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紧张了么?没有吧。”林子轩不承认道。
“不紧张你身子绷那么紧?”慕姗姗质问道。
慕姗姗坐在自行车后座,一只手搂着林子轩的腰,另一只手从他的脊背上划过。
第三十二章 飙戏
《顽主》的拍摄遇到了一点小麻烦,问题出在张国粒这里。
张国粒以前出演的都是正面角色,文艺小生,有“西南第一小生”的美誉,现在要演一位处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有点找不到感觉。
他的演技没有问题,就是差那么一丝味道。
他在三位主演中戏份最重,是主导人物,没有感觉不行。
相比较而言,葛尤和梁添两人非常放松,没有心理负担,该怎么演就怎么演。
林子轩和慕姗姗来到剧组的时候,米佳山正在给张国粒说戏。
慕姗姗是《顽主》的第一位读者,她对这部小说拍摄成电影很有兴趣,周日俩人就来到剧组看看电影的拍摄过程。
这时已经到了深秋,天气转凉,不过拍摄的是夏天的场景,演员都穿着短袖。
“你不是那谁么?”葛尤指着慕姗姗,回忆道,“那个电视台的主持人,好像叫什么来着,挺好记一名字,一时想不起来了。”
“叫慕姗姗吧,我特喜欢那节目,看着就有意思。”梁添在一旁搭话道。
这就是慕姗姗的境况,大家开始认识她,不过还不太熟悉。
“尤哥,添哥,我是小林的女朋友。”慕姗姗大方的说道。
“吆,小林好福气啊,怎么早不把小慕带过来,我还说给你介绍对象呢,上次咱剧组那姑娘就不错。”葛尤打趣道。
“尤哥,您高抬贵手,千万别害我。”林子轩赶忙说道。
“我可以证明,小林绝对没有其他想法。”梁添义正词严的说道,“上次那姑娘的电话我给问来了,你还要么?”
“两位哥哥,收工我请吃饭,咱们打住,我还想活着回家呢。”林子轩求饶道。
他知道葛尤和梁添都是开玩笑,京城人拿人开涮就是这样,配合的相当默契。
慕姗姗同样了解,她就站在一边,笑眯眯的看着。
“小林是个好同志啊,好久没吃全聚德的烤鸭了。”葛尤一脸满足的说道。
“看你那点出息,烤鸭有什么好吃的?”梁添鄙视道,“小慕给我几个签名,我拿回去送给那些小侄子和侄女,他们可喜欢看你的节目了。”
“你这是看得起我,要多少都行。”慕姗姗答应道。
“小慕就是大气。”梁添夸赞道,“小林啊,我也要烤鸭。”
几个人说笑着,米佳山和张国粒走了过来,大家介绍一番。
米佳山对林子轩的剧本很满意,觉得完全表达了他的想法,甚至更为出彩。
正因为如此,他想拍摄的尽善尽美,不要留有遗憾,他和张国粒认识了好多年,彼此非常了解,这一次转变风格,有点不适应。
或者说是水土不服,和老京城的京味有点不搭调,还需要磨合。
众人聊了一会,剧组继续拍摄,林子轩和慕姗姗在一旁当观众。
到电影院看电影和在剧组看电影拍摄完全是两种概念,看电影能够获得愉悦感,看电影拍摄则纯粹是找罪受。
一遍遍的对台词,一遍遍的重排,导演说戏,演员要始终保持情绪,时间长了也很无趣。
好的电影就是这样慢慢打磨出来的。
好在《顽主》的情节还算有趣,林子轩和慕姗姗在一起也不会无聊,不想看了两人可以走远点,说点悄悄话,只要不影响拍摄就成。
收工之后,林子轩请大家吃饭,自然不是全聚德,那个太贵了,不经济。
就算林子轩要去,其他人也不会同意,只是个玩笑而已。
就在剧组附近的饭馆,几个人点了菜,叫了酒。
由于明天还要拍摄,不会喝多,浅尝辄止,就是个意思。
其他几位都是结过婚的人,只有林子轩和慕姗姗还在恋爱之中,吃饭的时候难免要他们俩讲讲认识的经过,说笑一番。
当然,也会提到拍戏时遇到的难题。
“小林,你说该怎么解决,在表演的时候我总有种用不上力的感觉。”张国粒苦恼道。
张国粒和林子轩不太熟,不过这本子是林子轩写的,他想听听编剧的意见,集思广益嘛。
林子轩对表演一窍不通,他虽然读过《演员的自我修养》,但那是用来装深沉的,没有实际作用,他不认为自己有资格指导这些演员演戏。
不过作为《顽主》的作者,他还是要发表一下意见。
“我不懂表演,就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个故事其实就是玩,就是调侃和颠覆,你们别太在意剧本,也别太在意演技,想怎么演就这么演,放开了演,撒欢了演,就当是几个朋友一起侃大山,兴许就能找到感觉了。”林子轩建议道。
“小林说的意思大概是即兴表演,我觉得这成,可以试试。”葛尤赞成道。
“那行,咱们先来一段。”张国粒迫不及待的说道。
故事情节都在他们脑子里,三位主演和导演都在,说来就来。
三人就在饭桌上说起了台词,喝酒、吃饭、聊天,这是最为平常的生活状态。
他们只是记住了大概的故事情节,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方还能把话接住,继续下去,这就是真实自然的表演。
米佳山越听越兴奋,这才是他想要的效果。
三人的表演互相刺激,从而激发对手的情绪,有个词叫做飙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张国粒三人觉得很兴奋,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接着说起了另一段剧情。
米佳山也不管,就这么心满意足的看着,林子轩和慕姗姗又做了一回观众。
俩人坐公交车回去,并排坐在一起。
“没想到你还会说戏呢,以后转行当导演算了。”慕姗姗说笑道。
“说什么戏啊,人家那都是真正的演技高手,就是缺少一个契机,这不,一下子就爆发了,没看后来都差点冒出火花么?”林子轩吐槽道。
“就凭今晚这种表演,我觉得这部电影肯定能火。”慕姗姗确定道。
“那当然,我写的剧本能不火么?”林子轩自得道。
“他们说的剧组里那姑娘是怎么回事?”慕姗姗看不得林子轩得意,突然问道。
“你还记着呢,就是个玩笑,他们拿我开涮呢。”林子轩无奈道。
“我怎么觉得不像是玩笑呢,小林同志,坦白从宽,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慕姗姗语重心长的说道。
“我还是选择抗拒从严吧,你把我抓回家,我就跟着你了。”林子轩一脸悲壮的说道。
这俩人进入了状态,开始飙戏了。
第三十三章 时代的弄潮儿
林子轩到慕姗姗家吃饭,慕致远和他说起一件事。
“要不是姗姗说起,我还不知道那首《一无所有》是从你这儿传出去的。”慕致远沉声道,“现在有不少人对这首歌过度解读,影响很不好。”
“我在报纸上看到了,那只是我写给姗姗的一首歌。”林子轩解释道。
“我自然知道,可那些人不会管歌曲的本意,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看待这首歌,现在社会上思想混杂,年轻人尤其如此。”慕致远忧心道。
自从林子轩在酒吧唱了《一无所有》之后,这首歌就像病毒一样迅速的在京城的摇滚圈子里流传开来,形成了一股风潮。
几乎每家酒吧和歌舞厅都在唱着这首歌。
由于林子轩没有留下原始的曲谱,那些搞摇滚的青年变着花样地翻唱这首歌,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曲风的《一无所有》。
这个年代华国摇滚乐还处在启蒙阶段,摇滚青年都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摇滚歌曲。
摇滚音乐在华国属于非主流,或者说是地下音乐。
《一无所有》摆脱了国外摇滚乐的影响,采用华国北方民歌的曲调和口语化的歌词发出震撼人心的呐喊,这是一首正宗的华国摇滚乐。
从这一刻起,华国有自己的摇滚乐了。
随着歌曲的传播,对这首歌的看法也产生了分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很多人都想知道那天晚上酒吧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青年上台唱了这首歌,然后就消失无踪了,这件事本身就具有传奇性。
根据当时在酒吧里的人所说,他们看到歌曲的原唱者和一位女孩一起离开了酒吧。
如此说来,这应该是一首爱情歌曲。
但有人不同意,认为这是一首表达理想,渴望自由的歌曲,这首歌曲里没有矫揉造作的爱情,只有发自内心的呐喊。
还有人觉得这是失落和迷惘的青年面对前路的孤独和宣泄。
甚至有人说这是对社会的批判,是对过去年代的反叛。
如果这首歌只是在酒吧和歌舞厅唱唱倒是没什么,可在十一月份京城体育馆的一场大型演唱会上,一位摇滚歌手唱了《一无所有》,引起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欢呼声。
如此就把这首歌推向了社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林子轩看到报纸上的报道,称赞者不多,批评者倒是不少。
在这个时代的华国,摇滚乐本来就不受待见,摇滚青年和失足青年没什么区别,都是社会上闲散的混子。
《一无所有》造就了两个极端。
一个是青年人特别喜欢,被奉为神曲,第二个是媒体的批判,现在国家正在大力的搞建设,图发展,你唱《一无所有》是什么意思。
“很麻烦么?”林子轩询问道。
“只是一首歌,倒是不麻烦。”慕致远平静道,“不过以后怕是不能在正式场合演唱了,这对你没什么,你又不去唱,也没人知道是你写的。”
林子轩明白这是下了禁令了,无论是电视还是演唱会上都不会有这首歌的影子。
“那就好。”林子轩放心道。
“我是担心你会冲动,被他们架在火上烤,这才和你说一声。”慕致远提点道,“那些对这首歌过度解读的人不见得有事,你要是出头,最终倒霉的还是你自己。”
“我平时不唱歌,那天就是有点激动,这才上去胡乱的唱了一嗓子。”林子轩说明道。
他明白慕致远是为他好。
所谓枪打出头鸟,那些在一旁架秧子起哄,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最后不会被追究,而站出来充当英雄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
大家或许会认为这样的人是好样的,值得尊敬。
但其中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英雄从来都不是那么好当的,或许他原本并不想成为英雄,可被那些人高高的抬起来了,不当也不成,只好硬撑下去了。
林子轩没打算做什么英雄,他只想着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你啊,以后还是少激动吧。”慕致远苦笑道。
他从女儿那里了解到整个过程,知道当时女儿要到国外出差,俩人有点争执,林子轩才唱了这首歌,从这个角度看,这的确是一首爱情歌曲。
只是这首爱情歌曲却在音乐圈子里掀起了偌大的波澜。
看着这位准女婿,慕致远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句话。
时势造英雄!
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