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斯奎斯首相立刻看向了丘吉尔,他也不希望这一次投入了巨资之后,再次输掉。那样的话,无疑就打了水漂了。
“首相阁下,美国人的战列舰,和我们的不同。我们的战列舰,重视航速和火力,轻视防御。这种设计思路,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了。美国人走的则是重视防御和火力,轻视速度的设计。这使得美国人的战舰在整体性能上,应该不比德国人的差。我们在和德国人决战的时候,就不用担心那些方面了。”丘吉尔说道。
“另外,我们除了从美国人那里购买战舰之外,还可以要求法国海军配合我们作战。法国海军的主力舰,到现在为止已经服役了十艘了,包括四艘‘科尔备级(即孤拔级)’战列舰,三艘‘布列塔尼级’战列舰,以及‘诺曼底级’战列舰的前三艘。在现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法国海军理应配合我们一起作战才是。如果我们被击败了,他们也同样会失败的。这样的话,加上法国海军的十艘战列舰,我们就有三十艘主力舰了。至少在主力舰的数量上,和德国人相差不大了。”丘吉尔接着说道。
“除此之外,还有意大利海军。他们也有好几艘战列舰,包括‘但丁’号战列舰,三艘‘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和两艘‘杜伊里奥级’战列舰。如果意大利人能够加入进来的话,那我们就能够集结36艘主力舰了。这在数量上,已经不比德国人少了。在质量上,也并不逊色于他们。如果我们的运气稍好一点的话,打败德国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丘吉尔将自己的多国海军联合舰队的计划,和盘托出。
实际上,在这一场海战开始之前,丘吉尔就在思考,万一皇家海军输掉的话,该怎么样翻盘。原本,他还指望皇家海军即便是输掉,也要给德国人造成较大的伤亡的。但是现在看来,德国人比他想象的还要强大。在他准备一度放弃这个计划的时候,却又不甘心就这样向德国人低头投降,所以,他还是决定尝试一下这个机会。这已经是目前能够想到的唯一一个对付德国人的计划了。
英国内阁大臣们,对于丘吉尔提出的这个计划,很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也实在是不愿意向德国人低头。如果能够打败德国人,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那无疑也是值得的。
“要从美国人那里购买战舰,同时还得联合法国人和意大利人,这恐怕非常困难。”阿斯奎斯首相说道。
“首相阁下,哪怕是再困难,只要能够打败德国人,那么,一切就都是值得的。”丘吉尔说道。
阿斯奎斯首相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其他的内阁大臣:“诸位,你们的意见呢?”
“首相阁下,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毕竟,就算是失败了,也不会比现在更糟的。”陆军大臣理查德?哈尔丹说道。
其他的大臣们,也都纷纷附和。在他们看来,现在的情况无疑就是最糟糕的了。不可能比这还要糟糕了。
第四百六十九章 美国人的震惊
3月22日傍晚,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乘坐皇家海军的一艘驱逐舰,秘密离开了英国,前往了美国。之所以乘坐驱逐舰,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驱逐舰的速度非常快,可以以近三十节的航速巡航。这样的话,只需要三天不到的时间,丘吉尔就能够抵达美国了。
原本,阿斯奎斯首相决定由英国驻美国大使去和美国人商议购买美国战列舰的事的。但是,丘吉尔却拒绝了。丘吉尔认为,想要说服美国政府同意将那些战舰出售给英国,那将是非常困难的。一般的外交官,根本就没有办法做到。因为那里面,会牵涉到很多国与国之间利益交换的问题。单单一个大使,恐怕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去和美国人谈。
丘吉尔作为大英帝国的海军大臣,内阁的重要成员。加上又是商议购买战舰,由他出面无疑是最合适的。丘吉尔也相信,他有能力说服美国人答应他们的要求。
丘吉尔此去美国,带着英国内阁全体成员的期望。他们都希望丘吉尔此次出访美国能够成功。毕竟,组成三国联合舰队,从美国人那里购买到战舰,将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买不到战舰的话,就算英法意三国组成联合舰队,也绝对不是德国人的对手的。所以,如果丘吉尔无法成功的话。那么,整个计划也就都没有成功的可能了。
作为世界主要强国之一,美国对于英德两国的海上决战,也是十分关注的。在英德两国的海战刚刚分出胜负,美国驻英国大使馆和一些情报人员立刻就行动了起来,探听海战的详细经过。在丘吉尔收到大舰队发来的电报后,美国人也把整场海战,差不多搞清楚了。他们立刻将这一情报,发回了国内。
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收到了电报后,整个人都愣住了。针对英德两国的海上对决,美国海军也做了相当多的分析和兵棋推演。他们认为,德国海军无疑已经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了。但是,英国海军当了几百年的海上霸主,底蕴无疑也是很强大的。所以,他们预测即便德国海军要赢得最后的胜利,必然也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的。
这样的结果,对于美国来说,无疑也是非常有利的。损失惨重的德国海军,就无法再对美国构成威胁了。而美国或许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再在背后搞一点小动作,坑德国人一把。
同为新兴强国,美国和德国一样,都希望能够打碎英法等国构建的世界殖民体系,为本国争取更多的利益。只不过,美国绝对不能够允许德国在这一场战争当中赢得胜利。因为一个强大的德国,比起衰弱的英法两国,对美国更加具备威胁性。
如果可以的话,美国甚至希望可以加入到同盟国作战,以确保击败德国。等到打掉了德国人的野心之后,他们再一步一步的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但可惜的是,协约国的军队在这场战争当中,表现的太糟糕了。美国也没有信心加入到战争中后,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为此,他们自然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加上德国人对美国的威胁,使得美国就算心里再不甘,也只得保持中立了。
所以,美国政府对于这场海战,非常关注。如果德国人输了,或者德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足以再对英国进行封锁了。那么,美国对英国的支援,恐怕就会立刻恢复。但遗憾的是,这场海战的结果,却让美国人再一次被狠狠的扇了一巴掌。他们的一切谋划,在德国海军干净利落的胜利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可笑。
“上帝啊!德国人怎么可能那么强大?英国人不是当了几百年的海上霸主吗?怎么会如此轻易的就被德国人击败呢?还损失那么大!”丹尼尔斯部长对于这个结果完全不敢相信。
他随后要求美国海军部的人,立刻同英国方面联络,确认一下这份情报的真实性,然后再向威尔逊总统报告。
一个小时之后,丹尼尔斯部长才最终确认了这份情报是真实的。这个结果,让丹尼尔斯部久久不语。
“德国人太强大了,强大到英国人都这么轻易被击败了。看来,美利坚共和国在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之前,绝对不能够和德国人开战。要不然的话,我们一定会失败的。”丹尼尔斯部长叹了一口气。
美国虽然有着很强大的工业实力,但军事实力太弱小了。即便是他们现在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加强军备建设了。但是,这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德国,在有着强大的工业实力的同时,还有这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和海军。综合实力比起美国来,无疑要比美国强大很多。
尽管,现在美国东部时间也已经是晚上了。但丹尼尔斯部长还是坐上汽车,前往了白宫,向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报告英德海战的相关结果。
“总统阁下,就在几个小时之前,德国人和英国人在北海上,已经分出了最终的胜负了。”丹尼尔斯部长说道。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点了点头:“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德国人赢了吧!毕竟,他们的海军占据了太多的优势了。”
“是的,总统阁下。德国人取得了这场海战的胜利,这也就意味着德国海军将取代英国海军,成为海上霸主。总统阁下,我建议我们在这场战争当中,坚决保持中立。否则的话,一旦激怒了德国人,后果将非常的严重。”丹尼尔斯部长一脸严肃的说道。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一愣,随后他就想到了什么:“怎么?德国人取得了大胜吗?”
“是的,总统阁下。德国人以极其微小的代价,打败了英国皇家海军。在此战当中,德国人只有一艘战列舰被击沉,另外还有几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被重创。但是,他们却击沉了英国人22艘战列舰和5艘战列巡洋舰。另外,还重创了英国人三艘战列舰和1艘战列巡洋舰。”丹尼尔斯部长说道。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嘴巴大张,几乎能够塞下他的拳头了。
第四百七十章 严守中立(求月票)
“德国人只损失了一艘战列舰,但他们却击沉了英国人22艘战列舰和5艘战列巡洋舰?这,这怎么可能啊?”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对于这个结果,完全无法相信。毕竟,这样的战损比率,未免也太大了吧。
同时,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心里也不由得有一丝庆幸,庆幸当初没有选择和德国人开战。要不然的话,就美国海军的那十二艘主力舰,估计会直接被德国人吃的连渣都不剩吧!德国海军表现出来的实力,实在是太强悍了,强悍到其他的国家,都根本就没有胆子和他们对抗啊!
“是的,总统阁下。德国人居然取得了如此大的战果,这无疑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的。”丹尼尔斯部长说道。
“丹尼尔斯部长,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现在的德国,已经是无法战胜的了。我们不应该与其为敌。”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有些惋惜。
丹尼尔斯部长知道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在惋惜什么,但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啊!谁让美国现在的军事实力,远远无法和德国抗衡呢?一旦贸然和德国决裂的话,最后的结果将是致命的。搞不好的话,会让美国付出惨重的代价的。尽管,大西洋给了美国很好的保护。但是,大西洋显然无法阻挡海上霸主的进攻的。
“总统阁下,我们的海军已经开始加速发展了。以我们的工业实力和经济实力,很快我们就会拥有一支足以和德国人比肩的强大海军了。到时候,我们就不用再怕德国人了。”丹尼尔斯部长宽慰道。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点了点头:“但愿如此吧!明天上午,内阁召开一次会议,就英国人输掉了这场海战决战,大家讨论一下这对于美利坚共和国,会造成什么影响。”
“是,总统阁下。”丹尼尔斯部长点了点头。
第二天上午,在白宫的会议室内,美国内阁的高官们,都出席了这一场会议。不过,国务卿布莱恩却迟到了。
“国务卿阁下怎么还没有来?”伍德罗?威尔逊总统询问道。
“总统阁下,国务卿阁下刚刚来电话,英国大使紧急约见他,他在会见了英国大使后,再来参加会议。”秘书说道。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点了点头,他知道,在