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你帮我,我帮你的事儿。
作为台长,欧阳林是个大忙人,他来京城也不会闲着。
一个是为了《姗姗访谈录》这档节目,这档节目在湘南播出半年时间,广告费早就收了,他这次总算是把播出费用给送来了。
《姗姗访谈录》为刚成立不久的湘南经济台打响了名头,在湘南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欧阳林趁机拉了几个有实力的广告客户,经济台上半年的广告创收突破了一千万,极大的缓解了电视台的资金压力。
他想和慕姗姗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达成长期的合作。
还有一件事是湘南电视台准备明年一月份上星,通过卫星向全国播出。
随着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地方电视台都在准备上星,他们清楚,只有上星才能获得发展机遇,否则就只能被困在一省之地。
以湘南电视台为例,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来电视台做广告的大都是生产饲料、化肥和种子的厂家,很难吸引到真正的大企业。
毕竟你的节目只能在湘南周边播出,影响范围有限。
一旦上星,面对全国观众播出,光是广告收入就会翻倍的增长。
不过,上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需要总局的批准,要看电视台符不符合上星的条件,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
硬件指的是各种播出设备,不能因为设备故障造成播出事故。
如果你只是面向全省播出,出现事故影响较小,要是通过卫星播出,那影响就大了。
软件是指电视节目,你的节目不能太低俗,要有质量,符合总局的要求,毕竟要面向全国百姓,代表着一个省的形象。
只有在硬件和软件上达到要求,总局在经过考核后才会批准地方电视台上星。
上星之后,湘南电视台就成为湘南卫视。
1994年,浙省卫视上星成功,这两年发展的很快,其他省级电视台都在积极筹备上星。
可以预见,全国即将迎来一轮地方电视台上星的风潮。
为了上星,湘南电视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更换播出设备和制作一批新颖的节目。
湘南广电的高层做出了一个决定,在湘南卫视上星后要有一档属于自己的综艺娱乐节目,要改变湘南农业大省的形象,给全国百姓一个全新的印象。
这是个脸面问题,不惜成本也要完成。
一档好的综艺娱乐节目需要两个条件,新颖的创意和优秀的主持人。
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制作综艺节目,尤其是华国电视台,有多档深受百姓喜爱的综艺节目,只要参考和修改一下,制作一档综艺节目问题不大。
创意嘛,就是你借鉴我的,我借鉴你的,互相借鉴。
至于主持人,想要节目具有影响力,主持人非常关键。
这时候,《姗姗访谈录》在湘南省内获得好评,他们把目光放在了慕姗姗身上,慕姗姗曾经是华国电视台的主持人,还主持过春晚。
如果这档新的综艺节目由慕姗姗主持,不仅能提高节目的档次,收视率想必也不会差。
这个任务落到了欧阳林身上,谁让他和慕姗姗熟呢。
“我和他们说了,慕总现在是老板了,自己制作电视节目,不会来台里上班,可他们非要我问问。”欧阳林无奈道,“上面的领导说了,只要慕总愿意来湘南台,这档娱乐节目完全由你做主,预算不封顶。”
“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啊,你们太看重了。”慕姗姗客气道,“家里的孩子还小,我没有离开京城的打算,让你白跑一趟,对不住了。”
慕姗姗这么说就是婉拒了,她好不容易离开华国电视台,以后也不准备到电视台上班。
“其实不用来台里上班,咱们采用聘用制,你只要每周录制节目就好了,不算是台里的员工。”欧阳林变通道。
这算是外聘。
一般来说,电视台都愿意用自己人,不愿意外聘,外聘人员不仅薪酬高,还不好管理,容易闹出纠纷,难以收场。
但他们想借用慕姗姗的名气,外聘也行,等把节目做起来,打响名气,再换成自己人。
欧阳林清楚慕姗姗不可能去湘南上班,前一个说法只是幌子,外聘才是他的真实目的。
即便是外聘,慕姗姗也不愿意,每周京城和湘南来回跑太麻烦,没有必要。
“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来来回回的不方便,算了吧。”慕姗姗婉拒道。
“这档节目还在筹备,明年才会播出,你再考虑考虑。”欧阳林不放弃的说道。
欧阳林这个人就是这样,轻易不会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他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众娱乐大众
林子轩和慕姗姗在饭馆招待了欧阳林,他们聊了聊眼下电视行业的发展前景。
作为电视台的台长,欧阳林看问题很有深度,他觉得现在正处在关键时期,或者说是一个电视大时代的开端。
目前观众的选择不多,只能收到不到十个电视台,经常看的也就是两三个频道。
华国电视台的几个频道是观众的首选。
一旦全国各省市的电视台相继通过卫星转播,一台电视机能收到几十个频道,到那时候手里握着遥控器的观众就会成为主角。
一档节目想要得到较高的收视率,就要去迎合观众的喜好,否则观众就会换台。
“以前只是几家电视台竞争,以后是几十家电视台竞争,电视台只能想方设法的把节目做好,用各种手段和花招吸引观众。”欧阳林描述道,“竞争会相当激烈,谁能抓住观众,谁就能走在前面。”
国内的电视行业将从华国电视台的一家独大演变成群雄并起的格局。
收视率代表着广告商,代表着电视台的收益,成为衡量一档节目的重要指标。
这对慕姗姗来说会是个美好的时代,只要她制作的电视节目能够吸引观众,就不愁没有买家,当然也要和地方电视台打好关系。
未来的市场会很大,前景广阔。
林子轩和欧阳林谈起了综艺娱乐节目,以前的综艺节目像是《方大综艺》,虽然给观众展现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让观众增长知识和见闻,形式却过于单一。
更像是对观众在灌输,没有和观众形成互动。
这是以往综艺节目的特点,节目制作者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把他认为好的东西播出给观众看,观众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他们不会满足于这种被动的形式,更愿意参与到节目中来。
“这就是大众娱乐,香江的歌唱比赛,港姐选美大赛等等,都是如此。”林子轩总结道,“这些节目由普通百姓参与,看着普通人一步步的晋级,最后拿奖,观众会觉得很励志,就像自己参与进去一样。”
“我也这么觉得,用大众来娱乐大众,这会是以后综艺节目的新方向。”欧阳林赞同道。
这种比赛节目在海外并不新鲜,内地迟早也会走到这一步。
林子轩知道欧阳林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想把湘南经济台做大做强,就算现在不能合作,相信日后也会有合作的机会。
欧阳林来京城还有其他的事情,他会举办一个招商会,为经济台的各档节目招揽广告商。
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今年要拿到三千万的广告收入,能把银行的债务还上。
他还打算在京城招聘一批电视行业的人才,包括主持人,最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薪资低,有干劲,最适合用来创业。
1996年1月9日,国家出台了《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的通知。
除了一些像是师范类或者科研类专业外,今年毕业的大学生能够通过人才市场在多种所有制范围内自主择业,可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管理工作,也可在其他岗位上工作。
这种现象在两年前就出现了,那时候叫做双向选择。
不愿意包分配的学生可以到企业单位应聘,同样能得到工作,这样就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掌握在负责分配的老师手里。
到了今年,随着这个暂行办法的出台,说明今后大学生要自主选择就业了。
这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学生觉得这样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有些学生更愿意包分配,不愿意自己去找工作。
学生家长更是担心,以前考上大学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如今国家不包分配了,上完学还要考虑工作的问题,他们不担心才怪。
好在今年的本科毕业生只有四十万,就业形式不算严峻,大学生想找到工作并不困难。
只是如此以来,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大学生都愿意往花城和沪城那种经济条件好的发达地区跑,那里工资高,待遇好,谁都想去。
至于那些条件差的边远地区就无人问津了。
以前国家包分配,总会有大学生被分配到边远地区,为边远地区的发展做贡献。
现在导致人才分布不平衡,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的经济差距会越来越大。
大学毕业不仅不包分配了,上大学还开始收费了。
上大学收费在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那时候收费很低,九零年大学生的学费一般是200块,住宿费是20块,九四年的学费是800块,住宿费是200块,到了九六年学费涨到了1500块,住宿费是500块。
这是大致的情况,各个大学的具体情况不同。
也就是说,大学免费和包分配的时代就此一去不复返了。
为了拍摄《美丽华国行》这档节目,慕姗姗在京城广播学院招了几名即将毕业的学生作为实习生,毕业后可以自己找工作,也可以留在慕姗姗的公司。
对于广播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首选还是各大电视台,工作安稳。
慕姗姗的公司虽然待遇和福利不错,不过却是民营性质,想要留下这些学生并不容易。
他们更多的是被慕姗姗这位学姐的光环所吸引,但在职业规划上,还是会有清醒的认识,电视台的平台更大,更有前途。
欧阳林在京城的收获不小,招商会举办的很成功。
大家以前提起湘南电视台,脑海里出现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饲料广告,如今他们制作了几档质量不错的节目,吸引了一些企业的关注。
加上湘南电视台即将上星,面向全国播出,这都是吸引广告商的有利条件。
欧阳林在各大艺术院校招到了一批学生,他会带着学生们回湘南看一看,这批学生虽然来自湘南,但会不会留在湘南还不一定。
现在毕业生不用服从分配,返回原来的户籍地,他们更愿意留在京城工作。
在这批学生中有个京城广播学院播音系专科毕业的女孩子,叫做李香。(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八章 德艺
六月下旬,端午节这天,剧组只拍了半天戏,放假半天,这算是难得的福利了。
一般来说,剧组只要开机就会一直拍下去,没有礼拜天和节假日,有夜戏还要熬夜加班,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儿。
就算个别演员出了问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