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做导演又不是演员,分得清现实和剧本,演员会入戏,导演可不会,这是作为导演的基本素质。”林晓玲辩解道。
“行了,不和你说了,你就在这儿等着颁奖吧,我和你嫂子要开始旅行了,这都耽误三四天了。”林子轩转移话题道。
“等等,我和那个日本人说正在参与拍一部片子,就是《小城之春》,听说田导也在里面,他好像很有兴趣。”林晓玲交待道。
“这部片子不接受其他投资,咱们自己拍好了。”林子轩考虑了一下,决定道。
《小城之春》不是资金的问题,主要还是演员的表演。
当然,有了充裕的资金画面可能拍的更精致一点,或者能请来巩莉这种国际明星,但不能保证就比现在的效果好。
再说,林子轩还是希望这部片子是国产片,而不是合拍片,版权要全部属于好梦公司。
这是他给好梦公司准备的一张名片,以后提起好梦公司或许没人知道,但说起《小城之春》的投资公司,大家就会有印象了。
实际上,他想和日本电影公司合拍的不是文艺片,而是商业片。
文艺片赚钱有限,商业片才有无限商机,日本经济虽然低迷,可每年都会贡献可观的票房收入,成为好莱坞电影在亚洲的票仓。
林子轩对日本文化了解不多,只知道日本人喜欢看漫画、悬疑小说和恐怖电影。
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尝试一下。
他叮嘱了林晓玲一番,让她和徐晶蕾照顾好金亚琴,老太太不懂外语,平时要有人跟着,在酒店里还没事,出去就要特别注意了。
然后,他就和慕姗姗一起出发了。
慕姗姗以前主持过《方大综艺》,做过那个节目的外景主持人,在世界各国旅游,虽说辛苦,却也有很多的收获。
比如看地图的能力,找车站的能力,和当地人沟通的能力,还要有一点点语言上的天赋。
就算不是野外生存达人,也不用担心会在日本迷路。
他们没请导游,背着包就离开了东京,前往北海道,旅游嘛,这样才有意思,跟着旅行团就失去了探索的乐趣。
当然,两人不是没有准备的乱逛,而是事先打听清楚了各种景点。
他们在书店街买了两本旅游指南,按图索骥,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了。
旅游倒是不在于看什么景致,只要俩人在一起就好了,这种每天一起做一件事,互相依靠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泡了温泉,品尝了美食,享受着假期,偶尔也会发生一些小争执。
等两人回到东京的时候,电影节的颁奖典礼才刚开始,林子轩不想错过这个时刻。
如果《我们俩》没得奖,他要安慰一下妹妹,要是得奖了,他也要和妹妹一起庆祝。
慕姗姗带着林晓玲和徐晶蕾到商厦里购买用来走红毯的礼服,那些女明星们都会找专门的服装品牌定做礼服,她们还没出名,只好将就一下了。
金亚琴老太太不愿意买新衣服,她坚持穿自己的衣服,认为朴素就是美。
这是华国七八十年代的观念,那时候大家一水的工作服,朴素到了极点。
老太太见过大世面,在京城话剧团表演话剧被领导人接见过,这种电影节对她来说是小场面,一点都不怵,像没事人一样。
有生活阅历的老人就是这样,见惯了风雨,对这些事情看得很淡。
林晓玲和徐晶蕾还达不到这种思想高度,分别挑选了适合自己的服装,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总要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走红毯是剧组的事情,林晓玲和徐晶蕾陪着老太太三人一起走,格外引人注目。
年轻人青春靓丽,老太太精神矍铄,被记者拍摄了下来。
林子轩和慕姗姗早就进去了,等待着颁奖典礼的开始,通过前方的大屏幕,看到不少有点印象的日本演员从红毯上走过。
华国电视台引进过日本的电视剧,不少日本明星就这样被国内观众所熟知。
颁奖典礼进行的很快,华国的影片《变脸》获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两个奖项,《我们俩》获得了最佳女演员的奖项。
《变脸》的演员叫做朱序,同样是京城话剧院的老演员,和金亚琴熟识,都是朋友。
这么一来,国内两位演话剧的演员包揽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女演员,他们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评委和观众,现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电影节的组委会特意安排两人站在一起,田状状来给他们颁奖。
这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华语影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老演员们展现了骄人的风采。(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 管理
离开东京前,林子轩没有忘记给东方书店送去《活着》日文版的序言。
其实没什么好写的,他只是把自己对《活着》这本小说的理解写下来,最多算是感言。
回到国内,媒体免不了一番报道。
林晓玲和她那帮同学出了回风头,有了这份获奖资历,这些学生毕业后到剧组工作就不用从底层做起了,起步不同了。
徐晶蕾虽然没得奖,名气却上涨不少,曝光度大增。
媒体报道《我们俩》这部片子的时候总要带上她的名字,读者就算不认识徐晶蕾这个人,看多了也能混个脸熟。
这就是为什么明星都去电影节亮相的原因。
这种事情就和林子轩没有关系了,他和慕姗姗正忙着在家里安抚女儿呢。
小丫头这些天没少哭闹,把郑秀莲折腾的不行。
原本以为满周岁后会好照顾些,没想到更难伺候了,老是爬来爬去的,活泼好动,一不留神就不见了,估计长大了也是个调皮的孩子。
林子轩商量着应该请个保姆,郑秀莲毕竟上了年岁,又带孩子又做饭的太累。
要是家里来个客人什么的,就更忙不过来了。
如今保姆这个职业在大城市里较为普遍,尤其是那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请个保姆做做饭,看看孩子,能缓解家里老人的负担。
你可以说城里人变懒了,也可以说是变忙了,或者有钱之后贪图享受了。
有需求才有市场,现在这个市场已经形成,只是还没有那么正规,不会进行培训什么的,只要会做饭做家务就行了,门槛不高。
郑秀莲觉得自己还行,请个保姆在家里不太好,有点像是旧社会,再说家里有个外人不怎么方便,怕惹出是非来。
老年人就是这样,不服老。
林子轩和慕姗姗商量一下,觉得还是要请个保姆,让郑秀莲清闲下来,带带小雪就行,其他家务活交给保姆来做。
找保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到用人市场上找,还有一种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
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从市场上找来的人比较陌生,不了解保姆的为人,介绍来的保姆知根知底,用着放心,但辞退的话不太好开口,有份情面在呢。
他们决定还是找亲戚介绍好了,熟识好相处。
慕姗姗听贺姐说起过一个事儿,挺有意思。
葛尤家里请的是钟点工,会定期的来收拾家务,每回钟点工来的时候葛尤都躲起来,觉得特不好意思,有点脱离劳动人民的感觉。
如今社会上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保持艰苦朴素的不多了,开始放纵奢侈了。
看看京城的马路上就知道,进口的豪车逐渐增多,有的地方建起了豪宅别墅,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阶层逐步分化。
相对来说,林子轩觉得自己找个保姆照顾一下老人孩子不算什么。
这件事托人来办就行,不用自己张罗,他和慕姗姗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好梦公司,林子轩和葛尤闲聊。
“你们倒是轻松惬意了,可把我给忙坏了,这管人的事我干不了,以后也别找我,太费心思了。”葛尤诉苦道。
由于冯晓刚忙着《没完没了》的后期制作,林子轩让葛尤这段日子在公司坐镇。
也不用干什么,看着这帮人就行,不然怕他们偷懒怠工,有个老板在具有震慑效果,不过葛尤是个老好人,性格谨慎,管人的确不行。
“你只要签字就行,不用忙什么吧。”林子轩疑惑道。
“刚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坐在办公室就行了,可有些事儿要决定啊,两人的意见有分歧,这不都要协调么?”葛尤郁闷道,“我光协调矛盾就够呛了,没时间干别的。”
“那还真是辛苦了。”林子轩感叹道。
工作上有分歧老板直接决定谁对谁错就好了,没必要调解矛盾,葛尤这是把自己当成街道办主任了,怎么可能不忙活。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专长,葛尤演戏行,管理公司不行。
冯晓刚有管理才能,作为导演,能把一个上百人的剧组管理的井井有条,管理一家小公司问题不大,管理方式是相通的。
就像林子轩是制片人,虽然没学过管理,但管理公司还是似模似样。
大导演都有自己的工作室,相当于一家小公司,姜闻不就开了一家影视公司,只不过到现在经营的不怎么样,还没找到新项目呢。
冯晓刚对管理公司的兴趣不大,他的重心还是放在导演工作上。
说起来,他们三人都是搞艺术的,不是管理人才。
好梦公司到现在还正常运营是因为公司正处在上升期,每年拍的片子都赚钱,员工有奔头,大家拧成一股绳,没有其他心思。
一旦遇到挫折,片子赔了,以前管理上的漏洞就会暴露出来,落到一哄而散的下场。
这些林子轩心里有数,等把今年的事情忙完了,也该谈谈公司的管理问题了。
“我把重要的文件都放在你屋里了,你自己处理吧。”葛尤交待道,“这比演戏难多了,演戏你知道下面的剧情,心里有把握,这不知道哪儿就出事了。”
“那行,辛苦尤哥了,晚上咱们一起吃饭。”林子轩回应道。
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林子轩翻阅着文件。
《没完没了》的后期差不多做完了,档期定在了十二月十五,华影公司不太看好这部片子的前景,影院的排片量不多,只能依靠自己宣传了。
这部片子由于植入了三支广告,赚钱不是问题,现在想的是怎么让票房好看一些。
贺岁片毕竟是好梦公司和冯晓刚的招牌,要是票房不好,肯定会遭到媒体的攻击。
说什么没有新意啊,都是套路啊,好梦公司和冯晓刚要完了啊,唱衰的声音不可避免。
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保住票房成绩,这是面子问题。
《卧虎藏龙》的前传制作完成,在这届的金莺电视节上销售还行,有了《卧虎藏龙》的铺垫,加上陈导明、王志闻和俞菲鸿的组合,比前一部卖得好。
不过还是没有争取到在华国电视台一套的黄金档播出,只能继续放到第八频道。
林子轩处理了其他的杂事,和葛尤一起离开,他晚上邀了大家一起小聚。(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 尽兴而散
聚会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就是找个由头大家一起闲聊。
林子轩把从国外带回来的礼物分发了一下,不是什么贵重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