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看香江的武侠片,也能研究出香江电影人的拍摄手法,大家都是做这个行业的,没什么秘密可言,不过如果就这么去模仿,很难拍出香江武侠片的味道。

    为什么呢?两地之间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不同,总有一种隔膜。

    他觉得不能一味的模仿,那样拍出来的东西只能是四不像,内地武侠片要有自己的风格。

    以前大家觉得香江人就会玩技术,太虚幻,影视剧还是要以艺术为主,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正在改变着电影行业。

    张纪钟准备尝试新的拍摄手法,香江人的技术要学习,但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东西。

    他想把武侠片拍出历史剧的大气和厚重,走正剧大戏的路子,《卧虎藏龙》这个系列的武侠故事更为市井化和生活化,很适合这种改编方式。(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马奖

    林子轩支持张纪钟进行尝试,任何新事物都是在不断尝试中产生的。

    大陆的武侠剧不能沿用香江武侠剧的创作模式。

    香江人的生活节奏快,拍出的武侠剧节奏也很快,情节紧凑,不过他们更注重现代人感兴趣的情感纠葛,突出男女主角,以及第三者之间的感情故事。

    而且,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投资规模不高,选取的场景粗糙,制作上不够精良。

    换句话说,香江武侠剧的整体格局太小,这和香江的地域文化有关。

    大陆武侠剧想要更胜一筹,就要在格局上下功夫,要在武侠剧中展现传统文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武侠,赋予武侠一种厚重感。

    “那边的电视同行说,香江现在的电视台很少投拍武侠剧了,说什么流行家族剧和职业剧,武侠剧过时了,咱们的武侠剧才刚开始拍,他们就过时了。”张纪钟感慨道。

    “慢慢来吧,社会发展很快的。”林子轩回应道。

    从观众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剧就能大致了解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百姓的生活水平。

    八十年代是香江武侠剧的鼎盛时期,群星璀璨,武侠剧就像是一场梦一样,到了九十年代,香江的百姓更为关注现实,都市题材流行起来。

    尤其是职业剧,像是医生、律师和警察这类剧集最受欢迎。

    大陆也有类似的题材,拍了不少有关警察的剧集,只是相对来说都不够专业,只能算是都市情感剧,而不是职业剧。

    内地想要拍摄专业的职业剧,恐怕还要等上几年才行。

    五月份,林子轩从闻隽那里得到一个消息,闻隽他们打算把《阳光灿烂的日子》送去参加在宝岛举办的电影金马奖。

    宝岛的金马奖一向推崇文艺片,这部片子获奖的机会很大。

    《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九四年就拍完了,不过九五年才获得在内地上映的机会,所以能以大陆影片的身份参加九六年的金马奖。

    何况这部片子有香江和宝岛的投资,在参赛资格上完全没问题。

    相对于香江电影行业还处在最后的辉煌之中,宝岛的电影业早就被他们自己给玩坏了,成了好莱坞电影和香江电影的票仓。

    这和他们喜欢拍小众的文艺片有关。

    文艺片很难和商业大片相抗衡,所以他们就把电影市场给让了出去。

    没有了市场,拍的文艺片赚不到钱,有名气的演员都向香江和日本发展,电影从业人员流失严重,宝岛的电影产业就这么衰落下去。

    不过金马奖在华语电影中还是有很重的分量,在亚洲地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这个奖项创办于1962年,历史悠久,在评选条件中不设地域限制,评选对象面向所有华语电影和华语电影人。

    由于种种原因,在八十年代以前,金马奖评选的对象主要是香江和宝岛的电影。

    随着********的缓和,以及宝岛电影产业的停滞,到了九十年代,大陆的电影人也参与到了金马奖的角逐之中。

    金马奖一般会在十月底公布电影的提名名单,十二月份举办颁奖礼。

    虽然《阳光灿烂的日子》已经在威尼斯电影节拿过奖了,不过能多拿几个电影奖项也算是一种荣誉,没有不参加的道理。

    按照闻隽的分析,金马奖同样需要有分量的华语电影来提高参赛电影的水准。

    这个奖项是由十几位电影从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团决定获奖者,更为注重艺术性,极少从商业角度或者参考票房成绩。

    《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文艺片中质量上乘,金马奖又偏爱文艺片,拿奖就很理所当然了,这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儿。

    自从舒琪加入《没完没了》的剧组后,闻隽来内地的次数就多了起来。

    作为经纪人,他要保障手下艺人的权益,这是他的职责。

    不少港台艺人对内地存在偏见,认为内地的拍戏环境差,剧组不专业等等,这种现象不能说没有,但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双方的工作方式不同。

    比如在内地,大家比较熟悉,拍完戏一起找地方吃个饭,聊聊剧情和下面的拍摄计划,吃顿饭的工夫就把事情给说好了。

    港台艺人拍完戏就会回酒店,很少交流,演员想要排练都找不到人,更别说是谈事情了。

    他们认为拍完戏了,剩下的时间是我自己的,你在这时候找我排演不是占用我的时间么,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清楚。

    这让内地的演员很不适应,觉得港台演员太倨傲,都是演员,这么摆谱干嘛啊。

    葛尤以前和港台演员合作过,那帮人拍戏就是这样,拍戏的时候好好的,拍完戏就各干各的,很少说咱们出去喝一杯,交流交流感情。

    说实话,他对这种工作方式不太习惯,他更喜欢在拍戏前和对戏的演员有交流,做到知根知底,这样拍戏的时候更有默契。

    不过葛尤不会跑到酒店去找舒琪交流,他胆子小,怕引起误会。

    剧组给舒琪安排了一般的酒店,虽然没有专车,不过在拍戏的时候还是会有车子接送,这种条件算是不错了,不少演员都住招待所呢。

    为了让舒琪明白内地剧组的工作方式,林子轩和她谈了谈。

    也不是说就要占用她太多的私人时间,而是一种态度,怎么样融入到剧组里面,怎么和内地的工作人员交流,这对以后的拍戏有好处。

    京城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是那种自来熟,不是说想占便宜什么的,就是耍贫嘴。

    为了避免误会,林子轩强调我们是正规的剧组,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这些事情闻隽应该和她交待过。

    这一年,舒琪不过二十岁,拍完戏就回酒店的做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据说香江的演艺圈非常混乱,女星都很懂得保护自己。

    想想一个女孩子孤身在京城,身边没有朋友,也挺不容易的。

    趁着闻隽在京城的时候,林子轩安排他们在京城游览一番,还做了一档节目的嘉宾。

    这档节目是慕姗姗和凤凰卫视中文台合作的新节目,叫做《美丽华国行》。(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二章 生活化

    《美丽华国行》这档节目的定位是旅游和文化。

    旅游包括了美景和美食,文化包括古迹民俗和山川地理,全方位的展现华国的风土人情。

    节目得到了总局的批准,认为这类节目内容积极健康,弘扬传统文化。

    只要是在华国境内拍摄的影视作品必须上报审批,不能你想拍就拍,一旦被发现有违规拍摄和发行的情况,会按照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罚。

    《美丽华国行》由凤凰卫视出资,慕姗姗负责制作。

    虽然拟定了拍摄方案,不过要拍什么样的内容和风格还需要摸索,海外的华人是喜欢看城市古迹,还是更愿意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还不能确定。

    慕姗姗准备先拍几期,播出后看看效果,根据观众的反馈再做出相应的调整。

    海内外的华人最熟悉的莫过于京城,节目组把前几期的节目放在了京城,不仅要拍摄故宫和长城这些大家熟知的景物,还有眼下京城正在发生着的变化。

    他们更多的是想为这个时期的华国留下一份真实的影像记录。

    慕姗姗是编导,负责解说,跟着摄像机采访的外景记者另有其人,她现在是老板,不用像当初主持《方大综艺》的时候经常出外景了。

    邀请闻隽和舒琪加入节目是一个意外,都在好梦公司,刚巧碰上了。

    让香江人和宝岛人谈谈对内地的感受也不错,说的都是些场面话,什么对内地的风景名胜很向往啊,内地这几年的变化很大啊。

    闻隽从电影人的角度谈了谈两地电影公司的合作,最后加了一句。

    “我对华国政府有信心,相信九七之后香江会更好。”

    这档节目不属于演艺合同的范围,而是帮忙的性质,他们知道节目以后会在香江播出,愿意出镜,怎么说这也是一个露脸的机会。

    为此,林子轩邀请闻隽和舒琪到家里做客。

    四合院里,《我们俩》的剧组在拍夏天的戏份,非常忙碌的样子。

    自从知道要参加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后,林晓玲对自己更为严格,经常熬夜设计分镜头。

    她倒不是说多么想获奖,主要还是个面子问题,觉得要是被刷下来太难为情。

    到了夏天,剧中的老太太和女孩子的关系更好了,女孩子会帮着老太太洗头发,收拾屋子,甚至就在老太太的房子里休息。

    当成自己家一样,两人之间更多的是互相关心,当然也有矛盾。

    这场戏就是女孩子觉得老太太屋子里的布置太陈旧了,要给老太太重新布置,在墙上挂上色彩浓郁的图画和明星的海报,看起来更为鲜艳和时尚。

    她还把老太太的旧东西归置起来,让屋子显得整洁和敞亮。

    女孩子原本以为自己做了件好事,却让老太太很不满意,她要求女孩子把房子恢复原样。

    对于老太太来说,房子里的布置是一种对过去的回忆,这么一变,让她无所适从,太过陌生,找不到过去的感觉了。

    女孩子觉得委屈,她还无法理解老人更多的是活在回忆之中,不想改变。

    徐晶蕾和金亚琴要演的就是这场戏,老太太的固执和女孩子的委屈。

    “这都是电影学院的学生,还没毕业,资金有限,就在我这儿拍了。”林子轩介绍道,“那是晓玲,学导演了。”

    林晓玲以前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组做过剧务的工作,闻隽有点印象。

    “真没想到,林小姐都在拍片了,她才二十出头吧,这个年纪在香江可没有拍片的机会。”闻隽感叹道,“内地的年轻电影人了不得啊,看他们的样子很有一套。”

    这话以客气居多,不能当真。

    闻隽混迹香江影视圈多年,监制和制作过多部影片,不会看重这种小剧组,只是给林子轩面子,称赞两句罢了。

    “还要锻炼,咱们到里边坐吧。”林子轩回应道。

    “我想看一会。”舒琪要求道。

    林子轩和闻隽没有意见,两人进屋喝茶,舒琪一个人站在外边看着这个小剧组排戏。

    徐晶蕾和金亚琴经过半年的磨合,早就有了默契,在排演了几次后,觉得可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