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投资超过了两千万,吸收了大概八百万的外来资金,和那些好莱坞大电影公司相比,好梦公司还很弱小,但在国内,已经站稳了脚跟。

    这段日子公司的事务并不繁忙,林子轩和于东做了交接。

    于东颇为高兴,这说明他正式管理公司的日常事务,得到了林子轩的认可,距离出任总经理为期不远了。

    和林子轩不同,还在单身的于东对工作很有激情。

    不仅是为了赚钱买房,还为了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在深入了解好梦公司后,他觉得这家影视公司很有潜力。

    尤其是知道了林子轩和宝岛的电影公司有意向联合推动《卧虎藏龙》这个项目的时候。

    于东觉得这将是一个大制作,对于怎么运作这个项目他非常有兴趣。

    林子轩一家人前往香江旅游的事情不可避免的在朋友圈里传开了,贺姐鼓动葛尤一起到香江,见证回归的历史时刻。

    上次林子轩和慕姗姗到日本旅游,回来后贺姐就有点小羡慕。

    贺姐和葛尤今年刚好结婚十周年,感情一直很好,如今葛尤成了国内顶尖的演员,片酬都到一百万了,两人还像从前一样。

    按照葛尤的说法,他们结婚那会儿葛尤还是个跑龙套的,挣不了几个钱,没什么前途。

    贺姐没图葛尤什么,就是觉得葛尤为人实在,能过日子,这就足够了。

    说实话,在演艺圈里的夫妻感情往往不稳定,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聚少离多,比如葛尤到外地拍戏,一去几个月,以前两人都是靠写信,现在是打电话,有时候贺姐会到剧组探班。

    贺姐看不得葛尤和女演员的亲热戏,像是牵手啊,拥抱啊,接吻,更别说是床戏了。

    所以,葛尤接戏尽量不要有这类戏,但有时候很难避免,演员嘛,总是为角色服务的。

    在聚少离多的情况下,感情会逐渐变淡。

    第二个原因是心态问题,一旦演员红了,有了钱,心态就会变化,觉得没有共同语言了,或者感情破裂了。

    第三个原因是假戏真做,在拍戏的时候,相处久了,男女演员有了感觉,就出轨了。

    最后还有个原因,就是经纪人的问题,演员找经纪人一定要慎重。

    都说演艺圈是个大染缸,能够坚持下去,安安生生过日子的都值得点个赞。

    如果是坐飞机的话,葛尤肯定会拒绝,做火车的话还行,这是他们结婚十周年,总要做点值得纪念的事情。

    《许三观卖血记》还没有开拍,葛尤正好有空闲的时间。

    “我其实已经有打算了,到时候带她到东城的美术馆看看,我们俩就是在那儿认识的。”葛尤对林子轩说道,“我还在拍卖行给她买了一幅她挺喜欢一画家的作品,十好几万呢,以后挂家里当收藏了。”

    “把画带上,到香江再送也不迟。”林子轩出主意道。

    “千万别,被查到还以为咱们倒卖文物呢。”葛尤担心道。

    没有葛尤说的那么可怕,能在正规拍卖行拍卖的物品都是允许交易的,只要提前申报,提供购买凭证,就能带出去。

    这件事林子轩帮着办了,并不麻烦。

    一行人准备就绪,在六月中旬坐上了京九线的列车,朝着香江进发。(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 演员和巨星

    在这个时间段,乘坐火车的人不多,卧铺车厢就更少了。

    只有到了逢年过节,学生上学放假,农村庄稼收割的时候,才会有大量的客流。

    对于华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人口的流动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京九线的贯通方便了百姓的出行,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卧铺车厢里,除了林子轩等人,还有其他的乘客。

    卧铺的票价比硬座要贵上一倍左右,坐卧铺的人要么是单位出差,能够报销,要么就是做生意的老板,不在乎这点钱。

    有人认出了葛尤和慕姗姗,乘客是从京城上的车,对他们并不陌生。

    尤其是葛尤,全国人民都熟悉,这大热天的又不能戴帽子和口罩,被认出来很正常。

    还好这不是网络时代,手机不能拍照和上网,就算是和葛尤在同一间车厢,也没办法在网上炫耀,只能是打个招呼,要个签名。

    列车员也来凑热闹,热心的问这问那。

    葛尤笑呵呵的回应着,来者不拒,等到这阵闹腾过了,人散开之后,才算松闲下来。

    国内的演员有坐火车的,不过像葛尤这么亲民的不多见,只能说各人的脾性不同。

    说起来,在国内的演艺圈,还没有巨星的概念,就算葛尤也只是顶尖的演员。

    什么是巨星?

    在美国的好莱坞,有个两千万元俱乐部,这是指演员一部电影的片酬达到两千万美元才是成为巨星的标准。

    这个标准可以直接算片酬,也可以是片酬加票房提成。

    好莱坞电影公司之所以愿意支付这种天价的片酬,并把高达百分之三十五的票房利润让给巨星和大牌导演,就是因为这些巨星能够为他们创造财富。

    不仅是票房大卖,还有电影周边的衍生品,广告收入、商业合作等等。

    随着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攻城略地,好莱坞巨星成为了好莱坞电影的招牌,这些巨星有私家别墅,私人游艇,甚至是私人飞机。

    他们是媒体追逐的对象,身边有一个庞大的团队在帮着打理各种业务。

    说到底,巨星就是商业价值的体现。

    按照这个标准,别说是内地,就算是香江的电影圈,也没有几个演员称得上是巨星。

    一个是电影市场没有好莱坞大,还有市场体系不完善,不够商业化,这导致演员的商业价值没有被挖掘出来。

    像葛尤这种在百姓中有影响力的演员,除了电影和广告收入,还可以开发其他商业价值。

    这需要一个庞大的经纪团队来配合。

    林子轩只是这么想了想,看着清闲下来的葛尤,他清楚葛尤会是一个优秀的演员,而不会是一名耀眼的巨星。

    有些人就是这样,不愿意太过商业化,这两年,葛尤广告接的都不多。

    一个是他接广告的酬劳涨了,还有就是更为注重广告的品质,伪劣产品的广告绝对不做。

    两人坐在走道的凳子上,看着窗外,说着闲话。

    葛尤这阵子正琢磨许三观这个人物,姜闻的要求是葛尤要突破以前的角色,不重复自己。

    这个要求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葛尤拍的三部贺岁片,其实都是在重复一个角色,就是一个有点犯贫的小人物,无论葛尤怎么演都摆脱不掉这个套路。

    这和剧本有关,就是那么个故事,没什么发挥空间,不能把一喜剧片演的让观众哭出来。

    有的演员演什么像什么,有的演员演什么都是他自己,这就是区别。

    所谓的突破就是说你要演一个不重样的,还要被观众认可的角色,观众看了之后觉得这不是葛尤,这就是影片中的那个人物。

    葛尤不缺少悲剧的东西,在《活着》中就演的很好。

    这次他要突破的是他自己,经过三部贺岁片,他在观众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说是明星像太足了。

    等到《许三观卖血记》拍出来,观众可能看了半个小时才能进入人物,把葛尤和许三观两个形象分开,这样绝对不行。

    姜闻的要求是,观众看片子的第一眼就能把葛尤和许三观分开。

    这让葛尤的压力有点大,他嘴上不说,心里卯着劲呢,琢磨着怎么样把自己去掉,就剩下许三观这个人物,那样就成了。

    两个聊着聊着就说起了剧本,对此林子轩也没辙。

    他指导一般的演员还行,毕竟见多了导演拍戏,有不少经验,不过像葛尤这样的他指导不了,别给指导坏了。

    “都出来玩了,就别聊工作了,也不知道放松放松。”慕姗姗埋怨道。

    慕姗姗正在和贺姐聊天,这应该是贺姐的意思。

    贺姐这次鼓动葛尤出来,还有其他意图,演员在琢磨人物的时候很容易代入进去。

    葛尤要把自己当成许三观,整天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个人物,有时候难免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最近喜欢吃炒猪肝了,也不太注意个人卫生了。

    甚至时常用手摸着自己胳膊肘的内侧,那儿是抽血的地方,他能觉得有点疼。

    他不光是在脑子里想,还会在平时的生活中表现出来,旁人一提醒,就能醒悟过来。

    唱戏的讲究不疯魔不成活,贺姐虽然知道演员就这样,可难免担心,就趁着这个机会拉葛尤出来走走,别陷的太深。

    “知道了,我们正聊到香江看什么景点呢。”林子轩答应道。

    “这个问我啊,我这儿有香江各大景点的介绍,有不少好玩的地方呢。”林晓玲躺在铺位上,正在看着一本旅游手册。

    “到时候会有人接待,你就别忙活了。”林子轩淡定道。

    接待他们的人不是香江的闻隽,而是花城的陈常乐,林子轩是去游玩,不想和香江的电影人有太多的接触。

    陈常乐这几年凭着一部情景喜剧赚了不少钱,大概有上千万的身家。

    《外地媳妇本地郎》这部情景喜剧在花城电视台播出,收视率屡创新高,成了一个招牌剧集,在粤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陈常乐在南方影视圈里打响了名号,也算是一号人物了。

    林子轩和陈常乐保持着联系,这次陈常乐也会到香江参加回归活动,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五章 感慨

    陈常乐看到林子轩,心中感慨。

    他还记得五年前拍《外来妹》的时候,林子轩第一次做制片人,如果从这儿讲起来,算是他带林子轩进入这个行当的。

    有时候和朋友喝多了,他会拿这件事吹牛。

    京城里好梦公司的老板,拍贺岁片的那个,是我朋友,当年是我带他入行的。

    对陈常乐而言,这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虽然他现在身家千万,不过林子轩已经今非昔比,尤其是在影视圈子里的地位。

    在电视行业,林子轩属于顶尖人物,开创了多个电视剧类型,跟风者无数。

    进入电影行业发展,照样混的风生水起,三部影片票房大卖,即便京味的贺岁片在花城没什么市场,但这种成功大家有目共睹。

    可以说,在国内的影视圈,特别是民营影视公司中,好梦公司走在了前列。

    正是由于林子轩的提点,陈常乐才开始做起了情景喜剧,才有了《外来媳妇本地郎》。

    这部戏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也为他带来了在圈子里的地位,以前他是依靠花城电视台,现在他靠的是自己。

    这部《外来媳妇本地郎》是他和花城电视台合拍,主要由他的公司制作。

    到现在已经制作了上百集,成为了花城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剧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因为经济利益,他和花城电视台在合作上出现了分歧,主要是在广告收入上意见不一。

    收视率的提高,电视台广告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可这部分溢价并没有分给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