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5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结论。如果反过来,认为上层建筑可以带来经济基础的革命,则就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作为一个穿越者,徐平需要做的是完成商品经济对自然经济的革命,至于上层建筑会如何变革,历史会给出答案,那是自然的历史进程。

    弹棉花的机具革新在中国的进展极其缓慢,数百年几乎没有进展,究其原因,还是与中国的小农经济没有需求有关。社会需求催生社会变革,没有需求,哪怕变革出现了,也会慢慢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默默无闻。

    纺纱机具在最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发展还远远领先于欧洲,与珍妮机类似的纺纱机在中国出现得远比英国早。实际上直到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从中国输入棉布,而且中国棉布,尤其是江南一带的棉布还是高质量的代名词。

    中国一直没有冲破自然经济的束缚,商品经济发展不起来,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最终被赶上,超过,并越拉越远。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在棉纺织工业上。

    中国传统是小农自然经济发展的巅峰,几乎达到了一种极致。在领先的时候,自然可以沾沾自喜,以天朝上国自居。当经济革命来临,这种成熟就成了负担,发生商品经济革命的门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高。新的经济革命经常选在先前相对落后的地方突破,徐平前世的经济学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后发优势”。

    原先走得快的地方,在新的技术革命和经济革命面前,会成为顽固的保垒,成为革命的反面力量。而在相对落后的地方,则可以生根发芽,喷涌而出。

    小农经济经常可以与自然经济等同,尤其是在农耕立国的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吃自己种出来的粮食,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衣食都能自足。衣和食这两个方面,是小农经济的基础,只要把其中一项变成了彻底的商品,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趋势就再也不可阻挡。在工业化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前,粮食完全商品化基本不可能,能够选择的,实际上只有衣,只有纺织业。

    这是徐平无限重视棉纺织业的原因,只要这一个产业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的大潮就无可阻挡,也没有人去阻挡,而只会去争当这一大潮中的弄潮儿。

    经济革命不是看建了多少工厂,雇佣了多少工人,能够生产多少钢铁,工业占了经济的多少份额,而是要看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有没有发生变革。只要经济基础改变了,自然会带动整个社会的产业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徐平的规划很简单,已经找到了这个突破口,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准备。如今一切就绪,只等着东风的到来。今年先试验整个三司的纺织业链条是否顺畅,明年就借助三司的强大经济力量形成大产业,迅速在中原地区推开。

    新的社会存在会催生新的社会意识,抓住这个节点,完成劳动创造财富理论基础的构建。所谓立言,本来就是与做的事结合在一起的,相辅相成。

    劳动创造财富还只是商品经济的引子,商业交换会让财富增殖是第二步,财富增殖之后可以扩大再生产,从而形成一个正循环是第三步。

    这三步完成,并经过了实际的检验,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车轮就再也不会停下来。三司既是车头,也是车夫,会带着这辆大车滚滚向前,无可阻挡。

    这是徐平的规划,作为一个穿越者,给这个世界所能够带来的革命。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只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做下去。在这条道路上,他将会遇到无数的困难,他也将会克服无数的困难。他也将会受到无数的冷眼和误解,他只能去默默地面对这些,一切的一切,历史终究会给出答案。

    (这几章说道理的成分重了些,没办法,要规划清楚主角要做的事情。我也发现了,如果不在书里明确说出来,会引起一些读者的误解,还是说出来的好。惟一可以向读者保证的,我没有照搬资料,书里所写的无论是理论还是例子,你都不会在另一本书里面看到。这样的内容夹杂在故事情节里,确实会导致读起来不顺畅。但网络小说的特点,不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又容易让读的人看起来一头雾水,东打一耙子西打一榔头的,不知道主角要干什么。望读者谅解一些,多宽容,多担待。)(未完待续。)

第157章 花纹不甚美

    轧棉、梳理、纺纱,这是徐平试出来的棉花处理工艺,实际上与他前世机器纺织的工艺大致相同。而弹棉花,在徐平的印象里,是做棉被的时候弹松旧棉絮用的,反而被排除掉了。至于崖州那里织棉布的时候,蹲在地上一点一点地弹松棉花,再用小纺车纺成纱线,徐平怎么都觉得效率太慢,而且极为劳累。他印象里,自己前世看什么电视节目,一个小品演员是背着一个大弓弹棉花的,并不需要蹲在地上。

    站着工作,把弓挂在腰间弹棉花,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不知什么原因,看起来很简单的这一项作业改革,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没有完成。直到晚清,农户还是蹲着弹棉花的,是一项非常劳累的工作。

    包括两位宰执在内,一众官员谁也没见过怎么处理棉花,听着徐平的讲解,似懂非懂。偶尔问一句,也是不着边际。

    纺完纱便就是织布,这与丝绸和麻布的工艺并没有什么不同,一众官员眼睛不由发亮,终于到自己懂的地方了,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织机太过庞大,也不能摆在这里,只是放了几匹织成的布。

    李淑趴在上面看了好一会,才道:“这布匹布幅宽大,很是难得!只是上面的花纹太过简单,不是上好货色,可惜——”

    一边说着,一边连连摇头。

    中国的丝绸纺织业已经发展了多少年,技术早已经成熟,徐平用机器织出来的布匹质量怎么能够相比?大型的提花织机是非常复杂的机械,徐平不可能做出来,简单的织机自然只能织简单的花纹。这个年代,纺织好手用的都是四综织机,稍微差一点的也是三综,只有那些不成器的粗笨愚妇才用一综两综,织造简单花纹。

    不说别人,林素娘以前在家里都能用六综织机,织出来的绢绸相当漂亮。徐平估摸着,自己就是花上一辈子的功夫,做出来的机器织成的布,也远比不上林素娘手工织出来的精美程度。听说有巧妇能够用到一百多综,几个月才能织成一匹绢,这样的一匹就能卖几十贯钱。

    徐平这里织出来的布是商品,而那些绸缎是艺术品,完全不能相比。

    李淑说完,李咨用手扶着老花镜也凑上去看,不由叹气:“不错,可惜的就是这布匹太过简陋,只怕不能够卖上好价钱。京城里面,吉贝布一向价高难得,这样织出来就不值什么钱了。徐待制,你该雇些巧妇,把布织造得漂亮一些。”

    其他人也都是这个意思。刚才看了那么多复杂的东西,以为会有什么巧夺天工的东西出来,不想到了最后,却是这么简陋的布匹。这就像是听人说孔雀开屏如何如何美丽,结果自己巴巴地赶过去了,却只看见了个丑陋的屁股。失望难经名状。

    徐平笑道:“相公,我这里织造的本就是不是上好的精美布帛,而只是用来做遮风保暖的衣物的。以后三司也只会织造这样的布匹,若是需要精美的,可以由织造院去织。他们那里巧手工匠不知多少,什么花样都织造得出来。”

    蔡齐奇道:“为何?上好的布匹,一匹可以当寻常布匹十倍的价钱!若只是寻常布帛,又何必要三司来织造?只要由乡间村妇去织好了。”

    “因为,织一匹上好布的功夫,用同样的人力物力,我这里可以织出来一百匹一千匹!三司织布,要的是天下人人有衣穿,不是要去织那些高贵衣物。”

    蔡齐和李咨两人相视笑笑,没有说话。并没有人把徐平的这句话当真,什么天下人人有衣穿?很难吗?只要农妇不懒惰,地里的桑麻织出布帛来,自然就可以有衣服穿,哪里需要三司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大家来看,不就是因为徐平说的棉花可以成为中原的蔗糖,为朝廷创造巨大的财富。要创造财富,自然做出来的东西越贵越好。

    费了这么多心力,最后织出这种布来,对徐平不由微微有些失望。

    徐平也不知道怎么跟别人解释,他本来就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生产一种真正的商品,影响到整个社会每个人的商品。高高在上的官员,已经脱离了要求吃饱穿暖的阶段,自然可以去要求织物上花纹如何漂亮,如何稀有。但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还只是寻求在天冷的时候有一件遮体的衣服。

    无法解释,那又何必解释?很多事情,你决定了去做,就注定了要在这个世界孤独前行。他们再怎么失望,也没有人能够阻止徐平。事实是最公正的裁判,虽然冷冰冰,但总会明确地判断事情的对与错,功史终究会根据事实给出答案。

    一直看完,蔡齐做出总结:“虽然最后织出的布帛和衣物差强人意,但还是要比苎布强出不少。如果真像徐待制说的那样,与苎布价钱相差不多,倒也不失为朝廷的一大财源。如果一亩地出的棉花,织的布比苎麻多上许多,徐待制就是大功一件!”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徐平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苎麻怎么能够跟棉花相比?除了采摘,棉花特别适合于机器大生产,这是丝麻远不能比的。

    等到一两年之后,三司生产出来的棉布堆满了码头,由三司的铺子销售到中原的各地,从农民手里收织物作贡赋再也无利可图,这些人才会真地明白这作物到底代表了什么样的价值。

    而一旦不把织物作为贡赋,就会带动整个财政制度的变革。到了那个时候,钱帛并行的政策就再也继续不下去,各种商品的货币化不可避免。到了那一天,也就到了三司购物券向钱币转化的时候,银行之类的组织将随之出现,

    棉布重要的不是能够赚来多少钱,重要的是将会把耕织中的织变成商品,从而摧垮小农经济。一旦织物彻底地变成商品,农村的生产便就会发生重大转变。

    至于这些棉布织造得精美不精美,好看不好看,很重要吗?一点也不重要。想要精美的织物,尽管买棉纱找能工巧匠织造好了。

    历史上为什么棉布没有成为真正的商品?那时候的棉花品种不适合于大规模的机器纺织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完善的自然经济制度。官府只是把棉布作为丝绸和麻布的替代品,作为贡赋征收。能从农民手里免费征收,官府为什么要组织人力自己制造?而私人资本从事纺织业,不管发展得多么红火,规模都远远不能与官府手里征收上来的数量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官府凭借手里巨额的织物数量,可以轻易地摧毁任何私人纺织业。有这一座大山在上面,纺织业无论如何也发展不起来。再高效率的工厂,也比不上官僚随随便便用点手段从农民手里征收上来的规模,价格战、规模战各种市场手段完全没有用的余地。

    有棉花这种具有商品潜力的作物,还要有三司这样一个怪物。只有三司,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