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古大汗兼中原皇帝的元朝和以后金大汗兼中原皇帝的清朝了。
“天可汗”并不是始自李世民,本是草原胡人政权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不过汉文典籍一般音译为“登利可汗”。至李世民正式接受“天可汗”,因为登利本有天的意思,为了以示区别,汉文才改了前面一字,胡人的话里实际与“登利可汗”没有区别。
李世民接受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称号,而是一种制度。即在胡人地区,继续行使可汗制度,那里的官员继续世袭,不行汉制,中央不派官员。唐朝对那里下公文,皇帝的自称也是“可汗”或者是“天可汗”。实际上,就是把唐朝的疆域分成两个部分,传统汉地按照汉制行事,草原大漠的胡族按照胡人的制度行事,唐朝的统治者一人身兼两职。按照徐平前世的话说,唐朝是一国两制的,汉制和胡制并行。
对这一点,李世民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清醒认识的。当胡人各部上“天可汗”称号的时候,他说的很清楚“朕以天子之尊,下行可汗事乎?”皇帝是至尊无上的称号,任何在这一称号上加后缀前缀的,都是自降身份,李世民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他最终还是接受了这称号,并沿用下去,一直到唐代宗都是皇帝天可汗,结束于胡族血洗长安。
按李世民自己的说法,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的母亲和妻子都是胡族,与胡族有“香火情”。再一个,“自古皆贵中国贱夷狄,而朕独爱之如一”,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真正从利害关系上来说,登上皇位的李家在中原根基不深,李世民又是杀兄逼父夺位,需要引入这样一支政治力量来平衡传统汉族地区的政治势力。正是有这种政策因素,才发生了唐朝盛世之时,大量汉地胡化,大量汉人也被胡化的事情。
这便就有如割肉饲狼,用汉地的钱粮财富把胡人喂养肥壮,最终是血肉尽而狼犹不知足。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胡人举兵反叛,便就利用了壮大起来的胡人军事力量。事实那个时候,唐玄宗手下握重兵的节镇,统兵节度使基本已经没有汉人了。
这种政策背景下,日本国这种四夷小国,才会放心大胆地与唐朝交往,而不用担心自己被唐朝颠覆。而经过晚唐,北方的战乱带来的血腥教训,中原政权再次严夷夏之防,对于四周蛮夷的态度重新严厉起来,与周边的联络很多就中断了。
宋朝的夷夏之防比唐朝严厉了太多,蕃官不论封官爵多大,都一律序位汉官之后,哪怕蛮族里封到三公的,见了知县照样是下级。西北蕃汉混居的地区,不许汉人女子给胡人为奴为妾,反过来也没有同样的限制。
事情总是有得有失,这样做的结果是稳定了汉族的传统区域,但与周边蛮夷各族的关系也疏远了。其实不仅仅是日本国这样,周边的大理、吐蕃、以前的交趾,也都同样跟宋朝的关系比较冷淡,完全没有了唐朝时候的热络。
第161章 文化往来
徐平之所以重视高丽商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的市场确实比高丽大得多,但想开辟却困难重重,藤原家族对外来势力的防范极为严密。外国商人到那里,不许自己出卖货物,不许下船随便走动,比大宋的几个市舶司限制还多。而高丽因为离得太远,警惕性就没有日本这么高,又有王家这种权贵之家做内应,通商就容易多了。
了解了东北亚的局势,徐平对王文道:“事情总是要一步一步来的,暂且先不要想得太多,把到高丽的商路开辟通畅了再说日本。货物你不用担心,以后你家里派个人来,或在东京或在西京,选合用的贸易。以后就不用再从明州上岸了,直接由高丽到密州,海上的路途又近,京东路到两京又有五丈河,来往方便。不过,有一件事我可是丑话说在前头。本朝历来都有书禁,虽然往年高丽的宾贡生在京城搜罗民间书籍,偷带出境的向来不乏其人,但那总归是犯禁的事。以后你们可以贸易书籍,但贩的何种书籍,是由哪家刻印的,数量多少,都要报国子监,国子监核准才可以。若是犯了禁,国法不饶!”
王文急忙拱手行礼:“都漕官人如此仁心,我们怎会再去犯禁?高丽蛮邦小国,向来仰慕中华风采,每一册书到那里,都视若珍宝!都漕此举,实在善莫大焉!”
周边各国,不管是小到高丽,还是大到契丹,文化都比大宋差了不知多少,中原的书籍在那些地方都极受欢迎。但因为书籍包含地理风土人情,有泄露军事机密的顾虑,大宋一向是禁止出口的。但实际上这禁令也形同虚设,走私不知有多少。徐平的想法,与其让人走私,还不如放开一部分书籍的出口,事前审核就是了。到时出去的书籍,主要以道经佛经和儒家典籍为主,至于军事地理等杂七杂八的,自然还是要封锁住。
见黄金彪坐在一边插不上话有些无聊,徐平笑着问道:“黄金彪,你有没有出过海?”
黄金彪一扬脑袋:“自然是在海船上走过的,不然我怎么会想做高丽的生意?”
徐平来了兴致,问他:“去过高丽?去过日本?还是下过南洋?”
“都漕官人说的,都是蛮邦小国,我黄金彪好歹是上国人物,没事到那里跑什么!我就是从钦州坐船,到过明州。这一路上,可是不近呢!不过船大,跑起来稳,其实也没有什么。而且海船跑起来可是不慢,到明州比陆上走快得多了!”
“钦州到明州,也不错了,真算起路途,只怕比到日本和高丽更远。以后等到海船多起来,广南的货物运到中原,尽量就不走陆路了,走海路近得多。到明州还是远了些,要是到密州或者登州转五丈河,还要更加方便一些。”
徐平自然知道黄金彪实际上是不敢在海上乱跑,钦州到明州的沿海商路早已经是成熟的了,没有多少危险,他才敢去坐船。不过他难得真敢去闯,也不说穿他。中国沿海从南到北的海路商人早已经跑得熟了,只是一直没有官方组织,不成气候。再加上沿海的小岛众多,海盗出没,台风季凶险异常,一直没有起到替代陆上商路的作用。当然,这也跟广南和江南一带的经济来往不多有关,商路主要是通到中原的。
按照徐平的想法,是由官方出面,从北方的密州,到中部的明州和泉州,到南方的广州和钦州,几个市舶司组织大型船队,开成稳定的贸易路线。这种事情,只有官方出面才能做得成,私人海商做得再大,最终还是会走到跟海盗勾结的邪路上去。
不过这一切都要等到徐平回到三司之后再说,现在只是机缘巧合,提前准备。
东北亚的贸易此时的中心是明州,从那里出发,横渡东海,到肥前的值嘉岛,即是徐平前世说的长崎,再转到筑前的博多,即是九州的福冈,大宋和日本的贸易是在那里进行的。至于跟高丽的贸易,因为规模本来不大,大多也是借的到日本的贸易线。因为日本闭关锁国,这条自唐朝时开始兴盛的贸易路线变得冷清了,到高丽并不方便。因此才要在密州新设市舶司,从那里出发,横渡黄海,到高丽就近便得多了,而且台风也少。
如果日本一时不改变锁国的政策,大量的贸易往来只怕还是要通过高丽,从那里转到日本。那么密州只能先代替明州的地位,承担起东北亚贸易中心的地位。至于以后,只要双方来往密切了,以日本的政治形势,大宋扶持一些靠近海岸的强藩也不是难事。
事实上此时的大宋跟周边的小国,实力差距非常大。历史上南宋在陆上被打得颜面无存,还有底气威胁高丽,不合作便就派十万水师渡海,把那小国给灭了。对陆上的威胁之所以显得无能为力,很大程度是因为对手掌握了大片的传统农耕区。
徐平对东北亚的兴趣目前也只是商路而已,再进一步的动作,就得不偿失了。
又说了一会闲话,徐平对王文道:“你远来不易,便在西京城里住些日子,看看中原的风土人情,熟悉一下市进贸易,以后用得着。听说高丽那些地方信佛,我这里一几卷佛教经典,送给你权做礼物吧。”
公吏端了一个木盘上来,上面用红绸盖住。
徐平揭开红绸,对王文道:“这是《四十二章经》,真宗皇帝亲自注释,三司刻书局刊刻,不管怎么算都是上品。就是在中原,这也是难得的善本。”
王文忙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接过,口中连连道谢。
真宗皇帝的口味极为繁杂,儒释道兼杂并蓄,全都能吃下肚下。劝人读书的有《劝学篇》,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句子流传甚广。道家自不必说,他一手导演了迎天书,东封西祀,大封道教神仙。佛教也没落下,亲自注释了《四十二章经》,还主导整理刊刻了不少佛经。
不管是向大理还是交趾占城,还是高丽日本,徐平最先给他们的书籍都是道教或者佛教的经典,儒家的经典那是要求还是有选择地给的。治国之道,一是传出去不好,再一个这些小国也水土不服,念念经还行,真搞子曰诗云不知会搞出什幺蛾子来。当然,这些小国的当权者,除了大理那样的例外,也理欢迎佛经和道藏,正是大家皆大欢喜。
王文接了佛经,也给徐平上了礼物,无非是人参毛皮,还有几大筐的松子。高丽松子此时在中原颇有些名气,是两国贸易的常见货物。
第162章 风波骤起
正在这时,杨告从前面急匆匆地过来,也不等公吏通禀,直接进了小花厅。
在徐平的印象里,杨告是个老成持重的人,今天这样失礼,不由有些意外。见他到了厅内,看了看徐平对面的黄金彪和王文,沉着脸一语不发,徐平便知道出事了。
转身高声唤了谭虎进来,徐平对他道:“你与黄金彪是老相识,带着他还有这位高丽来的客人在西京城里转一转。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带着他们吃一吃,看一看。”
谭虎叉手应诺,一边的黄金彪喜笑颜开。这么多年,还是当年邕州的老兄弟分外让人觉得亲热。有谭虎在,自己在西京城的日子就不寂寞了。
送走了黄金彪和王文,徐平才问杨告:“看你脸色,是出了不好的事情。说吧,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让你今天如此失态。”
杨告看着黄金彪几人离去的背影,直到都走出门去,才对徐平道:“都漕,留守司替西京城的分司官员出头,领头联名他们一起上奏章,说你在京西路强推钱庄新政,不顾百姓生死,致分司官员多倾家破产。奏章上去,在朝廷里引起轩然大波!”
听了这话,徐平不由皱起眉头:“这不还是说的童大郎的那件事情吗?都过去多少日子了,布告早已经贴遍河南府,是他们自己贪心,怨得了哪个?怎么现在闹出事来?”
杨告道:“此事我们都被蒙在了鼓里,我也是听从京城里来的人讲起才知道。说是前翰林学士钱易之子钱明逸因赴钱惟演丧事,不愤钱家在童大郎一案里损失大量钱财,闹得现在家计困难,到西京留守李若谷那里哭诉。李若谷念钱明逸身份不比别人,不好怠慢,组织了一众分司官员,联名上奏章历数转运使司的不是,钱庄新政如何是恶法”
“钱明逸,是不是钱易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