和冯晓刚来到火车站,坐在车子里等着葛尤的到来,国内的火车往往会晚点,他们不着急,一边等一边闲聊。

    火车站没有追星族,清静。

    在机场就不行了,金莺节举办在即,各路明星大多是乘飞机来到沪城,不少追星族和媒体记者守在机场,等着明星到来。

    “尤子就这点好,低调,不惹人注意。”冯晓刚评价道。

    的确是这样,现在明星大腕坐火车的不多了,你要是不坐飞机就显得档次低。

    冯晓刚的《一声叹息》拍完了,正在做后期,下个月会到非洲参加开罗电影节。

    他在电视行业奋斗过,取得过成绩,这次混了一个颁奖嘉宾的身份,给最佳导演颁奖。

    这一届的金莺节弄这个回顾过去的主题,确实挺有意思,把华国这些年的电视发展梳理一遍,让林子轩他们也跟着回顾了一下过去的日子。

    相当于是一个总结,以后的电视剧行业会进入到百花齐放的时代。

    “几个月没见,听说那地方条件挺艰苦,尤哥不知道变成什么样。”林子轩玩笑道。

    《许三观卖血记》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故事,演员不能太胖了,要精瘦的那种才行,拍这种戏不是享受,而是受罪呢。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他们走到火车站的出站口,混在人群里。

    不一会,就见一个带着帽子,衣着普通,拉着行李箱,身形消瘦的人走了出来。

    正是葛尤。

    由于夜色掩映,周围的人并没有发现葛尤,林子轩和冯晓刚对葛尤太熟悉了,一眼就认出来了,打了声招呼,迎了上去。

    三人来到车子旁边,驱车离开。(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四章 极限

    车子行驶在沪城的街道上,远处高楼上的霓虹灯不停的闪烁。

    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沪城越来越有国际化大都市的模样了,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沪城市政府还不忘在文化娱乐上有所建树。

    这次华国电视金莺奖在沪城举办就是一个例证。

    金莺奖结束后,十月底就是第三届沪城国际电影节举办的日子。

    沪城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每两年一届,这个电影节刚创办不久,没办法和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分量相比,吸引不了国际上著名的导演和演员。

    《小城之春》刚刚在威尼斯拿到了金狮奖,受到了沪城国际电影节的邀请。

    电视金莺奖和电影节相继举行,沪城整个十月份都会聚集大批明星,这或许正是沪城市政府的意思,想通过这种方式带动沪城影视产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京城都是华国影视行业的中心。

    京城有著名的艺术院校,有众多的影视剧制作单位,聚集着大批优秀的演员和幕后团队。

    不过其他省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看得出来,将来影视行业能创造价值,提振经济。

    沪城利用自身的优势培养影视人才,为影视公司提供优惠政策,和海外的电影人合作,就是想把沪城打造成另一个影视中心。

    对于民营影视公司来说,这是好事儿。

    林子轩暂时没有来沪城发展的打算,还是先把好梦公司的根基打牢再说吧。

    他开着车子,冯晓刚坐在副驾驶,葛尤在后排躺着,坐了一天火车有些疲惫。

    “尤哥,这回和姜哥合作感觉怎么样?”林子轩闲聊道。

    他和葛尤通过几次电话,大概了解影片的拍摄进展,《许三观卖血记》的剧情不复杂,主要还是在演员的表演上。

    姜闻一如既往的追求完美,进度不快,还老是改剧本。

    比如今天拍了这场戏,晚上睡觉的时候他觉得这么拍不行,明个试试另一种方式。

    就这么耗着,两三个月了剧组才算是进入状态,估计还要拍大半年时间。

    如果是好莱坞的投资,这么拍肯定不行,投资商绝不会答应,好在这次是欧洲的投资,欧洲电影人追求艺术,觉得只要是为了艺术就值得反复尝试。

    于是,姜闻就和他们讲艺术。

    我为什么这么拍,有没有更好的表现方式,我不试试怎么知道,不得不说,在这方面,姜闻有自己的一套,糊弄老外足够了。

    “姜闻拍戏认真,和其他导演不一样,在拍的时候有不少临时琢磨的东西,不太按照路子来,不过这种感觉挺有意思。”葛尤描述道。

    “你这是说我拍戏不认真了?”冯晓刚玩笑道。

    “各人的方式不同,你拍的是娱乐片,能和人比么?”葛尤回应道。

    葛尤分别跟张亿谋、冯晓刚和姜闻合作过,这三位导演的性格不同,拍摄手法也不同。

    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