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不能够对德国人妥协退让,要不然的话,德国人一定会认为我们怕了他们了,会进一步的得寸进尺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表现强硬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吓阻德国人,为我们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丘吉尔继续说道。
“丘吉尔阁下说的很正确,我们不能够对德国人妥协退让!”阿斯奎斯首相说道。
“首相阁下,如果战争真的因此而爆发呢?”爱德华?格雷爵士问道。
“如果战争因此而爆发,我相信大英帝国也有足够的实力去应对战争,打赢战争。”阿斯奎斯首相说道。他的态度,无疑也很坚决。
“首相阁下,虽然海军的很多战舰都还在建造当中。但是,一旦开战的话,皇家海军有信心打败德国人。”麦肯纳说道。
阿斯奎斯首相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于海军的表态,非常的满意。
英国政府对这一次的摩洛哥危机,表现的十分的强硬。他们公然宣传,法国在摩洛哥的行动是正义的行为,要求德国保持克制,撤回战舰。
与此同时,英国皇家海军还派遣了一艘轻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从直布罗陀出发,前往摩洛哥,表示对法国的支持。
英国方面的支持,让法国人信心更大了。他们表示,在摩洛哥问题上,绝对不会退缩的。如果德国想要开战,他们不惜为之一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不得不考虑,是否要在这个时候开战了。协约国在这个问题上,团结一致,表现出了对法国的支持。但是,德国的盟友,却没有这么团结了。虽然奥匈帝国表态支持德国,但意大利王国却呼吁双方都克制。这就使得局势对德国,越发的不利了。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够选择暂时妥协,先退一步,然后再找机会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意大利人的野望
“该死的意大利人,当初我们怎么会选择他们成为我们的盟友呢?”威廉二世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大发雷霆。尽管,已经决定暂时对协约国妥协了,但威廉二世的心中,还是十分的不甘心。
如果意大利王国能够站出来,表达对德意志帝国的全力支持的话,或许,德国就还能够一直强硬下去。说不定,局势就会出现改变。
威廉二世不用想也知道,这一次德国再一次的妥协退让,会在国内引起多么大的影响了。甚至于连他的威望,也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打击的。这让威廉二世十分的愤怒。
“父皇,意大利人本来就是两面三刀的,一直在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考虑。想要让他们无条件的支持我们,那根本不可能。更别说,一旦开战的话,同样事关他们自己的命运。他们会踌躇不前,也就可以理解了。”秦天倒是看得很开,并没有因为意大利人的表现而愤怒。当然,这是因为秦天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了。他对于意大利人,一直都在防备,为的也就是哪怕没有意大利人的帮助,在未来的战争当中,德国也一样能够取胜。
“陛下,殿下说的没错。意大利人,根本就没有想过履行自己的盟友的义务。所以,如果未来一旦爆发战争的话,我们对意大利人,不能有太多的指望。”首相伯恩哈特?冯?比洛叹了一口气。
“陛下,虽然我们在摩洛哥的问题上,妥协退让了。但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获得弥补。这样的话,对于国内的民众而言,也算是有一个交代了。”冯?基德伦?瓦希特说道。
威廉二世点了点头,心里也略微好过了一点。
“诸位,不管怎么样,这一次的事件对于德意志帝国来说,都是一个耻辱。我们必须要牢记这个耻辱。未来,我们一定要打败他们,洗刷这个耻辱!”威廉二世一脸的凶狠。
威廉二世非常憎恨意大利人在关键时刻不给力,两面三刀。但他最恨的,依旧是英法两国。英法两国为了遏制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可谓是费尽了心思了,一次又一次的挑衅德意志帝国,让德意志帝国不仅丢了面子,还损失了大量的利益。这对于威廉二世来说,自然是无法接受的了。
“是,陛下!”所有人都回答道。
他们都很清楚,德意志帝国要崛起,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在未来通过战争的方式,打败英法两国,称霸欧洲,进而称霸整个世界。而为了自己的利益,以及维系旧有的世界殖民体系。英国人和法国人,当然会不遗余力的遏制德意志帝国了。这几乎就是一个没有办法调和的矛盾。所以,除了开战之外,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为了获得胜利,双方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在德国方面的主动退让之下,和平的结束了。双方在签订《非斯条约》,摩洛哥正式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当然,法国让出了一部分法属刚果作为代价。也算是给德国留下了一点面子。要不然的话,德国这一次的脸面都会丢光。
饶是这样,德国国内的社会各阶层,对于此次德国的妥协退让,也相当的不满。很多精英更是指出,德国不能够一味的妥协退让了。那样的话,会让德国损失更多的利益的。唯有一战,才能够尽可能的保证德国的利益。
只不过,战争不是儿戏,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决定的。一旦开战的话,就再也没有退路了。如果打胜了的话,那自然好,德国将因此而一飞冲天,成为世界霸主。但如果打败了的话,后果同样不堪设想。所以,没有人敢冒这个险。在没有能够准备充分之前,大家都不想开战。
不仅德国是这样,协约国的各成员国,未尝也不是这样的。所以,国际局势看似非常的紧张。但是,战争却似乎一时半会儿根本就打不起来。当然,不排除会有突发事件爆发,从而引发战争。
意大利王国,罗马,王宫内。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正在和首相乔瓦尼?乔利蒂说话。
“首相阁下,我们拒绝了德国人的请求,没有表现出对他们的支持,这恐怕会让德国人怀恨在心的。毕竟,我们和德国人是盟友,这样得罪他们,恐怕有些不太妥当吧!”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忧心忡忡。
“国王陛下,之所以没有表态支持德国,完全是为了意大利王国的利益着想。如果德国和法国因为摩洛哥问题而爆发战争的话,后果将十分严重。同盟国和协约国,将因此而开战。如果我们要履行盟约的话,那我们也会卷入到战争当中。这对于意大利王国,将是十分不利的。”乔瓦尼?乔利蒂首相说道。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点了点头,和很多意大利官员一样,他也是并不看好德国人的。毕竟,英法俄三国,可不是吃素的。尤其是英国人,几百年的世界霸主,可不是白做的。有那么多的国家曾经想要挑战大英帝国,但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如果意大利王国跟随德国挑战英国,胜了还好,他们将因此而获得大量的利益。但如果败了的话,后果也非常的严重。
“首相阁下,如果战争爆发的话,德国人会获胜吗?”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问道。
“陛下,这非常难说。虽然,德国人的军事力量正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毫无疑问是处于劣势的。”乔瓦尼?乔利蒂首相说道。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点头表示认可这个观点。
“陛下,借助这一次摩洛哥问题吸引了欧洲列强的眼光,我们准备已久的计划,可以实施了!”乔瓦尼?乔利蒂说道。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顿时眼前一亮。
“既然准备好了,那就进行吧!重现伟大的罗马帝国时期的荣光,将从现在开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兴奋的说道。
第一百五十八章 石油开采权
古罗马帝国,统治区域横跨亚欧非三个大陆,威震整个欧洲、西亚和北非,堪称当世霸主。意大利王国,也自诩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衣钵,他们无时不刻不想着重现古罗马帝国时期的荣光。
尽管,欧洲强国林立,意大利王国想要崛起,非常的困难。但是,意大利王国的国王和政府,都在为此而奋斗。为了进一步的向外扩张,以实现将地中海变成自己的澡盆的目标,意大利王国一直在积极的准备。而他们首先盯上的目标,无疑就是日渐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在欧洲,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不是那个将欧洲各国打的丢盔弃甲的强国了。他们的领土面积,一再的缩小。虽然,北非名义上依旧是属于奥匈帝国的领土。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各国觊觎和入侵的对象了。很多地方,都已经沦为了欧洲各国的殖民地了。
意大利一直企图夺取土属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今属利比亚),作为在北非扩张的前进基地。
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是土耳其在北非的一片荒漠,经济价值有限,但战略地位重要。它与西西里岛对峙,可控制地中海中部较狭窄的海面。1881年在瓜分土耳其波尔泰政府占有北非领地的过程中,阿尔及利亚(法国于1830年开始入侵逐步使之沦为殖民地)和突尼斯(1881年)先后沦为法国的保护领地,因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北非的名义上的属地也归西方殖民者所有,法国准备以此为由兼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省。这一企图遭到欧洲国家,特别是早就想在北非建立殖民地的意大利的反对。为此意大利积极进行政治外交活动,与各列强达成协议和默契(与德奥两国结成三国同盟),承认了意大利在北非的利益。为了作好吞并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省的准备,意大利在1880年至1911年期间,不断向两地移民和派遣商人,购买土地,积极扩充势力;派海军军官换上渔民的衣服,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沿海捕捞海棉为名,进行海岸测量;指使意大利天主教神甫以传教为名,深入内地收集情报。意大利吸取1896年在埃塞俄比亚失败的教训,不断窥测选择时机。
“陛下,摩洛哥危机的爆发,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如果错过这个机会的话,我们将很难再找到这么好的机会了。所以,我们不能够放过这一次机会。”乔瓦尼?乔利蒂说道。
“嗯,我完全赞同这一点。不过,在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战之前,我们最好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说道。
乔瓦尼?乔利蒂首相点了点头:“英法等国,应该不会有异议的。这一次我们没有支持德国,他们投桃报李,也该对我们的行动表示默认。至于德国人,虽然对我们有所不满。但我认为,德国人不会愚蠢的将我们逼的倒向协约国一方的。”
“嗯,是这个道理。不过,还是派遣一个特使去德国,争取能够获得德国人的支持吧!”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说道。
“是,陛下。”乔瓦尼?乔利蒂首相对此也没有异议。
意大利王国一方面准备对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入侵,另外一方面积极在欧洲各国活动,以争取更多的支持。
意大利特使抵达德国之后,并没有能够得到威廉二世的召见。威廉二世现在可还正在气头上,怎么可能给意大利人好脸色呢?甚至连帝国首相伯恩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